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替代机制论文-刘玲

货币替代机制论文-刘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货币替代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货币替代,“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通货膨胀率

货币替代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玲[1](2019)在《货币替代与融合发展:“一带一路”区域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与推进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05—201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货币替代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货币替代率的决定因素在不同区域的国家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对于东亚和南亚国家而言,通货膨胀率、本外币利差和实际有效汇率是影响货币替代率的显着因素;对外贸易依存度、广义货币供给量、实际有效汇率、本外币利差和国内生产总值都会对中亚和东欧国家货币替代率产生显着影响;对于西亚和非洲国家而言,本外币利差、实际有效汇率、广义货币供给量、对外贸易依存度、通货膨胀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均会对货币替代率产生显着影响。依托金融科技创新,布局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开展人民币金融衍生品交易,加大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计价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挥人民币锚货币作用,是促进"一带一路"区域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政策举措。(本文来源于《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维安,王烨敏[2](2016)在《发展中国家基于多重动机的货币替代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基于交易、谨慎和资产组合等多重动机的货币替代迭代模型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广义货币替代的形成机理,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速、外债水平、财政状况、利率、本币汇率、本币预期贬值率、通胀、社会政治和政策制度等因素会通过改变人们对本币的信心来影响货币替代;而后本文用多个案例研究了社会政治和政策制度因素对货币替代的影响,认为其他情况不变时,不稳定的社会政治局势或多变的政策制度会增加货币替代程度;然后本文选取了拉美、东南亚和东亚的5个代表国家,做了货币替代率与以上各因素的基于面板数据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这些因素都是货币替代率的格兰杰原因,表明它们都会影响货币替代的程度;最后本文为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出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探索》期刊2016年11期)

石建勋,金政[3](2015)在《人民币货币替代形成机制实证研究——基于货币服务CES函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货币服务理论,通过构建货币服务CES函数和跨期Eular方程对人民币货币替代形成机制进行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协整的货币替代ARDL-ECM模型,研究汇率贬值率、累计持有外币规模、汇率机制改革等对于人民币货币替代的长期和短期影响机制,检验了境内货币替代的滞后性特征。最后从稳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扩大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与资本输出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人民币货币替代形成及变动机制有着更加清晰的理解,有助于制定针对性政策积极预防和监控人民币货币替代风险,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期刊2015年11期)

严佳佳[4](2009)在《货币替代机制及反货币替代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货币替代是开放经济中特有的一种货币性扰动,表现为一种货币在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交易媒介和价值贮藏等货币职能方面全部或者部分地替代另一种货币。对于一国经济而言,货币替代是双向的,通常呈现出外币替代本币和本币替代外币两种具体情况。货币替代是发展中国家在开放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问题,它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和经济政策的效力。在转轨时期的中国,由于制度转型、市场发育和金融经济条件等基本环境的变化,货币替代现象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变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的运行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系统地论述货币替代机制、反货币替代政策以及人民币货币替代问题的现实情况。在吸收和借鉴货币服务的生产函数理论、货币需求的边际效用理论、资产组合理论和货币的预防需求理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切合发展中国家实际情况的货币替代形成机制理论模型,论述了货币替代与汇率、货币政策、拉弗曲线、国际收支、财富结构和政策可信性等主要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基于“无行动区间”理论,提出在开放经济下防范货币替代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且强调不同政策之间的搭配与协调。此外,结合我国国情,本文分析了人民币作为被替代货币和替代货币的发展现状,提出有效防范人民币被替代威胁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指导性原则和政策搭配措施。从被替代货币的视角出发,本文测算了人民币被替代的程度,说明了促成人民币被替代的原因,主要包括规模因素、本外币实际收益率的差异、本币实际汇率水平和制度因素,进而阐述其对我国经济主要变量的影响,并且指出我国反货币替代的可行措施。另一方面,从替代货币的视角出发,本文阐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指出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目前,我国部分周边地区居民已经把人民币作为交易媒介和国际清算手段而大量使用,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国际货币。在比较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和收益并且借鉴其他货币国际化路径的基础上,本文论述人民币国际化的“叁步走”战略构想:一是促进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二是成为区域性主导货币,叁是成为国际本位币。在此基础上,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金融体系、加强外贸和投资以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金融中心建设、推动货币合作、强化金融监管和关注经济虚拟化趋势等方面,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措施进行分析。随着人民币获得国际金融市场份额的增加,所谓“中国是贸易大国、货币小国”的印象也将逐渐被改变,全球货币体系的格局将随人民币的崛起而改变。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一是首次将货币替代与主要经济变量关系的考察扩展到货币替代对银行存贷款结构和政府政策可信度的影响上。二是率先构建跨期最优化模型来解释发展中国家货币替代的形成机制。叁是率先通过引入货币替代因素扩展传统经济模型并且综合使用多种计量手段和多国数据实证分析货币替代与主要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四是基于“无行动区间”理论,通过多视角分析反货币替代的政策措施。五是从被替代货币和替代货币的视角出发,考察了人民币被替代的现实状况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选择。(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9-04-01)

货币替代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建立了基于交易、谨慎和资产组合等多重动机的货币替代迭代模型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广义货币替代的形成机理,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速、外债水平、财政状况、利率、本币汇率、本币预期贬值率、通胀、社会政治和政策制度等因素会通过改变人们对本币的信心来影响货币替代;而后本文用多个案例研究了社会政治和政策制度因素对货币替代的影响,认为其他情况不变时,不稳定的社会政治局势或多变的政策制度会增加货币替代程度;然后本文选取了拉美、东南亚和东亚的5个代表国家,做了货币替代率与以上各因素的基于面板数据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这些因素都是货币替代率的格兰杰原因,表明它们都会影响货币替代的程度;最后本文为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出政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货币替代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刘玲.货币替代与融合发展:“一带一路”区域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与推进机制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9

[2].王维安,王烨敏.发展中国家基于多重动机的货币替代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6

[3].石建勋,金政.人民币货币替代形成机制实证研究——基于货币服务CES函数[J].经济问题.2015

[4].严佳佳.货币替代机制及反货币替代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

标签:;  ;  ;  ;  

货币替代机制论文-刘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