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苏构造带论文-李磊,刘永雷,刘晓光,丁嘉,李炎

克拉苏构造带论文-李磊,刘永雷,刘晓光,丁嘉,李炎

导读:本文包含了克拉苏构造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克拉苏构造带西段,砾岩层,地震-非地震联合反演,冲积扇

克拉苏构造带论文文献综述

李磊,刘永雷,刘晓光,丁嘉,李炎[1](2019)在《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构造带西段新生代砾岩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克拉苏构造带西段新生代砾岩层引起的速度变化和工程决策问题,利用高分辨率的叁维地震数据体、非地震电阻率数据体、地震-非地震联合反演阻抗体、野外地质露头信息和钻井岩屑等资料,对砾岩层的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库车坳陷新近系-第四系砾岩层可以划分为四期,具有冲积扇、扇叁角洲及冲积平原叁种沉积成因,它们的规模、水动力条件及沉积构造等具有较大差异.以冲积扇砾岩层规模大,冲积平原相规模次之,扇叁角洲相砾岩层发育规模最小.砾岩层整体具有纵向上多期次连续发育、相带差异明显,横向上相变快、集中分布的特点,新生代构造演化、构造样式及南北向断裂是控制砾岩层发育、沉积特点及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周旭,刘新文,孔德政,王剑,樊静[2](2019)在《“双复杂”地区高精度叁维地震采集技术——以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K区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K区块是典型的"双复杂"地区,常规叁维资料成像精度低,难以满足气藏精细评价和开发的需求。针对"双复杂"地震成像问题,采用了基于迭前深度偏移成像需求的观测系统设计技术、井震联合高信噪比宽频激发及配套技术、单点与小组合联合接收及配套技术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以高密度宽方位观测、宽频激发接收为主要特征的高精度叁维勘探,改善了复杂构造迭前深度偏移成像质量,提高了构造落实精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9)

天工[3](2019)在《塔里木油田首次实现克拉苏构造带叁维地震全覆盖》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3月2日,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球物理所正在加快对克拉苏构造带叁维地震资料进行第一道工序表层建模和静校正的处理,为后续克拉苏构造带叁维地震资料统一做好铺垫。2018年以来,公司以现代化大油气田建设为目标,以全新的思想高度加强叁维地震部署顶层设计,首次对克拉苏构造带实施叁维地震部署全覆盖,实现对构造带内各区带的统一认识,整体解剖,正确认识构造形态,提高认识水平,为圈闭研究提供有力支撑,使井位(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19年03期)

田军,刘洪涛,滕学清,蔡振忠,张辉[4](2019)在《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构造带超深复杂气田井全生命周期地质工程一体化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总资源量丰富,是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增储上产的主力区块。受强烈造山运动的影响,克拉苏构造带地质工程条件极为复杂,呈现出"一深(垂深7000~8000m)、叁高(高温130~190℃、高压116~136MPa、高地应力130~180MPa)、两低(孔隙度4%~8%、渗透率0.01~0.1mD)、两厚(巨厚砾石层5500m、巨厚盐膏层4500m)、一陡(地层倾角87°)"的特征,导致安全、效益勘探开发难度巨大。为了实现克拉苏构造带的优快钻井与改造上产,立足于实践地质工程一体化,建设多学科一体化研究团队,创新一体化工作模式,开展了超深复杂气田提速、提产、提质攻关研究。采用关键层段精准预测、个性化钻头设计、油基钻井液体系研发等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全井段安全快速钻井;根据甜点预测、裂缝评价与分类,建立了基于天然裂缝可压裂性的改造提产优选策略;结合地层特点、流体性质、工况条件等因素进行系统屏障设计,确保了井筒质量。经过地质工程一体化实践的不断发展完善,超深井钻井周期从"十二五"期间的336天降至2017年的277天,单井平均增产4~5倍、井完整性完好率不断提升,为克拉苏超深复杂气田井安全效益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勘探》期刊2019年02期)

周鹏,朱文慧,王佐涛,王振鸿,尚江伟[5](2019)在《克拉苏构造带超深气藏地层水特征及水化学相图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克拉苏构造带超深气藏在勘探-评价过程中,气井见水从早期的边底水逐渐变得复杂化。见水井平面上不同构造位置和垂向上不同层段的出水程度、水型、水性、水与气的产量均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储层的勘探-评价进程。以地层水试验分析、构造资料为基础,排除非地层水因素干扰,建立了克拉苏构造带超深气藏的5种不同类型水体(边底水、封存水、过渡带水、凝析水、非地层水)水化学相图。结合测试及试采资料明确了5种类型水体与气井产能之间的关系,边底水、过渡带水常位于气水界面或圈闭溢出点附近,对气井产能影响较大,气井较难获得高产气流;凝析水常分布在克拉苏南部构造的储层中上部,对产能影响较小,气井常获高产气流,产水量总体小且持续稳定;封存水常见于气藏东翼的储层中上部,初期产水量较大,随着开采时间的增加,产气量逐渐上升,产水量逐渐减少。明确不同类型水体性质,有利于对气田勘探-评价阶段出水期地层水源头进行准确地追踪、分析,为今后正确认识气藏规模提供一定的指导。(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周露,李勇,蒋俊,李梅,莫涛[6](2019)在《克拉苏构造带盐下深层断背斜储集层构造裂缝带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克拉苏构造带是塔里木盆地天然气重点勘探区域,主力含气层系为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构造裂缝普遍发育,是低孔砂岩储集层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基于克拉苏构造带盐下深层断背斜储集层构造裂缝发育特征及裂缝带分布规律研究,探索了裂缝带组合与产能的关系,明确了储集层裂缝以未充填—半充填的高角度缝为主,多为张性或张剪性,具有规律性成带分布的特征,裂缝带宽度一般为10~40 m,裂缝带间距一般为10~50 m;根据储集层裂缝带成因及分布规律等差异特征,划分了储集层东西向裂缝带、南北向裂缝带和网状裂缝带3种成因裂缝带;根据储集层裂缝发育特征及裂缝带空间组合特征等差异性,储集层可划分为Ⅰ类高产区、Ⅱ类中高产区和Ⅲ类低产区。(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19年01期)

侯贵廷,孙帅,郑淳方,唐雁刚,周露[7](2019)在《克拉苏构造带克深区段盐下构造样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的勘探开发发现,裂缝发育具有上下分带的特征,很可能受背斜中和面的控制,现有的断层相关构造的划分模型难以解释裂缝的垂向分带性,需要重新建立构造样式的划分方案。以克拉苏构造带克深区段为研究区,利用叁维地震资料解释,以断背斜翼间角为主要要素、结合断层的组合形态,重新建立克拉苏构造带克深区段的盐下构造样式。研究结果表明,克深区段的构造样式依据翼间角的大小分为平缓褶皱和开阔褶皱两大类;结合断层组合形态,平缓褶皱细分出同冲、背冲和反冲平缓褶皱,开阔褶皱细分出同冲和背冲开阔褶皱。克深断裂以北的构造是开阔褶皱和平缓褶皱组合的迭瓦状断背斜,克深断裂以南的构造均为平缓褶皱断背斜的迭瓦构造。裂缝的分布与翼间角密切相关,开阔褶皱的张裂缝带厚度和分布范围比平缓褶皱大得多,断层对其周缘的裂缝分布存在一定影响。构造样式的重新划分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构造样式断背斜的裂缝发育特征和成因机制等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19年01期)

张荣虎,曾庆鲁,李君,佘敏,余朝丰[8](2019)在《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储集层多期溶蚀物理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油气盆地深层—超深层储集层孔隙成因及保存机理争议较大,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超深层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例对此进行探讨。利用高温高压溶蚀模拟研究区储集层所经历的叁种成岩环境下地层流体的溶蚀特征,结果表明,早成岩表生期饱和CO_2大气淡水溶蚀作用显着,易于溶蚀长石质及碳酸盐类矿物,石英矿物相对难溶;早成岩浅—中埋藏期咸化环境碱性溶蚀作用次之,石英、钾长石及钠长石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蚀;中成岩深埋藏期少量有机酸溶蚀作用较弱,主要表现为沿缝网溶扩、石膏溶解和方解石沉淀。总体以前两期溶蚀作用为主,现今储集层残余粒间孔及粒内溶孔面孔率为2%~4%,占储集层总孔隙度的50%~80%.对于埋深超过5 500 m的储集层,溶蚀作用的实验模拟较合理地解释了溶蚀孔隙成因,有助于全面认识克拉苏构造带超深层优质储集层的成因,为西部盆地前陆冲断带深层—超深层多期构造运动下储集层研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19年01期)

史超群,许安明,周鹏,朱文慧,张文[9](2018)在《克拉苏构造带大北地区超深储层裂缝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采用岩芯描述、薄片观察及成像测井解释等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气藏超深致密储层的构造裂缝进行了多尺度定量表征,统计并分析了裂缝线密度、规模、视倾角等特征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自上而下裂缝线密度逐渐增加,规模和视倾角有减小的趋势;构造翼部的裂缝视倾角低,裂缝线密度等参数则偏高。将构造裂缝的组合方式归纳为雁列型、伴生型、错断型和破碎带型四大类,并总结了其在断背斜尺度上的分布规律。破碎型裂缝主要发育在断背斜的底部和翼部等挤压应力较强部位;雁列型、伴生型和错断型则主要分布在张性段。从不同尺度上阐述了构造裂缝沟通孔隙,增强溶蚀作用,改善储层品质。不同组合方式裂缝对储集层的改善程度有所不同,网状组合裂缝对储层的改善较弱。总结了裂缝参数、裂缝组合方式对储层产能的影响。规模较大裂缝、雁列状组合的裂缝可以有效沟通油气,是寻找高产气流的重要方向。提出利用倾角校正的方法来识别构造主裂缝,为射孔方案、压裂层段的优选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01地质勘探)》期刊2018-11-14)

张海祖,肖中尧,赵青,范秋海,凡闪[10](2018)在《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成藏特征及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克拉苏构造带位于库车坳陷北部,石油地质条件优越,探明天然气资源量超过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埋藏深度超过6500米,属超深、超压、高温气藏。在深入认识优质烃源岩分布、储盖组合空间配置、生烃演化与构造运动匹配等叁个形成大型气田的成藏条件基础上,结合成藏期次、油气性质及分布特征,深入认识了两期成藏、早油晚气的油气成藏规律,建立了克拉苏构造带深层天然气成藏模式。明确了构造带天然气成藏控制因素:(1)烃源岩的分布与演化是区域油气成藏的基础;(2)区域性巨厚膏盐岩盖层是盐下油气富集的重要保证;(3)盐下迭瓦冲断构造带构造圈闭成排成带发育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广阔空间。(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01地质勘探)》期刊2018-11-14)

克拉苏构造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K区块是典型的"双复杂"地区,常规叁维资料成像精度低,难以满足气藏精细评价和开发的需求。针对"双复杂"地震成像问题,采用了基于迭前深度偏移成像需求的观测系统设计技术、井震联合高信噪比宽频激发及配套技术、单点与小组合联合接收及配套技术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以高密度宽方位观测、宽频激发接收为主要特征的高精度叁维勘探,改善了复杂构造迭前深度偏移成像质量,提高了构造落实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克拉苏构造带论文参考文献

[1].李磊,刘永雷,刘晓光,丁嘉,李炎.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构造带西段新生代砾岩分布特征研究[J].河南科学.2019

[2].周旭,刘新文,孔德政,王剑,樊静.“双复杂”地区高精度叁维地震采集技术——以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K区块为例[C].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3].天工.塔里木油田首次实现克拉苏构造带叁维地震全覆盖[J].天然气工业.2019

[4].田军,刘洪涛,滕学清,蔡振忠,张辉.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构造带超深复杂气田井全生命周期地质工程一体化实践[J].中国石油勘探.2019

[5].周鹏,朱文慧,王佐涛,王振鸿,尚江伟.克拉苏构造带超深气藏地层水特征及水化学相图建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周露,李勇,蒋俊,李梅,莫涛.克拉苏构造带盐下深层断背斜储集层构造裂缝带分布规律[J].新疆石油地质.2019

[7].侯贵廷,孙帅,郑淳方,唐雁刚,周露.克拉苏构造带克深区段盐下构造样式[J].新疆石油地质.2019

[8].张荣虎,曾庆鲁,李君,佘敏,余朝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储集层多期溶蚀物理模拟[J].新疆石油地质.2019

[9].史超群,许安明,周鹏,朱文慧,张文.克拉苏构造带大北地区超深储层裂缝特征[C].2018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01地质勘探).2018

[10].张海祖,肖中尧,赵青,范秋海,凡闪.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成藏特征及控制因素[C].2018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01地质勘探).2018

标签:;  ;  ;  ;  

克拉苏构造带论文-李磊,刘永雷,刘晓光,丁嘉,李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