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论文-陈运江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论文-陈运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血管内弹簧圈栓塞,神经外科开颅夹闭,老年,蛛网膜下腔动脉瘤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论文文献综述

陈运江[1](2019)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与神经外科开颅夹闭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和神经外科开颅夹闭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92例老年蛛网膜下腔动脉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与对照组(神经外科开颅夹闭治疗),各46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免疫指标(IgG、IgA及IgM)、近期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IgG、IgA及IgM水平均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动脉瘤效果显着,能减少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16期)

刘曼,余晶,白洁[2](2017)在《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血管瘤弹簧圈栓塞术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血管瘤弹簧圈栓塞术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06例颅内血管瘤弹簧圈栓塞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后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等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价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内血管瘤弹簧圈栓塞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是保证患者健康结局的有效措施,利于增强患者生活能力、认知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7年30期)

杨开华,冉启山,李航,文远超,余云湖[3](2017)在《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7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研究组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电话随访1年,期间记录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死亡率等预后情况,并对患者进行R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研究组0分患者显着多于对照组,1、2、3、4、5、6分患者例数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R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研究组癫痫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他不良反应无显着差异(P>0.05);研究组无复发者,无死亡病例,对照组4例复发,其中3例死亡,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显着,患者死亡率和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7年04期)

代永庆,申向竹,钱亦华[4](2016)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取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83例,其中接受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38例(观察组),接受非支架辅助治疗45例(对照组),随访观察2组患者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即刻造影完全栓塞38例,栓塞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3,P<0.05)。观察组术中发生动脉瘤再破裂,弹簧圈移位、脱出、解旋,动脉瘤缺血事件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2.63%、0.00%、5.26%和7.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随访动脉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期刊2016年03期)

白辰[5](2016)在《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单纯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单纯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9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形式的不同,将参加实验的患者平均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开颅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采取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对患者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文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显着,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的开颅手术,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与使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6年15期)

沈旭辉,吴安华[6](2016)在《血管内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管内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2例动脉瘤患者实行血管内微弹簧圈栓塞术,其中单纯微弹簧圈栓塞80例,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2例。结果 92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其中完全栓塞67例,大部分栓塞17例,部分栓塞8例,术后死亡2例,皆为术前Hunt-Hess分级Ⅳ级,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为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为大量额叶脑内血肿。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高血压及Hunt-Hess分级是影响动脉瘤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血管内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可有效防止动脉瘤破裂出血,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徐鹏,曲国辉[7](2015)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近年来,我院应用血管内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8年5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动脉瘤患者95例,男42例、女53例,年龄28~75岁、平均53岁,(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李静伟,何雪峰,杨帆,任健,李桂林[8](2015)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高流量复杂髓周动静脉瘘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21岁,因排尿困难5年,伴下肢麻木无力及疼痛2周于2014年10月27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患者5年前出现排尿困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前列腺炎"并予以抗生素等,治疗后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右侧为着)。2周前突发后背部剧烈疼痛并向右下肢放射,上述症状迅速进展并出现截瘫。入院时体格检查示:第11胸椎平面以下感觉丧失,双上肢肌力、肌张力Ⅴ级,双下肢(本文来源于《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5年11期)

滑修之[9](2015)在《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河南宏力医院收治的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进行单纯开颅手术,观察组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良好率为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14%;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方式,有助于提高治疗良好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5年10期)

孙建梅[10](2015)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应用弹簧圈血管内栓塞(EEC)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3例颅内动脉瘤进行了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22例患者栓塞成功,恢复良好,术后2周出院。1例因合并症原因死亡。结论采用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较传统的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充分准备,术后精心护理,严密观察病情以及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来源于《2015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暨浙闽江赣四省神经外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期刊2015-09-03)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血管瘤弹簧圈栓塞术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06例颅内血管瘤弹簧圈栓塞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后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等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价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内血管瘤弹簧圈栓塞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是保证患者健康结局的有效措施,利于增强患者生活能力、认知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价值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论文参考文献

[1].陈运江.血管内弹簧圈栓塞与神经外科开颅夹闭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2].刘曼,余晶,白洁.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血管瘤弹簧圈栓塞术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7

[3].杨开华,冉启山,李航,文远超,余云湖.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

[4].代永庆,申向竹,钱亦华.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观察[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6

[5].白辰.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单纯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6].沈旭辉,吴安华.血管内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16

[7].徐鹏,曲国辉.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

[8].李静伟,何雪峰,杨帆,任健,李桂林.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高流量复杂髓周动静脉瘘一例[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5

[9].滑修之.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

[10].孙建梅.颅内动脉瘤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的护理[C].2015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暨浙闽江赣四省神经外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15

标签:;  ;  ;  ;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论文-陈运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