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理论可能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民俗医疗,医疗民俗,疾痛叙事,文化认同
理论可能性论文文献综述
戴望云[1](2019)在《民俗医疗、医疗民俗与疾痛叙事研究述评——兼论建构医疗民俗学理论范式的可能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医疗为议题的文化主义研究强调疾病和治疗的观念、方式是由特定社会文化建构的,民俗医疗与医疗民俗的研究同样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当代社会中,民俗医疗的现象丰富庞杂,因此需要把民俗医疗现象整合起来,研究现象的意义并解释医疗活动中民俗行为的规律,展开医疗民俗研究,并探讨建立一种医疗民俗学理论范式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王钰[2](2019)在《适法行为期待可能性理论的中国命运》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原因、语言障碍和知识体系的差异导致我国学者对期待可能性概念的误解重重。还原理论的真相会发现,期待可能性是一个理论含量很低,承载不了太多"期待"的,早已逐渐退化成教义学上一个无足轻重的概念。刑法研究的精密化,不仅意味着入罪条件的精细化,也意味着出罪事由的精细化,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概念,如期待可能性理论,势必面临被类型化、规范化和具体化的命运。回归立法原旨,从文本出发对我国《刑法》紧急避险条文进行解释,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该条文是阻却违法性事由,而非阻却责任事由。我国刑法并不承认缺乏预防必要性情况下的免责事由,如防卫过当和免责的紧急避险。所以超法规的免责事由是无本之木。期待可能性作为一个本来已经没落的学说,也不该被我国刑法教义学采纳。(本文来源于《政治与法律》期刊2019年12期)
宇佐美まゆみ,李瑶[3](2019)在《21世纪礼貌现象研究的可能性——话语礼貌理论的新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简单回顾了Brown, P.&Levinson, S(.1978/1987)提出的"礼貌策略理论"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争论,并重新梳理了近40余年礼貌研究的发展动态。1990年以后,礼貌现象研究分化为"礼貌描述研究"和"礼貌理论研究"两大类。"礼貌描述研究"指针对各语言敬语体系、敬语使用原则······及其跨文化对比等开展的研究;"礼貌理论研究"指基于"领悟(Realization)"不同语言文化中的各种礼··貌现象这一动机而开展的礼貌现象"理论(Theory, Principle)"建构研究,其重点是用同一理论框架解释、说明、预测不同文化中的礼貌现象。本研究在明确上述内容的意义、功能、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对话系统建构"的研究成果,论述"话语礼貌理论(Discourse Politeness Theory)"在21世纪的研究成果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日语学习与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林晓华[4](2019)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向“物质力量”的转化——谈马克思主义向公民个人信仰转化的可能性及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转化为"物质力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的重要方法论。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个人信仰与社会信仰分离以及个人信仰多元化、多样化、世俗化等问题。在这种社会环境中,马克思主义信仰淡出了公民个人信仰的视野,与公民的日常生活、生活理想、人生追求等渐渐疏离,从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地位弱化效应。为此,应当从提高理论的彻底性、观照群众的利益、使群众掌握理论等方面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将马克思主义转化为公民的个人信仰。(本文来源于《新乡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波,赵健赟,魏博,李启仁[5](2019)在《基于模糊理论的可能性线性规划数据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实中测量数据的不确定性不完全满足概率论中的"随机变量"定义,不一定服从随机分布,用经典平差方法处理数据显得不够严密的问题,本文基于模糊理论,以模糊数为研究对象,选取常见的叁角、余弦及抛物线模糊数,分别构建基于高斯-马尔柯夫模型(G-M model)的可能性线性规划模型。运用MATLAB优化工具箱里linprog函数进行编程,以水准网测量数据为例进行模糊解算,并与经典最小二乘估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可能性线性规划的结果与经典平差理论结果基本一致,模糊数选取的不同对参数估值、观测值估值的影响不大,Δx最大均不超过2.2 mm,Δh最大均不超过3.0 mm。该方法经过实例验证是可行、合理的,并且利用抛物线模糊数的可能性线性规划模型解算时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青海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林敏建[6](2019)在《VR技术嵌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意义与可能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VR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相结合,探索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嵌入VR技术的潜力和优势;待条件成熟后进一步拓展到企事业单位党群建设、重温红色文化教育板块。文章通过介绍VR技术的定义与市场前景,提出"VR思政课堂"的构想,并深入分析研究"VR思政课堂"的意义与可能,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兴趣性与实效性。(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40期)
魏方华[7](2019)在《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期待可能性理论是一种基础的刑法方向的理论观点。它约束刑法实行来保护公民人身自由,映现了刑法应当具有的谦抑精神,对我国刑法理论的实践产生重大影响。目前我国刑法并未对期待可能性进行明确规定,主要是因为该学说存在于德国叁阶层犯罪构成体系之内,这显然不同于我国最传统的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并且该理论也并非完美无瑕的,它在大陆法系中叁阶层体系定位中同样也存在争议。但是在刑法实践中已经出现运用期待可能性解决实际案例的具体应用现象,在刑法法条中也有该理论精神的体现。(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9年24期)
戎晓力,文祝,郝以庆,卢浩,熊自明[8](2019)在《基于可能性理论的地下工程风险裕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工程环境复杂,不可预见因素多,普遍存在高风险,且传统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是基于概率理论的损失估计,应用在实际工程中有局限性。风险评估的本质是不确定性的定量分析和评价。以地下工程中岩溶隧道掘进施工时发生突水的风险评估为例,进行基于可能性理论的风险裕度模型研究,研究发现在知识和信息匮乏以及考虑人的认知差异的条件下,可能性理论下的裕度模型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可为工程的决策和管理提供定量依据。(本文来源于《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期刊2019年02期)
李汉超[9](2019)在《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城市供水管网漏损可能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供水管网作为维持城市正常运行的基础供应系统之一,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是城市的命脉。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比较少的国家。随着近几年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在不断推进,伴随于此,水资源供需矛盾激增,供水安全性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在满足用户对水质水量需求以及控制供水成本在一定范围内的情况下,降低管网漏损率有效控制漏损已经成为社会与供水企业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难题。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设计、施工、运行等方方面面。漏损预测作为漏损控制一部分,重点在防患于未然。研究管网漏损风险评价,可以提高供水企业的管理水平,规范管网信息收集整理,避免传统意义上管网维护饱和式排查,节约人力物力财力,使资源利用高效化。对于保障供水安全性以及提高供水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未确知测度理论为核心,结合了EPANET软件的水质水力模拟,对城市供水管网漏损风险进行了评估。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分析了影响城市供水管网安全性的因素,并按影响因素与管道的位置关系进行了分类。因素主要包括管材种类、管径尺寸、管道铺设时间、埋设深度、管道接口形式、温度、土质、腐蚀(电化学、微生物)、施工水、供水压力、管网余氯、水锤等。确定了评价模型当中影响因素的选取原则,给出了不同因素对应漏损率的度量方法。结合具体案例可以发现:管径越小漏损率越大,反之则越小;各种管材漏损率由大到小排序为:镀锌钢管>灰口铸铁管>石棉水泥管>钢筋混凝土管>塑料管(PE、PVC等)>球墨铸铁管;管网建成初期,由于施工原因漏损率偏高,之后随着管龄的增大,漏损率在逐渐增大;随着埋深的增大漏损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供水压力与管道承压能力之比越大管网漏损率越大;随着余氯含量的增加,漏损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通过建立单指标测度函数,信息熵赋权,计算单指标测度评价矩阵、多指标测度评价向量,按置信度准则确定评价等级,计算未确知重要度向量建立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评价模型,以一个典型案例初步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有效避免了模糊综合评价当中权重的确定受人为主观影响较大的问题;明确了各因素对管段影响的主次;细化了同一评价级别下管道的优劣排序。(3)以某市供水管网第二分区作为城市管网漏损评价实例,对该区供水管网进行简化合并,利用EPANET软件建立了供水管网结构模型。对二区管网进行了水力水质模拟,绘制了等值线图谱,对得出的数据进行了符合度验证,将有效数据用于已经建立的管网评价模型,结果表明C1等级的管段占3.9%;C2等级的管段占14.4%;C3等级的管段占49.7%;C4等级的管段占20.9%;C5等级的管段占11.1%,说明管网整体运行情况良好,对于评价等级低的管段分析因素熵权得出管龄、管材、压力比是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维护措施。此外,将S区管网分成四部分,对每部分的漏损管段进行了统计,给出了漏损风险排序,而这与近五年该区漏损统计数据结果保持了一致,验证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4)基于MATLAB R2016a开发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评价软件系统,对软件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证明了该软件系统的正确性,并在实例分析过程中对其进行了运用。该系统软件的开发极大的节约了评价时间,同时降低了评价过程当中对工程人员数学方面的要求,方便了该评价模型的应用与推广。(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田雨[10](2019)在《违法性认识错误避免可能性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违法性认识错误问题是一个既存在立法空白,又具有理论争议的问题。它主要探讨的是当行为人出现违法性认识错误时,该错误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犯罪成立的问题。随着法定犯时代的到来,面对法律复杂化的趋势以及民众正义观念的兴起,“知法推定”无法继续成立,对法律认识错误问题的讨论显得越发必要与紧迫。违法性认识错误避免可能性理论在讨论法律认识错误问题时,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违法性认识不要说”与“违法性认识必要说”僵持不下的局面,另辟蹊径,以“违法性认识错误避免可能性”为中间要素实现违法性认识错误对行为人犯罪构成的影响,并给予了充分地论证。对该理论的研究,不论是出于丰富违法性认识错误相关理论的理由,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司法实践中的违法性认识错误难题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违法性认识错误避免可能性理论为研究对象,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梳理与探讨,以期丰富避免可能性理论的内容与论证,并为司法实践对该理论的应用提供一些具体的设计与构思。本文在第一部分中交代了避免可能性理论的产生背景,同时明确了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具体内涵,即特指行为人误以为其违反刑法的行为具有刑事合法性的情况。进而通过对该理论内部的故意说与责任说的意见相左之处予以探讨,推导出该理论的具体内涵:违法性认识错误影响犯罪成立且这种认识的可能性是故意犯与过失犯都需具备的责任要素,无可避免的法律认识错误阻却责任,而能够避免的法律认识错误仅在故意犯的范围内发挥减轻责任的法律效果。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违法性认识错误避免可能性的判断标准问题,将其区分为判断违法性认识错误的标准与判断错误不可避免的标准两个层次。前者通过还原行为人认识行为法律性质的过程,将行为人对自身行为合法性形成内心确信确立为判断违法性认识错误在通常情况下存在的标志;后者结合了行为人的主观情况与客观情况,得出只有调动了全部的主观认识能力,并充分利用其可利用的客观附随条件去努力认识行为法律性质的行为人才能认可其法律认识错误无可避免。第叁部分设定了“行为人对行为违法性的认识是否存在客观障碍”一一“行为人对行为违法性的认识是否存在契机”——“行为人对行为违法性的认识是否竭尽全力”叁步骤的判断法律认识错误可否避免的判断路径,为该理论的实际应用提供一种思路。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了该理论在我国的具体适用问题,对其与我国刑法体系之间的适配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引入该理论的具体设想。(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0)
理论可能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历史原因、语言障碍和知识体系的差异导致我国学者对期待可能性概念的误解重重。还原理论的真相会发现,期待可能性是一个理论含量很低,承载不了太多"期待"的,早已逐渐退化成教义学上一个无足轻重的概念。刑法研究的精密化,不仅意味着入罪条件的精细化,也意味着出罪事由的精细化,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概念,如期待可能性理论,势必面临被类型化、规范化和具体化的命运。回归立法原旨,从文本出发对我国《刑法》紧急避险条文进行解释,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该条文是阻却违法性事由,而非阻却责任事由。我国刑法并不承认缺乏预防必要性情况下的免责事由,如防卫过当和免责的紧急避险。所以超法规的免责事由是无本之木。期待可能性作为一个本来已经没落的学说,也不该被我国刑法教义学采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理论可能性论文参考文献
[1].戴望云.民俗医疗、医疗民俗与疾痛叙事研究述评——兼论建构医疗民俗学理论范式的可能性[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王钰.适法行为期待可能性理论的中国命运[J].政治与法律.2019
[3].宇佐美まゆみ,李瑶.21世纪礼貌现象研究的可能性——话语礼貌理论的新发展[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9
[4].林晓华.马克思主义“理论”向“物质力量”的转化——谈马克思主义向公民个人信仰转化的可能性及路径[J].新乡学院学报.2019
[5].王波,赵健赟,魏博,李启仁.基于模糊理论的可能性线性规划数据处理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2019
[6].林敏建.VR技术嵌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意义与可能性研究[J].智库时代.2019
[7].魏方华.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9
[8].戎晓力,文祝,郝以庆,卢浩,熊自明.基于可能性理论的地下工程风险裕度模型[J].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2019
[9].李汉超.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城市供水管网漏损可能性评价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10].田雨.违法性认识错误避免可能性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