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热电联供论文-温向阳,叶俊,陈微,梁拾念,陶勇刚

太阳能热电联供论文-温向阳,叶俊,陈微,梁拾念,陶勇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太阳能热电联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太阳能,热电联供,综合供能系统,节能

太阳能热电联供论文文献综述

温向阳,叶俊,陈微,梁拾念,陶勇刚[1](2019)在《太阳能与热电联供综合供能系统在医院建设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杭州市丁桥医院太阳能与热电联供综合供能系统采用的5种关键技术措施,总结了该系统的创新性,并对效果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期刊2019年10期)

温向阳,叶俊,陈微,梁拾念,陶勇刚[2](2019)在《太阳能与热电联供综合供能系统在医院建设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热电联供余热利用、太阳能及热电联供智能信息化应用、太阳能热电联供与普通锅炉组成的综合供能系统等五种关键技术措施的叙述,指出采用远程监控及智能控制系统,可实现实时对负荷及能效进行分析与预判、提高运行维护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智能信息化应用,以及具有电力、燃气、太阳能等多种能源进行综合利用、实现互补且各套能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多能互补技术的两大创新点。最后文章从节能与环保两方面列举具体数值阐明太阳能与热电联供综合供能系统所取得的明显成效。该综合供能系统在医院建设节能中已得到了初步应用,符合国家"十叁五"国家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相关规划,具备良好的示范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大会暨2019医学装备展览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7-18)

晏玉琼,叶晓江,侯志坚,常怀钟,史秋怡[3](2018)在《纳米流体对太阳能热电联用系统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多壁碳纳米管纳米流体应用于太阳能热电联用系统中.在光照充足的室外条件下,采用水槽对表面加入了多壁碳纳米管纳米流体的太阳能电池板的性能进行实验.主要研究了纳米流体液层厚度和浓度对太阳能电池板的表面温度和输出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纳米流体能有效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的表面温度,液层厚度100mm比10mm能多降低60%的温度;纳米流体浓度越小,输出功率越大,当浓度为0.001wt%时,最大输出功率为496 mW.多壁碳纳米管纳米流体的加入能有效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综合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李雯青萍[4](2017)在《基于ORC的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优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哨所是为保障国家领土安全,打击边境犯罪所设立的重要军事设施,我国部队哨所数量众多,通常地处偏远,规模不大。驻扎哨所官兵的用电需求通常依靠柴油发电机供给,地处寒冷区域的哨所采暖需求通常依靠小型燃煤锅炉供给,这种供电供暖方式极其依靠外部燃料运输,运输成本高昂,能源供给可靠性低、效率低、环保性差,亟待改进。因此,本文针对高原高寒地区部队哨所的用能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即采用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收集热量,供给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发电,并采用其余热进行供暖的系统,然后对该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并对系统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分析。首先,本文根据有机工质的安全环保性、干湿性以及饱和性遴选出了最适宜本系统的工质R134a。从热力学第一定律效率及热力学第二定律效率的角度分析了有机朗肯循环工作参数对其热力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叁种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方案及控制策略,并确定了最终方案。其次,对系统建立了数学模型,并采用MATLAB编程求解,用以模拟系统发电量,通过与实验结果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然后,采用正交优化设计的方法,以费用年值最小为目标函数,以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面积、蓄热水箱容积、蒸发器换热面积、冷凝器换热面积、蓄电池组容量及发电机组启动压差共六个参数为设计变量,建立了系统优化模型。以青海省某部队哨所为案例,对其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显示本系统所发电的折合电价为2.3元/千瓦时,并且能免费供暖。最后,对本系统在案例哨所进行了全年逐时运行模拟,分析了系统运行特性,结果显示哨所94.56%的用电负荷由系统承担,5.44%的用电负荷由辅助能源柴油发电机承担,100%的采暖负荷由系统承担,可靠性极高。并从经济性、环保性以及可靠性叁个角度评估了本系统能源供给方式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2-01)

曹岗林[5](2017)在《太阳能与发电余热复合增温沼气工程的热电联供系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肃省兰州市花庄镇甘肃荷斯坦奶牛繁育中心—中荷沼气工程热电联供系统应用沼气内燃机发电的同时对发酵塔、储气罐和进料进行增温保温。但内燃机运行中所产生的余热不能满足对原料预热以及维持发酵塔中温恒温发酵。为保证该沼气工程的产气稳定,解决因环境温度低而造成发酵塔内温度跨度较大的问题。文中通过构建一套太阳能与发电余热的增温保温系统,保证发酵塔在不同季节均能维持恒温厌氧发酵。阐述了系统的原理,并对系统各部分的热量进行理论计算。改进后的系统应用有机朗肯循环对烟气余热进行回收,使系统的总效率提高,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对原有的沼气工程进行全面分析,得出沼气工程的主要散热部分为发酵塔和储气罐,需热部分为进料。其中散热损失占总需热量的5.9%-15.8%,进料需热量占总需热量的84.2%-94.1%。该沼气工程现阶段仅依靠内燃机发电余热回收系统在寒冷季节无法提供系统所需热量,内燃机余热仅可保证发酵塔在夏天维持37℃左右发酵。其它季节,余热回收系统热量无法满足系统在适宜的温度下发酵。(2)对该工程进行改造,新系统中增加太阳能对原料进行增温,其余热量用于发酵塔和储气罐进行保温。结果表明,该沼气工程需热量7531.9 MJ·d-1,太阳能与发电余热系统供热量7623.4 MJ·d-1,可使发酵塔夏季和其他季节分别维持在52℃和37℃恒温发酵,完全满足该工程的热量需求。所需太阳能集热面积为256m2,鲜牛粪总固体质量分数为27.5%,进料量为40 m3·d-1,将鲜牛粪稀释到总固体质量分数为8%时,所需水量为28.4 m3。兰州1月份自来水平均温度0.5℃,太阳能集热器出口的水温为50℃,此时所需太阳能循环水3.6 m3,自来水为24.8 m3。(3)基于“温度、品位对口,能量梯级利用”的原则,文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对低温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余热回收部分进行模拟研究,分析基本的有机朗肯循环,得出其发电效率和?效率分别为8.17%和54.16%;进行乏气回热改进后,得发电效率和?效率分别为9.42%和62.61%。回热系统相比基本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效率和?效率分别增长1.25%和8.45%。(4)利用太阳能与发电余热系统不仅能够为沼气工程提供充足的热量,同时对烟气运用有机朗肯循环,使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显着提高。本文创新点:(1)提出利用太阳能和生物质能驱动的、以内燃机为核心的热电联供系统,以此来解决西北大中型沼气工程寒冷季节“病态”运行状态。(2)基于“温度、品位对口,能量梯级利用”的原则,文章应用有机朗肯循环对内燃机中低温烟气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使得整个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7-04-24)

史志国,闫素英,田瑞,郭嘉,李彦洁[6](2015)在《电热协同作用下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输出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光伏/光热(PV/T)系统的能量平衡和能量转换原理,建立了PV/T系统的热电模型,针对PV/T系统的热电效率、电池板温度间的耦合问题,通过MATLAB迭代求解法,解决了PV/T系统中热电参数耦合求解问题,得到了PV/T系统的效率曲线,分析计算了系统组件长度和工质流速等参数对性能曲线的影响;同时,针对PV/T系统与普通光伏组件进行了实验研究,试验测试了两系统的电压、电流、功率、板背温度等特性参数,并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5年16期)

吴玉庭,王伟,夏国栋,郭航,马重芳[7](2015)在《基于单螺杆膨胀机的分布式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式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可实现热电联供,满足居民的用电以及生活热水和供暖的需求,在城市和农村建筑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单螺杆膨胀机具有受力平衡、寿命长、振动噪音小等优点,十分符合分布式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的要求。单螺杆膨胀机分布式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主要包括非跟踪中温太阳能集热简单有机朗肯循环热电联供系统、分布式槽式或线性菲涅尔太阳能聚光带回热两级有机朗肯循环热电联供系统和分布式碟式太阳能聚光蒸汽朗肯循环热电联供系统叁种。本文的课题组攻克了单螺杆膨胀机螺杆和星轮的加工技术,研制了五种型号的单螺杆膨胀机,并进行了压缩空气和有机朗肯循环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单螺杆膨胀机最高效率可达70%以上,最大功率172kW,最小功率5kW。(本文来源于《中国能源》期刊2015年08期)

王志勇[8](2015)在《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实施热电联供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首届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论文集》期刊2015-08-19)

周超[9](2015)在《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工程技术开发与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约为30%,合理充分地开发利用太阳能,降低建筑能耗、减小环境污染,已成为建筑节能和新能源利用领域一个产业发展重点和研究热点。太阳能热电联供(PVT)技术是太阳能光热、光电资源同时同步深度开发利用的新途径,对显着提高太阳能的综合利用效率,促进我国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为了在我国北方地区开展太阳能热电联供技术的工程应用,研究其系统形式、开发关键工程技术、分析其推广应用的经济性十分必要。本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中央空调智能控制综合实验室为热电供应对象,首先根据该实验室常规用电负荷和冬季供暖热负荷设计要求,在分析国内外现有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形式的基础上,设计了发电容量7.56kW的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其次,设计开发和加工制作了36组新型PVT热电联产组件,并进行了性能检测;建设了7.56kW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示范性工程;完成了该工程的热电性能监测系统的建设和系统运行调试。第叁,完成了该系统2015年供暖季和过渡季热电联供特性试验,并根据系统运行数据,详细分析了该系统的运行特性,最后,根据太阳能光热试验数据和光电理论计算结果,完成了该示范工程的技术经济性分析和投资回收期分析,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结果表明,本研究建设的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示范工程,在供暖季晴天条件下,平均一天可累积获得288MJ(相当于9.8kgce)的热量和30kWh的电量;平均发电总功率为6kW,平均集热效率为23%,光电转换综合效率为15%。在过渡季晴天条件下,平均一天累积总制热量为320MJ(相当于10.9kgce),总发电量为31kWh;平均发电总功率为6.2kW,平均集热效率为28%,光电转换综合效率为15%。经过技术经济性分析,该示范工程总固定成本为11.82万元,系统运行费用为2336元/年,结合太阳能光伏发电补贴政策,以及供暖收费标准和热能向标准煤的折算,本工程的年收益为1.28万元,动态投资回收期为11.32年,每年的总节能量为3.45吨标准煤。(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5-06-10)

姜岗[10](2015)在《中低温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各种能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我国的能源来源目前还是以消耗煤炭为主,而且存在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对于高效环保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和重点。目前为止,在所有的可再生能源当中,太阳能和风力利用无疑是两个新能源行业的领军力量。其中,我国拥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对太阳能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部分,本文讨论了中低温太阳能利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中低温太阳能应用的多种方式,设计了一种应用有机朗肯循环的冷热电联供系统。首先,介绍了太阳能热发电的主要形式以及几种主要方式的分析比较,简要介绍了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国内外发展概况,并讨论了冷热电联供系统研究热点以及发展方向。其次,基于有机工质朗肯循环具有良好的中低温度运行性能、较低的工作温度、良好的防冻性能、低廉的成本等优势,并且系统内部压力易保持在大气压力之上,因此本文采用有机朗肯循环与中低温太阳能的集成。搭建了中低温太阳能热系统模型,通过设定初始条件,进行了系统仿真,并且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初步实现了对有机朗肯循环的启动、制动和整体检测的控制。最后,通过对热电冷联产的供暖、制冷、热水、发电的负荷分别建模并且实现系统的总建模,并分别对系统在夏季和冬季的工作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并获得了各负荷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本文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如何选择工质以及搭建系统所需要的部件,如何进行系统仿真以及对仿真结果的系统分析,进一步优化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按照节能、环保、经济的选材要求,通过搭建中低温太阳能冷热电联供系统模型,从而实现利用高温发电、中温制冷或供热、低温用于生活热水的能量梯级利用的最终目标。(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05-17)

太阳能热电联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热电联供余热利用、太阳能及热电联供智能信息化应用、太阳能热电联供与普通锅炉组成的综合供能系统等五种关键技术措施的叙述,指出采用远程监控及智能控制系统,可实现实时对负荷及能效进行分析与预判、提高运行维护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智能信息化应用,以及具有电力、燃气、太阳能等多种能源进行综合利用、实现互补且各套能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多能互补技术的两大创新点。最后文章从节能与环保两方面列举具体数值阐明太阳能与热电联供综合供能系统所取得的明显成效。该综合供能系统在医院建设节能中已得到了初步应用,符合国家"十叁五"国家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相关规划,具备良好的示范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太阳能热电联供论文参考文献

[1].温向阳,叶俊,陈微,梁拾念,陶勇刚.太阳能与热电联供综合供能系统在医院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9

[2].温向阳,叶俊,陈微,梁拾念,陶勇刚.太阳能与热电联供综合供能系统在医院建设中的应用[C].中国医学装备大会暨2019医学装备展览会论文汇编.2019

[3].晏玉琼,叶晓江,侯志坚,常怀钟,史秋怡.纳米流体对太阳能热电联用系统性能的影响[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4].李雯青萍.基于ORC的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优化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7

[5].曹岗林.太阳能与发电余热复合增温沼气工程的热电联供系统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7

[6].史志国,闫素英,田瑞,郭嘉,李彦洁.电热协同作用下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输出特性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

[7].吴玉庭,王伟,夏国栋,郭航,马重芳.基于单螺杆膨胀机的分布式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J].中国能源.2015

[8].王志勇.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实施热电联供可行性分析[C].首届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论文集.2015

[9].周超.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工程技术开发与性能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5

[10].姜岗.中低温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的设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

标签:;  ;  ;  ;  

太阳能热电联供论文-温向阳,叶俊,陈微,梁拾念,陶勇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