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在招标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李正兵[1](2018)在《高拱坝坝基软弱破碎带处置技术研究 ——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基f5断层处置为例》文中指出我国西部地区蕴藏了极为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高坝大库不断涌现。混凝土高拱坝已经成为我国西南、西北山区大型水库和电站枢纽的主要坝型之一。混凝土高拱坝对地形和地质条件的要求较高,坝基及坝肩抗力岩体的稳定性是拱坝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然而受地质构造影响,拱坝坝基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地质缺陷,可能引起坝体破坏,进而危及水电站的运营,高坝坝基及坝肩岩体破坏引起的灾难性事故在国内外均有发生。因此,根据坝基地质特征及地质缺陷的实际状况,采取科学可靠、经济合理的处置措施,是水电站建设中的核心问题。特高拱坝坝基处理与加固,尚无可靠的规范作为依据和成功的工程范例作为参考,本文以锦屏一级水电站300m级特高拱坝左岸坝基软弱岩体加固工程为依托,以坝基软弱破碎带(f5断层)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工程地质特征深入调查分析基础上,剖析其所处不同部位对坝基安全稳定的影响,分别对主要的处置技术(灌浆、冲洗置换、锚固)进行了室内外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揭示其内在机理,并论述了处置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借以现场监测数据对破碎带处置工程效果进行了反馈分析与评价。主要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如下:(1)建立了针对300m级高拱坝坝基典型地质缺陷—f5断层的综合处置技术方案体系。从区域构造及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等角度系统地分析了断层破碎带、层间挤压错动带、煌斑岩脉、深部裂缝以及Ⅳ2级岩体和Ⅲ2级岩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物质组成特征,并评价了建基面的岩体质量。详细调查分析了f5断层破碎带的工程地质特征特性(围岩物质特征、破碎带构造特征、力学性质及参数取值等)及其对高拱坝带来的危害影响,并据此初步提出了f5断层的综合处置技术方案体系,即:“置换(高压冲洗置换)处置+个性化灌浆处理(控制灌浆+高压帷幕防渗及固结灌浆+水泥-化学复合灌浆)+预应力锚固+渗压排水控制”技术体系——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紧密联系的综合处置成套技术。该处置措施对于f5断层破碎带在坝基不同部位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加固处理,可有效提高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抗滑与抗变形能力,提高其渗透稳定性。(2)开发了适应地层性状和可灌性要求的系列灌浆材料,解决了断层破碎带低渗透岩带可灌难题和宽大裂隙带控制性灌浆问题。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水泥灌浆材料的流变特性、可灌性、析水率和稳定性,研究表明浆液分属于三种不同流型,并发现了水灰比对纯水泥浆流型的影响,从而验证了水泥浆水灰比在牛顿液体、宾汉流体或幂律流体间的分界点。通过最小可灌裂隙宽度与水灰比对比试验,揭示了水灰比0.5的浆液仅能灌入0.4mm的裂缝;水灰比0.8的浆液可灌入0.1mm的裂缝,但灌浆速率较慢;当水灰比大于1.0时浆液可完全灌入0.1mm的微裂缝,且具有一定的灌浆速率。采用牛顿流体本构,以微元受力平衡为基础建立流体扩散微分方程,并结合杨氏浸润理论,增加灌浆时间的方法来提高灌浆扩散半径更加经济合理,其工程技术意义为低渗透浸润化灌理论中“长时间、低速率、浸润渗灌”灌浆的理论依据。通过不同配比化学灌浆材料的试验研究,获得了浆液粘度随时间历时变化的规律,进而解决了断层破碎带低渗透岩带的可灌问题。考虑断层破碎带的物理力学特征,确定了四类断层破碎带条件下(软弱低渗透断层破碎带、断层带影响区域微细裂隙、补强灌浆区域和断层影响带宽大裂隙等区域)的灌浆材料及相应的配比。根据f5断层各部位岩体特征及拱坝受力状况,提出了相应部位的灌浆处置设计方案,即:混凝土网格置换+加密固结灌浆(1730m高程以下):在1730m和1670m高程布置2条高度为10m的置换平洞对f5断层进行加密固结灌浆,置换平洞和斜井的宽度均根据f5断层实际宽度确定。防渗帷幕水泥灌浆:轴线布置3排防渗帷幕灌浆孔,排距1.3m,孔距1.0m;防渗帷幕水泥-化学复合灌浆处理:普通水泥材料灌注完成后,再采用两排化学-水泥复合灌浆。并对各类灌浆提出了灌后检查的指标要求。(3)开发了宽大破碎带高压对穿冲洗置换处理技术(高压往复式冲穿冲洗+群孔扩孔冲洗+混凝土置换回填技术),为软弱破碎带加固治理提供了新颖的处理思路和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的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块LS-DYNA系统地研究了气液射流高压对穿冲洗碎岩效果,提出了高压对穿冲洗扩散计算模型。研究表明高压对穿冲洗回填砼方案处理软弱破碎岩体的技术措施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高压对穿冲洗开始时,在孔壁与射流的接触部位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使得接触部位的岩体发生向临空方向的变形破坏,破坏脱离后的块体在气液射流的高压作用下产生向下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液射流的应力波由接触部位开始向外部的岩体扩展延伸,并且对外部的岩体逐渐产生损伤破坏。经过气液射流的高压对穿冲洗作用后320mm的孔径扩大到1100mm,从而提出了高压对穿冲洗有效作用范围:孔径为320mm,3540MPa高压水和1.01.5MPa高压风作用下,在距孔壁小于0.4m岩体的冲洗、碎岩作用明显,高压对穿冲洗作用后320mm的孔径扩大到1100mm,出渣量为43.4m3。优选的高压对穿冲洗回填砼方案处理软弱破碎岩体的技术措施是科学、经济、安全和有效的,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高压对穿冲洗置换技术改善了断层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加固效果显着,解决了宽大断层破碎带在特定环境中难以处理的技术难题,为断层破碎带加固处理提供了新颖的思路和具体处理方法。(4)利用相似理论研制了受f5断层带影响的卸荷岩体的相似材料,设计了压力分散型锚索加固卸荷岩体的物理模型试验。试验分析表明压力分散型锚索较长锚索松弛而较短锚索过载的现象;岩体非线性变形特征明显,结合Mindlin应力解与卸荷岩体非线性本构推导了岩体的位移计算公式;锚索周围较远的岩体锚固内应力较小,岩体的非线性变形特征不明显;邻近锚索对岩体的附加应力较小,可采根据变形叠加原理计算邻近锚索引起的附加位移,并推导了附加位移引起的锚索应力损失计算式。采用FLAC3D对压力分散型锚索进行了单锚、双锚的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与物理模拟试验较吻合,其揭示的群锚效应规律为:锚索间距为5.0m时,主应力方向锚索的应力影响范围比较小,而且相邻锚索间应力明显无叠加。对压力分散型锚索锚结合被覆式面板(或框格梁混凝土)的群锚支护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法科学合理,对复杂岩体结构适应性强,有利于充分发挥预锚的锚固效应。(5)通过对f5断层灌后检查分析,浆液充分填充至裂隙及断层中,灌浆效果明显,固结灌浆透水率较灌前大幅降低,大于3Lu的孔段全部消除,水泥浆液对f5断层带填充效果明显。物探检查结果表明:各类岩级的声波值均不同程度得到了提升,各单元的变模值与灌前相比均有大幅度提升随灌浆进行单位平均注入量随灌浆孔序递增显着降低,地层渗透性改善明显;化学灌浆对普通水泥浆液不能到达的细微裂隙和特殊地质区域起补强加固作用;高压对穿冲洗置换回填后,透水率降低明显,声波及变模显着提高,满足设计指标要求。通过监测资料系统分析,高拱坝左岸坝基f5断层及其影响带,经采用综合处置措施后能够满足高拱坝安全运行要求。锦屏高拱坝左岸坝基f5断层及其影响带经过加固处理后,历经四个阶段的蓄水检验,左岸坝肩边坡位移增量无明显变化,目前总体变化量值不大(不超过5mm);左岸边坡浅部多点位移计(累计值不超过30mm)、锚索锚固力损失率(约为±15%)、各平洞内石墨杆收敛计位移变化量围岩无明显变形现象,岩体总体稳定;坝基帷幕后渗压计折减系数小于设计控制值,水位变化与上游水位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符合坝基扬压力分布一般规律;蓄水前后渗流变化符合一般变化规律;水位控制在1880.0m高程附近后,各部位的渗流渗压变化趋于平稳。从目前监测情况看,渗控工程总体在设计范围内工作。各类监测成果汇总分析表明,f5断层及其影响带加固处理后,高拱坝相应部位处于安全稳定运行状态。高拱坝左岸坝基f5断层及其影响带,通过采用加密固结灌浆处理、帷幕防渗处理、水泥-化学复合灌浆处理、高压水冲穿冲洗回填混凝土及预应力锚固等技术措施,高拱坝蓄水经过四年多的监测与分析及评价,各项监测指标稳定受控,能够满足高拱坝安全运行要求。这充分表明上述处置措施科学合理、安全有效。
李继业[2](2016)在《浅谈怎样当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法定代表人》文中提出项目法人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本文围绕国家有关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定和要求,从落实八大基建程序、执行四制管理、实现四个安全等方面出发,系统阐述项目法人在工程建设各阶段的方向重点、任务职责、标准要求、程序方法和工作技巧,并提出组织推动工作需要协调处理的四个关系,为规范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廖文武[3](2015)在《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造价控制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一般来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的资金来源有三种渠道,市和县配套资金、自治区级专项补助资金以及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但相对水库工程现状与运行需要而言,这些专项资金的投入都非常有限。目前我国部分小型水库由于受到资金限制,设计和施工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有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提高经济意识,合理分配资金,控制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探讨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与借鉴。
钟磊[4](2015)在《基于多中心理论的小型水库管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小型水库数量大、分布广,发挥效益明显,解决农民生活用水,提升农村环境风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减少城镇洪涝灾害,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因此小型水库的长久可持续运行才能保证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目前小型水库已全面完成除险加固战役,彻底根除小型水库的工程弊病,但是“重建轻管”是小型水库长期存在的难题,国家水利部先后发文改革创新小型水库的管理体制,保障小型水库的长久安全运行。论文结合“多中心理论”,根据小型水库的特点,分析影响小型水库长久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研究小型水库“责、权、利”各方需求,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小型水库长久可持续运行。论文的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全新认识小型水库特征特点,分析小型水库的建设现状及管理现状,对比大中型水库管理体制。结合小型水库的发展演变,发现目前小型水库除了具有传统的灌溉、防洪、发电及养殖等功能外,还具有现代农业的基础、农村饮水安全的根源、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保障、现代城市景观的支撑等新型功能,并证明小型水库潜在的资源可被市场开发。(2)运用管理学分析影响小型水库长久安全运行的因素,最终得出影响小型水库长久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是小型水库的管理机制。分析研究小型水库管理机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小型水库管理机制创新的必要性。(3)我国社会管理进入创新阶段,在多领域逐渐运用“多中心理论”来管理公共事务。分析小型水库特点,结合“多中心理论”原理及实践经验,从理论运用的优缺点、条件及功能,证明小型水库管理机制运用“多中心理论”可行。(4)根据小型水库具有的资源,将小型水库按资源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小型水库构建社会组织参与小型水库管理。政府根据小型水库的特点制定小型水库的管理制度、法规、管理结构层次、组织结构;划定小型水库管理范围、放活产权制度;运用“多中心理论”建立政府、社会组织及监督机构多种权力中心的小型水库管理机制。(5)实例分析小型水库管理机制运用“多中心理论”后所发生的变化和影响,并与传统管理模式对比分析,证明小型水库管理机制运用“多中心理论”在一定条件下可行。
文天军[5](2015)在《淄博市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控制》文中认为淄博市现有小型水库161座,由于运行时间长、养护维修不足,致使大部分水库存在安全隐患。为消除水库隐患,淄博市从2008年开始实施“百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对急需除险加固的水库进行加固,并取得较为明显的效益。在此基础上,从2015年开始,淄博市计划统筹做好全市45座小(2)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实践经验表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能否成功、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投资控制起着决定作用。为成功实施45座小(2)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对已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控的经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总结是十分必要,能为后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本论文主要针对淄博市2008年以来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践展开投资控制研究。论文借鉴国内外有关工程投资控制的经验,结合淄博市典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案例,深入分析投资控制影响因素与控制方法,揭示投资控的经验和问题,针对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投资控制必须始终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而且重点抓好投资控制的关键环节,即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二是规范组织管理,主动控制,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政府层面,应进一步加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规范投资控制的行为。要进一步理顺相关部门的职责,特别是在投资控制中应负的责任。水利主管部门,要在现有成熟程序和技术的前提下,重点关注在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设计单位,要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设计水平,把投资控制和优化技术提到同等重视的程度。
王利兵[6](2013)在《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阶段造价的探讨》文中指出部分小型水库由于受当时建设标准和施工水平限制,设计施工均存在一些问题,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影响水库的正常运行。通过分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阶段的主要设计变更内容,总结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并对设计阶段的造价进行探讨,供相关人士参考、借鉴。
王旋[7](2013)在《水利工程除险加固的投资管理探析》文中研究表明水利工程具有防洪、灌溉、城乡供水、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是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但其一旦失事,会对对下游地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需要加强水利工程的除险加固工作。通过对水利工程投资管理现状和工程投资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史家峪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为例,指出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工程的投资管理应从投资决策制定、工程设计优化、造价测算、招标管理、结算控制等方面入手,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从而实现工程的投资效益。
方敏,张阳辉,翁利国[8](2013)在《月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文中提出建德市月岭水库由于受当时的建设标准和施工水平限制,设计、施工均存在一些问题,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影响水库的正常运行.通过分析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阶段的主要设计变更内容,总结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需要项目参与各方的主动参与,应推行设计招标和限额设计,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加强设计单位造价控制的主动性,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
刘宁[9](2012)在《章丘市水网建设规划》文中研究说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2011年一号文件,紧紧围绕建设现代水利,以提高供水保障能力、保泉用泉、安全防洪、改善生态为目标,以实施“工业供水”、“水系联网”、“防洪治理”、“泉水利用”、“饮水安全”、“节水灌溉”、“生态水保”等工程为载体,统筹兼顾,打造服务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水系体系。以现状水网为依托,充分发挥河道、水库等骨干工程的防洪、供水、水生态综合功能,调水、节水、控水、改水多措并举,突出解决全市水网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水资源配置、泉水利用、河道治理、生态整治为主,建成覆盖全市的水资源配置网、防灾减灾网、水系生态网,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利保障。
李升[10](2012)在《大坝安全风险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其系统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建坝数量达8.6万余座,病险水库达40%左右,19822000年年均溃坝率为2.782×10-4,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92×10-4),可见传统大坝安全管理模式在管理大坝安全方面还有待改善;随着下游居民增多、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大坝安全不仅包括工程安全,更应关注下游公共安全,所以风险管理模式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因此本文研究大坝安全风险管理理念及其关键技术,并将整套体系系统化,开发了一套大坝安全风险管理系统,有很好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首先对大坝安全风险管理理论体系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管理对象,建立了管理框架及流程,全面总结了研究方法,并建立了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模型,初步探索我国大坝安全风险管理模式,提出总体战略,并就如何实现现代大坝安全管理模式提出了六条建议。对我国大坝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有着很好的参考价值。基于风险管理理念,主要对下游公共安全的管理过程(溃坝洪水分析、溃坝风险评估、应急疏散)进行技术研究。考虑水库调蓄作用,建立侵蚀模型模拟溃口发展过程;基于双扫描耦合方法建立一、二维耦合数学模型模拟洪水演进过程,最后利用自主开发程序和粒子技术实现溃口洪水可视化,利用自主开发的GIS系统实现溃坝洪水演进的可视化。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理论,考虑影响溃坝生命损失的13个因素,建立了改进SVM模型,其精度优于考虑5个因素的SVM模型和改进Graham法;总结了大坝风险标准、溃坝概率分析、经济损失估计以及社会环境评价的实用方法;并利用二次开发技术实现了基于GIS的溃坝损失评估全过程分析及其可视化。考虑山区洪灾特性,提出了山区洪灾避难场所选取方法,基于风险理念进行居民撤离顺序评价,考虑是否与源点直接相连提出了路线权重的分情况计算方法,并建立了山区洪灾疏散速度模型;考虑居民撤离顺序和避难场所容量,对Dijkstra算法进行了改进,并基于GIS研究了山区洪灾应急疏散过程的实现和可视化。对两河口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可能洪水下四分之一逐渐溃情况进行了风险分析、评价和处理。分析结果为生命损失可容忍,经济损失不可容忍,社会与环境影响可容忍。河口镇居民可在1.14小时内安全疏散到避难场所。以高级编程语言Delphi为开发工具,结合数据库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图形图像处理、虚拟现实、专家系统、二次开发等技术,引进各种先进算法,开发了大坝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可视化、系统化、数字化地实现了大坝安全全过程风险管理,为相关人员提供了方便、快捷、高效的工作和信息交流平台,为今后管理工作提供一种新模式。
二、山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在招标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在招标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高拱坝坝基软弱破碎带处置技术研究 ——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基f5断层处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
1.2.1 高拱坝建设及拱坝稳定性研究现状 |
1.2.2 断层等软弱破碎带的灌浆处置 |
1.2.3 断层等软弱破碎带的高压冲洗置换处理 |
1.2.4 断层等软弱破碎带的锚固处置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f5断层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
2.1 坝址基本工程地质条件 |
2.1.1 地质构造 |
2.1.2 地形地貌 |
2.1.3 地层岩性 |
2.1.4 坝基岩体质量分级 |
2.2 左岸坝基典型断层—f5断层的工程地质特征 |
2.2.1 f5断层空间展布 |
2.2.2 f5断层及其影响工程地质特征 |
2.2.3 f5断层及其周围岩体分区 |
2.3 坝基f5断层处置方案初步分析 |
2.3.1 左岸坝基f5断层的灌浆处置方案 |
2.3.2 左岸坝基f5断层的高压对穿冲洗置换方案 |
2.3.3 左岸坝基f5断层的预应力锚固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断层带灌浆材料性能及浆液扩散理论研究 |
3.1 灌浆材料性能及试验 |
3.1.1 浆液的流变性试验 |
3.1.2 浆液的可灌性研究 |
3.1.3 浆液的塑性强度和可注期 |
3.2 低渗透带水泥-化学复合灌浆技术 |
3.2.1 单裂隙浆液扩散理论 |
3.2.2 液体的浸润理论 |
3.2.3 化灌材料试验 |
3.3 粘度时变性灌浆材料的灌浆模拟试验研究 |
3.3.1 粘度时变性浆液性能特点 |
3.3.2 粘度时变性灌浆材料模拟试验 |
3.4 灌浆材料工程适宜性研究 |
3.4.1 宽大裂缝灌浆材料及配比 |
3.4.2 断层破碎带补充加密灌浆材料及配比 |
3.4.3 软弱低渗透破碎带灌浆材料及配比 |
3.4.4 断层影响区微细裂隙灌浆材料及配比 |
3.5 断层破碎带灌浆技术 |
3.5.1 断层破碎带灌浆处理特点 |
3.5.2 断层破碎带灌浆处理设计 |
3.6 坝基f5断层破碎带灌浆效果评价 |
3.6.1 防渗帷幕 |
3.6.2 软弱岩带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压对穿冲洗碎岩机理及置换效果分析 |
4.1 高压对穿冲洗置换方案 |
4.2 高压对穿冲洗数值模拟试验 |
4.2.1 数值模拟设计 |
4.2.2 材料参数取值 |
4.2.3 数值计算流程 |
4.3 高压对冲数值结果及分析 |
4.3.1 运动趋势分析 |
4.3.2 应力特征分析 |
4.3.3 位移特征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断层影响带卸荷岩体的锚固变形机制研究 |
5.1 卸荷岩体力相似材料制作 |
5.1.1 卸荷岩体力学参数及相似比 |
5.1.2 岩石相似材料配比试验 |
5.1.3 岩体相似材料力学试验 |
5.2 卸荷岩体锚固物理模型试验 |
5.2.1 工程背景及试验目的 |
5.2.2 单锚试验设计 |
5.2.3 群锚试验设计 |
5.2.4 数据采集及测量设备 |
5.2.5 压力分散型锚索模型制作 |
5.3 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及分析 |
5.3.1 单锚试验结果及分析 |
5.3.2 群锚试验结果及分析 |
5.3.3 试验分析小结 |
5.4 单锚及群锚数值模拟试验 |
5.4.1 单锚数值模拟分析 |
5.4.2 双锚数值模拟分析 |
5.4.3 群锚数值模拟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处置效果监测反馈与分析评价 |
6.1 坝基f5断层固结灌浆处置效果评价 |
6.1.1 固结灌浆成果统计分析 |
6.1.2 固结灌浆透水率检查结果分析及评价 |
6.1.3 固结灌浆物探检查成果分析及评价 |
6.2 坝基f5断层帷幕灌浆处置效果及评价 |
6.2.1 帷幕灌浆成果资料统计及分析 |
6.2.2 帷幕灌浆透水率检查成果分析评价 |
6.2.3 帷幕灌浆物探检查成果分析评价 |
6.3 高压对穿冲洗置换回填成果检测及分析 |
6.3.1 高压对穿冲洗区域回填混凝土后测试孔和检查孔透水率分析 |
6.3.2 高压对穿冲洗区域检查孔岩芯分析 |
6.3.3 高压对穿冲洗物探检测 |
6.4 坝基f5断层综合处置后岸坡稳定性监测及分析 |
6.4.1 岸坡坡面的变形观测 |
6.4.2 岸坡锚固区的变形、应力监测 |
6.4.3 坝基断层处置洞室变形监测及分析 |
6.5 坝基f5断层处置后的渗控监测及分析 |
6.5.1 坝基渗透压力 |
6.5.2 灌浆平洞和排水洞排水渗透压力 |
6.5.3 坝体和坝基渗流量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
7.1 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2)浅谈怎样当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法定代表人(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建设程序 |
1.1 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的内涵 |
1.2 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的次序 |
1.3 项目法人在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中的作用 |
2 项目法人责任制 |
2.1 项目法人的组建 |
2.1.1 组建机构 |
2.1.2 时机程序 |
2.1.3 机构性质 |
2.1.4 组织体系 |
2.1.5 人员结构 |
2.1.6 上岗资格 |
2.2 项目法人职责的履行 |
2.2.1 前期工作阶段职责 |
2.2.2 招标阶段职责及程序 |
2.2.2. 1 确定招标代理机构和交易市场 |
2.2.2. 2 招标程序 |
2.2.3 施工准备阶段其他职责 |
2.2.4 建设实施阶段主要职责 |
2.2.5 竣工或投入使用验收阶段的主要职责 |
2.2.6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 |
3 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
3.1 项目法人与政府部门的关系 |
3.2 项目法人与勘察、设计单位的关系 |
3.3 项目法人与监理单位的关系 |
3.4 项目法人与施工及材料供应单位的关系 |
4 工程建设实例 |
5 结语 |
(3)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造价控制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介绍 |
1.1 造价控制方法 |
1.2 造价控制步骤 |
2 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
2.1 工程项目不完整 |
2.2 部门沟通不到位 |
2.3 控价动力不足 |
2.4 预备费标准偏低 |
3 工程设计阶段合理控制造价的措施 |
3.1 提高地质勘测阶段的工作质量 |
3.2 合理安排项目前期的工作进度 |
3.3 增强设计工作的主动性 |
3.4 推行限额设计管理 |
3.5 适当调整相关费用标准 |
4 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作用 |
4.1 有利于发展与完善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 |
4.2 有利于合理分配与有效利用国家资金 |
5 结束语 |
(4)基于多中心理论的小型水库管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小型水库现状及管理问题 |
2.1 小型水库 |
2.2 小型水库现状 |
2.2.1 小型水库建设现状 |
2.2.2 小型水库管理现状 |
2.2.3 小型水库与大中型水库管理对比 |
2.3 新形势下小型水库的功能及作用 |
2.4 小型水库管理机制影响长久运行 |
2.4.1 小型水库长久运行影响因素分析 |
2.4.2 小型水库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
2.5 小型水库管理机制革新的必要性 |
2.5.1 小型水库长久运行的需要 |
2.5.2 小型水库管理机制改革的需要 |
2.5.3 新形势下挖掘小型水库潜在资源的需要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多中心理论”的小型水库管理机制 |
3.1 多中心理论基本原理 |
3.2 运用“多中心理论”革新小型水库管理机制 |
3.2.1 运用“多中心理论”解决管理难题 |
3.2.2 运用“多中心理论”优化调解“责、权、利”矛盾 |
3.2.3 运用“多中心理论”的优点 |
3.2.4 运用“多中心理论”的条件 |
3.2.5 运用“多中心理论”的功能 |
3.2.6 运用“多中心理论”可能面对的问题 |
3.3 小型水库分类 |
3.4 多个权力主体分析 |
3.4.1 政府 |
3.4.2 社会组织 |
3.5 法律约束、政府主导 |
3.5.1 制度标准、法律法规 |
3.5.2 政府管理层次及组织结构 |
3.6 建立“多中心理论”的管理机制 |
3.6.1 划定小型水库管理范围、改革产权制度 |
3.6.2 政府与社会组织建立长久运行机制 |
3.6.3 财政保障机制 |
3.6.4 紧急事故处理机制 |
3.6.5 监督检查与考核机制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4.1 基本情况 |
4.2 结合“多中心理论”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成果及相关结论 |
5.2 本文创新点 |
5.3 下一步工作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5)淄博市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1.1 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 |
1.1.2 2015山东省水利工作要点 |
1.1.3 2015年淄博市水利工作要点 |
1.1.4 淄博市小型水库现状 |
1.2 论文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的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
1.3.1 国外研究的发展状况 |
1.3.2 国内研究的发展状况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1.5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投资控制影响因素与控制方法分析 |
2.1 淄博市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实例 |
2.1.1 “百座”水库除险加固的主要内容 |
2.1.2 “百座”水库除险加固的投资估算 |
2.2 工程投资控制的阶段性分析 |
2.2.1 以沂源县社庄水库为例 |
2.2.2 采用定额 |
2.2.3 费用标准 |
2.3 工程投资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
2.3.1 全过程投资控制的管理体系不健全因素 |
2.3.2 项目概算管理不到位因素 |
2.3.3 物价波动影响因素 |
2.3.4 设计中的造价标准因素 |
2.3.5 对造价监理缺少有效手段因素 |
2.4 工程投资控制方法步骤其应用研究 |
2.4.1 定额设计方法 |
2.4.2 价值工程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投资控制问题 |
3.1 投资主体与建设主体不匹配 |
3.2 水利工程的建设性质本身决定了过程存在资金风险 |
3.3 不健全的风险约束机制形成不合理的决策 |
3.4 没有实现设计阶段的重点投资控制 |
3.5 监理单位工作重心偏移 |
3.6 招投标工作不细致或过程不严格 |
3.7 工程投资管理工作中存在太多的随意性 |
3.8 现行的工程投资确定方法落后 |
3.9 竣工财务决算和项目后评价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
3.10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投资控制策略 |
4.1 组织管理方面 |
4.1.1 理顺政府各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关系 |
4.1.2 建立和完善投资控制与监督相关制度 |
4.1.3 水利主管部门应从程序上加强监控 |
4.1.4 大力推行“代建制” |
4.1.5 加快山东水利工程定额修编工作 |
4.2 技术优化方面 |
4.2.1 加强对政府采购环节的监管力度 |
4.2.2 大力推行优化设计 |
4.2.3 大力推行定额设计 |
4.2.4 建立对设计单位的激励机制 |
4.3 工程审计和绩效评价方面 |
4.3.1 认真做好竣工结算价的审计工作 |
4.3.2 认真做好绩效评估,实行投资节约奖励 |
4.3.3 认真做好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工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阶段造价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
㈠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必要性 |
㈡工程造价控制的方法和步骤 |
三、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
四、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
五、结语 |
(7)水利工程除险加固的投资管理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水利工程加固改造的特点 |
2 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工程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
3 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工程的投资管理 |
3.1 史家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概况 |
3.2 投资决策的制定 |
3.3 工程设计的优化 |
3.4 工程的造价测算 |
3.5 工程的招标管理 |
3.6 工程竣工的结算控制与管理 |
4 结论 |
(8)月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月岭水库基本状况 |
2 月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要设计变更 |
2.1 大坝加固和防渗处理 |
2.2 建筑消防及电气设备 |
2.3 工程管理设施和环境治理设计标准偏低 |
3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
3.1 工程勘测深度不够、项目不全 |
3.2 设计阶段与相关部门沟通不够 |
3.3 设计单位控制造价的动力不足 |
3.4 基本预备费标准偏低 |
4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
4.1 注重工程地质勘测阶段的工作质量 |
4.2 项目业主合理安排项目前期工作进度 |
4.3 加强各方参与设计工作的主动性 |
4.4 实行限额设计管理 |
4.5 推行设计招标投标 |
4.6 适当调整设计费和基本预备费标准 |
4.7 完善除险加固工程建管结合的模式 |
5 结 语 |
(9)章丘市水网建设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
2 基本情况 |
2.1 自然地理 |
2.2 社会经济 |
2.3 河流水系 |
2.4 章丘市水利发展现状 |
2.5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
3 水系建设目标 |
3.1 总体构想 |
3.2 规划目标 |
3.3 规划总体布局 |
4 水资源配置体系规划 |
4.1 水资源及利用现状 |
4.2 用水总量控制目标 |
4.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
4.4 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 |
4.5 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 |
4.6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 |
4.7 田间节水灌溉规划 |
4.8 灌区改造规划 |
4.9 泉水保护规划 |
5 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规划 |
5.1 规划目标 |
5.2 河道治理规划 |
5.3 水库塘坝水闸加固规划 |
5.4 城市防洪规划 |
5.5 平原除涝规划 |
5.6 山洪灾害防治及非工程措施规划 |
6 水系生态保护规划 |
6.1 水系生态现状 |
6.2 规划思路 |
6.3 水土保持规划 |
6.4 生态修复规划 |
6.5 地下水保护 |
7 水利管理体系规划 |
7.1 水利管理与体制改革 |
7.2 水利信息化建设 |
8 投资估算及实施计划 |
8.1 投资估算 |
8.2 分期实施计划 |
8.3 资金筹措方案 |
9 保障措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闽及答辩情况表 |
(10)大坝安全风险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其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发展的现状 |
1.2.1 大坝安全管理理念在国内外的发展 |
1.2.2 大坝安全风险管理技术及体系的发展 |
1.2.3 溃坝洪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现状 |
1.2.4 风险损失评估技术研究现状 |
1.2.5 最优应急疏散路径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大坝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
2.1 大坝安全风险管理概述 |
2.2 大坝安全风险管理对象的确定 |
2.3 建立大坝安全风险管理框架及流程 |
2.3.1 大坝安全风险管理框架的建立 |
2.3.2 大坝安全风险管理流程的建立 |
2.4 大坝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方法 |
2.5 大坝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
2.5.1 大坝全生命周期阶段划分 |
2.5.2 大坝安全风险管理的持续性 |
2.5.3 大坝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模型的建立 |
2.6 我国大坝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初探 |
2.6.1 目前我国大坝安全管理模式的利弊 |
2.6.2 现代大坝安全管理模式及其总体战略 |
2.6.3 如何实现现代大坝安全管理模式 |
2.7 小结 |
第三章 溃坝洪水数值模拟及其可视化技术研究 |
3.1 溃坝洪水数值模拟 |
3.1.1 溃口洪水计算 |
3.1.2 建立溃坝洪水演进一二维耦合数学模型 |
3.1.3 边界条件 |
3.1.4 一二维耦合数学模型的验证 |
3.2 溃坝洪水动态可视化技术研究 |
3.2.1 溃口洪水可视化技术 |
3.2.2 洪水演进可视化技术 |
3.3 小结 |
第四章 溃坝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
4.1 水库大坝风险标准 |
4.2 溃坝概率分析方法 |
4.3 溃坝生命损失估计方法研究 |
4.3.1 改进Graham 法 |
4.3.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溃坝生命损失估计方法 |
4.4 溃坝经济损失估计方法 |
4.5 基于GIS 技术的溃坝损失估计及其可视化实现 |
4.6 小结 |
第五章 山区洪灾应急疏散过程研究 |
5.1 山区洪灾避难场所选取方法研究 |
5.1.1 山区洪灾避难场所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
5.1.2 山区洪灾避难场所选取原则 |
5.1.3 山区洪灾避难场所选取方法 |
5.2 居民撤离顺序评价方法 |
5.3 路线权重计算方法研究 |
5.4 基于GIS 的山区洪灾应急疏散路线研究 |
5.4.1 最优路径传统算法 |
5.4.2 Dijkstra 算法的改进 |
5.4.3 改进Dijkstra 算法的仿真 |
5.4.4 基于GIS 的山区洪灾应急疏散过程研究 |
5.5 小结 |
第六章 实例分析两河口水电站 |
6.1 工程简介 |
6.2 溃坝洪水数值模拟及其可视化分析 |
6.2.1 溃口洪水分析 |
6.2.2 溃坝洪水下游演进数值模拟结果 |
6.3 溃坝风险评估及其可视化分析 |
6.3.1 生命损失评估 |
6.3.2 经济损失评估 |
6.3.3 社会与环境影响评估 |
6.3.4 基于GIS 技术的损失可视化 |
6.4 应急疏散路径的选择 |
6.5 小结 |
第七章 大坝安全风险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 |
7.1 系统开发目的和原则 |
7.1.1 系统开发目的 |
7.1.2 系统开发原则 |
7.2 系统架构设计 |
7.2.1 系统结构图 |
7.2.2 系统数据流程 |
7.3 系统功能实现 |
7.3.1 大坝信息管理功能 |
7.3.2 大坝安全风险评估、预警与应急决策支持功能 |
7.3.3 数据库管理功能 |
7.4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四、山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在招标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拱坝坝基软弱破碎带处置技术研究 ——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基f5断层处置为例[D]. 李正兵. 成都理工大学, 2018(02)
- [2]浅谈怎样当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法定代表人[J]. 李继业.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6(06)
- [3]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造价控制的探讨[J]. 廖文武. 江西建材, 2015(13)
- [4]基于多中心理论的小型水库管理机制研究[D]. 钟磊. 重庆交通大学, 2015(04)
- [5]淄博市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控制[D]. 文天军. 山东大学, 2015(02)
- [6]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阶段造价的探讨[J]. 王利兵. 甘肃农业, 2013(22)
- [7]水利工程除险加固的投资管理探析[J]. 王旋. 科技传播, 2013(09)
- [8]月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J]. 方敏,张阳辉,翁利国.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013(01)
- [9]章丘市水网建设规划[D]. 刘宁. 山东大学, 2012(05)
- [10]大坝安全风险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其系统开发[D]. 李升. 天津大学,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