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耳支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板簧吊耳支架,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
耳支架论文文献综述
张永生[1](2019)在《基于ANSYS软件对某汽车板簧吊耳支架拓扑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商用汽车汽车悬架中,板簧支架是汽车上支撑钢板弹簧的重要部件,需要承受巨大的交变载荷,属于关键承载元件。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ANSYS等CAE软件对板簧吊耳支架进行有限元分析,结合新型材料,进行拓扑优化设计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13期)
张碧航,曾小玲,杨兴华[2](2019)在《Medpor耳支架全耳再造术的临床应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Medpor人工耳支架全耳再造的手术方式、临床疗效及支架外露的处理方法。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整形美容科应用Medpor人工耳支架全耳再造术治疗17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包括2例双侧小耳畸形,共19只患耳)。采用颞浅筋膜瓣一次性全耳再造2例、皮囊下支架植入法一次性全耳再造2例和分期法全耳再造13例。结果:17例患者随访1~3年,其中14例(共16只患耳)全耳再造患者获得理想外形。3例发生支架外露,其中1例经扩创、外露支架表层削除及局部皮瓣转移得到修复,未明显影响外形;2例多次修复支架仍外露遂最终摘除支架。1例患者全耳再造术后因诱发右侧肩周炎加重,患者强烈要求而摘除支架。结论:Medpor耳支架具有组装较容易、组织相容性好、血管易长入、操作简便、手术省时、创伤较小、再造耳外形理想等优点;可作为不愿切取自体肋软骨或肋软骨严重钙化的小耳畸形患者的替代选择,但支架外露的发生率较高及有手术失败的风险,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防止皮肤坏死、支架外露,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刘戈,王黔,杨庆华,张玲,董维玮[3](2019)在《聚氨酯弹性体和Medpor作为人工耳支架材料的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人耳廓软骨与聚氨酯弹性体材料、高密度聚乙烯材料(Medpor)进行力学性能比较,为选择合适的人工耳支架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实验材料分为3组,分别是人耳廓软骨组(A组)、聚氨酯弹性体组(B组)和Medpor组(C组),每组6个样本。利用Instron5967力学试验机进行压缩、拉伸试验,分别测量压缩参数值(包括屈服应力、屈服载荷、弹性模量、屈服压缩率、2 MPa压缩率和10%应变压缩应力),拉伸参数值(包括屈服应力、屈服载荷、弹性模量、屈服伸长率、2 MPa伸长率和1%应变拉伸应力),并进行比较。结果压缩试验:B组样本全程未见明显屈服点,A、C组样本可见明显屈服点。A、C组屈服应力、屈服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屈服压缩率显着低于A组(P<0.05),弹性模量显着高于A组(P<0.05)。3组材料2 MPa压缩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大到小依次为B、A、C组;C组10%应变压缩应力显着高于A、B组(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伸试验:B组材料具有极强的伸长性能。A、B组屈服应力显着高于C组,弹性模量和1%应变拉伸应力显着低于C组(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屈服载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服伸长率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大到小依次为B、A、C组。2 MPa伸长率B组显着高于A、C组(P<0.05),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edpor材料相比,聚氨酯弹性体是更理想的人工耳支架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周栩,欧杨雪,王悦,钱璟,胡惊天[4](2018)在《数字化技术辅助自体肋软骨采伐与耳支架雕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辅助下选择性采伐肋软骨以完成耳支架制备的可行性。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针对20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肋软骨及耳廓的不同生理特征,在数字化技术辅助下,分别采伐不同数量的肋软骨,用于耳支架的雕刻以完成全耳郭再造。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平均1.3年,再造耳形态令人满意,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软组织坏死,无软骨移位。结论将数字化技术有效地应用于肋软骨采伐、耳支架的设计与雕刻,可提高自体肋软骨采伐的精确度,并辅助肋软骨的设计、切割,实现耳再造支架的个性化雕刻,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杨晨[5](2018)在《自体肋软骨与Medpor两种耳支架材料在耳廓再造术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自体肋软骨与多孔高密度线状聚乙烯(Medpor)两种耳廓再造术支架材料的特性,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情况、耳廓再造术后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17年间所有行耳廓再造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文献结果分析自体肋软骨及Medpor两种耳支架材料的临床应用情况,比较其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组病例共439例,术后随访4-16个月。全部手术均采用自体肋软骨支架,术后再造耳外观满意430例(97.9%),出现并发症9例(2.05%),其中局部皮肤破溃5例(1.13%),支架外露3例(0.68%),扩张器感染1例(0.22%)。文献资料中采用Medpor耳支架行全耳郭再造术的病例总数为1355例,年龄范围为5-61岁,手术方法采用颞筋膜瓣包裹支架并皮片移植法耳廓再造术(Ⅰ期法)的为713例,采用耳后乳突区皮肤扩张法耳廓再造术(Ⅱ期法)为642例。术后随访共发生支架外露并发症112例(8.26%),其中Ⅰ期法占52例(7.29%),Ⅱ期法占60例(9.34%),发生皮肤破溃6例(21.4%),支架感染2例(5.8%),其他并发症还包括耳廓形态不佳4例(1.4%)、面部肿胀2例(1.9%)、耳廓不清晰2例(7.6%)、耳后血肿1例(3.5%)。从两组数据的对比中可以得出,自体肋软骨患者年龄为4-47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5%,Medpor患者年龄为5-61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2%。相比较而言,自体肋软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Medpor支架材料,但Medpor支架材料对患者年龄无明显限制,对于60岁以上患者在身体情况允许下,仍可行耳廓再造术。结论:自体肋软骨作为目前最常用的耳廓再造术支架材料,具有术后无排斥反应、感染率低、组织相容性好、能保持长期稳定等优点,是目前耳廓再造术支架材料的首选。Medpor支架具有无毒、组织相容性好、易塑形及韧性高等特点,但其材料质地较硬,术后并发支架外露概率较高。对于无自体肋软骨禁忌的患者,自体肋软骨为首选耳支架材料。对于因年龄、瘢痕或严重胸壁疾病等原因无法取用自体肋软骨的患者,Medpor是一种较为适宜的耳支架材料。(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8-04-15)
何佳凝[6](2017)在《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临床治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通过对6例自体肋软骨再造小耳的病例和2例Medpor耳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术后情况进行观察,探索自体肋软骨及Medpor耳支架在小耳再造手术后的效果,总结耳再造手术临床经验。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内容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2013年到2017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七科及上海华山医院治疗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对自体肋软骨耳再造和Medpor支架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1)8例患者中,应用自体肋软骨的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伤口一期愈合,如期出院,治疗效果满意。(2)8例患者中,应用Medpor支架的2例患者无任何术后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通过回顾8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治疗经过,分析治疗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自体肋软骨和Medpor耳支架治疗畸形均可获得良好效果,各有优缺点,临床如何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年龄,患者对手术损伤的接受程度以及预后处理综合判断。两种手术方法均有临床意义及一定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方法上各有利弊,但由于比较病例较少,难以彻底判断,后期可以搜集较多病例进行比对。有待于进一步大量数据下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7-04-21)
刘烨,黄进军,蒋海越,潘博[7](2016)在《多层次自体肋软骨耳支架在外耳再造术中的应用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多层次自体肋软骨耳支架在外耳再造术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解放军第105医院整形外科2010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7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应用自体肋软骨3层拼接雕刻耳支架,实施外耳再造术。观察再造耳叁维立体结构及颅耳角的成形。结果 37例再造耳廓叁维立体结构清晰,颅耳角成形良好。1例在二期术后发生小面积耳支架外露,用颞浅筋膜瓣转移+植皮法修复,预后良好。结论多层次自体肋软骨耳支架可以一次成形颅耳角,形成叁维立体结构,是耳再造术中同期构建颅耳角的适宜方法。(本文来源于《安徽医学》期刊2016年08期)
张帆[8](2016)在《颗粒软骨加NBCA结合3D打印技术辅助制作耳支架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使用颗粒软骨加NBCA(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结合3D打印技术辅助制作耳支架,再将制作好的耳支架植入新西兰大白兔背部,观察耳支架的形状及存活情况,探讨颗粒软骨加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结合3D打印技术辅助制作耳支架的可行性,进而为将来软骨3D打印耳支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首先任意选取2015年7月至2015年8月期间于湖南省人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就诊的耳畸形病人一名,利用叁维CT扫描,获取患者健侧耳廓的数字化模型,将其转化为对侧耳廓模型后,根据该模型打印PLA耳支架模型,模型可分为阳模和阴模两种,阳模是真实比例的耳廓支架模型,阴模里面是空的,这个空间恰好是一个耳廓支架的形状。于新西兰大白兔背部置入皮肤扩张器行皮肤扩张,4周后,得到扩张皮瓣。取兔耳软骨,剪碎成颗粒状,将颗粒软骨放入阴模中,使之充分与阴模嵌合,软骨颗粒之间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粘连,这样碎软骨就构建了一个耳支架,然后对照阳模进行微调,约半小时后耳软骨稳固成形。测量其长度、宽度、高度及重量后将其植入新西兰大白兔背部扩张皮瓣下方,再造耳廓成形。动态观察再造耳廓的形态,于术后4周、8周、12周分批取出耳支架,测量耳支架的长度、宽度、高度及重量,分别与术前进行比较,同时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测观察颗粒软骨的组织学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软骨细胞ii型胶原的表达,进一步分析软骨细胞的存活状况。结果:支架植入后即刻,大体观察耳廓形态良好,轮廓清晰,耳轮、对耳轮及其上下脚明显,耳舟、叁角窝清晰,凹凸分明。术后第3天,组织水肿明显,支架轮廓逐渐模糊,对耳轮上下脚逐渐显示不清,耳舟、叁角窝凹陷变浅,术后第7天拔出负压引流管,组织持续水肿,耳支架轮廓模糊。术后4周,组织水肿逐渐消退,耳支架轮廓逐渐显现,至术后第8周时,耳支架轮廓清晰可见,耳轮、对耳轮及其上下脚明显,耳舟、叁角窝清晰。术后12周,耳支架轮廓清晰,耳轮出现轻微变形,对耳轮及其上下脚明显,耳舟、叁角窝凹陷存在。术后4周、8周、12周分批取出耳支架,测量其长度、宽度、高度及重量,与植入前支架比较,长度、宽度、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检测发现,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软骨膜内新生软骨细胞逐渐增多,体积逐渐增大,成熟软骨细胞逐渐增多。软骨碎片之间的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未见明显分解,绝大部分软骨片之间仍被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间隔,少部分软骨片之间有纤维连接形成,随着植入时间延长,软骨片之间的连接有增多的趋势。软骨ii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发现,术后4周,Ⅱ型胶原染色弱阳性。术后8周,Ⅱ型胶原染色弱阳性。术后12周,Ⅱ型胶原染色阳性。术后4周、8周、12周i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软骨细胞ii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多。结论:1.颗粒软骨加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结合3D打印模具可以制成叁维立体的耳支架,并且保持特定的形态。2.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能有效连接颗粒软骨,并且不影响软骨细胞的存活。3.以颗粒软骨加组织粘合剂结合3D打印模具辅助制作耳支架为临床中制作耳支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将来软骨3D打印耳支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尚建忠,蒋涛,唐力,王卓[9](2016)在《可移植人体外耳支架的3D打印关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使用医用硅胶制作患者个体外耳支架的关键技术,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和逆向建模技术得到对应患者个体的外耳数字模型,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人体外耳支架模具,并使用医用硅胶MED 4735完成人体外耳支架的制作成型。动物实验验证了其生物相容性,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通过该技术制作的硅胶人体外耳支架可以高度模仿患者特定的耳廓形状,支架精度高、制造周期短、无生物排异,可为替代肋软骨雕刻人体外耳支架进行耳廓缺损治疗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熊猛,张珏,王磊,郭宗科,宁官森[10](2015)在《采用3D打印技术构建耳支架模型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耳再造中耳支架的模板多采用胶片模型,我中心自2014年采用扫描仪扫描患者健侧耳朵数据,建模后形成患侧耳朵的数据文件,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患侧耳朵的立体模板,用于耳再造过程中耳支架雕刻的参考,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来源于《201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会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暨第叁届中国中西医结合抗衰老微创技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乳房与形体整形美容高峰论坛、第十七届海峡两岸微整形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08-01)
耳支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应用Medpor人工耳支架全耳再造的手术方式、临床疗效及支架外露的处理方法。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整形美容科应用Medpor人工耳支架全耳再造术治疗17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包括2例双侧小耳畸形,共19只患耳)。采用颞浅筋膜瓣一次性全耳再造2例、皮囊下支架植入法一次性全耳再造2例和分期法全耳再造13例。结果:17例患者随访1~3年,其中14例(共16只患耳)全耳再造患者获得理想外形。3例发生支架外露,其中1例经扩创、外露支架表层削除及局部皮瓣转移得到修复,未明显影响外形;2例多次修复支架仍外露遂最终摘除支架。1例患者全耳再造术后因诱发右侧肩周炎加重,患者强烈要求而摘除支架。结论:Medpor耳支架具有组装较容易、组织相容性好、血管易长入、操作简便、手术省时、创伤较小、再造耳外形理想等优点;可作为不愿切取自体肋软骨或肋软骨严重钙化的小耳畸形患者的替代选择,但支架外露的发生率较高及有手术失败的风险,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防止皮肤坏死、支架外露,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耳支架论文参考文献
[1].张永生.基于ANSYS软件对某汽车板簧吊耳支架拓扑优化设计[J].汽车实用技术.2019
[2].张碧航,曾小玲,杨兴华.Medpor耳支架全耳再造术的临床应用(英文)[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3].刘戈,王黔,杨庆华,张玲,董维玮.聚氨酯弹性体和Medpor作为人工耳支架材料的力学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9
[4].周栩,欧杨雪,王悦,钱璟,胡惊天.数字化技术辅助自体肋软骨采伐与耳支架雕刻[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8
[5].杨晨.自体肋软骨与Medpor两种耳支架材料在耳廓再造术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
[6].何佳凝.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临床治疗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
[7].刘烨,黄进军,蒋海越,潘博.多层次自体肋软骨耳支架在外耳再造术中的应用体会[J].安徽医学.2016
[8].张帆.颗粒软骨加NBCA结合3D打印技术辅助制作耳支架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9].尚建忠,蒋涛,唐力,王卓.可移植人体外耳支架的3D打印关键技术[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6
[10].熊猛,张珏,王磊,郭宗科,宁官森.采用3D打印技术构建耳支架模型的临床应用[C].201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会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暨第叁届中国中西医结合抗衰老微创技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乳房与形体整形美容高峰论坛、第十七届海峡两岸微整形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