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四芳烃论文-姚旭阳,王玺,江涛,马骧,田禾

杯四芳烃论文-姚旭阳,王玺,江涛,马骧,田禾

导读:本文包含了杯四芳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分子自组装,最低临界溶解温度,超分子两亲体系,磺化杯芳烃

杯四芳烃论文文献综述

姚旭阳,王玺,江涛,马骧,田禾[1](2016)在《基于磺化杯四芳烃的具有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的超分子两亲自组装体系及水凝胶》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特殊功能的超分子组装体系是超分子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我们意外地发现了基于磺化杯四芳烃的具有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的超分子自组装体系,并研究了其具体机理。该体系在37℃左右发生明显的LCST现象,这一反常的热响应现象是体系由亲水的自组装体在热刺激下转变为疏水的网状交联的纳米颗粒而产生的。该过程由包括亲水作用、疏(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八届大环化学暨第十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上)》期刊2016-08-25)

刘莎莎[2](2009)在《不对称氢化反应和杯[四]芳烃的修饰及其催化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酮和烯烃的不对称催化氢化以及羰基化合物的硅氢(氰)化反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杯[四]芳烃衍生物并对其在催化氢化及酯化反应中的应用进行了考查。本文的第一部分报道了NH/π静电吸引在芳香酮不对称氢化反应中的作用。Noyori小组发展的双膦双胺体系对酮的不对称氢化反应表现出了非常好的催化性能,在其外围金属-配体双功能活化的反应机理中,双胺配体上的一个NH2参与形成了过渡态,活化了钌氢活性物种对酮羰基的进攻。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双胺配体上另外一个NH2与酮底物苯环之间可能存在着NH/π静电吸引作用,对催化剂和酮底物之间的对映选择性区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系统的实验对比考查,对该推论进行了验证。通过使用不同电子性质的对位取代的苯乙酮底物(7个例子)不对称氢化反应结果模拟出的Hammett线性关系,我们发现供电子对位取代基对反应对映选择性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通过这一实验结论对不同对位取代基的二苯甲酮类底物(7个例子)不对称氢化反应结果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以往其他小组的工作结果给出了更为合理的解释。本文的第二部分合成并表征了一系列口袋型杯[四]芳烃衍生的手性双齿亚磷酸酯配体,其与金属铑原位制得的配合物成为催化α-脱氢氨基酸甲酯1a和1b不对称氢化反应的活性催化剂。杯芳烃上缘酚氧对位取代基R1和其下缘1,3-O-烷基取代基R2对不对称氢化反应活性及手性诱导效应产生较大的影响,当R1 = -C(CH3)3、R2 = -CH2CH2CH3时,即配体3b表现出了最好的催化性能。在最佳的反应条件下,催化剂体系3b/Rh对于底物1a和1b不对称氢化反应给出高达98% ee值的结果。另外我们还制备了一系列新型对叔丁基杯[四]芳烃1,3-二酯衍生物,并对其催化羧酸和醇或酚酯化反应的性质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的第叁部分报道了冠醚和杯芳烃在碱金属催化羰基化合物硅氢(氰)化反应中的应用。对于苯乙酮硅氢化反应来说,使用我们设计的冠醚/碱金属盐双功能活化催化剂表现出了较高的反应活性,尤以氮杂-18-冠-6钾盐催化活性最为突出,换用活性更高的硅试剂一苯基硅烷催化效率提高更多。我们发现冠醚和杯芳烃的空腔对拉近底物距离加快反应进程起到促进作用。遗憾的是我们合成的手性冠醚和手性链状醚对反应对映选择性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结果。对于苯乙酮硅氰化反应来说,该类双功能活化催化剂体系仍然表现出良好的反应活性,其中锂离子对硅氰化反应的活化作用尤为显着。(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9-08-01)

杯四芳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酮和烯烃的不对称催化氢化以及羰基化合物的硅氢(氰)化反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杯[四]芳烃衍生物并对其在催化氢化及酯化反应中的应用进行了考查。本文的第一部分报道了NH/π静电吸引在芳香酮不对称氢化反应中的作用。Noyori小组发展的双膦双胺体系对酮的不对称氢化反应表现出了非常好的催化性能,在其外围金属-配体双功能活化的反应机理中,双胺配体上的一个NH2参与形成了过渡态,活化了钌氢活性物种对酮羰基的进攻。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双胺配体上另外一个NH2与酮底物苯环之间可能存在着NH/π静电吸引作用,对催化剂和酮底物之间的对映选择性区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系统的实验对比考查,对该推论进行了验证。通过使用不同电子性质的对位取代的苯乙酮底物(7个例子)不对称氢化反应结果模拟出的Hammett线性关系,我们发现供电子对位取代基对反应对映选择性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通过这一实验结论对不同对位取代基的二苯甲酮类底物(7个例子)不对称氢化反应结果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以往其他小组的工作结果给出了更为合理的解释。本文的第二部分合成并表征了一系列口袋型杯[四]芳烃衍生的手性双齿亚磷酸酯配体,其与金属铑原位制得的配合物成为催化α-脱氢氨基酸甲酯1a和1b不对称氢化反应的活性催化剂。杯芳烃上缘酚氧对位取代基R1和其下缘1,3-O-烷基取代基R2对不对称氢化反应活性及手性诱导效应产生较大的影响,当R1 = -C(CH3)3、R2 = -CH2CH2CH3时,即配体3b表现出了最好的催化性能。在最佳的反应条件下,催化剂体系3b/Rh对于底物1a和1b不对称氢化反应给出高达98% ee值的结果。另外我们还制备了一系列新型对叔丁基杯[四]芳烃1,3-二酯衍生物,并对其催化羧酸和醇或酚酯化反应的性质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的第叁部分报道了冠醚和杯芳烃在碱金属催化羰基化合物硅氢(氰)化反应中的应用。对于苯乙酮硅氢化反应来说,使用我们设计的冠醚/碱金属盐双功能活化催化剂表现出了较高的反应活性,尤以氮杂-18-冠-6钾盐催化活性最为突出,换用活性更高的硅试剂一苯基硅烷催化效率提高更多。我们发现冠醚和杯芳烃的空腔对拉近底物距离加快反应进程起到促进作用。遗憾的是我们合成的手性冠醚和手性链状醚对反应对映选择性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结果。对于苯乙酮硅氰化反应来说,该类双功能活化催化剂体系仍然表现出良好的反应活性,其中锂离子对硅氰化反应的活化作用尤为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杯四芳烃论文参考文献

[1].姚旭阳,王玺,江涛,马骧,田禾.基于磺化杯四芳烃的具有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的超分子两亲自组装体系及水凝胶[C].全国第十八届大环化学暨第十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上).2016

[2].刘莎莎.不对称氢化反应和杯[四]芳烃的修饰及其催化性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

标签:;  ;  ;  ;  

杯四芳烃论文-姚旭阳,王玺,江涛,马骧,田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