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初步药效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川芎油,微囊,止痛,凝胶膏剂
初步药效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周欣,康希,唐丽婧,曲彤,郝慧汇[1](2019)在《D-最优混料设计制备川芎油微囊止痛凝胶膏剂及其药效学初步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将川芎挥发油制成微囊中间体应用到凝胶膏剂,以解决川芎油不稳定特性,并优化处方及评价体外透皮速率,对药效学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以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作为评价指标,优选出最佳制备工艺。通过Franz体外透皮试验仪,以藁本内酯为指标,研究凝胶膏剂的体外透皮行为。通过醋酸扭体实验初步评价药效。结果川芎油微囊止痛凝胶膏剂的最优处方为NP700、甘油、甘羟铝、高岭土、氮酮、酒石酸、PVPK30、0.5%卡波姆940分别为1.250、5.000、0.025、0.250、0.600、0.025、1.000、2.700 g。凝胶膏剂中藁本内酯透皮速率为5.129 7μg/(cm2·h),高温、高湿、强光照射实验于第5、10天保留率分别为93.17%、91.21%,98.94%、92.36%,68.03%、60.78%;镇痛率为63.14%。结论最优处方凝胶膏剂具有良好的黏性,解决了川芎油不稳定的特性,为挥发油类应用到凝胶膏剂等新剂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22期)
束佳敏,戴小华,阿力米热·阿布都外力,米克热木·沙衣布扎提,张晓红[2](2019)在《马齿苋对鼠肠道平滑肌药效学初步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马齿苋提取物对大鼠小肠平滑肌动力学作用,探讨马齿苋提取物对小鼠小肠推进和胃排空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0.05%、0.1%、0.2%、0.4%、0.8%、1.6%、3.2%、6.4%)马齿苋提取物直接作用于大鼠离体小肠,观察小肠收缩张力、频率、幅度的变化,考察马齿苋提取物对大鼠离体肠动力学的影响。马齿苋提取物分别以高、中、低(1500、750、375 mg/kg) 3种剂量给药,以墨汁的推进距离与小肠总长的比值计算小肠推进率,同时考察胃排空率,分析马齿苋提取物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结果]:两倍浓度梯度(0.8%-6.4%)的马齿苋提取物对离体小肠平滑肌的收缩活动频率和收缩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马齿苋醇提取物可增强小鼠小肠运动功能(P<0.01),但对胃排空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马齿苋提取物对小肠运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3)
刘征堂,靳冰[3](2019)在《桑蚕颗粒对糖尿病大鼠的初步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桑蚕颗粒对于糖尿病大鼠的初步药效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高糖高脂饮食结合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桑蚕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模型组,另设空白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8周,检测空腹血糖(FBG)、体质量、摄食量、饮水量及尿量,测定其糖耐受量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清蛋白(GS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醇(MD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8周后桑蚕颗粒组体质量显着上升(P<0.01),摄食量、饮水量、尿量、血糖水平显着下降(P<0.05,P<0.01),显着改善糖耐量异常(P<0.05,P<0.01),血清TC、TG、LDL-C、GSP、MDA均显着降低(P<0.05,P<0.01),血清HDL-C、SOD水平则显着上升(P<0.05,P<0.01)。结论:桑蚕颗粒具有改善糖尿病症状,抑制高血糖、高血脂作用,可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王宇,蒋嘉明,郑丹,谭红胜,张洪[4](2019)在《补骨脂抗抑郁有效成分群药效学与毒理学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补骨脂抗抑郁有效成分群(effective components group of fructus psoraleae,EGFP)的抗抑郁药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补骨脂通过乙醇提取,石油醚萃取后得到含有补骨脂总黄酮、补骨脂定及补骨脂酚的有效成分群,其中不含补骨脂素及异补骨脂素,并控制补骨脂酚的含量。选取该EGFP、阳性对照品氟西汀和文拉法辛给予雌性ICR(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小鼠。7天后检测行为受限后的不动时间及血清和脑内海马组织的(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含量;采用急性毒性及重复给药试验研究该有效成分群的安全性。结果 EGFP可降低小鼠行为受限的不动时间(P <0.05,P <0.01),增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5-HT含量(P <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该有效成分群对小鼠的最大给药量为7 g·kg~(-1),300 mg·kg~(-1)给药56 d后,血清生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EGFP具有抗抑郁作用,无明显毒性。(本文来源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期刊2019年06期)
范峥,芮朝正,车晓平,刘洋,常馨予[5](2019)在《芙蓉喷膜剂制剂工艺和初步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芙蓉喷膜剂制剂工艺和初步药效学进行探讨。方法以小檗碱、黄芩苷为考察指标,设计正交实验,得出处方最佳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考察设计实验,确定芙蓉喷膜剂的制剂成型工艺;观察芙蓉喷膜剂对大鼠角叉菜所致足跖肿胀的影响,初步评价芙蓉喷膜剂的药效学。结果黄连、黄柏加8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为1 h;黄芩等药加8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为2 h。中药浓缩药液加入到聚乙烯醇(规格1 750±50)、甘油、氮酮中,恒温加热使成膜材料溶解,取上清液,加入冰片、羟苯乙酯即得到芙蓉喷膜剂成品。芙蓉喷膜剂对角叉菜所致大鼠足跖肿胀有抑制作用,且与氢化可的松软膏、芙蓉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芙蓉喷膜剂的提取和制剂工艺合理可行,抗炎作用明确。(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郭伦爱[6](2019)在《P-VP8~*IgY抗轮状病毒的药效学评价及诺如病毒小动物模型的初步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诺如病毒(Norovirus,NoV)和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导致全球病毒性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体,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但迄今为止尚没有特异性抗NoV药物和疫苗,更没有任何一种特异性药物可以同时防治NoV和RV感染。2005年Jiang等人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出诺如病毒P颗粒。P颗粒具有与NoV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相似的免疫原性及与HBGAs受体结合的能力。P颗粒可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稳定、高效表达,且具有成本低、周期短的特点,可广泛用于NoV发病机制、抗原变异、分子进化及第二代亚单位候选疫苗等研究。研究发现诺如病毒P颗粒具有八面体结构,且每个面均含有3个环形结构(loopl,loop2,loop3),均暴露于P蛋白表面,适合外源表位的插入,且不会影响P颗粒的形成和产量。由于每个P蛋白表面均可插入抗原表位,且把外源片段暴露在最外端,极大的增强了抗原的免疫原性,可作为非常理想的抗原提呈平台。本课题组将轮状病毒的外壳刺突样蛋白VP8*基因片段插入到诺如病毒P颗粒的表面环形区域loop2,在大肠杆菌中稳定表达出嵌合VP8*的P-VP8*蛋白,经免疫来航鸡制备纯化出特异性P-VP8*IgY,研究证实P-VP8*IgY能有效阻断NoV与HBGAs受体结合,并对RV Wa株感染MA104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表明P-VP8*lgY有望成为一种有前景的抗诺如和轮状病毒的双价抗体药物制剂。本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利用轮状病毒感染乳鼠疾病动物模型,进一步评价P-VP8*IgY抗轮状病毒的体内保护作用,具体方法与结果如下:48只SPF级乳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组、预防组、低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每组8只。利用107PFU体外培养的ZTR-68株RV(GIP[8]型)灌胃攻毒6日龄乳鼠,建立RV感染乳鼠动物模型。低中高剂量组连续3天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P-VP8*IgY(3.3mg·kg-1、10mg·kg-1、30mg·kg-1),预防组于攻毒前2天给予一定量的P-VP8*IgY(20mg·kg-1)观察给药后乳鼠症状和腹泻情况,并用轮状病毒胶体金检测试剂盒检测乳鼠粪便轮状病毒抗原;ELISA法检测粪便RV抗原,RT-qPCR检测小肠组织RV基因拷贝数,Western Blot检测RV蛋白的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病理改变,以及IHC检测小肠组织RV表达。结果显示6日龄昆明乳鼠灌胃攻毒107PFU ZTR-68株轮状病毒后全部出现黄色稀水样便,可成功制备乳鼠RV感染模型:治疗3d后,中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与感染组比较腹泻程度明显缓解,腹泻评分(分别为1.75±0.49,1.50±0.27)与感染组(3.37±0.18)比较显着降低(P<0.05)、粪便RV抗原含量(分别为60.0±26.2、40.0±18.5)与IG(130.0±41.4)相比较明显减少(P<0.05),小肠组织中RV基因拷贝数和RV-VP6蛋白表达显着减少(P<0.05),小肠组织病理显示绒毛空泡样改变减轻,IHC显示RV抗原表达量显着降低。预防组和低剂量治疗组与感染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结论:P-VP8*lgY可中和RV感染乳鼠中肠道及小肠组织中RV抗原,保护小肠绒毛,从而缓解腹泻症状,起到抗RV的作用。诺如病毒P颗粒的抗原性远大于VP8*蛋白,理论上P-VP8*IgY具有较好的抗诺如病毒的作用,前期已经通过国际上公认的HBGAs受体体外替代中和实验证实P-VP8*IgY能阻断诺如病毒与HBGAs受体结合,因此有必要进行P-VP8*IgY体内抗诺如病毒的效果评价。由于诺如病毒缺乏有效的小动物模型,本研究第二部分旨在首次探索建立树驹诺如病毒感染疾病动物模型,具体方法和结果如下:15只6月龄树驹被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5只,每只树驹灌服500 uL 100mM NaHCO3溶液中和胃酸处理后进行灌胃攻毒:A、B两组分别灌服1ml HuNoVsGII.4型2010和Sydney株的粪便悬液(病毒载量约2X105viral RNA copies),C组灌服1000uLPBS作为对照。攻毒后连续7天观察体征和腹泻症状,每隔24h采集粪便应用RT-PCR法检测HuNoVs RNA,处死树驹后采集小肠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病毒抗原,并对树出唾液进行HBGAs鉴定分析。结果显示树驹经HuNoVs灌胃攻毒后未出现明显腹泻等感染症状,粪便标本中未检测到HuNoVs RNA,小肠组织中未检测到HuNoVs抗原,病理变化不明显,树出唾液中HBGAs抗原为阴性。结论:树出对HuNoVs不易感原因可能与其不分泌表达HBGAs和普通级饲养繁殖条件等有关,HuNoVs感染小动物模型仍有待进一步探索。结论:1、P-VP8*lgY可中和RV感染乳鼠粪便及小肠组织中的RV抗原,保护小肠绒毛,从而缓解腹泻症状,起到抗轮状病毒的作用,为P-VP8*IgY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基础,也为传统中药鸡子黄的现代应用提供新方向。2、在国内首次进行了诺如病毒树出疾病动物模型的探索,证实树驹对诺如病毒不易感,并可能与其不分泌表达HBGAs和普通级饲养繁殖条件等有关,为今后建立HBGAs遗传成分稳定的诺如病毒小动物模型提供新方向。(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5-15)
杨红霞,肖远灿,李岑,毕宏涛,张明[7](2019)在《藏药材印度獐牙菜5种成分含量测定及药效学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是建立印度獐牙菜含量测定方法,评价预防肝损伤药理活性。方法采用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芒果苷和异荭草苷为指标成分,建立HPLC含量测定外标法。选择芒果苷作为内标,利用各成分的峰面积和浓度,计算各指标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建立一测多评法,以两种方法测量五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并进行比较。以印度獐牙菜75%乙醇提取物预防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评价其药理活性。结果是HPLC同时测定五种指标成分含量方法学稳定,专属性强,五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范围分别为0.05~0.75μg(r=0.9997),0.07~1.08μg(r=0.9997),0.01~0.122μg(r=0.9997),0.05~0.76μg(r=0.9998)和0.08~1.21μg(r=0.9997)。一测多评法计算得到的五种指标成分含量比外标法得到的含量略低,但均在1.0%的范围之内。印度獐牙菜75%醇提物2.0 g/kg给药剂量能显着预防小鼠CCl_4导致的急性肝损伤。因而印度獐牙菜具有很明显的预防急性肝损伤的药理活性。所建立的印度獐牙菜定量测定方法(外标法、一测多评法)简单准确,为印度獐牙菜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提供了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青海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李敏,梁大连,邵珠德,王少平,李亚男[8](2019)在《阿胶肽-铁螯合物对缺铁性贫血小鼠的初步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阿胶为原料,经蛋白酶酶解和氯化亚铁(FeCl_2·4H_2O)处理,对阿胶肽-铁螯合物(Fe(Ⅱ)-HCCA)的补血作用进行初步药效学研究。方法采用饲以低铁饲料造成的缺铁性贫血(IDA)小鼠模型,通过检测其血液指标,考察Fe(Ⅱ)-HCCA的补血效果。结果 Fe(Ⅱ)-HCCA能有效地恢复IDA小鼠血液学指标,达到正常水平,可显着增加HGB、HCT、MCV、MCH、CHCM和MCHC的值(P<0.01),降低HDW、RDW值(P<0.01),提示Fe(Ⅱ)-HCCA是IDA小鼠补铁的有效来源。结论阿胶肽-铁螯合液对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具有改善作用。(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9年04期)
张静,鲍颖霞,秦飞,张昕,陈焕鑫[9](2019)在《小叶榕药效学初步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根据咳特灵的功效建立动物模型,初步探讨咳特灵中小叶榕的药效。方法通过小鼠氨水引咳实验、小鼠气管酚红实验、豚鼠平喘实验、小鼠耳片肿胀实验、大鼠足趾肿胀实验,分别观察咳特灵中小叶榕止咳、祛痰、平喘、抗炎效果。结果 (1)小鼠止咳实验:各给药组的咳嗽潜伏期和咳嗽次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低、中、高剂量组均对小鼠咳嗽潜伏期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咳嗽次数增加(P<0.05)。(2)小鼠祛痰实验:给药低、中、高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豚鼠引喘实验:给药中、高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低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小鼠、大鼠抗炎实验:各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咳特灵中所含的小叶榕干浸膏具有止咳、祛痰、抗炎、平喘等药效,咳特灵能治疗各种咳嗽症状,可能是小叶榕具有多种药效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广东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谭飞[10](2019)在《复方野菊洗剂的制备及其初步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方野菊验方是西安市某医院使用的一种院内处方,处方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和白花败酱草等组成。该方外用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组方以野菊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祛湿药物为主,它以清洁创面,控制感染为主要目的,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病,已取得一定疗效。本课题主要研究目的是将复方野菊验方制成一种稳定的外用洗剂,使该处方的临床应用更加便利,并考察其初步药效学,探讨其作用机制与主要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数据支持。从而期望中药复方野菊洗剂能够成为治疗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的主要药物,发挥中药制剂在临床上治疗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的独特优势,减少临床上治疗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对抗生素的依赖性,从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复方野菊洗剂制备工艺研究。在分析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野菊洗剂处方中蒙花苷含量和干浸膏得率作为实验优化指标,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法对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加水倍数、提取次数、提取时间进行优化,得出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煎煮时间50 min,加水倍数12倍,提取次数2次,合并两次煎煮滤液后浓缩,加入防腐剂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混匀,灌封,灭菌即得。蒙花苷含量验证实验结果显示无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优选出的制备工艺重现性好、稳定性高,可供工业生产参考。(2)质量控制研究。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对复方野菊洗剂性状、pH值和微生物限度等项目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均符合药典规定。定性考察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复方野菊洗剂处方中野菊花和蒲公英进行鉴别,结果显示复方野菊洗剂供试品色谱图与野菊花、蒲公英对照品在同一位置显相同颜色荧光斑点;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野菊洗剂中蒙花苷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和稳定性均良好;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无显着性差异(p>0.05),最终确立复方野菊洗剂中蒙花苷含量不低于95μg/mL。(3)抗菌活性及其机制研究。采用宏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复方野菊洗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变形杆菌的MIC分别为生药浓度31.25 mg/mL、62.5 mg/mL和125 mg/mL;联合抗生素莫匹罗星抗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复方野菊洗剂可有效降低莫匹罗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变形杆菌的用药浓度;抗菌机制实验通过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液中电导率、核酸、蛋白质和碱性磷酸酶(AKP),实验结果表明复方野菊洗剂给药组和无菌纯水对照组存在显着差异(p<0.01),由此说明复方野菊洗剂可有效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完整性。(4)皮肤刺激性实验。采用健康大鼠作为实验对象考察复方野菊洗剂对皮肤刺激性毒性,通过对大鼠正常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刺激性毒性实验来评价复方野菊洗剂对皮肤不良反应。主要实验内容包括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皮肤过敏试验、急性皮肤刺激性实验和多次给药皮肤刺激性实验。结果显示大鼠皮肤未出现红斑、水肿、渗液、充血、溃烂以及色素沉着等可逆性炎性症状,表明复方野菊洗剂对人体皮肤安全无刺激性。(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1)
初步药效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马齿苋提取物对大鼠小肠平滑肌动力学作用,探讨马齿苋提取物对小鼠小肠推进和胃排空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0.05%、0.1%、0.2%、0.4%、0.8%、1.6%、3.2%、6.4%)马齿苋提取物直接作用于大鼠离体小肠,观察小肠收缩张力、频率、幅度的变化,考察马齿苋提取物对大鼠离体肠动力学的影响。马齿苋提取物分别以高、中、低(1500、750、375 mg/kg) 3种剂量给药,以墨汁的推进距离与小肠总长的比值计算小肠推进率,同时考察胃排空率,分析马齿苋提取物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结果]:两倍浓度梯度(0.8%-6.4%)的马齿苋提取物对离体小肠平滑肌的收缩活动频率和收缩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马齿苋醇提取物可增强小鼠小肠运动功能(P<0.01),但对胃排空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马齿苋提取物对小肠运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初步药效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周欣,康希,唐丽婧,曲彤,郝慧汇.D-最优混料设计制备川芎油微囊止痛凝胶膏剂及其药效学初步考察[J].中草药.2019
[2].束佳敏,戴小华,阿力米热·阿布都外力,米克热木·沙衣布扎提,张晓红.马齿苋对鼠肠道平滑肌药效学初步探索[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9
[3].刘征堂,靳冰.桑蚕颗粒对糖尿病大鼠的初步药效学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
[4].王宇,蒋嘉明,郑丹,谭红胜,张洪.补骨脂抗抑郁有效成分群药效学与毒理学的初步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
[5].范峥,芮朝正,车晓平,刘洋,常馨予.芙蓉喷膜剂制剂工艺和初步药效学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9
[6].郭伦爱.P-VP8~*IgY抗轮状病毒的药效学评价及诺如病毒小动物模型的初步探索[D].南方医科大学.2019
[7].杨红霞,肖远灿,李岑,毕宏涛,张明.藏药材印度獐牙菜5种成分含量测定及药效学初步研究[J].青海科技.2019
[8].李敏,梁大连,邵珠德,王少平,李亚男.阿胶肽-铁螯合物对缺铁性贫血小鼠的初步药效学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9
[9].张静,鲍颖霞,秦飞,张昕,陈焕鑫.小叶榕药效学初步考察[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19
[10].谭飞.复方野菊洗剂的制备及其初步药效学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