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魏秀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花月痕》,花文化,中国古典文化,意境
魏秀仁论文文献综述
张红亮[1](2016)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并州花——回望魏秀仁《花月痕》花文化之缤纷呈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花月痕》小说中所呈现的缤纷繁多的花卉文化进行分析和评价,归纳得出花文化具有来源多元、虚实相生、不可明分、契合心境的若干特点,对研究花文化、中国古典文化、艺术创作及欣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广东园林》期刊2016年03期)
饶眺[2](2014)在《论魏秀仁《花月痕》的艺术渊源及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魏秀仁的《花月痕》是一部带有自传体色彩的小说,一般论者简单地视为狭邪作品,认为是受才子佳人的影响而成,而没有深入进行探讨。本文试图从作者的独特个性、文人心态、历史时代、受经典作品的影响等方面简略地探讨魏秀仁《花月痕》的自叙性,探索《花月痕》的艺术渊源,并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影响力变化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舒扬帆[3](2013)在《试论魏秀仁《花月痕》的自叙性——兼及艺术渊源与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魏秀仁的《花月痕》是一部带有自传体色彩的小说,一般论者简单地视为狭邪作品,认为是受才子佳人的影响而成,而没有深入进行探讨。本文试图从作者的独特个性、文人心态、历史时代、受经典作品的影响等方面简略地探讨魏秀仁《花月痕》的自叙性,探索《花月痕》的艺术渊源,并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影响力变化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呼伦贝尔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陈芳华[4](2009)在《魏秀仁及其《花月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花月痕》是我国第一部以妓女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作者魏秀仁,为晚清狭邪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生于嘉庆二十叁年,卒于同治十二年。魏秀仁一生经历读书求仕、八年幕游、慊归故里叁个阶段。他的人生坎坷崎岖,屡试进士不第,游幕生涯亦未能得到一官半职,故深味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心灵历程。《花月痕》则是他反映自己心灵历程的重要作品。这部小说分两次完成,首先完成的是前四十四回,后八回为后来增补而成。初刻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是魏秀仁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而成,书中的两对主要人物都有其现实原型,是一部自况性小说。除《花月痕》外,魏秀仁还有石经考、诗文集、杂着等多种着作。作者魏秀仁的生存状态与精神状态对《花月痕》的思想内容的影响表现在社会内含与情感内含两个方面。社会内含上,《花月痕》揭露了晚清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对官场黑暗、朝政腐败的不满,对当时世风日下进行了鞭挞,表现了晚清封建社会末世妓女的悲惨命运。然而,掩盖在如此社会现实下的是作者深沉悲凉的心态,受这种心态的影响,《花月痕》凸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浓重的感伤主义情怀。情感内含上,《花月痕》强调了“情”的重要,强调真情与痴情,强调情的永恒价值。魏秀仁如此强调情的价值,实际上表现了一个末世文人面对现实的无奈以及由此而生发出来的自我派遣心态和知遇之感的缺失。在艺术上,《花月痕》曲尽人情的语言描写、双线并行、虚实相生的结构以及哀感顽艳的语言都取得了较好的成就,尤其是小说中诗词的运用,使得小说呈现了浓郁的抒情化倾向。但是,《花月痕》诗词充塞、炫卖文彩对艺术带来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9-05-01)
祝东,徐刚[5](2008)在《怨恨·颓废·回瞥——对魏秀仁《花月痕》中现代性体验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难以定位的"乱世",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渡时期。晚清小说折射了晚清一代中国人的想象和认同,对历史的体认及对自我的理解。文章从现代性体验的角度来重新切入《花月痕》这部被人遗忘的晚清重要小说,考察这部"乱世飘零文本"中所蕴涵的怨恨、颓废、回瞥等现代性因子,并以此作为晚清传统向现代过渡时期的文学"表征",烛照晚清中国人现代性体验的发生及其排遣的历史方式。(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6期)
徐刚[6](2008)在《对文化黄金时代的深情回瞥——魏秀仁《花月痕》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民初众多小说中,魏秀仁的《花月痕》是一个颇为奇特的文本。一方面,作为才子佳人小说的余绪,《红楼梦》后最为重要的言情小说代表,《花月痕》被认为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晚清的小说家张春帆在创作小说《九尾龟》时,引用了《花月痕》,赞扬韦痴珠的气派,并且引用了其中"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本文来源于《写作》期刊2008年09期)
潘建国[7](2005)在《魏秀仁《花月痕》小说引诗及本事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据清魏秀仁《陔南山馆诗钞》稿本、《碧花凝唾集》抄本等文献新资料,首次指出《花月痕》小说文本穿插的众多诗词中,至少有77首乃是直接引用作者的旧作;其作用既非如传统白话小说那样,在于刻画肖像、写景状物或发表议论,也不是纯粹为了增强小说的美学风貌,而是涉及到整部《花月痕》小说的题材来源、人物原型及主题寄寓等关键问题;论文复勾稽相关史料,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2005年05期)
陈庆元[8](1997)在《魏秀仁《陔南山馆诗话》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魏秀仁(1819—1874),字子安,一字子敦,早号痴珠,侯官(今福建福州)人。道光二十六年(1856)举人,累试春官不第,游历秦、晋、巴蜀,年四十主讲成都芙蓉书院,晚年归闽。"家无隔宿粮,得钱辄置酒欢会,穷交数辈。抵掌高论,目光如电,声如洪钟,嬉笑谐谑,干人皆废"(本文来源于《古典文学知识》期刊1997年03期)
曾宪辉[9](1988)在《魏秀仁年谱》一文中研究指出魏秀仁,乳名汉哥,字伯肫,一字子安,又字子敦,少号痴珠、别号眠鹤主人、定香主人,不悔道人、咄咄道人、小湖渔父,福建侯官人,清代经学家、文学家。着作满家而不甚传,独传其《花月痕》,为后世鸳鸯蝴蝶派之滥觞。(本文来源于《明清小说研究》期刊1988年04期)
官桂铨[10](1983)在《读《魏秀仁的生平及着作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陈新先生《魏秀仁的生平及着作考》(载《文学评论丛刊》第十叁辑),对小说《花月痕》作者魏秀仁的生卒年、人物构思、成书时间、遗着存逸等都作了有价值的探讨。现根据我掌握的一些材料略作订补,望有助于研究。《魏子安先生年谱》见于1980年出版的杨殿珣先生编的《中国历代年谱总录》着录,首次把魏秀仁生卒年定为1818—1873,但作“阙名编,传抄本”。陈新先生说:“《年谱》作者不详,但附有一篇署名林家溱的《子安先生别传》,似林氏即为《年谱》作者。”不错,《年谱》作者确(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1983年03期)
魏秀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魏秀仁的《花月痕》是一部带有自传体色彩的小说,一般论者简单地视为狭邪作品,认为是受才子佳人的影响而成,而没有深入进行探讨。本文试图从作者的独特个性、文人心态、历史时代、受经典作品的影响等方面简略地探讨魏秀仁《花月痕》的自叙性,探索《花月痕》的艺术渊源,并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影响力变化的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魏秀仁论文参考文献
[1].张红亮.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并州花——回望魏秀仁《花月痕》花文化之缤纷呈现[J].广东园林.2016
[2].饶眺.论魏秀仁《花月痕》的艺术渊源及影响[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3].舒扬帆.试论魏秀仁《花月痕》的自叙性——兼及艺术渊源与影响[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3
[4].陈芳华.魏秀仁及其《花月痕》研究[D].苏州大学.2009
[5].祝东,徐刚.怨恨·颓废·回瞥——对魏秀仁《花月痕》中现代性体验的解读[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6].徐刚.对文化黄金时代的深情回瞥——魏秀仁《花月痕》评析[J].写作.2008
[7].潘建国.魏秀仁《花月痕》小说引诗及本事新探[J].文学评论.2005
[8].陈庆元.魏秀仁《陔南山馆诗话》简介[J].古典文学知识.1997
[9].曾宪辉.魏秀仁年谱[J].明清小说研究.1988
[10].官桂铨.读《魏秀仁的生平及着作考》[J].文学评论.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