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尾气颗粒物论文-王牧笛

柴油机尾气颗粒物论文-王牧笛

导读:本文包含了柴油机尾气颗粒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气细颗粒物,柴油机尾气颗粒物,秀丽隐杆线虫,生殖腺细胞凋亡

柴油机尾气颗粒物论文文献综述

王牧笛[1](2019)在《基于秀丽隐杆线虫的柴油机尾气颗粒物生殖毒性及多世代传递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柴油机尾气颗粒物(Diesel particulate matter,DPM)是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成分,由于柴油机本身的高能效、高热能利用率、低价格成本,所以生产生活中的使用十分广泛。DPM是细颗粒物质(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中的主要污染成分,并已被证实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如导致肺癌、过敏性和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虽然已有关于DPM处理小鼠后精子质量的报道,但由于实验动物的局限性,目前对于DPM跨代和多世代毒性效应的关注还非常缺乏。基于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的优势,世代时间短、后代数目多,本研究选取秀丽隐杆线虫为研究对象,分析DPM对亲代(FO)的发育和生殖毒性,并探索DPM颗粒物不同的暴露方式对秀丽隐杆线虫跨代或多世代的影响。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物理化学特征: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发现柴油机颗粒表面呈现疏松多孔的形貌,易吸附重金属。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量散射X射线光谱(EDX)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物化分析表征技术,发现DPM表面含有多种重金属成分。利用动态光散射仪(DLS)发现DPM水溶液分散性较好,长时间不容易团聚。2.DPM暴露诱导线虫的发育和生殖毒性:将野生型线虫N2暴露于不同浓度的DPM溶液,以线虫的体长、寿命、生殖腺细胞凋亡和产卵数等为检测终点,研究不同浓度的DPM诱发的线虫损伤。结果显示,随着DPM浓度的增加,线虫体长、寿命、产卵数和卵母细胞数减少,生殖腺细胞凋亡数上升。相同剂量下,线虫的生殖毒性比发育毒性敏感。3.利用不同基因缺陷型线虫,发现:(1)在DPM暴露线虫DNA核心凋亡通路缺陷型品系后,ced-9(n1950)突变品系凋亡水平比N2显着上升,ced-3(n717)和ced-4(n1162)功能缺失品系中生殖腺无凋亡发生;(2)DPM暴露线虫DNA损伤应答基因缺陷型品系后,egl-1(n487),hus-1(op241)和cep-1(w40)生殖腺细胞凋亡数相较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这些基因参与DPM诱导线虫生殖腺细胞凋亡的调控;(3)在DPM暴露MAPK激酶核心家族ERK、JNK和p38信号通路缺陷型品系后,发现生殖腺凋亡暴露组都下降到对照组水平,说明ERK、JNK和p38信号转导通路在诱导的线虫生殖细胞凋亡中起到重要作用。4.DPM暴露线虫的多代生殖毒性及其机制研究:(1)亲代(F0)暴露DPM,F2代产卵数显着下降,在F3~F5代又恢复到正常水平。可能由于F0代暴露DPM后导致生殖腺损伤,产生受损的F1代生殖细胞,受损生殖细胞形成F2代的异常个体,但F2代生殖细胞正常,所以F3~F5代的生殖水平恢复到对照组。(2)在F0~F5代连续暴露DPM情况下,F1~F5代生殖腺细胞凋亡数较对照组显着上升,但每代之间无显着差别;产卵数每一代都显着下降。综上所述,柴油机尾气颗粒物本身含有多种重金属元素、多环芳烃和硝基多环芳烃,成分复杂,在超纯水中的分散性较好,能充分混合悬浮于暴露液中。DPM诱导的线虫生殖细胞凋亡依赖DNA损伤途径、凋亡核心通路和MAPK信号转导通路,该结果为DPM诱导的生殖毒性提供了新的数据参考。更进一步的,DPM可通过损伤F1代生殖细胞进而影响F2代个体数目和质量,该结果对大气细颗粒物的多世代毒性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28)

张凤杨,陈爱国,贺玉海[2](2018)在《柴油机尾气颗粒物再生技术研究进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简要介绍了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的过滤机理,并对现阶段主要的再生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列出了每种再生技术主要的原理和最近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国内外与DPF相关的软件仿真研究的进展,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后提出了在未来节约能源的大前提下以连续再生技术为主,微波加热再生技术为辅,通过软件仿真优化结构并在实验中加以验证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广州航海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叶丽华,孟望喜,郑庆明,单泳,孙程炜[3](2018)在《柴油机燃烧正戊醇/F-T柴油尾气颗粒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集不同比例的正戊醇与F-T柴油的混合燃料在柴油机内燃烧后的尾气颗粒物,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分析了颗粒物的可溶性有机成分(SOF)、颗粒物粒径和氧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F-T柴油相比,混合燃料尾气颗粒物表面SOF中多环芳香烃(PAHs)的相对质量分数显着降低,最高降幅达55%;混合燃料尾气颗粒物粒径集中在20~50nm;且颗粒物失重峰氧化温度降低,氧化活性增强.(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龚瑞卿[4](2018)在《柴油机尾气颗粒物净化理论及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内多个城市被雾霾笼罩,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环境治理方法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柴油车作为人们用于日常出行、运输的交通工具之一,在生活中使用广泛。然而柴油车排放物中的尾气颗粒物正是造成雾霾现象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对人体与环境造成了重大的危害。为了能有效减少柴油机尾气颗粒物的排放,本文从减少柴油机尾气中固体颗粒物排放的角度出发,采取理论分析、数值模拟计算及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柴油机尾气固体颗粒物的净化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分别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柴油机尾气颗粒物在显微镜下的微观形貌,确定了柴油机尾气颗粒物的微观形貌特征及粒径范围,为研究尾气中颗粒物与气体分离的方法以及数学模型的建立奠定基础。其次,引入气固两相流理论,将气体相视为连续性介质,固体相视为离散粒子。建立了螺旋分离理论模型和颗粒物-液滴分离理论模型。对尾气颗粒物在螺旋管中的运动情况以及颗粒物被液滴吸附后的运动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研究了螺旋分离方法和液滴吸附方法对于提高尾气中气固两相流分离效率的优化效果。再次,根据螺旋分离理论模型和颗粒物-液滴分离理论模型,提出了一种新型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的设计思想,分析了影响净化装置性能的因素。利用Fluent软件,通过CFD仿真对新型净化装置螺旋管内的颗粒物与气体流场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螺旋管中颗粒物与气体流场的分布特性。根据CFD仿真结果,分别探讨了螺旋管管道直径、螺旋角度、螺距等参数对管内气固分离效率及进出口压降的影响,得到了有利于气固分离的螺旋管结构参数选择。最后,设计并制作了柴油机尾气颗粒物净化装置,本装置主要利用螺旋分离方法和液滴吸附方法将尾气中的颗粒物分离并收集。通过柴油机台架试验,验证了本装置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本装置对于柴油机尾气颗粒物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可以降低柴油机尾气颗粒物的排放。(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2)

高玉磊[5](2017)在《湿式静电除尘器净化柴油机尾气中颗粒物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柴油发动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尾气。其排放的尾气中含有高浓度的颗粒物,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关于柴油机尾气中颗粒物的捕集技术及影响颗粒物捕集效率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确定影响因素及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论文中做了以下工作。(1)通过静电吸附动力学分析对湿式静电除尘器进行设计。并通过性能测试确保除尘器运行稳定。(2)通过电压调整试验、水雾对电场影响试验、凝露试验和臭氧发生量试验发现负极电源和带有芒刺的极杆更容易起晕。电压升高时,整个设备的凝露效率逐渐上升。当风量、电压不变时,增大水雾量,阳极筒表面凝露效率会有所下降。当风量增大时,阳极筒表面凝露效率会下降。(3)通过WESP对柴油机尾气中颗粒物的净化试验发现,随着工作电压的升高,增大喷淋量后湿式静电除尘器对颗粒的捕集效率显着提高,同时发现本试制机的最佳工况点为风量为100m~3/h、电压30kV、喷水量0.8Mpa时。(4)通过对柴油尾气中颗粒物的净化发现,随着工作电压的升高,湿式静电除尘器内的平均电场强度和空间电荷密度都增大,从而显着的提高了粉尘颗粒的捕集效率。增大喷淋量后湿式静电除尘器对颗粒的捕集效率显着提高,这是因为电场中荷电雾滴的增加,提高了雾滴与颗粒之间的碰撞、吸附等作用,增强细颗粒物的脱除效果。本研究中试制的湿式静电除尘器样机脱除90马力的柴油机产生颗粒物的最佳工况点出现在电压30 kV,水量0.8 Mpa,风量300m~3/h时。净化效率高达97.2%。说明本设备对柴油机产生的颗粒物有着良好的捕集效率。(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12-01)

郑小美,王广雷,牛勇,杨墨,郑玉新[6](2017)在《柴油机尾气颗粒物暴露致小鼠急性期反应蛋白变化及肺损伤生物标志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柴油机尾气颗粒物(Diesel Engine Particle,DEP)是柴油不完全燃烧产生废气中的颗粒相物质,主要以不溶性的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为核心,表面吸附多环芳烃(Polycyclic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和金属化合物等成分组成。DEP主要随呼吸进入到肺内并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有关,如肺纤维化、慢性肺泡炎、肺水肿和过敏性气道炎症等;由于大多数DEP属于超细颗粒物,所以DEP可以穿过细胞膜通过血流到达全身,造成全身多系统器官的损伤。人体控制暴露研究表明短期DEP暴露即可导致肺功能下降,因此寻找DEP暴露的早期效应标志物尤为重要。急性期反应(Acute Phase Response,APR)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系统高度协调的防御机制,急性期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APP)的生成是机体启动APR的关键环节,APP主要在肝细胞内合成,在炎症部位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等炎症细胞也可合成。本研究主要探讨DEP暴露后,急性期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及肺特异性损伤标志物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克拉拉细胞蛋白(CC16)表达水平的改变。旨在探索这些指标在肺组织、血清和肝脏中变化的先后顺序,来确定DEP进入机体后的损伤顺序,并探讨相关标志物的采样时间。材料与方法:将72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12组,设置6时间点,分别为30min、6h、12h、24h、48h和72h,每个时间点1个100ug DEP组和1个Control组,暴露方式为气管滴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小鼠肺组织和血清中的SAA、CRP、SPA和CC16,及肝组织中的SAA和CRP。采用紫外-乳酸脱氢酶法检测肝组织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并采用紫外-苹果酸脱氢酶法检测谷草转氨酶(AST)。结果与讨论:1)急性期反应蛋白:肺SAA在暴露后30min即升高(6.94-fold,P<0.05)在12h达到峰值(8.56-fold,P<0.05)。血清SAA在6h升高(5.76-fold,P<0.05),24h时达到峰值(14.47-fold,P<0.05),在48h回到正常水平。肺CRP在暴露后6h升高(1.63-fold,P<0.05)12h达到峰值(2.13-fold,P<0.05);肝SAA和CRP均在12h升高(1.36-fold,1.21-fold,all P<0.05),肝ALT和AST均在6h升高。ALT和AST在6h增高提示在6h时DEP造成肝损伤,而肝SAA和CRP均在12h增高,说明在12h时机体启动APR,并诱导SAA和CRP两种关键APP的生成。由于肺组织和血清中的SAA及肺组织CRP的启动变化时点早于12h,说明肺组织炎性细胞也参与合成及分泌SAA和CRP两种APP。在肺脏和血清中SAA的启动变化时点明显早于CRP,并且变化倍数更为显着,因此SAA为DEP暴露后更敏感的早期效应标志物。2)肺损伤标志物:肺SPA在暴露后30min即升高(3.89-fold,P<0.05),并在各时间点均增高(4.19-fold,4.03-fold,3.02-fold,3.40-fold和1.82-fold,all P<0.05)。血清CC16在暴露后12h降低(65.41%,P<0.05)。SPA主要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及分泌,CC16主要由Clara细胞合成并分泌,肺组织SPA和CC16启动变化的时点提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更早参与DEP肺损伤进程;12h后CC16血清水平降低提示DEP致肺功能受损。相比之下,SPA为更敏感肺特异性早期效应标志物。结论:急性期反应蛋白SAA、CRP及肺损伤标志物SPA和CC16均可作为DEP损伤后的效应标志物,其中SAA和SPA为更敏感的早期效应标志物。各指标在肺组织和血清中的时点变化对DEP暴露后采样时间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2017环境与公共健康学术会议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医学与健康分会、中国毒理学会生化与分子毒理专业委员会2017年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1-10)

沈星[7](2016)在《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净化柴油机尾气颗粒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柴油机尾气排放大量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简称PM)严重降低空气质量并危害人体健康。我国迫切需要开发新型高效的柴油机尾气PM净化技术。相比传统的柴油机尾气过滤净化技术,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尾气净化技术具有不受柴油中含硫量的影响、PM净化效率高和不需要对发动机进行改造等优点,近几年倍受关注。本研究开发利用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高效净化柴油机尾气PM的技术。通过模拟气体等离子体催化剂评价系统和真实柴油机尾气等离子体催化剂评价系统,对催化剂种类及浓度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PM净化性能进行了评价。催化剂种类包括氧化铝球,负载金的氧化铝球,负载硫酸钙的氧化铝球,负载金和硫酸钙的氧化铝球。为精确检测PM质量排放浓度,本研究开发了利用聚四氟乙烯烧结管来过滤纳米颗粒物以检测柴油机尾气PM排放浓度的方法。利用模拟气体等离子体催化剂评价系统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介质阻挡放电能够净化PM。(2)等离子体协同不同催化剂净化PM的性能表明,金加硫酸钙氧化铝球对PM的净化能力最佳,金氧化铝球、硫酸钙氧化铝球对PM的净化性能次之,氧化铝球对PM的净化性能最差。(3)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对PM的净化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表明反应温度是影响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净化PM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氧气浓度的提高,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对PM的净化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表明氧气浓度也是影响影响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净化PM的因素之一。(4)PM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反应产物为CO和CO2。氧化铝球对CO2的选择性最差,硫酸钙氧化铝球对CO2选择性的提高不大,金加硫酸钙氧化铝球对CO2的选择性大幅度提高。这说明硫酸钙对提高CO2的选择性并无明显促进作用,而金对提高CO2的选择性有促进作用。(5)反应温度升高,氧化铝球和硫酸钙氧化铝球对CO2的选择性没有影响,金氧化铝球对CO2的选择性有一定的提高,金加硫酸钙氧化铝球对CO2的选择性大幅度提高。这说明升高反应温度条件下,金对提高CO2的选择性有促进作用。利用真实柴油机尾气等离子体催化剂评价系统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一定的柴油发电机输出功率下,硫酸钙氧化铝球相比氧化铝球,显着提升了柴油发电机尾气PM的净化效率。金加硫酸钙氧化铝球对柴油发电机尾气PM净化有最佳的促进作用。(2)在柴油发电机不同的输出功率下(0kW、0.8 kW、1.2 kW和 2 kW),反应温度分别为 150 ℃,180 ℃,200 ℃,230 ℃。使用金加硫酸钙氧化铝球做催化剂,PM的平均净化效率随柴油发电机输出功率(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逐渐上升。(3)柴油机发电机尾气PM的粒径主要集中在50~200 nm之间,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处理后,大部分PM被氧化完全分解,小部分PM数量浓度最大的粒径变小。(4)金加硫酸钙氧化铝球可提高DBD对NOx的去除率,而填充硫酸钙氧化铝球对NOx的去除没有催化作用。这说明只是金在去除NOx反应过程中起到了催化作用。金加硫酸钙氧化铝球在不同柴油发电机输出功率下都有催化去除NOx的效果,输出功率越高催化去除效果越好。(5)硫酸钙氧化铝球、金加硫酸钙氧化铝球都可以提高对HC的去除率。当柴油发电机输出功率为1.2 kW(尾气温度200 ℃)时,HC在两种催化剂上可以被完全去除。利用TTEE过滤器用于柴油机尾气PM浓度检测,得到以下结论:(1)对粒径大于30 nm的PM,聚四氟乙烯烧结管的过滤效率达到98.5%以上,总PM过滤效率在99.40%以上。(2)用聚四氟乙烯烧结管检测不同柴油发电机输出功率下尾气PM的质量浓度,检测结果为5.40 mg/m3(0 kW)、7.47 mg/m3(0.8 kW)、8.73mg/m3(1.2kW)和 19.4mg/m3(2kW)。(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6-12-01)

胡祖和,方敏,李长英,刘启飞,葛良赋[8](2016)在《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净化柴油机尾气中碳烟颗粒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柴油机尾气排放的炭黑颗粒物大气污染治理日益受到关注,本文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技术净化柴油机尾气中碳烟颗粒。研究结果表明:放电电压、放电频率、尾气流速对炭黑净化率具有较大影响,其影响顺序为尾气流速大于放电电压,放电频率影响最小;其影响规律是先增大而后减小。最佳工艺参数为放电电压35k V、放电频率约200Hz、尾气流速在3.5L/min左右,最佳工艺条件下炭黑的最大净化率为69.6%。研究结论可为净化柴油机尾气中炭黑提供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孟忠伟,杨冬,闫妍,韩伟强[9](2016)在《柴油机尾气颗粒和碳黑颗粒氧化特性的分析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热重分析仪(TGA),对采集到的柴油机尾气颗粒和商用碳黑颗粒(Printex U)进行了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重分析、元素分析和显微测试实验;利用积分法(Coats-Redfern)计算出了两种颗粒的动力学参数,比较了两种颗粒的氧化特性.结果表明:相较于碳黑颗粒,由于无序活性碳结构和可溶性有机物的存在,柴油机尾气颗粒的燃烧呈现两个反应阶段,第1阶段(α=0.1~0.55)主要是颗粒的易氧化物质的氧化燃烧;第2阶段(α=0.6~0.9)主要是残余碳颗粒的反应.柴油机尾气颗粒的反应级数n为0.7,而碳黑颗粒的n则是1.颗粒内部微观结构和成分也会影响其氧化特性,柴油机尾气颗粒比碳黑颗粒起燃温度更低,更易氧化再生.(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6年01期)

韩若飞[10](2015)在《柴油机尾气颗粒分离器在尾气处理中的应用及其改进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柴油机尾气中,其排出NO约90%,NO虽然无色无味,但高浓度NO可导致人体神经中枢瘫痪,对人呼吸道与肺造成损害;同时柴油机排放物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此,应用柴油机尾气颗粒分离器,以降低尾气危害。该文分析在尾气处理中应用柴油机尾气颗粒分离器的实际情况,并对其提出改进设计。(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5年12期)

柴油机尾气颗粒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简要介绍了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的过滤机理,并对现阶段主要的再生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列出了每种再生技术主要的原理和最近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国内外与DPF相关的软件仿真研究的进展,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后提出了在未来节约能源的大前提下以连续再生技术为主,微波加热再生技术为辅,通过软件仿真优化结构并在实验中加以验证的结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柴油机尾气颗粒物论文参考文献

[1].王牧笛.基于秀丽隐杆线虫的柴油机尾气颗粒物生殖毒性及多世代传递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2].张凤杨,陈爱国,贺玉海.柴油机尾气颗粒物再生技术研究进展综述[J].广州航海学院学报.2018

[3].叶丽华,孟望喜,郑庆明,单泳,孙程炜.柴油机燃烧正戊醇/F-T柴油尾气颗粒物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龚瑞卿.柴油机尾气颗粒物净化理论及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5].高玉磊.湿式静电除尘器净化柴油机尾气中颗粒物的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6].郑小美,王广雷,牛勇,杨墨,郑玉新.柴油机尾气颗粒物暴露致小鼠急性期反应蛋白变化及肺损伤生物标志物研究[C].2017环境与公共健康学术会议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医学与健康分会、中国毒理学会生化与分子毒理专业委员会2017年年会论文集.2017

[7].沈星.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净化柴油机尾气颗粒物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6

[8].胡祖和,方敏,李长英,刘启飞,葛良赋.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净化柴油机尾气中碳烟颗粒物[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孟忠伟,杨冬,闫妍,韩伟强.柴油机尾气颗粒和碳黑颗粒氧化特性的分析比较[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6

[10].韩若飞.柴油机尾气颗粒分离器在尾气处理中的应用及其改进设计[J].科技资讯.2015

标签:;  ;  ;  ;  

柴油机尾气颗粒物论文-王牧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