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型腹腔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磁锚定技术,微创手术,单孔腹腔镜技术,腹腔镜
微型腹腔镜论文文献综述
董鼎辉,朱皓阳,马涛,王越,陈环[1](2019)在《面向单孔腹腔镜手术应用的水平式微型磁锚定腹腔镜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当前磁锚定视频器械微创性不足,提出面向单孔腹腔镜手术的水平式微型磁锚定腹腔镜设计方案。方法水平式微型磁锚定腹腔镜由壳体、水平式视频组块、定向磁体、锚定磁体、数据线及接口组成,此外还有相应的体外支持系统。试验样件在体内外进行了相关实验验证。结果水平式微型磁锚定腹腔镜可通过12 mm戳卡进入腹腔,利用"悬垂法"实现非电机驱动的30°倾角,获得目标视野且不干扰同戳卡内腔镜器械的操作。结论水平式微型磁锚定腹腔镜可提高当前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微创性及操作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设备》期刊2019年09期)
汪志华,范永毅[2](2019)在《3.5mm微型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3.5mm微型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隐睾患儿12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3.5mm微型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术前1d、术后1d、术后4d时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同时比较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术后1d、术后4d时患儿血清CRP、IL-6、TNF-α水平较术前1d时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1d、术后4d时血清CRP、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2例睾丸萎缩,2例睾丸回缩)明显降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3.5mm微型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能有效减轻患儿机体术后炎症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缩短住院时间,其安全性好于传统开放手术。(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17期)
陈展辉,唐世龙,陈桂星,卢强,张万宇[3](2019)在《单孔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623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孔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23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诊断565例单侧疝、58例双侧疝,术中治疗隐匿疝163例,年龄8个月-14岁。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单侧疝手术时间5-15 min,双侧疝手术时间10-30 min,术中发现隐匿疝163例(28.85%),均在术后1-2 d出院。术后随访6-36个月,3例复发(0.48%),再次手术后治愈;2例线结异物瘘,经保守治疗至术后3个月后拆除结扎丝线,未出现疝复发;未出现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单孔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技术安全、操作简单、手术用时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美观微创,同时发现并处理隐匿疝等优势,可作为小儿腹股沟斜疝的首选治疗方式。(本文来源于《岭南急诊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汪志华,范永毅[4](2019)在《3.5 mm微型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对患儿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3.5 mm微型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对患儿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隐睾患儿124例,根据患儿入院顺序单号编入OP组,双号编入LC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OP手术治疗,LC组采用3.5 mm微型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术前1 d、术后1 d、术后4 d时血清IL-6、TNF-α及T细胞亚群及单核细胞HLA-DR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后1 d是IL-6、TNF-α水平均较术前1 d明显升高,术后4 d时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术前1 d(P<0.05);CD3、CD4水平较术前1 d时明显降低,术后4 d时开始升高,但仍低于术前1 d(P<0.05)。LC组术后1 d、术后4 d时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OP组,CD3、CD4水平均明显高于OP组(P<0.05)。术后1 d、术后4 d时均较术前1 d时明显降低(P<0.05)。LC组术后1 d、术后4 d时单核细胞HLA-DR表达明显高于OP组(P<0.05)。结论 3.5 mm微型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能明显减少患儿术后创伤,减轻其免疫功能损伤,利于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22期)
高志兴,杨玉,徐贵所[5](2019)在《微型腹腔镜治疗方式与传统手术方式在小儿疝气治疗中的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微型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78例疝气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型腹腔镜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及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采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效果更好,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加快术后机体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17期)
汪志华,范永毅[6](2019)在《3.5 mm微型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与传统术式的比较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3.5 mm微型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对隐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隐睾患儿12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LC组和OP组,每组62例,OP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LC组采用3.5 mm微型腹腔镜隐睾下降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切开疼痛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感染、发热、睾丸回缩或萎缩等)发生情况。同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LC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6.1%、95.2%,明显高于OP组的32.3%、7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OP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OP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感染、发热、睾丸回缩、睾丸萎缩、二次手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5 mm微型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能准确定位隐睾位置,减轻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切口瘢痕小,提高临床整体疗效,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4期)
常斌[7](2018)在《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9月-2017年10月入院的70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研究组采用微型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2组术中、术后一般情况,评估患儿疼痛状况(疼痛时间、术后6h疼痛强度[东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CHEOPS)]),记录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复发率。结果 (1)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疼痛时间、术后6h CHEOP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术后发热率、6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鞘膜积液、阴囊/大阴唇肿胀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能显着改善患儿术中、术后一般情况及疼痛状况,在提供患儿治疗体验的同时降低术后发热率及复发率,临床应用价值可观。(本文来源于《罕少疾病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华伟,万颂,习明,曾昭昌,万跃平[8](2018)在《微型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下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合并肾结石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下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合并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UPJO合并肾结石患者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各39例。微创组行微型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手术,常规组行常规双镜联合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后疼痛评分、术前术后最大尿流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微创组出血量少于常规组,禁食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VAS评分显着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术后最大尿流率较术前均显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微创组显着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型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手术治疗UPJO合并肾结石患者,能够减轻创伤和术后疼痛感,提升最大尿流率,安全高效。(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8年06期)
贾志福,王雪[9](2018)在《微型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疗效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微型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68例小儿鞘膜积液,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予以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微型腹腔镜,观察对比两组围术期观察指标、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近期手术治愈率均为100%。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2.9%,低于对照组的20.6%(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17.6%(P<0.05)。结论微型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疗效相似,但微型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势,更利于在小儿外科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8年07期)
张官斌,邓凯[10](2018)在《微型腹腔镜和常规手术用于小儿疝气治疗中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在小儿疝气的临床治疗中运用微型腹腔镜和传统手术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6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小儿疝气患者中选取9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成45例观察组和45例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则是开展微型腹腔镜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完成治疗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长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小儿疝气患者,运用微型腹腔镜凡是治疗的效果与传统的手术治疗效果相当,但是其恢复时间更快,并且不良反应情况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14期)
微型腹腔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3.5mm微型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隐睾患儿12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3.5mm微型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术前1d、术后1d、术后4d时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同时比较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术后1d、术后4d时患儿血清CRP、IL-6、TNF-α水平较术前1d时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1d、术后4d时血清CRP、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2例睾丸萎缩,2例睾丸回缩)明显降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3.5mm微型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能有效减轻患儿机体术后炎症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缩短住院时间,其安全性好于传统开放手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型腹腔镜论文参考文献
[1].董鼎辉,朱皓阳,马涛,王越,陈环.面向单孔腹腔镜手术应用的水平式微型磁锚定腹腔镜的设计[J].中国医疗设备.2019
[2].汪志华,范永毅.3.5mm微型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3].陈展辉,唐世龙,陈桂星,卢强,张万宇.单孔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623例[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9
[4].汪志华,范永毅.3.5mm微型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对患儿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9
[5].高志兴,杨玉,徐贵所.微型腹腔镜治疗方式与传统手术方式在小儿疝气治疗中的效果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19
[6].汪志华,范永毅.3.5mm微型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与传统术式的比较分析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9
[7].常斌.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研究[J].罕少疾病杂志.2018
[8].华伟,万颂,习明,曾昭昌,万跃平.微型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下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合并肾结石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
[9].贾志福,王雪.微型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疗效对比[J].智慧健康.2018
[10].张官斌,邓凯.微型腹腔镜和常规手术用于小儿疝气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