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由基引发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活性烯烃氢炔化,鲍德温规则,炔基迁移,1,4-烯炔
自由基引发剂论文文献综述
赵琦,屠树江,姜波[1](2019)在《氢自由基引发的1,2-炔基迁移》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一类新颖的Fe(III)介导的形式上的非活性烯烃的氢炔化反应.该反应利用Fe(acac)3与苯硅烷反应能原位产生氢自由基的特性实现了氢自由基诱导的1,4-烯炔的分子内1,2-炔基迁移,合成了一系列α-炔酮类化合物,产率中等到良好.基于实验结果及文献报道,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其涉及氢自由基加成、3-exo-dig环化(反鲍德温规则)和C—C键的断裂重组等.此外,该反应具有良好的官能团兼容性,如雌酮衍生的1,4-烯炔也能成功参与该反应.(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于剑昆[2](2019)在《聚合物多元醇合成用2种新型自由基引发剂》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了偶氮二异丁腈(AIBN)、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AIBME)和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戊酯(TAPH)3种自由基引发剂的性质及优缺点。详细介绍了新型引发剂AIBME和TAPH的制备工艺及其在合成聚合物多元醇(POP)中的应用。AIBME和TAPH的综合性能均优于AIBN,代表了POP合成用自由基引发剂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期刊2019年02期)
张臣[3](2019)在《自由基引发的氰基插入串联环化反应合成菲啶类衍生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菲啶骨架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以及药物分子中,近年来,已研究出多种方法合成菲啶类化合物。包括过渡金属钯、镍等的催化反应、芳炔的环化反应以及自由基引发的串联加成环化反应等。通过这些方法合成了多种官能团例如叁氟甲基、氨基、酯基等取代的菲啶类化合物。本论文介绍了多种通过自由基或者非自由基型反应合成菲啶类化合物的方法,在这些研究基础上通过自由基引发的加成串联环化反应开发出了两种不同官能团取代的菲啶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以偶氮化合物为自由基源经串联加成环化反应合成菲啶衍生物我们报道了以偶氮化合物热分解所产生的自由基引发的一种新的自由基加成/氰基插入/均裂芳香取代的串联反应合成菲啶类衍生物的方法。在无催化剂、无氧化剂的条件下,多种取代的N-芳基丙烯酰胺在该反应条件下均相容并且以中等至较高产率得到所需的4H-吡啶并[4,3,2-gh]菲啶-5(6H)-酮衍生物。2.硅自由基引发的串联加成环化反应合成硅基取代菲啶衍生物我们开发了通过将硅自由基加成到缺电子的N-芳基丙烯酰胺的碳-碳双键所引发的经历分子内氰基插入和均裂芳族取代的串联加成环化反应。在过氧化双月桂酰(LPO)存在下,无金属条件下,几种常见的氢硅烷都可以成功地用作硅自由基的来源并且以中等至较好产率得到多种硅基取代的4H-吡啶并[4,3,2-gh]菲啶-5(6H)-酮类化合物。(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9-03-20)
孙金煜,钱军,陈涛[4](2018)在《网格化教学设计课程“自由基聚合中的引发剂”》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基础是《聚合物制备工程》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章,主要涉及本体聚合、乳液聚合、悬浮聚合、溶液聚合四种聚合方法,而引发剂的选择和利用将极大地影响这四种聚合的效果。正确掌握引发剂的种类、特性、动力学过程以及不同种类引发剂在不同聚合反应中的选择规则,对于控制自由基聚合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引发剂种类繁多,且特性各不相同,学生在理解和记忆时往往会出现偏差,最终在实际生产中导致聚合失败。本文将利用网格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引发剂的记忆网格。本着循序渐进与"高难度高速度"相结合的原则,利用网格化的课程设计,通过精心的"导课",深入浅出的"正课"以及探索求知的"结课",将繁杂的内容通过网格呈现给学生,并将复杂的动力学公式,分解成简单容易理解的基本方程呈现给学生,克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8年10期)
于剑昆[5](2018)在《2种新型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合成及其在聚合物多元醇合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了偶氮二异丁腈(AIBN)、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AIBME)和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戊酯(TAPH)3种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性质及优缺点。详细介绍了新型引发剂AIBME和TAPH的制备工艺及其在合成聚合物多元醇(POP)中的应用。AIBME和TAPH的综合性能均优于AIBN,代表了POP合成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19次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7-30)
李建安[6](2018)在《磷自由基引发的碳碳叁键的双官能团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膦化合物是重要的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农药、药物化学、功能材料、有机合成、配位化学等领域。近年来,磷自由基导向构建C-P键已成为热门研究领域之一,有机合成工作者们陆续开发了一些有机膦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与新策略,继续开发高效、绿色、符合反应步骤经济性和原子经济性的各种有机膦化合物的新合成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磷自由基启动的炔烃的双官能团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新有机膦化合物。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首次探索了磷自由基引发的炔烃的膦酰化-硫氰化反应,完成了首例β-硫氰基烯基膦酰化物的合成,并用单晶衍射确定了产物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成功合成了一系列β-硫氰基烯基膦酰化物。第二部分研究了磷自由基引发的炔烃的膦酰化-氯/溴化反应,成功得到了一系列β-氯代烯基膦酰化物。所有产物的结构经氢、碳、磷核磁共振谱及质谱鉴定,以实验结果为基础,为新反应提出了合理的机理。(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5-01)
郭少华[7](2018)在《自由基引发的溴酸盐还原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饮用水消毒过程中,臭氧氧化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饮用水处理过程中。含溴饮用水在臭氧消毒的同时会生成2B级潜在致癌物—溴酸盐(BrO_3~-),溴酸盐浓度的控制是确保水质安全的一项重要问题。本实验通过半导体光催化降解的方法是去除饮用水中溴酸盐。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作为可见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及半导体性能,在光催化领域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以叁聚氰胺为前驱体制备的g-C_3N_4为可见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UV-Vis)对其物相组成和光催化性能进行表征发现,制备的层状g-C_3N_4有稳定片层结构及可见光响应的禁带宽度(~2.80eV)。通过电子顺磁共振谱(EPR)和光电化学测试进一步探究自由基触发的光催化还原机制;结果显示,g-C_3N_4不能直接还原溴酸盐。然而,若有有机小分子(如甲醇)存在,光催化还原效率迅速增大,且pH的变化对降解效果影响不大;通过电子顺磁共振谱(EPR)对光催化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物种进行原位测定,表明g-C_3N_4因带隙较窄氧化甲醇的能力较弱,将甲醇氧化成中间体甲氧自由基(CH_3O·)自由基,从而还原溴酸根;同时也证实光催化产生的光生空穴和羟基自由基(·OH)将甲醇氧化为CH_3O,CH_3O·是还原溴酸根的主要活性物种而非光生电子。此外光电化学测试也表明甲醇能促进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本实验利用石墨相氮化碳作为可见光催化剂,从甲醇氧化产生自由基的角度探究g-C_3N_4光催化还原溴酸根的机制,推动光催化还原法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8-05-01)
刘义刚,展学成,邹剑,张龙力,王秋霞[8](2018)在《自由基引发剂强化稠油催化水热裂解降黏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察了自由基引发剂对胜利油田单56区块稠油样品催化水热裂解反应过程的协同强化作用.在反应温度为220℃,添加0.2 wt%的引发剂——过氧化二叔丁基,使水热裂解后的降黏率由不加引发剂时的61.4%升高到72.7%.此外,在引发剂存在、150℃条件下,降黏率可达到69.0%,表明引发剂的加入可显着提高较低反应温度下的水热裂解效果.对反应前后油样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样品中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平均分子量均下降;饱和分、芳香分含量增加,而胶质、沥青质含量下降;胶质、沥青质中氢碳原子比增加,含硫量减少,含氮量变化不大;表明重质组分在水热裂解过程中发生了裂解反应、尤其是含硫官能团在水热裂解中发生了反应;反应样品沥青质及胶质芳香环系的缩合程度降低.实验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稠油重质组分发生了裂解,而且胶质的裂解程度更大,轻质组分含量增加,导致稠油黏度降低、流动性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稠油的品质;引发剂可以在较低温度下产生自由基,从而使水热裂解反应在较低反应温度下有效进行.(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8年04期)
黄战鏖,侯峰,钱正刚[9](2018)在《自由基引发的香茅醇和香茅醛的分子内环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氧化二叔丁基作为自由基反应引发剂,使香茅醛产生的酰基自由基发生分子内加成反应生成消旋薄荷酮,收率为62.6%,同时会产生部分脱羰基的环化副产物;在同样的条件下,香茅醇的环化得到消旋薄荷醇及其异构体混合物和脱氢的系列衍生物。(本文来源于《安徽化工》期刊2018年02期)
郭嘉亮,汪锦才,邓秋莹,欧阳永中,严文[10](2018)在《自由基引发剂对环糊精整体柱手性分离能力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由基引发剂对β-环糊精(β-CD)毛细管整体柱手性药物拆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溶性引发剂2,2'-偶氮二异丁腈脒二盐酸盐(AIBA)及常用的脂溶性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分别制备了2根相近的环糊精整体柱poly(GMA-EDA-β-CD-co-MBA),并系统比较两者的化学性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元素分析)、物理性质(通透性、重复性和扫描电镜)及色谱性能(保留机制和手性拆分评估)的差异。结果亲水性更强的AIBA能加速自由基聚合反应,但对β-环糊精整体柱的手性拆分效果并不优于AIBN。结论引发剂对手性拆分能力的影响明显,油溶性的AIBN在环糊精聚合物整体柱制备上更具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8年02期)
自由基引发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比了偶氮二异丁腈(AIBN)、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AIBME)和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戊酯(TAPH)3种自由基引发剂的性质及优缺点。详细介绍了新型引发剂AIBME和TAPH的制备工艺及其在合成聚合物多元醇(POP)中的应用。AIBME和TAPH的综合性能均优于AIBN,代表了POP合成用自由基引发剂的发展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由基引发剂论文参考文献
[1].赵琦,屠树江,姜波.氢自由基引发的1,2-炔基迁移[J].化学学报.2019
[2].于剑昆.聚合物多元醇合成用2种新型自由基引发剂[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9
[3].张臣.自由基引发的氰基插入串联环化反应合成菲啶类衍生物[D].南京师范大学.2019
[4].孙金煜,钱军,陈涛.网格化教学设计课程“自由基聚合中的引发剂”[J].高分子通报.2018
[5].于剑昆.2种新型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合成及其在聚合物多元醇合成中的应用[C].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19次年会论文集.2018
[6].李建安.磷自由基引发的碳碳叁键的双官能团化反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8
[7].郭少华.自由基引发的溴酸盐还原机制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8
[8].刘义刚,展学成,邹剑,张龙力,王秋霞.自由基引发剂强化稠油催化水热裂解降黏行为[J].中国科学:化学.2018
[9].黄战鏖,侯峰,钱正刚.自由基引发的香茅醇和香茅醛的分子内环化反应[J].安徽化工.2018
[10].郭嘉亮,汪锦才,邓秋莹,欧阳永中,严文.自由基引发剂对环糊精整体柱手性分离能力的影响研究[J].中国药业.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