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效益监测与评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健康效益评估,细颗粒物,模型-监测数据融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效益监测与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李嘉宾[1](2019)在《基于融合空气质量模拟与监测数据的颗粒物污染控制健康效益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各个国家以及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环境负荷,特别是PM_(2.5)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减少PM_(2.5)污染和保护公众健康,中国国务院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珠江叁角洲作为中国污染严重和人口众多的地区之一,由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PM_(2.5)浓度出现明显下降。为了评估空气质量改善带来的健康经济效益,本文基于合作研发的空气质量模拟与监测数据融合工具(Data Fusion)和美国环保署研发的健康效益评估工具(BenMAP-CE),构建了基于融合空气质量模拟与监测数据的污染控制健康效益评估体系。Data Fusion用来融合模型结果和监测数据,以得到更合理的空气质量网格数据,为BenMAP-CE提供输入文件。BenMAP-CE用来评估空气质量改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转化为经济效益。由此,该体系能够建立污染控制措施与治理目标、健康效益之间的关系,对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科学评估,或者优选出满足政策要求同时获得最大收益的控制措施。本文首先利用Data Fusion工具,结合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空气质量模型(CMAQ)结果的空间覆盖优势,得到可靠的PM_(2.5)网格化数据。使用融合后的网格化空气质量数据作为BenMAP-CE的输入,研究对珠叁角地区在2013年到2015年间PM_(2.5)减排带来的健康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珠叁角地区的人口加权PM_(2.5)浓度从2013年的45μg·m~(-3)下降到2015年的34μg·m~(-3),降幅为24%,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35μg·m~(-3))。由PM_(2.5)污染所致的过早死亡减少超过了3800例,其中,脑中风(stroke)占48%,缺血性心脏病(IHD)占3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占10%和肺癌(LC)占7%,产生了约88亿元的经济效益。以上结果肯定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重要作用,并鼓励持续推进更多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以保护公众健康。(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杨永艳,宋林,谢涛,许才万,周红[2](2019)在《贵州省10个重点监测县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截至2017年底贵州省十个重点监测县退耕还林资源量为基础,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测算十个重点监测县退耕还林工程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净化大气环境、林木积累营养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十个重点监测县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总价值为458030. 87万元/年,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涵养水源(143379. 68万元/年),固碳释氧(105254. 02万元/年),净化大气环境(103300. 07万元/年),保育土壤(56277. 50万元/年),生物多样性保护(39751. 12万元/年),林木积累营养物质(10068. 48万元/年)。(本文来源于《贵州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徐小平,叶丽敏,陈英,张少华,李桥[3](2018)在《景宁县公益林生态效益监测评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科学评估公益林生态效益。[方法]在景宁县公益林区建立了181个长期监测样地,并进行了植被及相关专项调查,分析了景宁县公益林的森林类型、树种组成、立木株数、平均胸径、生物量、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并测算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结果]景宁县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景宁县公益林在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释氧等方面具有更好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测算,2016年景宁县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为93.52亿元。[结论]该研究为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和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效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郑玉晗[4](2018)在《大型海藻养殖区域的遥感监测及其环境效益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海藻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具有吸收氮和磷缓解海水富营养化、吸收二氧化碳、提高海水pH、释放氧气、为鱼类提供栖息环境等生态环境功效。除此,其较高的经济价值更促进了越来越大的养殖规模。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获取大范围养殖信息,合理规划、管理养殖区域,充分发挥其环境生态及社会经济效益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探索了遥感信息技术在大型海藻养殖监测中的应用。首先,选取我国高分二号卫星获取的遥感影像,比较分析了基于像元和面向对象分类法在浙江苍南重要养殖区大渔湾紫菜养殖区的识别结果;其次,选用叁幅不同时间的我国高分一号遥感卫星影像,建立决策树分类,再根据不同影像光谱特征之间的统计关系调整决策树阈值,利用传统决策树拟合出新的决策树,进而验证拟合决策树在大型海藻遥感识别中的适用性;接着,将这种方法应用在长时间系列遥感影像的分类中,得到1985-2016年苍南大渔湾大型海藻(紫菜)养殖面积的变化情况,并结合环境、社会、经济背景等因素分析其变化的相关因素,为大型海藻养殖的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最后,本研究定量评估了 2015年中国沿海各省份不同品种大型海藻的环境效益,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各海区环境状况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面向对象分类法比基于像元分类法在大型海藻养殖区域的分类中具有更高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表明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大型藻类的养殖信息,用于监测大型海藻养殖的时空分布。(2)将拟合决策树与传统决策树应用在同一幅影像中,对比分类结果发现,两者的总体精度相近。因此,在缺乏实地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拟合决策树来提取不同年份、同一生长周期内的大型海藻,从而获取长时间序列的大型海藻养殖信息。(3)1985-2016年间,浙江苍南大渔湾的紫菜养殖面积除养殖初期有所波动及2013年有明显的异常外,整体变化呈显着的增长趋势。其中,1985年、1991年、1998年、2002年、2008年、2010年、2013年、2014年和2016年,紫菜养殖面积分别约为34.8公顷、31.7公顷、149.7公顷、716.3公顷、1,150.1公顷、1,678.4公顷、1.019.9公顷、1,990.4公顷和2,120.3公顷。与该区域紫菜养殖面积有显着相关的因素有:经济因素(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台风等自然灾害、养殖技术和政府政策等。相对而言,大型海藻养殖期内的温度与养殖面积的改变在本区域相关性不明显,但温度对养殖模式和生长状况的变化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发展养殖技术,加强政府干预,合理规划、规范养殖区秩序,做好自然灾害预警措施等都将有利于大型海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4)通过对2015年我国沿海大型海藻养殖的环境效益进行定量评估得出,该年大型海藻养殖共吸收了约70,000吨氮、9,000吨磷和5,000吨碘,固定了约530,000吨碳,释放了超过1,000,000吨氧气;此外,与种植陆地蔬菜相比,其节省了近30,000吨肥料、2,000吨农药和60,000公顷土地资源。不同品种的大型海藻所带来的主要环境效益也不尽相同。我国大型海藻养殖业保持蓬勃发展的态势,这是将海藻养殖业与环境修复相结合的好机会。因此,在考虑不同海藻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综合考虑海域环境问题及大型海藻不同的环境效益,最终取得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效益共赢的结果。本研究探讨了遥感信息技术在大型海藻监测中的应用以及大型海藻养殖所带来的环境效益,为我国大型海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及合理建议。同时,未来在以下方面也有望进行更深入的研究:(1)可应用遥感技术更大范围、更细致地监测大型海藻养殖,如获取全国范围内不同品种的大型海藻养殖分布、面积、产量等信息;(2)需要结合更多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数据以更全面地评估大型海藻养殖面积变化的相关因素及其环境效益。(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3-15)
邵全琴,樊江文,刘纪远,杨帆,刘华[5](2017)在《重大生态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影响,我国生态系统持续退化,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我国先后投巨资启动了叁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草)、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如何全面及时地掌握重大生态工程实施的生态成效及存在问题,以便滚动调整生态工程实施方案、保障工程实施效果,并使后续生态工程部署具有科学性和空间针对性,是国家的重大迫切需求。为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恢复与保护研究"设立了"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构建重大生态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发各类重大生态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体系及系统,定量评价重大生态工程的生态效益,提出生态效益提升的技术途径,为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的布局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2017年11期)
张晓梅,任斐鹏,陈永欣,孙金伟[6](2017)在《陕西省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效益的监测与评估不仅是退耕还林工程有效性评价的重要环节,也是新一轮工程实施的重要理论基础。研究以陕西省为例,以1999-2014年退耕还林工程逐级统计数据和2个站点生态参数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成熟、有效的森林生态服务评估体系和方法,对陕西省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进行了监测与初步核算。结果表明:(1)1999-2014年,陕西省退耕还林工程经历了先增后减的总体变化,共实施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28.11万hm~2,退耕地还林的造林101.56万hm~2,封山育林15.79万hm~2;(2)生态效益物质量测算结果显示,退耕还林工程已在发挥重要的生态调节功能,包括涵养水源22.7亿m3·a-1,固碳383.40万t·a-1等;(3)生态效益价值量测算结果表明,陕西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为965.31亿元·a-1,以涵养水源价值量最高,为272.07亿元·a-1。因此,初步结果表明,工程已在发挥重要成效,且价值量巨大,研究可为重大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补偿等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陕西林业科技》期刊2017年03期)
何德文,罗媛媛[7](2017)在《高速公路项目社会效益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基于项目绩效管理体系(PPMS)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和运营对整个项目区域的社会环境、社会经济方面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套完整的社会效益监测评估指标体系,有助于高速公路项目决策科学化,对实施的效率、效果意义重大。本文基于亚洲开发银行提出的项目绩效管理体系(PPMS)理论和亚行贷款高速公路项目实践,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索研究,提出了一套涵盖社会经济、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劳动就业、交通运输和社会发展等六个维度的项目效益评估指标体系,以便对高速公路项目全过程的社会效益进行监测评估。(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7年04期)
成红,栗贵生,潘怀军[8](2017)在《原州区天然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效益评估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2015年,笔者采用3S技术(RS、GIS、GPS)对监测区内的调查样地进行坐标定位监测,对宁夏典型草原即温性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进行连续5年的定点监测。监测和调查取得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对数据和信息的整理分析表明,监测区的天然草原生产力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来源于《当代畜牧》期刊2017年03期)
姚瑶,付冬雪,王婷婷,张梦远[9](2016)在《吉林省地质灾害防治气象监测预警服务效益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长白县崩塌灾害气象服务案例和临江市泥石流灾害气象服务案例,采用德尔菲法和对比分析法,对气象监测预警服务效益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吉林省气象监测预警服务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起到了很大作用,预警服务效益贡献率达到了48.72%,减少人员伤亡贡献率达到了74.65%;地质灾害案例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的满意度较高,气象部门地质灾害的气象预警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了社会各领域专家一致肯定。(本文来源于《气象灾害防御》期刊2016年02期)
付冬雪,陈长胜,姚瑶[10](2015)在《吉林省长白县崩塌地质灾害防治气象监测预警服务效益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吉林省地质灾害防治气象监测预警服务效益进行评估,本文选取长白县一例崩塌地质灾害典型案例,采用德尔菲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其气象监测预警服务效益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此次长白县崩塌地质灾害案例气象监测预警服务效果较好,气象服务效益贡献率为23.1%,减少人员伤亡贡献率为86.5%,减少损失1101万元;此次崩塌地质灾害案例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的满意度较高,气象监测预警在地质灾害防治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气象部门对此次地质灾害案例的气象预警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了社会各领域专家一致肯定。(本文来源于《气象灾害防御》期刊2015年04期)
效益监测与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截至2017年底贵州省十个重点监测县退耕还林资源量为基础,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测算十个重点监测县退耕还林工程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净化大气环境、林木积累营养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十个重点监测县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总价值为458030. 87万元/年,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涵养水源(143379. 68万元/年),固碳释氧(105254. 02万元/年),净化大气环境(103300. 07万元/年),保育土壤(56277. 50万元/年),生物多样性保护(39751. 12万元/年),林木积累营养物质(10068. 48万元/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效益监测与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1].李嘉宾.基于融合空气质量模拟与监测数据的颗粒物污染控制健康效益评估[D].华南理工大学.2019
[2].杨永艳,宋林,谢涛,许才万,周红.贵州省10个重点监测县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估[J].贵州林业科技.2019
[3].徐小平,叶丽敏,陈英,张少华,李桥.景宁县公益林生态效益监测评估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8
[4].郑玉晗.大型海藻养殖区域的遥感监测及其环境效益评估[D].浙江大学.2018
[5].邵全琴,樊江文,刘纪远,杨帆,刘华.重大生态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17
[6].张晓梅,任斐鹏,陈永欣,孙金伟.陕西省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初步分析[J].陕西林业科技.2017
[7].何德文,罗媛媛.高速公路项目社会效益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基于项目绩效管理体系(PPMS)理论[J].四川建材.2017
[8].成红,栗贵生,潘怀军.原州区天然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效益评估报告[J].当代畜牧.2017
[9].姚瑶,付冬雪,王婷婷,张梦远.吉林省地质灾害防治气象监测预警服务效益评估[J].气象灾害防御.2016
[10].付冬雪,陈长胜,姚瑶.吉林省长白县崩塌地质灾害防治气象监测预警服务效益评估[J].气象灾害防御.2015
标签:健康效益评估; 细颗粒物; 模型-监测数据融合;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