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考古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南沟墓地,社会组织,性别,继嗣
考古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畅[1](2019)在《大南沟墓地的社会组织与性别考古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大南沟墓地墓主性别与随葬品的对应关系可知,彩陶纹样和刻画纹样是整个墓地的性别象征符号,生产工具、陶器和装饰品亦有按性别分布的倾向。墓葬依随葬品及其组合方式分为叁类,对应叁类人。叁类人散布在叁个墓区。叁个墓区内女人墓葬类别单纯,男人墓葬类别复杂,据此推测墓地人群亲属组织为母系继嗣群体,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史前继嗣制度的研究方法。(本文来源于《北方文物》期刊2019年04期)
陆青玉,栾丰实,王芬[2](2019)在《社会网络分析及其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古学社会网络分析的发展可分为叁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繁荣期,在我国的考古学研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它以抽象的节点和连线构成的网络来模拟古代各种社会关系,尤其注重对物质文化交流、社会结构的时空变化等相关问题的探讨,为全面解读古代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同时,在静态的网络数据与动态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对接等方面,我们目前的研究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本文来源于《东南文化》期刊2019年05期)
许永杰[3](2019)在《考古学研究古村落的成功尝试》一文中研究指出岭南是我国古村落保存最多最好的地区之一,从我来到中山大学时起,就对这里的古村落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在黑龙江省考古研究所服务期间领衔"七星河流域汉魏遗址群聚落考古计划"项目,一个是新的工作单位中山大学考古专业是以民族考古学为特色的。做"七星河计划"时,严文明先生曾对我说,七星河流域历史时期的聚落形态可以为认识中国史前时(本文来源于《华夏考古》期刊2019年05期)
常乐[4](2019)在《汉代乐器架座的考古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代乐器架座形制多样,大致包括动物形、覆斗方形以及山形、"十"字交叉形等几种。西汉中期之前具有较多的周楚文化风格,其后形制渐趋固定。出有乐器架座实物的汉墓,墓主身份以诸侯王为主;非诸侯王者,其身份亦均在列侯及与列侯相当的级别之上。乐器架座形制及使用情况的变迁亦与汉代由雅趋俗的尚乐观念转变以及辟邪、升仙思想的盛行等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原文物》期刊2019年05期)
卢亚辉[5](2019)在《中古墓葬出土伏听的考古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北朝至元代墓葬中出土的伏听,进行考古类型学与分区分期研究,认为伏听的分布与人群的迁徙有关,这与中古时期的重大政治事件如李唐建国,唐代士族的中央化、官僚化,五代北方人口的南迁紧密相连。(本文来源于《文博》期刊2019年05期)
王子初[6](2019)在《音乐考古学研究中的音乐学分析——以江都王刘非墓仿玉玻璃编磬的复原研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所谓"音乐学分析"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讨。文章以2009年江苏盱眙江都易王刘非墓出土的一套仿玉玻璃编磬的复原研究全过程为例,探讨了音乐考古学研究中的"音乐学分析"方法的应用和作用。其中以乐器材质为研究目标的物理学分析表明,整套酷似翡翠质的"玉编磬"有着诸多人造的痕迹;化学分析的结果表明,这套编磬确为中国古代特有的高铅钡硅酸盐玻璃质地的人造制品。它不仅是古代中国在玻璃技术发展史上的空前大发现,也是古文献推崇备至的"玉磬"之最早、最完美的标本。这套编磬的复原实验的全过程,是有关"音乐学分析"分析应用实践的一个生动实例。对于研究中国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旋律乐器编磬的乐器材质和制造工艺、音律结构、音乐性能和音乐文物性质,乃至汉初宫廷音乐礼制和社会音乐生活、中国古代玻璃制造工艺至中国科技史,均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期刊2019年05期)
明海英[7](2019)在《长江中游地区史前考古学研究任重道远》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在史前时期,尤其是距今10000—4000年之间的新石器时代,长江中游地区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格局就已经形成。可以说,在秦汉王朝建立以前,长江中游地区的传统文化基本上独树一帜。因此,在探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时,长江中游地区占有不可忽视的位置(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9-06)
张娓[8](2019)在《推进东亚地区考古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张娓)8月29日,“公元前3至公元10世纪东亚地区考古和历史学研究”中日学术论坛在京召开。与会学者围绕玺印文字、墓葬、佛教、陶瓷器、东亚国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多角度的交流与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朱岩石表示,东亚古代(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9-02)
张乐,张双权,高星[9](2019)在《地理信息系统在动物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以贵州马鞍山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为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多学科领域的融合方面已经发挥了极为明显的作用。但是,在动物考古学研究中,尤其是在东亚地区,这一手段的使用还明显有所欠缺。本文尝试将这一技术手段应用于贵州马鞍山遗址(距今约43~16 kaBP)出土动物遗存的研究之中。在上千件石制品与数十件骨制品之外,马鞍山遗址还出土有大量的动物化石,从而使其成为检验与实践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良好媒介。本文以ArcGIS软件包中的空间分析工具为技术依托,重点对遗址出土的大型动物(包括Bubalus sp和Megatapirus augustus)的骨骼单元分布模式进行了更为准确的统计与分析。本项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方法而言,GIS系统在大型动物遗存的量化统计方面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价值;此外,这一技术手段还有望在第四纪其他学科的研究中得到发挥与应用。(本文来源于《人类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赵徐州[10](2019)在《考古学研究走向深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促进中国考古学界对考古遗存的深入研究,吉林大学—故宫博物院张忠培考古研究中心、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于8月5—6日在长春举办了首届“中国考古学:人类·文化·生业·社会”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8-12)
考古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考古学社会网络分析的发展可分为叁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繁荣期,在我国的考古学研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它以抽象的节点和连线构成的网络来模拟古代各种社会关系,尤其注重对物质文化交流、社会结构的时空变化等相关问题的探讨,为全面解读古代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同时,在静态的网络数据与动态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对接等方面,我们目前的研究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考古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陈畅.大南沟墓地的社会组织与性别考古学研究[J].北方文物.2019
[2].陆青玉,栾丰实,王芬.社会网络分析及其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J].东南文化.2019
[3].许永杰.考古学研究古村落的成功尝试[J].华夏考古.2019
[4].常乐.汉代乐器架座的考古学研究[J].中原文物.2019
[5].卢亚辉.中古墓葬出土伏听的考古学研究[J].文博.2019
[6].王子初.音乐考古学研究中的音乐学分析——以江都王刘非墓仿玉玻璃编磬的复原研究为例[J].中国音乐.2019
[7].明海英.长江中游地区史前考古学研究任重道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8].张娓.推进东亚地区考古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9].张乐,张双权,高星.地理信息系统在动物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以贵州马鞍山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为例(英文)[J].人类学学报.2019
[10].赵徐州.考古学研究走向深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