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药物制剂

21世纪药物制剂

一、21世纪的药物制剂(论文文献综述)

杨婷,李哲,冯道明,张莹,李晶,许慧鹏,吴文婷,伍丽,殷宪振,朱卫丰,张继稳[1](2021)在《结构药剂学与中药制剂结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药在制剂现代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目前中药制剂的结构研究较少。结构药剂学的理论与实践表明,制剂的结构属性对药物质量和药效发挥具有重要作用,这对传统及现代的中药剂型研究与开发具有借鉴意义。近年来,应用同步辐射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synchrotron radiation X-ray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SR-μCT)等新技术,制剂结构研究取得进展,为开展中药制剂研究提供借鉴和方法支撑。本文对近年来药物制剂结构研究的进展、方法及中药制剂的结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探讨中药制剂结构研究的意义,以期为中药制剂的剂型设计、工艺改善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助推中药制剂的现代化。

徐明月,王红梅,沈力伟[2](2021)在《普通高校药物制剂专业就业分析——以安徽新华学院药物制剂专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将安徽新华学院药物制剂专业近几年毕业生的生源地、男女比例、升学率等情况通过表格、图像形式加以整理、对比,深入分析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就业是否专业对口等问题,旨在对该专业在安徽新华学院乃至安徽省内做一个更精准的定位和了解。通过对比分析得知:该校药物制剂专业学生超过一半在本省就业,平均就业对口率为81.4%,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赵黛坚,杨玲,孙洁胤,高显峰[3](2021)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高职《药剂学》课程改革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高职《药剂学》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进行多元线性分析,为提升高职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参考IEO模型分析框架,编制《药剂学课程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对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333名学生进行实证调查,采用SPSS对调查数据从现状评价、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差异性检验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结果:课程改革整体评价较好,课程改革的4个因子间存在相关关系,构建了课程学习兴趣、课程考核、学习参与、自我效能感等关于学习收获的回归模型;教师教学与学习收获之间没有显着的直接影响,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的学习收获显着高于"没有想法"的学生。结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对学生学习主人翁意识的培养,推动教师角色从知识的传播者向学习的设计者转变,将课程考核关注点从重视学习结果转向学习过程,并关注学生职业规划的引导,以提高学生学习收获。

黄艳[4](2020)在《固体药物制剂质量研究 ——以医院半固体制剂稳定性研究和昂丹司琼药物晶型研究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指药物制剂在研发生产、运输、贮藏以及临床应用前等过程中发生的质量变化的速度和程度。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保持其安全有效的基本要求,因此对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医院制剂在新药的研发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被认为是新药的摇篮。然而大多数医院制剂科室存在研发人员和资金匮乏,而且研发周期长风险大,因此只能专注于制剂生产,而对于制剂研发投入不足。在医改新形势下,合理有效的将制剂生产与研发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医院制剂室的设备并且充分发挥其作用,研究开发出新的制剂,使医院制剂科室由生产供应型转向技术研究型。这既是今后医院制剂科室改革所面临的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空前的挑战。我们以医院的3种药物制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烟酰胺凝胶、硝酸咪康唑乳膏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手段建立药物分析方法学(专属性、线性、重复性、稳定性、回收率),再对药物制剂稳定性进行系统研究。对于以上3种药物制剂,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手段进行检测,同时各个药物制剂的具体实验方法如下:丁酸氢化可的松以水:乙腈:冰醋酸(55:45:0.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为240nm;进样量:20μL。烟酰胺凝胶以甲醇:水(30:7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为230 nm;进样量:20μL。硝酸咪康唑以甲醇:水(90:1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40℃;检检测波长为230 nm;进样量:10μL。同时再对每个药物的三个批号样品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放置,在0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进行长期稳定性实验的研究,三个批号样品在30℃±2℃、相对湿度65%±5%的条件下放置,在0个月、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间隔进行加速稳定性实验的研究。通过上述检测方法的研究,三种药物制剂均符合药物稳定性的要求。在论文中我们也选取昂丹司琼药物来研究药物的晶型,并且在此基础上拓展了手性药物昂丹司琼及昂丹司琼盐酸盐的晶型研究。昂丹司琼盐酸盐(ondansetron hydrochloride),是由20世纪90年代的葛兰素公司投放在国际市场的第一个高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剂。采用昂丹司琼盐酸盐、R-昂丹司琼盐酸盐、S-昂丹司琼盐酸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甲醇、乙醇、异丙醇、乙酸乙酯、丙酮、乙腈、四氢呋喃以及水溶剂中形成的晶型进行分析研究。由于昂丹司琼为制备光学纯昂丹司琼盐酸盐的中间体,因此我们以昂丹司琼、R-昂丹司琼、S-昂丹司琼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甲醇、乙醇、异丙醇、乙酸乙酯、丙酮、DMF、四氢呋喃以及水作为溶剂,对其晶型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溶剂中能够形成不同的晶型,通过对昂丹司琼盐酸盐和昂丹司琼的晶型进行了粉末射线衍射测试,表明单一构型形成的晶型晶体化程度会更高。同时相比于其他溶剂,以四氢呋喃和水作为溶剂时,表现出良好的结晶性。

王艳[5](2020)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药物制剂设备》中的应用研究 ——以云南省轻工业学校生化制药专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型的步伐,亟需大量专业技能过硬和综合能力较强的全能型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对人才的培养要求,新的教学方法孕育而生。行动导向教学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人们的视野,它起源于德国改革教育学派的学习理论,通过教师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并以多种辅助手段来帮助学生独立获取相应的学科知识,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药物制剂设备》作为中职生化制药专业的主干课程,内容较为抽象,操作性极强,对学生的实习就业影响较大。因此,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掌握制药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熟悉标准操作规程和维修保养。通过对《药物制剂设备》进行教材分析,结合前人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研究成果,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入《药物制剂设备》的教学中,研究行动导向教学法对《药物制剂设备》教学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依托国内外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相关文献,综合分析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研究其理论基础;分析中职生化制药专业的培养目标、《药物制剂设备》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云南省轻工业学校《药物制剂设备》教学现状与学生学习现状,论述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药物制剂设备》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设计教学方案,制定实施策略;选择云南省轻工业学校生化制药专业2018级40班为实验对象,在课堂上有选择性地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具体教学方法;通过测试、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访谈调查等方法来研究学生知识技能、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综合能力的变化,总结研究成效并反思研究不足。研究表明,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提高综合能力,对学生理解掌握《药物制剂设备》的知识有积极作用,符合《药物制剂设备》的教学目标,顺应中职生化制药专业的培养标准。证明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药物制剂设备》或类似课程的教学中切实有效,值得广泛应用。

刘志萍[6](2020)在《中职《药物制剂技术》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云南某轻工业学校为例》文中提出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具体场景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被广泛应用于基础教育中,鉴于其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联,也适用于中等职业教育。《药物制剂技术》作为中职制药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和职业性,提高其教学效果,对制药技术专业培养优秀人才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将情境教学法在云南某轻工业学校制药技术专业《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践研究,以此来丰富情境教学的研究和应用领域。论文对情境教学的研究现状、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进行分析、阐释;继而分析中职制药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标准,以及实习学校《药物制剂技术》教学现状和问题;通过论证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课堂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情境教学的设计,并在云南某轻工业学校2018级制药专业班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具体实施环节为:摸底调查、情境准备、情境授课、情境教学评价、情境教学反思和教学策略调整,且详细论述各环节实施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期间,进行了前、中、后三次测试和三次问卷调查;分析实验班的测考成绩、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智能情况等方面的变化,验证情境教学的实施效果,反思研究的不足,并建立重点章节的情境教学案例库。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情境教学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和态度、语言智能、探索智能、运动智能和人际智能等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缓解两极分化现象,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符合中职制药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切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

刘丹丹[7](2019)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临床前研发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全球医药市场的发展重心正逐步从小分子化学药转向生物药,生物药在全球医药市场中的比例已接近20%,并有逐步扩大之势。在生物药研发中,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无疑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是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已成为生物药中最重要的一大品类,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在单克隆抗体药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国内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由于创新药物研发是一项风险高、耗费时间长、投入资金巨大的工程。我国创新药物研究发展比较落后,各个制药企业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弱,对创新药研发风险估计不足,承担新药研究风险的能力弱。所以,对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风险管理进行系统研究,降低企业研发风险,对我国制药企业意义重大。本文基于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的特点,结合我国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的现状,对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临床前研发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研究:①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出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流程。包括:靶点的选取研究、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获取研究、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细胞株构建研究、细胞培养与工艺研究、制剂处方与工艺设计研究、临床前动物试验研究和临床试验研究。②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德尔菲法,准确识别出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临床前研发风险:细胞株构建研发阶段包括3个目标层指标、19个因素层指标、83个指标层指标;细胞培养和工艺研发阶段包括1个目标层指标、6个因素层指标、58个指标层指标;制剂研发阶段包括1个目标层指标、5个因素层指标、21个指标层指标;动物试验研发阶段包括1个目标层指标、3个因素层指标、16个指标层指标。③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相关风险指标进行量化和赋值,运用风险矩阵法对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临床前研发风险进行评价:靶点的选取研究风险RR值为2.74,是较高风险;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获取研究风险RR值为2.08,是一般风险,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细胞株构建研究风险RR值为2.56,是较高风险;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细胞培养与工艺研究风险RR值为2.32,是一般风险;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制剂研究风险RR值为2.63,是较高风险;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动物试验研究风险RR值为2.93,是较高风险。④根据风险评价结果,提出风险控制的措施。通过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临床前研发风险管理研究,为降低企业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风险,提升我国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风险管理研究水平提供多角度的参考依据。

孙铭[8](2019)在《印度阿育吠陀与中国传统医学的药物制剂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印两国幅员辽阔、药材资源丰富,都有独特的传统医药体系,如中医学、阿育吠陀等,且都是世界上较有影响力的医学系统。中印传统医学交流始于秦汉,以唐为盛,宋后式微,且与佛教的盛衰直接相关。我国藏蒙医学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吸收了阿育吠陀的部分理论、诊疗和治法,但亦具有自身民族和地域特色。本论文以阿育吠陀、藏医、蒙医、佛医、傣医、维医六种医学的药物制剂为研究对象,开展主治、药材、配伍、剂型等方面的对比研究,以期增进中印两国医学互学互鉴,进一步理清我国传统医学的发展渊源,有助于肯定藏医学发源和发展于青藏高原的基本事实。目的:揭示中印六种传统医学的药物制剂在主治、药材、配伍、剂型等方面的异同,解析阿育吠陀和我国传统医学相互交流的痕迹,从而为当今中印人文交流提供支撑,还可为我国研发新的药物制剂提供参考。方法:1.从中印两国的法定药典、部颁标准以及方剂教材中提取和挖掘印度阿育吠陀与我国五种传统医学的药物制剂信息,建立制剂信息数据库,采用Excel软件统计分析制剂基本信息,研究六种医学体系药物制剂的主治、药材、剂型、制剂药味数、药材类型、药用部位、制剂命名等特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的关联规则研究制剂的配伍规律。分类统计标准:主治按照《GB/T 14396-2016疾病分类与代码》中的疾病病名进行分类统计;印度阿育吠陀药物制剂的剂型按照《印度阿育吠陀药典》中的剂型进行分类统计,我国传统医学药物制剂的剂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制剂通则进行分类统计。药用部位按照《中药鉴定学》中的药用部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统计。2.采用SPSS 21.0软件的非参数检验法、直观分析法和Cytoscape3.7.1软件的雷达图,研究各个传统医学药物制剂之间在主治、药材、剂型、制剂药味数、药材类型、药用部位、制剂命名、配伍等方面的差异性和相似点。结果:1.中印六种传统医学药物制剂的特点:纳入阿育吠陀药物制剂645个,临床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常用药材有荜茇、姜、诃子、胡椒和余甘子,涉及22种剂型如矿物丸剂、油剂、煮散等;藏医药物制剂458个,临床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常用药材有诃子、红花、木香、豆蔻和余甘子,涉及9种剂型如散剂、丸剂等;蒙医药物制剂164个,临床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常用药材有诃子、红花、栀子、石膏和肉豆蔻,涉及6种剂型如散剂、丸剂等;佛医方剂616个,临床常用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等,常用药材有甘草、当归、姜、地黄和川芎,涉及19种剂型如汤剂等;傣医方剂227个,临床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常用药材有红花丹、姜黄、胡椒、百样解和水菖蒲,涉及14种剂型如汤剂等;维医药物制剂94个,临床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常用药材有西红花、玫瑰花、肉桂、胡椒和诃子,涉及16种剂型如片剂等。2.阿育吠陀和藏医的药物制剂相似点和差异性:虽然都多用于治疗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但是总体而言主治的病种并不相似,前者更常治疗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后者更常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前者使用的643种药材与后者使用的381种药材的使用频次总体而言并不相似,两者共同使用的药材共有39种,虽然都使用胡椒、荜茇和诃子,但是前者使用胡椒和荜茇较多,诃子在后者的地位更高;共同的配伍体现在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和荜茇几个药材之间。3.阿育吠陀和蒙医的药物制剂相似点和差异性:虽然总体而言主治的病种比较相似,如都多用于消化系统疾病,但是前者更常治疗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后者更常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蒙医特色疾病;前者使用的643种药材与后者使用的268种药材的使用频次总体而言并不相似,两者共同使用的药材共有25种,虽然都使用胡椒、荜茇、姜黄、当归、檀香、丁香、沉香等,但是前者使用胡椒、荜茇、姜黄较多,后者使用当归、檀香、丁香、沉香较多;共同的配伍只有荜茇和诃子。4.阿育吠陀药物制剂和佛医方剂的相似点和差异性:总体而言主治的病种并不相似,前者更常治疗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后者更常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前者使用的643种药材与后者使用的636种药材的使用频次总体而言并不相似,两者共同使用的药材有30种,虽然都使用胡椒、姜黄、诃子、硫磺、当归等,但是前者使用胡椒、姜黄、诃子、硫磺较多,后者使用当归较多;没有共同的配伍。5.阿育吠陀药物制剂和傣医方剂的相似点和差异性:虽然总体而言主治的病种比较相似,如都多用于消化系统疾病,但是前者更常治疗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后者更常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前者使用的643种药材与后者使用的432种药材的使用频次总体而言并不相似,两者共同使用的药材有40种,虽然都使用胡椒、荜茇、余甘子、芝麻、当归、姜黄等,但是前者使用胡椒、荜茇、余甘子、芝麻较多,后者使用当归和姜黄较多;共同的配伍只有胡椒和姜。6.阿育吠陀药物制剂和维医药物制剂的相似点和差异性:虽然总体而言主治的病种比较相似,如都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但是前者更常治疗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后者更常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前者使用的643种药材与后者使用的262种药材的使用频次总体而言并不相似,两者共同使用的药材有31种,虽然都使用胡椒、姜黄、荜茇、硫磺、当归、檀香、丁香等,但是前者使用胡椒、姜黄、荜茇、硫磺较多,后者使用当归、檀香、丁香较多;共同的配伍有八对,如荜茇和姜、荜茇和胡椒、胡椒和姜等,但都是前者使用多,后者使用少。结论:中印六种传统医学药物制剂的主治、药材、配伍有相似性,体现了两国传统医学直接或间接的历史交流;但药物制剂总体而言并不相似,在主治的病种结构、药材品种和配伍规律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推测我国五种传统医学可能受本土的气候、地理环境、物产资源以及中医学、阿拉伯医学的影响所致。另外,从制剂的角度印证了藏医学不完全来源于阿育吠陀的科学论断。

孔德贤[9](2018)在《基于纳米材料构建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用于含氮类药物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药物是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保护神,对人类文明的进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准确快速的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更是药物生产和使用安全以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基础。电化学发光和电化学分析方法具有仪器设备简单、分析速度快捷以及灵敏度高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药物制剂及生物体液中有效成分的分析检测。含氮类药物分子中由于有孤电子对基团氨基的存在,通常具有一定的电化学活性,电分析方法已广泛应于该类药物的分析检测。本文利用电分析方法中的电化学发光法和伏安分析法,结合聚合物膜、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等纳米材料的结构特征和电化学性能,构建了几种新型电化学发光和电化学传感器,成功用于实际样品中几种常见含氮类药物分子的分析检测。主要内容归纳如下:第一章主要概述了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基于聚合物膜、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等纳米材料构建的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在药物分析应用方面的进展。同时简单介绍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意义。第二章以谷氨酸为单体,采用电聚合方式成功将聚谷氨酸修饰在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聚乙烯醇修饰玻碳电极上,得到聚谷氨酸/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聚乙烯醇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该修饰电极对盐酸丙卡特罗的电化学氧化过程具有优良的催化作用,使盐酸丙卡特罗的电化学氧化峰电流大大增强,由此实现了线性扫描伏安扫描方式下盐酸丙卡特罗的高灵敏测定。干扰实验表明该修饰电极对于药物制剂及人体体液中常见共存物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用于药物制剂和模拟人体尿液中盐酸丙卡特罗的含量分析,结果令人满意。第三章以盐酸丙卡特罗为单体,采用简单的循环伏安扫描方式成功制备了聚盐酸丙卡特罗修饰玻碳电极。在详细研究该修饰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聚盐酸丙卡特罗在玻碳电极上的成膜机理。基于该修饰电极对多巴胺和尿酸电化学氧化过程的催化作用,采用方波伏安法实现了对多巴胺和尿酸的同时电化学测定。该修饰电极应用于血液和尿液中多巴胺和尿酸的同时检测,回收率在87.3-113.4%之间。第四章在前章获得的聚盐酸丙卡特罗修饰玻碳电极的基础上,引入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制得聚盐酸丙卡特罗与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由于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的引入,使得该修饰电极对盐酸溴己新的电化学响应较聚盐酸丙卡特罗修饰玻碳电极和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具有大幅度的增强,基于此建立了一种高灵敏的测定盐酸溴己新含量的伏安分析法。该复合膜修饰电极在测定药物制剂及模拟人体血清中盐酸溴己新的含量实验中表现出了优良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第五、六章主要采用经典三联吡啶钌作为电化学发光试剂,以硫普罗宁作为电化学发光增敏剂、利巴韦林作为电化学发光猝灭剂,分别建立了快速灵敏检测硫普罗宁及利巴韦林含量的电化学发光新方法,同时分别阐明这两种药物分子在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体系中的共反应机理。第七章选用一种新型的Ag3Cu5异八核炔簇合物[Cu5Ag3(μ-dpppy)3(C≡CC6H4CH3-4)6](ClO4)2](简写为 Cu-Ag-R)作为电化学发光试剂,在石墨烯的辅助下构建了一种固态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基于含氮杂环类药物甲巯咪唑对该固态电极电化学发光的猝灭作用,建立了一种测定甲巯咪唑含量的电化学发光新方法。最佳实验条件下,甲巯咪唑浓度对数值在2.0 × 10-8-1.O ×10-4 M范围内与该固态电极电化学发光强度猝灭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19),最低检测限(S/N=3)为5.0×10-9M。该固态电极在含1.0μM甲巯咪唑溶液中进行连续15次的扫描,所得15个电化学发光峰强度值之间的RSD为1.8%,说明该固态电极具有良好的发光稳定性。该电极还被成功用于药物制剂中甲巯咪唑含量的定量检测。

侯春丽[10](2016)在《药剂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沈阳药科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人才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不断增大,高校的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当前,医药行业的迅猛发展、我国药剂人才的短缺和高校培养的药剂人才与社会需要的药剂人才存在差距的事实促使我国必须进行药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鉴于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点、我国最好的药剂专业出自沈阳药科大学,因此此次关于药剂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沈阳药科大学药剂专业本科生为例。本论文针对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人才培养标准缺失、人才培养过程缺乏依据、人才培养评价没能充分发挥作用的现状开展药剂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具体研究工作包括:在对人才重新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制剂专业本科生进行就业领域、就业岗位分析后确定了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制剂专业本科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对人才测评理论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选择构建胜任力模型的方法分别对沈阳药科大学药剂专业本科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构建胜任力模型,并在对这些模型整理分析后提出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制剂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标准;将调研到的沈阳药科大学药剂专业本科毕业生能力现状与药剂专业人才标准进行比较,得出沈药药剂专业本科毕业生能力现状满足了药剂专业合格人才标准要求与优秀人才标准还有差距的结论;以沈药药剂专业本科毕业生能力现状与药剂专业优秀人才标准的差距为依据,根据人才培养过程的构成环节,提出药剂专业本科毕业生人才培养过程需要改革的具体措施;根据人才培养评价包括教育评价和质量评价两方面内容,提出沈药药剂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评价改革的具体举措。主要创新点和价值:在对人才进行重新界定基础上提出的探索人才培养目标的方法,能有效改变人才培养目标模糊的现状;通过构建药品研发岗位、药品生产管理岗位和药品质检岗位胜任素质模型的方法总结出的药物制剂专业人才标准,既能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依据,又能为企业招聘提供参考;通过沈药药剂专业本科毕业生能力现状与药剂专业人才标准的比较为依据提出的沈药药剂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过程改革和人才培养评价改革既能为沈药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指导,又能为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示范的作用。

二、21世纪的药物制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1世纪的药物制剂(论文提纲范文)

(1)结构药剂学与中药制剂结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物制剂的结构特征
    1.1 剂型的结构特征
    1.2 制剂中间体的结构特征
    1.3 药物制剂释放过程中的动态结构特征
    1.4 分子结构特征
2 药物制剂结构研究的新技术
    2.1 以2D为主的成像技术
    2.2 3D结构表征新技术
    2.3 药物制剂结构属性的其他表征方法
    2.4 制剂结构研究技术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3 中药制剂的结构研究与思考
    3.1 中药剂型的结构
    3.2 中药制剂中间体的结构
    3.3 具有新颖结构的中药制剂产品
4 结语

(2)普通高校药物制剂专业就业分析——以安徽新华学院药物制剂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概况
2从生源地对就业的影响情况对比分析
3从男女比例及考研对就业的影响情况对比分析
4从就业方向、就业地情况对比
5结语

(3)“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高职《药剂学》课程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核心概念界定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假设
    2.2 测量工具
        2.2.1 问卷的编制
        2.2.2 问卷的组成
        2.2.3 问卷的效度和信度
    2.3 数据来源
3 实证分析
    3.1 课程改革的现状评价
    3.2 相关分析
    3.3 回归分析
    3.4 差异性检验分析
4 讨论与建议
    4.1 重视学生学习主人翁意识的培养
        4.1.1 激发学生课程学习兴趣
        4.1.2 培养学生的学习参与行为
        4.1.3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4.2 推动教师角色从知识的传播者向学习的设计者转变
    4.3 课程考核关注点从重视学习结果转向学习过程
    4.4 关注学生职业规划的引导
5 结束语

(4)固体药物制剂质量研究 ——以医院半固体制剂稳定性研究和昂丹司琼药物晶型研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医院半固体制剂稳定性研究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内容
    1.3 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方法
        1.3.1 留样观察法
        1.3.2 化学动力学法
        1.3.3 影响因素实验法
    1.4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1.4.1 处方因素
        1.4.2 环境因素
        1.4.3 其他因素
    1.5 三种药物的概述
第二章 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烟酰胺凝胶/硝酸咪康唑乳膏的稳定性研究
    2.1 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的质量研究和稳定性研究
        2.1.1 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质量研究
        2.1.2 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稳定性研究
    2.2 烟酰胺凝胶质量研究和稳定性研究
        2.2.1 烟酰胺凝胶质量研究
        2.2.2 烟酰胺凝胶稳定性研究
    2.3 硝酸咪康唑乳膏质量研究和稳定性研究
        2.3.1 硝酸咪康唑乳膏质量研究
        2.3.2 硝酸咪康唑稳定性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昂丹司琼药物晶型研究文献综述
    3.1 研究背景
    3.2 多晶型药物
    3.3 多晶型药物的制备方法
    3.4 药物晶型检测方法
    3.5 本课题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四章 昂丹司琼盐酸盐及昂丹司琼的晶型研究
    4.1 昂丹司琼盐酸盐晶型的研究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4.2.2 昂丹司琼消旋体的制备
        4.2.3 昂丹司琼拆分盐的形成
        4.2.4 昂丹司琼拆分盐提纯
        4.2.5 R(S)-昂丹司琼拆分盐解离
        4.2.6 甲醇的氯化氢溶液制备
        4.2.7 R(S)-昂丹司琼盐酸盐的制备
        4.2.8 昂丹司琼盐酸盐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
        4.2.9 昂丹司琼盐酸盐及R/S-昂丹司琼盐酸盐的晶型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4 昂丹司琼及R/S-昂丹司琼的晶型研究
    4.5 实验部分
        4.5.1 实验仪器和试剂
        4.5.2 昂丹司琼及R/S-昂丹司琼晶型制备
    4.6 结果与讨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药物制剂设备》中的应用研究 ——以云南省轻工业学校生化制药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1.2.2 国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调查研究法
        1.4.3 实践研究法
        1.4.4 数据统计法
第2章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2.1.1 相关概念界定
        2.1.2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2.2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常用教学方法
        2.2.1 项目教学法
        2.2.2 引导课文教学法
        2.2.3 案例分析教学法
        2.2.4 头脑风暴教学法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3.2 建构主义理论
        2.3.3 活动教学理论
第3章 中职生化制药专业《药物制剂设备》课程教学分析
    3.1 中职生化制药专业培养分析
        3.1.1 中职生化制药专业的培养目标
        3.1.2 中职生化制药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
    3.2 中职生化制药专业《药物制剂设备》课程分析
        3.2.1 课程概况与地位
        3.2.2 教材简要分析
    3.3 中职生化制药专业《药物制剂设备》学习现状与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3.3.1 问卷设计与实施
        3.3.2 问卷统计与数据分析
    3.4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药物制剂设备》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3.4.1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药物制剂设备》中应用的可行性
        3.4.2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药物制剂设备》中应用的必要性
第4章 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于《药物制剂设备》的教学设计
    4.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情分析
        4.1.1 认知特点
        4.1.2 智力发展
        4.1.3 综合素质
    4.2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设计思路
        4.2.1 活跃课堂
        4.2.2 教学过程
        4.2.3 分组合作
        4.2.4 学习评价
    4.3 实施策略
        4.3.1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实施
        4.3.2 具体教学方法的实施步骤
第5章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药物制剂设备》的实践研究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研究方案的设计
        5.2.1 实验对象
        5.2.2 实验条件
        5.2.3 实验变量及测量控制
        5.2.4 实验设计概述
    5.3 实验过程
        5.3.1 实验前期
        5.3.2 实验中期
        5.3.3 实验后期
    5.4 《药物制剂设备》教学应用案例展示
        5.4.1 项目教学法
        5.4.2 引导课文教学法
        5.4.3 案例分析教学法
    5.5 实验结果分析
        5.5.1 知识技能测试成绩分析
        5.5.2 学习变化测量数据分析
        5.5.3 访谈调查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药物制剂设备》学习现状调查
    附录B 《药物制剂设备》课程问卷调查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中职《药物制剂技术》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云南某轻工业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课题的研究进展
        1.2.2 国内相关课题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访谈法
        1.4.4 观察法
        1.4.5 实验研究法
    1.5 研究思路
第2章 情境教学概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情境
        2.1.2 情境教学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情境认知理论
        2.2.2 多元智能理论
    2.3 情境教学运用于中职课堂的优势
第3章 中职制药技术专业《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相关分析
    3.1 中职制药技术专业教学分析
        3.1.1 中职制药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3.1.2 中职制药技术专业的教学特点
    3.2 中职制药技术专业《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相关分析
        3.2.1 课程性质和任务
        3.2.2 地位与作用
        3.2.3 课程目标的定位
        3.2.4 课程内容和要求
    3.3 中职制药技术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3.3.1 教学内容抽象、枯燥
        3.3.2 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职业性
        3.3.3 学生参与课堂形式单一
        3.3.4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3.4 在《药物制剂技术》中实施情境教学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3.4.1 必要性分析
        3.4.2 可行性分析
第4章 中职《药物制剂技术》情境教学设计
    4.1 中职《药物制剂技术》情境教学创设的原则
        4.1.1 多元化原则
        4.1.2 主体性原则
        4.1.3 基础性原则
        4.1.4 实用性原则
    4.2 中职《药物制剂技术》情境教学的具体设计
        4.2.1 教学目标的确立
        4.2.2 教学策略的设计
        4.2.3 教学内容的整合
        4.2.4 教学流程的设计
        4.2.5 教学评价的创新
    4.3 实验研究方案设计
        4.3.1 研究对象
        4.3.2 研究变量及变量控制
        4.3.3 实验设计
    4.4 实验步骤
        4.4.1 实验假设
        4.4.2 实验前测
        4.4.3 对实验班《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实施情境教学法
        4.4.4 实验中测
        4.4.5 实验后测
第5章 情境教学在中职《药物制剂技术》中的应用案例
    5.1 调查分析
        5.1.1 学生知识水平调查分析
        5.1.2 问卷调查分析
    5.2 教学分析
        5.2.1 教材分析
        5.2.2 学情分析
        5.2.3 教学目标
        5.2.4 教学重、难点
        5.2.5 教学资源
        5.2.6 教学方法
    5.3 情境教学设计
    5.4 情境教学过程
    5.5 情境强化训练
    5.6 情境教学评价
        5.6.1 测试内容情境化
        5.6.2 综合评价
    5.7 情境教学反思
    5.8 教学调整
    5.9 《药物制剂技术》情境教学应用案例(部分)
第6章 实验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6.1 实验数据分析
        6.1.1 知识技能测试数据分析
        6.1.2 学习兴趣和态度测试数据分析
        6.1.3 多元智能评估测试数据分析
        6.1.4 校园文化活动参与情况分析
    6.2 实验结果与讨论
    6.3 研究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中职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问卷调查
    附录B 多元智能测评量表
    附录C 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临床前研发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1.7 创新点
    1.8 有关概念的界定与说明
    1.9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回顾及研究综述
    2.1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回顾
        2.1.1 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回顾
        2.1.2 风险管理标准研究回顾
        2.1.3 风险管理模型及方法研究回顾
    2.2 研发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发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2.2.2 国内研发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2.3 药物研发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2.3.1 国外药物研发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2.3.2 国内药物研发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2.4 生物制品药物研发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风险管理方法设计
    3.1 风险评估方法确定
    3.2 风险评估方法介绍
    3.3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3.3.1 数据筛查和整理
        3.3.2 统计分析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流程
    4.1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概述
    4.2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流程
        4.2.1 第一阶段:细胞株构建研发阶段
        4.2.2 第二阶段:细胞培养与工艺研发阶段
        4.2.3 第三阶段:制剂研发阶段
        4.2.4 第四阶段:动物试验研发阶段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细胞株构建研发阶段风险管理
    5.1 风险识别
    5.2 风险分析
    5.3 风险评价
    5.4 风险控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细胞培养与工艺研发阶段风险管理
    6.1 风险识别
    6.2 风险分析
    6.3 风险评价
    6.4 风险控制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制剂研发阶段风险管理
    7.1 风险识别
    7.2 风险分析
    7.3 风险评价
    7.4 风险控制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动物试验研发阶段风险管理
    8.1 风险识别
    8.2 风险分析
    8.3 风险评价
    8.4 风险控制
    8.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目录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附录8
附录9
附录10
附录11
附录12
附录13
附录14
附件

(8)印度阿育吠陀与中国传统医学的药物制剂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梵汉对照表
前言
第一章 印度阿育吠陀与中国传统医学的药物制剂特点
    1、阿育吠陀药物制剂的特点
        1.1 资料与方法
        1.1.1 资料来源
        1.1.2 数据挖掘
        1.1.3 分类标准
        1.1.4 文献计量学
        1.1.5 揭示配伍规律
        1.2 品种特点
        1.2.1 制剂信息来源
        1.2.2 制剂命名特点
        1.2.3 制剂药味数
        1.2.4 剂型特点
        1.3 主治特点
        1.3.1 主治统计特点
        1.3.2 配伍规律
        1.4 药物特点
        1.4.1 药物类别及数量
        1.4.2 制剂常用药
        1.4.3 药用部位
        1.4.4 辅料
        1.4.5 送服物质
        1.4.6 含汞制剂的使用情况
        1.5 小结
    2、藏医药物制剂的特点
        2.1 资料与方法
        2.1.1 资料来源
        2.1.2 数据挖掘
        2.1.3 分类标准
        2.1.4 文献计量学
        2.1.5 揭示配伍规律
        2.2 品种特点
        2.2.1 制剂信息来源
        2.2.2 制剂命名特点
        2.2.3 制剂药味数
        2.2.4 剂型特点
        2.3 主治特点
        2.3.1 主治统计特点
        2.3.2 配伍规律
        2.4 药物特点
        2.4.1 药物类别及数量
        2.4.2 制剂常用药
        2.4.3 药用部位
        2.5 小结
    3、蒙医药物制剂的特点
        3.1 资料与方法
        3.1.1 资料来源
        3.1.2 数据挖掘
        3.1.3 分类标准
        3.1.4 文献计量学
        3.1.5 揭示配伍规律
        3.2 品种特点
        3.2.1 制剂信息来源
        3.2.2 制剂命名特点
        3.2.3 制剂药味数
        3.2.4 剂型特点
        3.3 主治特点
        3.3.1 主治统计特点
        3.3.2 配伍规律
        3.4 药物特点
        3.4.1 药物类别与数量
        3.4.2 制剂常用药
        3.4.3 药用部位
        3.5 小结
    4、佛医方剂的特点
        4.1 资料与方法
        4.1.1 资料来源
        4.1.2 数据挖掘
        4.1.3 分类标准
        4.1.4 文献计量学
        4.1.5 揭示配伍规律
        4.2 品种特点
        4.2.1 方剂信息来源
        4.2.2 方剂命名特点
        4.2.3 方剂药味数
        4.2.4 剂型特点
        4.3 主治特点
        4.3.1 方剂主治的分类特点
        4.3.2 配伍规律
        4.4 药物特点
        4.4.1 药物类别及数量
        4.4.2 方剂常用药
        4.4.3 药用部位
        4.4.4 送服物质
        4.5 小结
    5、傣医方剂的特点
        5.1 资料与方法
        5.1.1 资料来源
        5.1.2 数据挖掘
        5.1.3 分类标准
        5.1.4 文献计量学
        5.1.5 揭示配伍规律
        5.2 品种特点
        5.2.1 方剂信息来源
        5.2.2 方剂命名特点
        5.2.3 方剂药味数
        5.2.4 剂型特点
        5.3 主治特点
        5.3.1 方剂主治的分类特点
        5.3.2 配伍规律
        5.4 药物特点
        5.4.1 药物类别及数量
        5.4.2 方剂常用药
        5.4.3 药用部位
        5.4.4 送服物质
        5.5 小结
    6、维医药物制剂的特点
        6.1 资料与方法
        6.1.1 资料来源
        6.1.2 数据挖掘
        6.1.3 分类标准
        6.1.4 文献计量学
        2.1.5 揭示配伍规律
        6.2 品种特点
        6.2.1 制剂规模
        6.2.2 制剂命名特点
        6.2.3 制剂药味数
        6.2.4 剂型特点
        6.3 主治特点
        6.3.1 主治分类特点
        6.3.2 配伍规律
        6.4 药物特点
        6.4.1 药材类别及数量
        6.4.2 制剂常用药
        6.4.3 药用部位
        6.5 小结
第二章 印度阿育吠陀与中国传统医学的药物制剂比较
    1、比较方法
        1.1 直观比较
        1.2 非参数检验比较
    2、结果
        2.1 主治的异同
        2.1.1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藏医药物制剂比较
        2.1.2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1.3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佛医方剂比较
        2.1.4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傣医方剂比较
        2.1.5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维医药物制剂比较
        2.1.6 藏医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1.7 小结
        2.2 药材的异同
        2.2.1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藏医药物制剂比较
        2.2.2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2.3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佛医方剂比较
        2.2.4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傣医方剂比较
        2.2.5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维医药物制剂比较
        2.2.6 藏医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2.7 共用药材比较
        2.2.8 小结
        2.3 剂型的异同
        2.3.1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藏医药物制剂比较
        2.3.2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3.3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佛医方剂比较
        2.3.4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傣医方剂比较
        2.3.5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维医药物制剂比较
        2.3.6 藏医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3.7 小结
        2.4 制剂药味数的异同
        2.4.1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藏医药物制剂比较
        2.4.2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4.3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佛医方剂比较
        2.4.4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傣医方剂比较
        2.4.5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维医药物制剂比较
        2.4.6 藏医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4.7 小结
        2.5 药材类型的异同
        2.5.1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藏医药物制剂比较
        2.5.2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5.3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佛医方剂比较
        2.5.4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傣医方剂比较
        2.5.5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维医药物制剂比较
        2.5.6 藏医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5.7 小结
        2.6 药用部位的异同
        2.6.1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藏医药物制剂比较
        2.6.2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6.3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佛医方剂比较
        2.6.4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傣医方剂比较
        2.6.5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维医药物制剂比较
        2.6.6 藏医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6.7 小结
        2.7 制剂命名的异同
        2.7.1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药物藏医制剂比较
        2.7.2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7.3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佛医方剂比较
        2.7.4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傣医方剂比较
        2.7.5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维医药物制剂比较
        2.7.6 藏医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7.7 小结
        2.8 配伍的相同点
        2.8.1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藏医药物制剂比较
        2.8.2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8.3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佛医方剂比较
        2.8.4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傣医方剂比较
        2.8.5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维医药物制剂比较
        2.8.6 藏医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8.7 小结
    3、小结
第三章 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1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藏医药物制剂的异同比较
        1.2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的异同比较
        1.3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佛医方剂的异同比较
        1.4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傣医方剂的异同比较
        1.5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维医药物制剂的异同比较
        1.6 藏医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的异同比较
    2、讨论
        2.1 印度阿育吠陀对我国藏蒙医学的影响
        2.2 印度阿育吠陀对我国佛医、傣医学的影响
        2.3 印度阿育吠陀对我国维医学的影响
    3、创新点
    4、问题和展望
        4.1 阿育吠陀和我国传统医学交流情况研究有待深入
        4.2 应注重中印传统医学交流中的人文社会学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9)基于纳米材料构建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用于含氮类药物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基于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分析法在药物分析领域研究进展
        1.1.1 碳基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及其在药物分析中应用
        1.1.2 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及其在药物分析中应用
        1.1.3 聚合物膜修饰电极及其在药物分析中应用
        1.1.4 碳纳米管与聚合物膜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及其在药物分析中应用
    1.2 电化学发光法在药物分析领域研究进展
        1.2.1 电化学发光方法简介
        1.2.2 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体系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2.3 固态电化学发光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聚谷氨酸/多壁碳纳米管/聚乙烯醇复合膜修饰电极测定盐酸丙卡特罗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聚谷氨酸/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聚乙烯醇修饰玻碳电极(p-Glu/MWCNTs-COOH/PVA/GCE)的制备
        2.2.4 电化学测试
        2.2.5 样品处理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Glu/MWCNTs-COOH/PVA/GCE 表面 SEM 表征
        2.3.2 ProH在p-Glu/MWCNTs-COOH/PVA复合膜修饰GCE上的电化学行为
        2.3.3 修饰电极制备条件选择
        2.3.4 预富集时间的选择
        2.3.5 线性范围及最低检测限
        2.3.6 重现性、稳定性及干扰实验
        2.3.7 实际样品测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聚盐酸丙卡特罗修饰玻碳电极上多巴胺和尿酸同时电化学测定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p-ProH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
        3.2.4 实际样品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ProH膜在电极上的沉积及其电化学行为研究
        3.3.2 p-ProH膜在电极上的表面形貌研究
        3.3.3 电化学聚合圈数的影响
        3.3.4 DA和UA在p-ProH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3.3.5 电化学扫描速率的影响
        3.3.6 缓冲介质pH的影响
        3.3.7 p-ProH膜修饰电极用于DA和UA的电化学检测
        3.3.8 p-ProH/GCE的重现性、重复性、稳定性及干扰研究
        3.3.9 实际样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盐酸溴己新在聚盐酸丙卡特罗/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电化学行为及检测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p-ProH/MWCNTs-COOH复合膜修饰电极的制备
        4.2.4 实际样品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p-ProH/MWCNTs-COOH/GCE的表征
        4.3.2 BrH在p-ProH/MWCNTs-COOH/GCE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4.3.3 电化学扫描速率对BrH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4.3.4 缓冲介质pH对BrH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4.3.5 p-ProH/MWCNTs- COOH/GCE制备条件优化
        4.3.6 富集时间对BrH氧化峰电流的影响
        4.3.7 线性范围及最低检测限
        4.3.8 p-ProH/MWCNTs- COOH/GCE的重现性、重复性、稳定性及干扰研究
        4.3.9 实际样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硫普罗宁作为Ru(bpy)_3~(2+)电化学发光共反应物及其药物分析应用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与溶液
        5.2.2 实验仪器
        5.2.3 实验方法
        5.2.4 Tpro在药物制剂中含量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Ru(bpy)_3~(2+)在Tpro存在条件下电化学行为研究
        5.3.2 Ru(bpy)_3~(2+)在Tpro存在条件下电化学发光行为研究
        5.3.3 pH的影响
        5.3.4 电化学扫描速率的影响
        5.3.5 Ru(bpy)_3~(2+)浓度的影响
        5.3.6 线性响应范围、精密度及最低检测限
        5.3.7 药物制剂中Tpro含量分析
        5.3.8 Tpro对Ru (bpy)_3~(2+)电化学发光增强机理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Ru(bpy)_3~(2+)/三乙胺电化学发光猝灭法用于利巴韦林含量分析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试剂与溶液
        6.2.2 实验仪器
        6.2.3 实验方法
        6.2.4 利巴韦林在药物制剂中含量分析
    6.3 结果与讨论
        6.3.1 RBV对Ru(bpy)_3~(2+)/TEA体系电化学发光的猝灭作用
        6.3.2 电化学扫描速率的影响
        6.3.3 支持电解质种类及pH的影响
        6.3.4 Ru (bpy)_3~(2+)及TEA浓度的影响
        6.3.5 线性响应范围、精密度及最低检测限
        6.3.6 干扰实验
        6.3.7 药物制剂中RBV含量分析
        6.3.8 RBV对Ru (bpy)_3~(2+)/TEA体系电化学发光猝灭机理研究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PF127/石墨烯/Ag_3Cu_5炔簇合物构筑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用于甲巯咪唑含量检测研究
    7.1 引言
    7.2 实验部分
        7.2.1 试剂与溶液
        7.2.2 实验仪器
        7.2.3 实验方法
        7.2.4 PF127/CuAg-R/ERGO/GCE用于药物制剂中MMZ含量分析
    7.3 结果与讨论
        7.3.1 PF127/CuAg-R/ERGO复合膜在电极表面的形貌表征
        7.3.2 MMZ存在下PF127/CuAg-R/ERGO/GCE电化学及电化学发光行为研究
        7.3.3 PF127/CuAg-R/ERGO/GCE制备条件优化
        7.3.4 PF127/CuAg-R/ERGO/GCE静置时间对ECL强度的影响
        7.3.5 缓冲溶液类型和pH的影响
        7.3.6 扫描速率的影响
        7.3.7 线性响应范围及最低检测限
        7.3.8 重现性、重复性、稳定性及干扰研究
        7.3.9 药物制剂中MMZ含量检测
    7.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10)药剂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沈阳药科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知识经济的到来使高等教育备受瞩目
        1.1.2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3 药剂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关于高校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的观点
        1.2.2 国内关于高校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1.2.3 国内关于药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1.3 研究述评
        1.3.1 国内外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启示
        1.3.2 我国高校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不足之处
    1.4 人才培养模式的哲学引领、内涵和构成要素的界定
        1.4.1 人才培养模式的哲学引领
        1.4.2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4.3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1.5 美国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介绍及启示
    1.6 研究框架
        1.6.1 本文的研究思路
        1.6.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6.3 研究方法
    1.7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7.1 研究内容
        1.7.2 创新点
    1.8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9 本章小结
第2章 人才的新界定和人才测评理论概述
    2.1 关于人才的新界定
        2.1.1 我国古代对“人才”的理解
        2.1.2 我国现代的“人才”观
        2.1.3 人才定义之我见
    2.2 人才测评概述
        2.2.1 人才测评的概念、起源和发展
        2.2.2 人才测评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
        2.2.3 胜任力理论概述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药剂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研究
    3.1 药剂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的探索
        3.1.1 药剂专业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分析
        3.1.2 药剂专业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研究
    3.2 药剂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的检验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药剂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标准的确定
    4.1 药剂专业本科毕业生人才标准测评过程
        4.1.1 定义绩效标准阶段
        4.1.2 选取校标样本阶段
        4.1.3. 数据收集与处理阶段
        4.1.4 建立胜任力模型阶段
        4.1.5 验证胜任力模型阶段
    4.2 药剂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标准的确定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药剂专业本科毕业生能力现状分析
    5.1 药剂专业本科毕业生能力现状调查
        5.1.1 调查问卷的编制
        5.1.2 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5.1.3 调查问卷的统计
    5.2 药剂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能力现状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药剂专业本科毕业生能力现状与人才培养标准比较
    6.1 药剂专业本科毕业生能力现状与药剂专业合格人才标准的比较
    6.2 药剂专业本科毕业生能力现状与药剂专业优秀人才标准的比较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药剂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过程改革和人才培养评价改革
    7.1 药剂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过程改革
        7.1.1 药剂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过程改革分析
        7.1.2 药剂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过程改革措施
    7.2 药剂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评价改革
        7.2.1 沈药药剂专业本科生教育评价改革
        7.2.2 沈药药剂专业本科生质量评价改革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1.1 主要研究工作
        8.1.2 主要研究成果
        8.1.3 主要创新点
    8.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附件
学位论文自愿预先枪测申请表

四、21世纪的药物制剂(论文参考文献)

  • [1]结构药剂学与中药制剂结构研究进展[J]. 杨婷,李哲,冯道明,张莹,李晶,许慧鹏,吴文婷,伍丽,殷宪振,朱卫丰,张继稳. 药学学报, 2021(08)
  • [2]普通高校药物制剂专业就业分析——以安徽新华学院药物制剂专业为例[J]. 徐明月,王红梅,沈力伟.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2)
  • [3]“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高职《药剂学》课程改革研究[J]. 赵黛坚,杨玲,孙洁胤,高显峰. 中国药事, 2021(05)
  • [4]固体药物制剂质量研究 ——以医院半固体制剂稳定性研究和昂丹司琼药物晶型研究为例[D]. 黄艳. 南昌大学, 2020(01)
  • [5]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药物制剂设备》中的应用研究 ——以云南省轻工业学校生化制药专业为例[D]. 王艳.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6]中职《药物制剂技术》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云南某轻工业学校为例[D]. 刘志萍.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临床前研发风险管理研究[D]. 刘丹丹. 沈阳药科大学, 2019(02)
  • [8]印度阿育吠陀与中国传统医学的药物制剂对比研究[D]. 孙铭.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基于纳米材料构建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用于含氮类药物分析研究[D]. 孔德贤. 福州大学, 2018(03)
  • [10]药剂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沈阳药科大学为例[D]. 侯春丽. 沈阳药科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21世纪药物制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