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赞语回应策略论文-陈柏谕

称赞语回应策略论文-陈柏谕

导读:本文包含了称赞语回应策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称赞回应,面子理论,语用分析,跨文化

称赞语回应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陈柏谕[1](2017)在《汉语称赞回应的策略及跨文化语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称赞(Compliments)作为人们日常交际中运用频繁的一种礼貌言语行为。通常情况下,赞者在表达称赞的同时希望对方给予积极的回应。因此,对称赞的回应(Compliment Responses,简称CRs)亦是基本的会话结构,有应有答才能确保交际的成功实现。本文将通过分析人们日常交际中的语言实例并将其进行归类,着重探讨和分析当今汉语称赞回应的策略及其跨文化和语用功能,探究称赞回应语言变化的社会因(本文来源于《天津教育》期刊2017年06期)

张玲[2](2015)在《日语称赞表现及回应策略的性别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要想创造和维持更好的人际关系,让交流更顺利地进行,称赞表现起到了润滑油的作用。显着的男女性别差异是日语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交流的时候为了避免产生误解和摩擦,弄清楚在交谈中起到润滑油作用的称赞表现里存在的性别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探讨称赞对象及相邻对中的性别差异,以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很有必要。(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期刊2015年10期)

王容花,李清平[3](2014)在《显性导引对英语称赞语及称赞语回应策略习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以英语称赞语及称赞语回应策略为载体,采用前-后测的实验设计考察了显性导引对我国高中生语用习得的影响。DCT问卷结果显示:显性导引促进了他们对Manes&Wolfson所提出的九种英语称赞句型的习得,并有效地改变了其英语称赞语宏观及微观策略的总体使用和分布。这表明了显性导引能加快语用习得速度,有利于我国高中生的语用发展。此外,还得出外语学习者语用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自然发展的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郭玲[4](2013)在《中英访谈节目中称赞语回应策略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称赞语对于维持社会交往中的和谐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对于称赞语回应策略,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着不同的偏好。不同的价值观导致了不同的语用规约,进而可能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因此新版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进一步强调了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和实际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本文研究以汉语和英语为母语的人在回应称赞语时所采用的策略,从文化视角阐释造成两者之间差异的潜在因素,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掌握所学语言的语用规范,辅助英语教学,提高语言使用者及讲授者在语言使用和交流中对文化差异的重视。本研究通过转录中美着名访谈节目中的采访对话收集语料,采用频率和T检验的统计方法,以解决如下研究问题:1.在回应不同的称赞话题时,中美被采访者各自主要采用哪些回应策略?2.中文的称赞语回应策略如何不同于英语的称赞语回应策略?3.导致这些差异的因素是什么?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叁个发现:1.中国人偏好使用感谢、降级和微笑的回应策略,而美国人偏好使用感谢、微笑和限定的回应策略。2.对于不同的称赞话题两组的回应趋势不同。对于称赞能力和性格两个话题,两组被采访者的回应策略与各自回应策略的整体趋势基本一致。显着差异在于外貌和亲友两个话题。对于称赞外貌,中国人倾向选择降级和评论的策略而非直接接受。对于称赞亲友,大多数美国人也不再直接接受而是选择同意策略。3.中美两个国家截然不同的文化起源以及他们对于个人成就,外貌,性格和群体成员持有的不同价值观是造成以上差异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两者对待外貌和群组成员方面的差异。(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陈钧[5](2012)在《中国英语教师与菲律宾英语教师称赞语回应策略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对比中国英语教师与菲律宾英语教师称赞语回应策略的异同。采取话语补全问卷(DCT)收集数据,问卷用英语写成,涉及外表、性格、能力和所有物四个方面,要求用英语作答。共有60名中国英语教师和菲律宾英语教师参与了本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两国教师的称赞语应答语策略存在显着性差异。从总体上看,两国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都是接受策略,最低的是拒绝策略,但菲律宾教师使用接受策略的比例远高于中国教师;中国教师使用规避策略的比例远高于菲律宾教师;菲律宾教师使用复合策略的频率远高于中国英语教师。在四个话语情景中,两国教师除能力称赞应答语比较相似外,其他叁个话语情景的称赞语回应策略都存在显着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源于两国教师语言文化背景的不同,两国教师都潜意识地将母语文化迁移到英语语言的应用中。总体来看,菲律宾教师的称赞应答语更接近英语母语者。(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安文策[6](2012)在《中美称赞语回应策略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称赞语是礼貌言语行为的一种,在人际交往中被广泛使用,并且在世界上所有语言中都很容易找到。我们知道,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称赞语总是和称赞语的回应成对出现的,前者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促进社会交流的顺利进行,并且有助于建立并维持良好的社会关系。然而,由于社会文化的不同,对同一称赞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回应策略。近几十年来,有大量针对称赞语及其回应策略的研究的文章,但是,对于英汉称赞语回应策略的对比研究仍然较少。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称赞语回应策略的对比分析研究,来进一步挖掘导致这种不同的关键的社会文化因素。同时,这对跨文化交流以及外语教学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文采了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Leech的礼貌原则,同时,由中国学者顾曰国提出的礼貌准则也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上,作者选用了调查问卷和自然观察法收集数据,共有160名汉语母语者和80名美语母语者参与了问卷调查,自然观察数据来自80名汉语母语者和40名美语母语者。问卷共包括六个会话场景,并且包括不同的话题,要求受试者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给出最为恰当的答语。自然观察过程中,受试者完全不知道自己正在被调查,因此会做出较为真实的回应。研究结果表明:(1)对称赞语做出回应时,美语母语者倾向于接受,其中使用感谢标记的称赞语的回应策略更为频繁,而汉语母语者青睐模糊接受和间接拒绝的回应策略。(2)美语母语者针对不同话题的称赞语的回应策略基本没有区别,但汉语母语者倾向于接受对外貌的赞扬,却较多地拒绝对所有物和能力的赞扬。(3)回应称赞语时,在汉语母语者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去选择接受的回应策略,而美语母语者在选择回应策略时,不受性别的影响。(4)虽然两者有些相同之处,但对于来自上级的称赞,美语母语者仍然会选择接受,而汉语母语者却更多地采用拒绝的策略。(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2-05-10)

王萱[7](2010)在《浅析英汉称赞语回应策略的跨文化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称赞语是各语言、文化所共有的礼貌语言。它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建立、维持和巩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交往。然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于称赞语所采用的回应策略却不尽相同。本文旨在对英汉称赞语回应策略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它们之间的差异,以提高人们的跨文化意识,促进英汉跨文化交际。(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0年20期)

任佳佳[8](2010)在《汉语中称赞语回应策略性别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研究汉语背景下男女在称赞语回应策略使用上存在的差异。在研究设计方面,本文在权立宏(2004)研究基础上,设立场景收集语料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男女不同的搭配会导致不同的称赞语回应策略。(本文来源于《大众商务》期刊2010年14期)

宋晓燕[9](2009)在《汉语称赞语回应策略性别差异的优选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汉语称赞语回应策略的性别差异进行优选论分析。认为,Grice的合作原则和Leech的礼貌原则及其准则是制约称赞语回应策略选择的重要条件,其中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量的准则和方式准则属于忠实性制约条件,要求说话人的实际言语与客观事实或清楚表达交际意图所需要的话语数量或方式一致;礼貌原则中的谦逊准则和一致准则属于标记性制约条件,它们对说话人的实际话语本身做出了"合格性"要求,这五个准则是影响称赞语回应策略的五个制约条件。这些制约条件的不同的层级排序是称赞语回应策略的性别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本文来源于《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顾芸[10](2008)在《英汉称赞语回应策略差异与“面子”策略的负迁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英汉文化中称赞语回应策略的差异以及英汉不同文化群体(个体主义文化与群体主义文化)具有的各自的价值取向、交际模式及其"面子"策略。文章讨论交际双方因缺乏对另一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而造成的"面子"策略的负迁移,从而致使双方产生误解。文章指出英汉交际双方互相了解与尊重对方交际策略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学术研究)》期刊2008年21期)

称赞语回应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要想创造和维持更好的人际关系,让交流更顺利地进行,称赞表现起到了润滑油的作用。显着的男女性别差异是日语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交流的时候为了避免产生误解和摩擦,弄清楚在交谈中起到润滑油作用的称赞表现里存在的性别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探讨称赞对象及相邻对中的性别差异,以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很有必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称赞语回应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1].陈柏谕.汉语称赞回应的策略及跨文化语用分析[J].天津教育.2017

[2].张玲.日语称赞表现及回应策略的性别差异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

[3].王容花,李清平.显性导引对英语称赞语及称赞语回应策略习得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4].郭玲.中英访谈节目中称赞语回应策略的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5].陈钧.中国英语教师与菲律宾英语教师称赞语回应策略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

[6].安文策.中美称赞语回应策略的对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7].王萱.浅析英汉称赞语回应策略的跨文化差异[J].大众文艺.2010

[8].任佳佳.汉语中称赞语回应策略性别差异分析[J].大众商务.2010

[9].宋晓燕.汉语称赞语回应策略性别差异的优选论分析[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10].顾芸.英汉称赞语回应策略差异与“面子”策略的负迁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

标签:;  ;  ;  ;  

称赞语回应策略论文-陈柏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