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弯曲芽孢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华补血草,弯曲芽孢杆菌,盐胁迫,基因组
弯曲芽孢杆菌论文文献综述
王田田[1](2018)在《盐胁迫下弯曲芽孢杆菌KLBMP 4941对中华补血草的促生效应及其根际互作机理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危害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及农业的发展,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前期课题组发现一株盐生植物中华补血草内生弯曲芽孢杆菌KLBMP 4941,通过组培方式能促进宿主植物生长。因此本论文围绕盐胁迫下内生细菌KLBMP 4941如何促进宿主植物中华补血草生长以及根际定殖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行研究,开展盆栽实验,对补血草生理特征的影响及KLBMP494全基因组的解析,以及盐胁迫下根系分泌物介导的中华补血草与KLBMP4941相互作用的研究,取得了以下的结果:1、我们采用了前期验证的对植物促生效果较好的内生菌KLBMP 4941为研究对象,用200 mM NaCl对接菌KLBMP 4941和未接菌的中华补血草处理,研究KLBMP 4941对中华补血草促生作用与相关机制。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接菌的中华补血草在根长、茎长及鲜重上比未接菌的要明显提高;对离子含量测定,接菌后的叶片中Na~+浓度比对照组降低,提高了K~+/Na~+比;且KLBMP 4941能够促进植物叶片内脯氨酸的含量;接菌后的植物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如SOD、CAT和POD均有一定量的提高。以上研究表明KLBMP 4941通过调节宿主抗氧化酶活性、离子平衡和渗透调节物的积累等共同作用使植物耐盐能力增强。2、为了继续解析弯曲芽孢杆菌KLBMP 4941解盐促生作用,我们对其全基因组进行测序解析。通过对KLBMP 4941进行叁代测序,我们发现它具有一个环状染色体和两个质粒,总基因组大小为4,104,242bp,G+C含量为38.09%。一共有3426个基因被分成20个直系同源群(COG)功能类别,大部分基因与氨基酸转运和代谢、碳水化合物转运和代谢、转录、DNA复制、重组和修复以及无机离子转运、细胞游动和代谢等功能有关。对KLBMP 4941基因组分析,发现了与植物生长促进相关的基因,如固氮,铁载体生物合成,吩嗪类抗生素生物合成,亚精胺和植物挥发性促生物质3-羟基-2-丁酮(acetoin)合成;同时菌株自身有一系列耐受盐胁迫相关的基因,如Na~+/H~+逆向转运蛋白,甘氨酸甜菜碱转运蛋白和甜菜碱醛脱氢酶;还发现了一些抗逆的基因,如SOD,POD;且基因组中还发现了与细菌化学趋化、游动相关的基因,如鞭毛合成基因等。基因组的分析表明了该菌株KLBMP 4941有多个耐盐基因和促进植物生长相关的基因。3、本实验通过原生质体转化法将持续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PHT43成功引入到了KLBMP 4941中去,成功获得了GFP标记的KLBMP 4941菌株(4941-GFP)。其菌体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发出绿色荧光,但荧光强度较弱,GFP表达不太稳定。随后通过土培和水培方式,利用根际菌落计数及显微镜观察,研究KLBMP-4941在补血草根部定殖情况,随着时间的延长,根际定殖密度降低,在灌菌后第一天,菌株在根部定殖密度约为8.92×10~3个,灌菌后第五天后,菌落密度为3.75×10~3。在荧光显微镜下能看到在补血草须根上有4941-GFP定殖,但由于发光较弱,无法拍照。4、我们通过在盐胁迫下对中华补血草根系分泌物的收集,根系分泌物对KLBMP 4941生长及趋化作用表明,能够显着促进菌的生长和对菌具有明显的趋化现象,因此将根系分泌物进行GC-MS分析,发现2-甲基丁酸、硬脂酸、棕榈酸、棕榈油酸、丁香酚和油酸六种化合物是根系分泌物的主要成分。通过购于sigma公司,纯度大于99%单体化合物(浓度为0.02 g/m L)对KLBMP 4941生长的影响、游动直径的变化、毛细血管趋化实验以及水培条件下单体化合物对KLBMP 4941根际定殖密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棕榈酸与棕榈油酸有效地促进菌株生长,而丁香酚有抑制其生长作用。KLBMP 4941对2-甲基丁酸、棕榈酸和棕榈油酸的趋化反应较强烈,对丁香酚的趋化反应较弱。加入2-甲基丁酸、棕榈酸和棕榈油酸发现其根际定殖密度增加,游动直径变大,但是丁香酚作用不明显。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KLBMP 4941转录组进行测序分析,发现在根系分泌物介导的条件下,KLBMP 4941主要发生ABC转运蛋白,双组分调控系统以及趋化相关的基因转录调控;在盐胁迫介导的条件下,发现营养代谢方面的基因转录调控。初步揭示了根系分泌物介导的KLBMP 4941与中华补血草相互作用的机理。本文通过盐胁迫下弯曲芽孢杆菌KLBMP 4941对中华补血草促生作用的机理研究以及根际定殖互作机制的初步探讨,对于揭示盐生植物内生菌的生态学功能及其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续深入探讨盐生植物与内生细菌的相互作用,以及耐盐促生菌剂的研制奠定了前期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苏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陈磊,陈晟,吴敬,吴丹[2](2018)在《基于体外分子进化技术提高弯曲芽孢杆菌CCTCC 2015368 β-淀粉酶的热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体外分子进化技术易错PCR方法,高通量筛选热稳定性提高的弯曲芽孢杆菌Bacillus flexus CCTCC2015368β-淀粉酶突变体。利用LB琼脂淀粉板显色、96-孔板DNS法测酶活和酶标仪检测等,最终筛选到了一株热稳定性显着提高的突变体D476N。野生型和突变体D476N分别纯化后,酶学性质测定表明:突变体D476N的最适pH为6.5,与野生型相比降低了0.5。突变体D476N和野生型的最适温度均为55℃,突变体D476N在55℃下的半衰期为35 min,比野生型提高了95%。突变体D476N的T_(50)值比野生型提高4℃。突变体D476N的K_m值为97.98μmol/L,是野生型(85.86μmol/L)1.14倍;突变体稳定性提高的同时,催化活力相对于野生型有略微下降。通过SWISS-MODEL同源模拟野生型和突变体D476N的叁维结构,并通过PyMol软件分析,发现突变后的氨基酸残基Asn476位于蛋白质表面的loop环上,通过MOE软件计算,D476N的分子自由能(ΔG)为106.01kcal/mol,比野生酶降低10.3%,这一结果与蛋白质分子自由能和热稳定性呈负相关的理论相符。(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郭端强,管丽冰,张春红,王孝娟,单林娜[3](2013)在《高效降解有机氮弯曲芽孢杆菌的紫外诱变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弯曲芽孢杆菌降解有机氮的能力,用紫外线照射法诱变弯曲芽孢杆菌,绘制诱变曲线,确定紫外诱变条件,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NH+4-N浓度衡量弯曲芽孢杆菌降解有机氮的效果,并对所选育的高产菌株进行遗传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紫外线照射时间确定为30s,菌落的致死率为91.17%,选育出NH+4-N高产菌株UV-14-7,NH+4-N浓度达到304.61mg/L,比出发菌株提高33.60%;菌株UV-14-7经过7次传代,其产生氨氮的浓度在301.01~304.61mg/L。菌株UV-14-7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11期)
吴海武,郭聪,孙乐弟,周永灿,郭伟良[4](2013)在《复合弯曲芽孢杆菌对热带海水养殖水体脱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温杀灭及复壮技术从海南热带海水养殖系统的水样中筛选得到34株菌株,其中菌株SY-1301和LS-1301均能在起始浓度为200mg/L的氨氮、亚硝酸盐氮或硝酸盐氮的唯一氮源培养基中生长,对这2株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16S rDNA及参照《伯杰氏手册》第八版进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此2株菌株均为弯曲芽孢杆菌(Bacillus flexus)。研究表明,这2株弯曲芽孢杆菌的脱氮效果是与其生长同步进行的,达到对数生长后期后2株弯曲芽孢杆菌对氨氮的降解率分别为87%和89%、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2%和90%、对硝酸盐的降解率分别可以达到77%和75%。通过建立这2株细菌的生长曲线和活菌总数的关系后,开展了这2株脱氮能力不同的弯曲芽孢杆菌的复合配比试验,得到起始菌落数复合比SY-1301﹕LS-1301=2﹕1为最优复合弯曲芽孢杆菌,该复合弯曲芽孢杆菌对上述叁种无机氮源的降解率可达到90%。根据L9(34)正交试验设计确定该复合弯曲芽孢杆菌的脱氮最佳条件为pH7.0、温度35℃和转速200 r.min-1,该复合弯曲芽孢杆菌在此条件下对氨氮的降解率可到90%以上、对亚硝酸盐氮的降解率可到95%、对硝酸盐氮的降解率可达84%以上。本研究成果对于发展基于土着地理种群并有效改良海南热带海水养殖水体的复合芽孢杆菌制剂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3-11-05)
弯曲芽孢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体外分子进化技术易错PCR方法,高通量筛选热稳定性提高的弯曲芽孢杆菌Bacillus flexus CCTCC2015368β-淀粉酶突变体。利用LB琼脂淀粉板显色、96-孔板DNS法测酶活和酶标仪检测等,最终筛选到了一株热稳定性显着提高的突变体D476N。野生型和突变体D476N分别纯化后,酶学性质测定表明:突变体D476N的最适pH为6.5,与野生型相比降低了0.5。突变体D476N和野生型的最适温度均为55℃,突变体D476N在55℃下的半衰期为35 min,比野生型提高了95%。突变体D476N的T_(50)值比野生型提高4℃。突变体D476N的K_m值为97.98μmol/L,是野生型(85.86μmol/L)1.14倍;突变体稳定性提高的同时,催化活力相对于野生型有略微下降。通过SWISS-MODEL同源模拟野生型和突变体D476N的叁维结构,并通过PyMol软件分析,发现突变后的氨基酸残基Asn476位于蛋白质表面的loop环上,通过MOE软件计算,D476N的分子自由能(ΔG)为106.01kcal/mol,比野生酶降低10.3%,这一结果与蛋白质分子自由能和热稳定性呈负相关的理论相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弯曲芽孢杆菌论文参考文献
[1].王田田.盐胁迫下弯曲芽孢杆菌KLBMP4941对中华补血草的促生效应及其根际互作机理初步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
[2].陈磊,陈晟,吴敬,吴丹.基于体外分子进化技术提高弯曲芽孢杆菌CCTCC2015368β-淀粉酶的热稳定性[J].生物工程学报.2018
[3].郭端强,管丽冰,张春红,王孝娟,单林娜.高效降解有机氮弯曲芽孢杆菌的紫外诱变选育[J].贵州农业科学.2013
[4].吴海武,郭聪,孙乐弟,周永灿,郭伟良.复合弯曲芽孢杆菌对热带海水养殖水体脱氮的研究[C].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