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临界双级循环论文-孙志利,马一太

跨临界双级循环论文-孙志利,马一太

导读:本文包含了跨临界双级循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膨胀机,CO2,跨临界循环,双级

跨临界双级循环论文文献综述

孙志利,马一太[1](2016)在《单级跨临界二氧化碳带膨胀机循环与四种双级循环的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制冷工况下,单级跨临界二氧化碳(CO_2)带膨胀机循环、跨临界CO_2双级压缩无回热器循环、跨临界CO_2双级压缩加回热器循环、跨临界CO_2双级压缩一级节流无回热器循环和跨临界CO_2双级压缩一级节流加回热器循环五种循环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当膨胀机的效率为60%时,在所规定的蒸发温度范围内(-10~20℃),单级跨临界CO_2带膨胀机循环的性能要高于其它四种双级压缩循环。当蒸发温度为5℃时,只要膨胀机的效率大于32%,单级压缩膨胀机循环的性能就高于其它四种双级压缩循环。对于四种双级压缩循环,前两种循环适用于中高温制冷,且回热循环性能较好;后两种带中间冷却器的循环适宜于中低温制冷,增加回热器后性能反而下降。(本文来源于《制冷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王洪利[2](2008)在《CO_2跨临界双级循环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节能减排的背景和发展趋势,CO_2制冷空调和热泵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测试相结合,本文重点对CO_2跨临界双级循环进行研究与分析,为探寻高效、稳定运行的CO_2跨临界循环方式提供基础资料。运用热力学方法,在叁种CO_2跨临界单级循环基准上,分别对六种双级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带膨胀机双级循环性能普遍优于带节流阀循环,双级循环优于单级循环,中间冷却器和回热器对循环效率的提高都有贡献。考虑膨胀机设计和加工因素,作为应用基础研究的第一步,CO_2跨临界双级中间冷却器带节流阀循环TSCV+IC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CO_2跨临界循环方式。在现有条件下改制了一台CO_2双级活塞压缩机,并以其为对象进行了热力学和运动学计算,并就压缩过程的各种不可逆损失进行了计算。由于采用了双级压缩,在各种损失中,流动损失和摩擦损失所占比例较大,而泄漏损失和传热损失所占比例较小。基于双级循环系统及超临界和亚临界CO_2传热和流动过程分析,分别对CO_2跨临界双级循环高、低压级气体冷却器和中间冷却器进行了分析与结构设计,可为CO_2相关换热器的设计提供依据。对CO_2跨临界单级带回热器循环SCV+IHX和CO_2跨临界单级带节流阀循环SCV两种基准试验分别进行了性能对比测试,同时测试了气体冷却器、回热器和套管式蒸发器的性能,为CO_2跨临界双级循环设计和优化提供对比试验数据。CO_2跨临界双级循环试验测试表明,在中间压力或中间温度变化范围内,CO_2跨临界双级中间冷却器带节流阀循环TSCV+IC和CO_2跨临界双级两个气体冷却器带节流阀循环TSCV+TG存在最大制冷COPc和制热COPh,且每个循环最大制冷COPc和制热COPh对应的最优中间压力或最优中间温度分别基本相等。相同测试条件下,CO_2跨临界双级中间冷却器带节流阀循环TSCV+IC具有较高的性能。其中,制热量Qh和制冷量Qc分别比CO_2跨临界双级两个气体冷却器带节流阀循环TSCV+TG平均高约10%和6%,制热COPh和制冷COPc比双级循环TSCV+TG平均高约8%和5%。CO_2跨临界双级循环TSCV+IC和TSCV+TG的理论分析与试验测试结果比较吻合。(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8-06-01)

跨临界双级循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节能减排的背景和发展趋势,CO_2制冷空调和热泵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测试相结合,本文重点对CO_2跨临界双级循环进行研究与分析,为探寻高效、稳定运行的CO_2跨临界循环方式提供基础资料。运用热力学方法,在叁种CO_2跨临界单级循环基准上,分别对六种双级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带膨胀机双级循环性能普遍优于带节流阀循环,双级循环优于单级循环,中间冷却器和回热器对循环效率的提高都有贡献。考虑膨胀机设计和加工因素,作为应用基础研究的第一步,CO_2跨临界双级中间冷却器带节流阀循环TSCV+IC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CO_2跨临界循环方式。在现有条件下改制了一台CO_2双级活塞压缩机,并以其为对象进行了热力学和运动学计算,并就压缩过程的各种不可逆损失进行了计算。由于采用了双级压缩,在各种损失中,流动损失和摩擦损失所占比例较大,而泄漏损失和传热损失所占比例较小。基于双级循环系统及超临界和亚临界CO_2传热和流动过程分析,分别对CO_2跨临界双级循环高、低压级气体冷却器和中间冷却器进行了分析与结构设计,可为CO_2相关换热器的设计提供依据。对CO_2跨临界单级带回热器循环SCV+IHX和CO_2跨临界单级带节流阀循环SCV两种基准试验分别进行了性能对比测试,同时测试了气体冷却器、回热器和套管式蒸发器的性能,为CO_2跨临界双级循环设计和优化提供对比试验数据。CO_2跨临界双级循环试验测试表明,在中间压力或中间温度变化范围内,CO_2跨临界双级中间冷却器带节流阀循环TSCV+IC和CO_2跨临界双级两个气体冷却器带节流阀循环TSCV+TG存在最大制冷COPc和制热COPh,且每个循环最大制冷COPc和制热COPh对应的最优中间压力或最优中间温度分别基本相等。相同测试条件下,CO_2跨临界双级中间冷却器带节流阀循环TSCV+IC具有较高的性能。其中,制热量Qh和制冷量Qc分别比CO_2跨临界双级两个气体冷却器带节流阀循环TSCV+TG平均高约10%和6%,制热COPh和制冷COPc比双级循环TSCV+TG平均高约8%和5%。CO_2跨临界双级循环TSCV+IC和TSCV+TG的理论分析与试验测试结果比较吻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临界双级循环论文参考文献

[1].孙志利,马一太.单级跨临界二氧化碳带膨胀机循环与四种双级循环的热力学分析[J].制冷学报.2016

[2].王洪利.CO_2跨临界双级循环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8

标签:;  ;  ;  ;  

跨临界双级循环论文-孙志利,马一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