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慢性颈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针刺,颈痛,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质量
慢性颈痛论文文献综述
陈丹,倪夕秀,王林嘉,曾倩,谢玉洁[1](2019)在《国内外针刺治疗慢性颈痛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国际公认的试验报告统一标准CONSORT (Consolidated Standards for Reporting of Trials,CONSORT)声明和报告针刺临床试验中干预措施的国际标准STRICTA(Standards for Reporting Interventions in Controlled Trials of Acupuncture,STRICTA)评价近10年国内外针刺治疗慢性颈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报告质量。计算机检索针刺治疗慢性颈痛的RCT,英文文献通过PubMed和EMbase,中文文献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最终纳入29篇中文文献和10篇英文文献。根据CONSORT条目,中文文献有28篇(96.6%)描述了基线资料,23篇(79.3%)描述了随机说明,0篇描述了分配隐藏,3篇(10.3%)提及盲法;英文文献有6篇(60.0%)描述了基线资料,8篇(80.0%)描述了随机说明,8篇(80.0%)描述了分配隐藏,7篇(70.0%)描述了盲法。根据STRICTA条目,中文文献有8篇(27.6%)描述了针具类型,18篇(62.1%)描述了针刺深度,24篇(82.8%)描述了针刺反应,0篇描述了治疗师资历;英文文献有5篇(50.0%)描述了针具类型,8篇(80.0%)描述了针刺深度,3篇(30.0%)描述了针刺反应,4篇(40.0%)描述了治疗师资历。中文文献在针刺细节的报告方面优于英文文献,英文文献在试验设计的报告方面略优于中文文献,而两者均有很多不足,需按照CONSORT声明和STRICTA标准进一步完善临床试验设计以提高临床证据的报告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9年08期)
卢璐,傅俊媚,冯福盈,梁健宁,纪素丽[2](2019)在《小艾炷直接灸治疗慢性颈痛的量效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小艾炷直接灸治疗慢性颈痛的有效性,探索不同壮数的小艾炷直接灸治疗慢性颈痛的量效关系。方法:将120例慢性颈痛患者随机分为3壮组、5壮组、7壮组和假灸组,各30例,均选取风池、天柱、颈百劳、肩中俞、肩井,分别接受小艾炷直接灸3壮、5壮、7壮及假艾灸的治疗。假灸组操作采用万花油将艾炷的下1/3(约1.5 mm)浸透。每周2次,共治疗10次。观察各组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1个月的Northwick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McGill疼痛量表(MPQ)评分及局部压痛阈值(PPT),并评定各组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和随访1个月,3壮组、5壮组及7壮组NPQ评分、MP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PPT测量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1),而假灸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和随访1个月,3壮组、5壮组及7壮组NPQ评分、MPQ评分均低于假灸组(均P<0.05),PPT测量值均高于假灸组(均P<0.05);治疗后,7壮组NPQ评分、MPQ评分低于3壮组,PPT测量值高于3壮组(均P<0.05)。3壮组、5壮组和7壮组在治疗后和随访1个月的疗效优于假灸组(均P<0.05);各艾灸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壮数的小艾炷直接灸均可以有效缓解慢性颈痛,总体趋势为随着壮数增加而疗效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9年07期)
赵玉果,宋博[3](2019)在《悬吊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颈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我院脊柱外科2016-11-2017-11,收治的64名慢性颈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现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探讨悬吊运动疗法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此6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熊国星,王鑫,程元辉,肖湘,吴夏[4](2019)在《运动中推拿治疗慢性颈痛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运动中推拿和常规推拿治疗慢性颈痛的效果。方法将160例慢性颈痛患者随机分为运动中推拿组和推拿组,每组80例。推拿组行常规推拿治疗,运动中推拿组给予运动中推拿,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颈椎主动活动障碍评分及颈椎总体功能障碍程度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评分、颈椎主动活动障碍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 05),且运动中推拿组疼痛评分、颈椎主动活动障碍评分及NDI评分均明显低于推拿组(P均<0. 05)。结论运动中推拿、常规推拿均能明显减轻慢性颈痛患者疼痛,改善主动活动程度、总体功能障碍,但运动中推拿改善主动活动功能效果更明显。(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李明威[5](2018)在《慢性颈痛试试这几招》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静坐少动",颈痛、颈部不适成为办公室人群、白领、学生一族的常见症状。这类症状常常只是单纯的颈部疼痛、僵硬、紧张、不舒服,并没有其他上肢、头部、下肢甚至全身的症状,可以归结为"慢性非特异性颈痛"。颈部和腰部一样,容易出现疼痛。颈部有7节椎体,支撑一个脑袋,很多研究说低头的角度越大,对颈椎的压力也越大。长时间低头,颈椎后方的韧带会被拉长,而韧带拉长很难恢复到原来的长度;对于肌肉而言则更多的是紧(本文来源于《健康博览》期刊2018年12期)
韩奇,石国霞,王晓雷,吴园园,车骥[6](2018)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慢性颈痛的长期随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针刀干预与神经阻滞以及药物治疗慢性颈痛的疗效比较。方法纳入患者(60岁及以上)305例进行随机分组,针刀干预组103例,神经阻滞组101例,药物对照组101例。结果术后半年后,VAS与NPQ评分方面针刀干预组与神经阻滞组和药物对照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0.05);NDI评分方面,针刀干预组优于神经阻滞组和药物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1年后,VAS、NPQ和NDI评分,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慢性颈痛疗效更佳,尤其体现在长期的疗效上。(本文来源于《老年医学与保健》期刊2018年05期)
陈朝晖,张文娣[7](2018)在《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训练治疗慢性颈痛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训练治疗慢性颈痛(chronic neck pain,CN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CN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训练,对照组采用中频电疗法结合运动训练。治疗前后运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颈部肌群肌耐力、表面肌电中位频率值(median frequency, MF)以及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Questionnaire, NPQ)对患者颈部功能进行评估、比较,并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观察(评估过程采用盲法)。结果最终59例患者完成治疗,治疗组31例,对照组28例。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减轻、颈部肌肉耐力提升、疲劳度下降,NPQ颈痛量表评分下降(均P<0.05);治疗组在疼痛和疲劳度改善情况上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1%(27/3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4.3%(18/28),P<0.05]。结论理筋正骨手结合运动训练可有效减轻CNP患者的疼痛,增加颈部肌肉耐力,减轻肌肉疲劳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中频电疗法结合运动训练。(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温丽萍,苏雁,李明,许若晴[8](2018)在《颈肌耐力训练对大学生慢性颈痛胸锁乳突肌、上斜方肌表面肌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表面肌电评估慢性颈痛大学生在颈肌耐力训练前后胸锁乳突肌、上斜方肌的肌电变化,对颈肌耐力训练缓解慢性颈痛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方法:将40例慢性颈痛大学生分成两组,耐力组进行4周的颈屈肌群训练和颈伸肌群训练训练,对照组不予干预。采集颈屈和颈伸两种不同状态下的主观疲劳感受量表(RPE)、胸锁乳突肌及上斜方肌的肌肉疲劳频域指标肌电中位频率(MF)值,对受试者颈肩疼痛、肌肉疲劳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干预4周后,颈屈状态下45s、60s和颈伸状态下90s、120s,耐力组较训练前RPE显着性下降(P <0. 05);颈屈状态下30s、45s、60s和颈伸状态下90s、120s,耐力组较对照组RPE显着降低(P <0. 05);耐力组较训练前及对照组,双侧胸锁乳突肌MF、上斜方肌MF亦均有显着增加(P <0. 05)。结论:颈肌耐力训练能有效减少大学生颈部肌肉疲劳程度。(本文来源于《福建体育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苏雁,温丽萍,潘泳鸿[9](2018)在《颈椎导引术对慢性颈痛胸锁乳突肌、上斜方肌表面肌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4周颈椎导引术对大学生慢性颈痛进行干预,观察胸锁乳突肌、上斜方肌肌电、主观疲劳感受等指标变化,评价导引术干预的效果,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慢性颈痛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导引术组和对照组各20人,导引术组进行4周的进行苍龟缩颈、大鹏展翅、白鹅引颈和鲤鱼打挺四个动作训练,对照组未进行干预。于训练前、训练后分别在颈屈和颈伸两种不同状态下采用主观疲劳感受量表(RPE)评估患者颈肩疼痛和不适及肌肉疲劳频域指标肌电中位频率(MF)评估胸锁乳突肌、上斜方肌的疲劳情况。结果:(1)两组数据在年龄、学习、使用电子产品时间上差异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训练前,导引术组与对照组之间各阶段的RPE,双侧胸锁乳突肌MF、上斜方肌MF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3)训练后,颈屈状态下45s、60s和颈伸状态下90s、120s,导引术组较训练前RPE显着性下降(P<0.05);颈屈状态下30s、45s、60s和颈伸状态下90s、120s,导引术组较对照组RPE显着降低(P<0.05);导引术组较训练前及对照组,双侧胸锁乳突肌MF、上斜方肌MF亦均有显着增加(P<0.05)。结论:颈椎导引术能有效缓解颈部肌肉疲劳。(本文来源于《现代养生》期刊2018年18期)
赵东印,史海军,余琴[10](2018)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慢性颈痛的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慢性颈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颈痛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颈椎功能障碍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颈椎功能障碍评分和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73.81%)(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慢性颈痛效果显着,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健康之路》期刊2018年09期)
慢性颈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小艾炷直接灸治疗慢性颈痛的有效性,探索不同壮数的小艾炷直接灸治疗慢性颈痛的量效关系。方法:将120例慢性颈痛患者随机分为3壮组、5壮组、7壮组和假灸组,各30例,均选取风池、天柱、颈百劳、肩中俞、肩井,分别接受小艾炷直接灸3壮、5壮、7壮及假艾灸的治疗。假灸组操作采用万花油将艾炷的下1/3(约1.5 mm)浸透。每周2次,共治疗10次。观察各组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1个月的Northwick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McGill疼痛量表(MPQ)评分及局部压痛阈值(PPT),并评定各组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和随访1个月,3壮组、5壮组及7壮组NPQ评分、MP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PPT测量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1),而假灸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和随访1个月,3壮组、5壮组及7壮组NPQ评分、MPQ评分均低于假灸组(均P<0.05),PPT测量值均高于假灸组(均P<0.05);治疗后,7壮组NPQ评分、MPQ评分低于3壮组,PPT测量值高于3壮组(均P<0.05)。3壮组、5壮组和7壮组在治疗后和随访1个月的疗效优于假灸组(均P<0.05);各艾灸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壮数的小艾炷直接灸均可以有效缓解慢性颈痛,总体趋势为随着壮数增加而疗效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慢性颈痛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丹,倪夕秀,王林嘉,曾倩,谢玉洁.国内外针刺治疗慢性颈痛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J].中国针灸.2019
[2].卢璐,傅俊媚,冯福盈,梁健宁,纪素丽.小艾炷直接灸治疗慢性颈痛的量效关系研究[J].中国针灸.2019
[3].赵玉果,宋博.悬吊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颈痛患者的临床疗效[J].颈腰痛杂志.2019
[4].熊国星,王鑫,程元辉,肖湘,吴夏.运动中推拿治疗慢性颈痛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5].李明威.慢性颈痛试试这几招[J].健康博览.2018
[6].韩奇,石国霞,王晓雷,吴园园,车骥.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慢性颈痛的长期随访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8
[7].陈朝晖,张文娣.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训练治疗慢性颈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
[8].温丽萍,苏雁,李明,许若晴.颈肌耐力训练对大学生慢性颈痛胸锁乳突肌、上斜方肌表面肌电的影响[J].福建体育科技.2018
[9].苏雁,温丽萍,潘泳鸿.颈椎导引术对慢性颈痛胸锁乳突肌、上斜方肌表面肌电的影响[J].现代养生.2018
[10].赵东印,史海军,余琴.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慢性颈痛的有效性研究[J].健康之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