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表面阻尼处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喷涂式阻尼车轮,固有频率,阻尼比,模态振型
表面阻尼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李牧皛[1](2016)在《表面阻尼处理对车轮振动与声辐射特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速和地铁车轮的滚动噪声抑制问题,基于有限元-边界元法和轮轨噪声原理,建立轮轨滚动噪声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高速车轮进行振动声辐射预测及车轮减振降噪装置开发。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以我国现役的高速车轮为研究对象,建立车轮的叁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和声学边界元模型,基于有限元与边界元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出车轮各阶模态。2.在自由悬挂状态通过力锤敲击试验得出车轮的固有频率、阻尼比以及频响函数。再通过落球撞击试验,测得喷涂式阻尼车轮和约束板阻尼车轮相比于普通标准轮的减振降噪效果。3.在轴重加4t的装载状态通过力锤敲击试验得出车轮的固有频率、阻尼比以及频响函数。再通过落球撞击试验,测得喷涂式阻尼车轮相比于普通标准轮的减振降噪效果。4.喷涂式阻尼车轮与约束板阻尼在自由状态的试验结果取得了结果,其中喷涂式阻尼车轮在径向和轴向激励下降低了6.4dB(A)和3.8dB(A),约束板阻尼车轮在径向和轴向激励下降低了10.9dB(A)和10.0dB(A)这表明这种阻尼形式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5.喷涂式阻尼车轮在装载4t状态的试验结果取得了结果,在径向和轴向激励下分别降低了5.4dB(A)和2.1 dB(A),这表明这种阻尼形式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6-05-01)
朱军,凌铭博,赵云峰[2](2014)在《ZN-1阻尼材料表面处理方式对粘接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ZN-1材料与硬铝的粘接性能,在采用环氧胶黏剂情况下,通过不同方式对橡胶材料表面进行了处理。研究表明,采用打磨、清洗橡胶表面的方式对提高粘接强度并无帮助,而采用172℃热风、K2Cr2O7-H2SO4溶液处理ZN-1材料,则可以使其与硬铝粘接强度达到橡胶本体破坏的程度。红外光谱及电镜扫描揭示,两种方式提高粘接强度的原因在于橡胶材料表面粗糙度增大,而K2Cr2O7-H2SO4溶液处理还提高了材料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因此可以获得2.0MPa以上的粘接强度。(本文来源于《化学与黏合》期刊2014年03期)
刘娟红,宋少民[3](2009)在《表面处理的橡胶颗粒对混凝土阻尼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橡胶粉对混凝土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面处理后的橡胶颗粒对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以及阻尼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界面处理剂能改善橡胶颗粒与水泥基体界面的薄弱层,当表面处理过的橡胶颗粒掺量小于15%时,混凝土的强度无明显降低,对于加入表面处理过的橡胶颗粒的混凝土构件,加速度的衰减速度随橡胶颗粒掺量的增加而增大;橡胶颗粒的加入,能明显增加混凝土的阻尼比,掺入15%表面处理的橡胶颗粒混凝土,强度损失不大,弹性模量降低13%,阻尼比提高34%,抗震性能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12期)
柯国军,代明,彭红,陈振富[4](2009)在《粗骨料表面经黏弹性处理后的混凝土阻尼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粗骨料表面进行黏弹性处理来放大界面效应,从材料角度研究小变形情况下粗骨料界面与混凝土阻尼比之间的关系.为了消除粗骨料表面积大小对混凝土阻尼比的影响,制备了总表面积为一定值的粗骨料,配制成长方体阻尼试件,采用悬挂自由振动法测定了粗骨料表面黏弹性处理前后的混凝土阻尼比变化.(本文来源于《建筑材料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秦至谦,柯国军,代明,彭红,雷林[5](2009)在《粗骨料表面经强化处理后混凝土阻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粗骨料表面进行强化处理来放大界面效应,从材料角度研究混凝土在小变形情况下粗骨料界面与混凝土阻尼之间的关系.研究时,为了消除粗骨料表面积大小对混凝土阻尼的影响,制备了总表面积为一定值的粗骨料,配制了长方体阻尼试件,采用悬挂自由振动法来测定粗骨料表面经强化处理前后的混凝土阻尼比变化.(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1期)
孙庆鸿,杨莉[6](2006)在《表面阻尼处理薄板结构声辐射分析的有限元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整体划分单元法建立自由阻尼处理和约束阻尼处理薄板结构的有限元模型,给出结构的变形能表达式,并通过变形能原理推得单元的刚度和质量矩阵。在用有限元法分析结构动态响应特性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得到结构表面振动速度分布,分析表面阻尼处理板结构的声辐射。算例表明,用整体划分单元法预测表面阻尼处理薄板结构的动态特性和声辐射是可行的,其精度满足工程要求,并有简单方便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06年S1期)
田春蓉,刘静,尚蕾,周秋明,王建华[7](2006)在《表面处理工艺对ZN-1阻尼材料粘接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表面处理方式、酸处理时间、酸处理中和剂及试件贮存时间等因素对ZN-1阻尼材料与硬铝的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浓硫酸对ZN-1阻尼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可以有效地改善其与硬铝的粘接效果;酸处理时间对ZN-1阻尼材料的表面形貌及其与硬铝的粘接强度无明显影响,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其表面的硫元素含量有增加的趋势;采用氨水、碳酸氢铵、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水溶液或直接采用蒸馏水作为酸处理法的中和剂所制备的拉剪试样的破坏形式均表现为ZN-1阻尼材料破坏。此外,采用酸处理法制作的LY12/ZN-1/LY12粘接试样自然存放两年后其粘接强度基本没有变化。(本文来源于《宇航材料工艺》期刊2006年S1期)
戚佳睿,陆建辉,胡芳友,梅宁[8](2002)在《直升机救生绞车表面阻尼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复刚度法对某型直升机救生绞车支架进行表面阻尼处理的分析。结构的阻尼损耗因子 η除了受到模量比e ,厚度比δ和平均半径比 r的影响外 ,还与阻尼材料的损耗因子 β成正比。随着阻尼材料厚度的增加 ,损耗因子单调递增 ,最大阻尼损耗因子所对应的温度随阻尼材料厚度的变化而变化。阻尼处理后结构的损耗因子明显提高 ,对抑制共振的效果非常显着。(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02年12期)
张新敏,袁静[9](1999)在《表面阻尼处理结构阻尼性能的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一种针对表面阻尼处理薄壁结构的阻尼性能测试识别方法。该方法将正弦扫描激励测定频响函数离散数据与Levenbergmarguardt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相结合,对阻尼处理结构的阻尼损耗因子进行识别,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1999年11期)
洪荣晶,姚慧珠[10](1997)在《表面阻尼处理结构优化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提出了一种表面阻尼处理结构的整体划分单元有限元建模和优化方法,推导了3节点18自由度空间壳体表面自由阻尼处理结构的损耗因子计算公式和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分析软件,并以一不锈钢悬臂板模型算例证实了整体划分有限元方法能够很好地体现阻尼结构各层之间的协调关系、有降低结构的自由度数、节省计算机内存和提高计算速度等优点.(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1997年06期)
表面阻尼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改善ZN-1材料与硬铝的粘接性能,在采用环氧胶黏剂情况下,通过不同方式对橡胶材料表面进行了处理。研究表明,采用打磨、清洗橡胶表面的方式对提高粘接强度并无帮助,而采用172℃热风、K2Cr2O7-H2SO4溶液处理ZN-1材料,则可以使其与硬铝粘接强度达到橡胶本体破坏的程度。红外光谱及电镜扫描揭示,两种方式提高粘接强度的原因在于橡胶材料表面粗糙度增大,而K2Cr2O7-H2SO4溶液处理还提高了材料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因此可以获得2.0MPa以上的粘接强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面阻尼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牧皛.表面阻尼处理对车轮振动与声辐射特性影响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2].朱军,凌铭博,赵云峰.ZN-1阻尼材料表面处理方式对粘接性能影响[J].化学与黏合.2014
[3].刘娟红,宋少民.表面处理的橡胶颗粒对混凝土阻尼性能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
[4].柯国军,代明,彭红,陈振富.粗骨料表面经黏弹性处理后的混凝土阻尼比[J].建筑材料学报.2009
[5].秦至谦,柯国军,代明,彭红,雷林.粗骨料表面经强化处理后混凝土阻尼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6].孙庆鸿,杨莉.表面阻尼处理薄板结构声辐射分析的有限元法[J].机械强度.2006
[7].田春蓉,刘静,尚蕾,周秋明,王建华.表面处理工艺对ZN-1阻尼材料粘接性能的影响[J].宇航材料工艺.2006
[8].戚佳睿,陆建辉,胡芳友,梅宁.直升机救生绞车表面阻尼处理研究[J].机械设计.2002
[9].张新敏,袁静.表面阻尼处理结构阻尼性能的识别[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1999
[10].洪荣晶,姚慧珠.表面阻尼处理结构优化方法的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