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论文-韩晶

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论文-韩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洋渔业资源,产权制度,农地产权

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论文文献综述

韩晶[1](2016)在《对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重新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海洋资源丰富,经济产值高,随之产生的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海洋资源破坏严重,影响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海洋渔业资源产权和我国农业土地制度有一些不可忽视的相同点,同时我国土地制度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因而可以通过这两者之间的比较分析,找到发展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产权制度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发挥政府引导、市场自由竞争的机制作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目标。(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6年04期)

秦曼,梁铄,赵嘉璐[2](2013)在《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效率的演变诱因及度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产权问题在海洋渔业发展中越来越突出,在海洋渔业产权制度变迁的探索过程中,产权效率的竞争是根本。产权效率的演化有其基本诱因,以此为起点,运用成本收益理论,逐步开拓海洋渔业产权效率理论的一些创新性内涵,构建产权效率度量模型并对其优化,通过定量分析深入探讨产权制度设计的根本,即改变把生产力标准(即盲目追求GDP或经济效益)作为产权效率最高衡量标准的认识,而将福利最大化(个体福利和社会福利最大化)作为最高标准,为构建高效率的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秦曼[3](2010)在《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渔业既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一种资产,其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然而,渔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渔业资源的持续衰退。虽然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但由于种种原因,收效有限。究其原因,就是现有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制度效率低下,成本与收益失衡,因此,如何建立高效率的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是解决一切渔业问题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本文以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现行的制度安排为切入点,以提升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效率为主线,运用产权经济学和效率论的先进理论和方法,构建了产权效率的理论模型和测度模型以及产权优化配置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高效率的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具体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本文分别从渔业法律制度、行政管理体制以及现行渔业制度安排等方面对现有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进行剖析,分析其弊端,为以后建立高效的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奠定基础。二、本文界定了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的内涵与特点以及产权主体和产权的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体系。叁、全面、科学地分析了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以及影响产权效率的因素,构建了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效率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效率的具体测度方法,对产权制度的成本收益进行核算,构建了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效率的“成本—效益”模型。四、运用优化理论对测度模型进行优化,构建了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效率的优化配置模型,并分别对政府行政配置和市场配置下的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进行具体配置。五、在所有研究的基础上找到一种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制度——ITQ制度,来规避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种发展方向,一是将捕捞许可证制度、休渔制度和ITQ制度进行整合;二是ITQs与社区组织相结合,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渔业内部激励结构,形成以最低成本、最少要素投入达到个人配额的新的激励机制,从而可望使渔业资源衰退的局势得以扭转。(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0-03-01)

王淼,秦曼[4](2009)在《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制度不仅是决定海洋渔业资源资产利用效率的最主要因素,其本身也存在着一个价值评判的问题,产权制度的安排或产权结构的改变,都影响着资源配置的效率。或者可以这样理解,产权也是一种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要素既定的情况下,对产权的不同配置方式将导致整个资源配置效率的不同,一定的产权制度安排决定着一定的资源配置效率。因而研究其产权变动规律,产权的运行效率尤其重要。(本文来源于《渔业经济研究》期刊2009年05期)

张晓泉[5](2009)在《中国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变迁与变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丰富海洋渔业资源的国家之一,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中国海洋经济及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海洋渔业发展潜力有限,总量高增长性无法掩盖渔业资源质量下降、部分种群濒于灭绝的事实。现有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渔业资源固有的生物经济特性的不相吻合,导致捕捞竞争失控,渔民缺乏养护资源的基本诱因。在渔业资源供给有限的条件下,“谁捕到归谁所有”的游戏规则,是导致渔业经济绩效低下和渔业资源过度利用的根本性原因;只要渔业处于自由准入状态,无论是事实上的,还是法理上的,渔业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变革已成为中国海洋渔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围绕这一主题,系统研究了中国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变迁,借鉴国外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先进经验,尝试性地提出了中国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变革模式。具体研究的内容和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通过对中国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变迁的研究,总结出变迁的总体规律:产权结构不断私有化、产出控制受到重视以及渔业效率不断提高。并由此为依据,探索中国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变革取向。二、借鉴国外先进的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经验,结合中国现实实际和中央有关指示精神,兼顾公平和效率,提出了中国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变革的模式,即基于社区的渔业管理模式以及实施社区捕捞配额的集体产权制度。叁、提出了中国海洋渔业资源资产集体产权制度的实施条件:国家授权、加强渔村社区建设、开展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调查与研究、加大渔政执法力度、大力实施减船措施,安排部分渔民转产转业;预计中国变革后的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能够在渔业资源养护、提高捕捞效率、维护沿海渔民利益等方面起到良好作用。四、构建中国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变革的支撑体系:在国家农村宏观政策、政府合理授权、渔民转产转业、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提供制度变革的政策保障;在明确产权归属、落实资源养护与管理、建立责任渔业制度、海岸带管理立法等方面提供制度变革的法律保障;在成立专设机构统一管理渔业产权和理顺渔政执法秩序、提高执法能力方面提供制度变革的体制保障;在科技服务和人才服务方面提供制度变革的服务保障。五、研究了中国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变革的实施策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充足的资金保证、加强渔业社区管理的相关制度建设和组织能力建设、做好渔民转产转业工作以及从经济、福利、文化、生态、建设等各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实现中国沿海渔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9-05-31)

王淼,秦曼[6](2009)在《我国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渔业具有双重属性,即海洋渔业既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一种资产,对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进行科学和系统的界定,明确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主体的责、权、利边界,建立新型的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体系,为我国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袁栋[7](2008)在《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流失测度方法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丰富海洋渔业资源的国家之一,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中国海洋经济及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海洋渔业发展潜力有限,总量高增长性无法掩盖渔业资源质量下降、部分种群濒于灭绝的事实。这一切固然与环境、生态等自然因素有关,根源却在于渔业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国有资源性资产,未遵循资产化模式进行界定与管理,产权虚置、管理弱化及资源价格调节机制的失效导致大量的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流失,直接影响海洋渔业可持续性发展,动摇海洋事业的根基,甚至会威胁到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目前,缺乏科学、客观和系统的评估方法来测定这一流失程度,也没有一种可行的衡量尺度和标准,无法评价渔业资源性资产的流失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范围,渔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及有效治理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建立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流失测度的理论与方法已成为我国海洋渔业流失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围绕这一主题,基于国内外海域、森林、土地等资源性资产评价、国有资产流失评估、资产评估等一系列的理论与方法,尝试性地提出了国有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流失测度的方法与模型,并予以应用,以填补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流失定量化的空白。具体研究的内容和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首次从理论上研究了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流失的测度问题,补充和完善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的流失理论。2、界定了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流失的内涵和外延,从资源利用方式角度将其划分为海洋捕捞资源性资产流失与海水养殖资源性资产流失。3、在论述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流失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构建了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流失测度的方法与估价模型。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流失评估的基本思想为国家应获得的资产净价值与现已获得的资产价值的差额,前者由资本价值、生态价值、补偿价值和开发耗费成本四大模块构成。这一研究为海洋渔业资源资产化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从国家所有权角度,创立了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价值构成体系及其计量模型,并构建了海洋捕捞资产价值与海水养殖资产价值的分类指标体系,为渔业资源性资产价值的评估奠定了理论根基。5、创建了海洋捕捞资源性资产补偿相对水平的发展阶段系数理论及计算方法。海洋捕捞资源性资产补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国家不可能对所有损失价值一次性补偿,而应针对社会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承受能力补偿价值。海洋捕捞资源性资产补偿系数充分考虑到资源、经济、社会的因素,以国家(或某个区域)的捕捞产值和总GDP的比值(定义为贡献率)为基本参数,结合恩格尔系数和皮尔曲线来表达。避开了直接计算补偿实物价值的难题,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发展阶段捕捞资产补偿价值差异的难题。6、提出了海水养殖资源性资产补偿价值的评估标准及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估海水养殖资产的补偿价值,使其价值的判断更具可操作性。基于上述理论和方法,系统计算了青岛市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流失值。运用租金法、替代成本法、阶段系数法等方法对海洋捕捞资源性资产流失价值进行评估,选取收益还原法、模糊数学法等方法测定海水养殖资源性资产流失价值,得出2004年青岛市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总流失量为209286.06万元,总价值221464.86万元,流失量约占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65%,占GDP的0.98%。国家已获得的所有权价值明显低于应享有价值,流失情况严重。研究表明,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流失评价涉及面广,评价指标较多,数据采集难度大。尽管如此,研究和评价其流失方法与模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不仅可以为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流失问题研究提供技术支持,还可作为其他海洋资源性资产的价值评价与流失测评的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8-04-01)

王淼,袁栋[8](2007)在《我国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流失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是我国海洋资源性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开发利用过程中流失情况严重且隐蔽性较强,直接影响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流失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及其流失界定,指出产权模糊、定价不合理和海洋资源的连带性流失是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流失原因所在,并从产权管理方面提出相应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国渔业经济》期刊2007年06期)

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产权问题在海洋渔业发展中越来越突出,在海洋渔业产权制度变迁的探索过程中,产权效率的竞争是根本。产权效率的演化有其基本诱因,以此为起点,运用成本收益理论,逐步开拓海洋渔业产权效率理论的一些创新性内涵,构建产权效率度量模型并对其优化,通过定量分析深入探讨产权制度设计的根本,即改变把生产力标准(即盲目追求GDP或经济效益)作为产权效率最高衡量标准的认识,而将福利最大化(个体福利和社会福利最大化)作为最高标准,为构建高效率的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论文参考文献

[1].韩晶.对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重新解读[J].经济研究导刊.2016

[2].秦曼,梁铄,赵嘉璐.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效率的演变诱因及度量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3].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4].王淼,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初探[J].渔业经济研究.2009

[5].张晓泉.中国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变迁与变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6].王淼,秦曼.我国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分析[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

[7].袁栋.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流失测度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8].王淼,袁栋.我国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流失问题探讨[J].中国渔业经济.2007

标签:;  ;  ;  

海洋渔业资源性资产论文-韩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