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133000
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大,寿命的增长,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交通运输多样化等因素,使急诊和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从而使急诊科更是成为医院的窗口科室。急诊科具有紧急抢救性、同步协调性、多学科综合性、发病时间的逆反性以及社会关注、舆论敏感等特点,再加之技术更新快、跨科的业务工作应急应变性强。急诊科护士处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从事着特殊护理专业,这些都给急诊护士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并使之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所以严重影响急诊护士的心理压力因素,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措施,以此来维护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急诊科护士的职责
1.1护士是急诊医疗中的主力军护理工作是具体实施抢救和治疗方案的“主力军”。医师所制定的治疗和抢救方案固然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关键在于确切地执行所指定的方案。如对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抢救,就应严格地做好雾化、翻身拍背、吸痰、观察病情、无菌操作,如有一环失败,即前功尽弃。
1.2护士是急诊医疗中的先行官急诊护士也就是“一线人员”,在24h内与患者保持密切接触。患者一进急诊科,首先接诊分诊的是护土,是分诊护士把他们安置在抢救或诊治场所;危重患者进入抢救室,首先接诊的又是抢救护士,根据病情即作紧急处理;如患者留置在急诊科,又是护士进行巡回观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所以护士是首先接触患者、首先抢救患者、首先发现病情变化的“先行官”。
1.3护士是急诊工作的管理者为保证急诊工作的正常运转,护士负责管理全科的一切设施,负责医疗物品的领取,负责抢救仪器的管理,从而保障了医疗用品的供应,保障了抢救仪器的完好备用状态,保障了急诊工作的正常运转。
2、急诊护理工作的特点如下:
2.1急急诊患者发病急骤、来势凶险、时间性强,所以一切工作突出一个“急”字,要分秒必争、迅速处理。这决定急诊护士应有巨大的潜能,投入高速度、高效率的工作。
2.2忙急诊患者病情变化快,来诊时间、人数、病种及危重程度均很难预料,因此随机性大、可控性小。尤其遇有交通事故、集体急性中毒、传染病流行等,患者常集中就诊。所以急诊工作十分繁忙,要做到紧张而有秩序。
2.3多学科性急诊患者病种复杂,疾病谱广,几乎涉及临床各科常需多科人员协作诊疗。因此要有高效能的指挥组织系统和协作制度。
2.4易感染性急诊患者因无选择性,常有传染患者,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要特别注意无菌操作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5涉法及暴力事件多如服毒自杀、车祸、打架斗殴的刀伤等。因此,要遵守医疗法规及要有高度的自控力,防止发生医患冲突
3、急诊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关于护士所承担急诊护理工作,对病情紧急的患者做好预检分诊工作,能得到及时诊治和处置.急救护理工作,制定各种急诊抢救的实施方案。对急危重患者以及成批伤员,要上传下达立即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对急诊留观的重患者应及时配合医生以明确诊断,正确治疗,必要时给予监护。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急诊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培训急诊护理人员的抢救水平,加速急诊护理人才的成长.开展急诊护理领域科研工作,开展有关收集急症、危重症患者病情发生发展过程的第一手资料和护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从而可总结诊治、护理等方面的经验及规律,提高急诊护理质量;进一步找出问题,研究、分析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的检控。
护士是急诊工作的管理者为保证急诊工作的正常运转,护士负责管理全科的一切设施,负责医疗物品的领取,负责抢救仪器的管理,从而保障了医疗用品的供应,保障了抢救仪器的完好备用状态,保障了急诊工作的正常运转。急诊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急诊护士是急救医疗的重要力量,是抢救、护理急症患者和危重患者的主要成员。因此,急诊护士素质和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急救工作的质量。对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是:急诊护士不仅要有熟练的护理技术,动作迅速,思维敏捷,身体好,还要有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急诊护士必须具有各科急诊临床知识和经验,并具备一定的应急能力和基本抢救技术;掌握急诊分诊原则,鉴别分诊快而准,以缩短候诊、分诊和诊疗时间;要熟练掌握抢救技术操作,掌握监护仪器、呼吸机、除颤器、输液泵的使用方法和管理技术,掌握心电图的操作和阅读,掌握气管插管、除颤及小伤口的清创缝合术;熟练掌握常用急救药物的名称、剂量、药理作用、用法、禁忌证及注意事项等;掌握急诊常用化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抢救患者时,按规定有权调度医院有关人员来急诊参加抢救;急诊护士要举止端庄、文明礼貌、作风严谨、语言精练贴切、能宽容患者并具有良好的自控力。
4、急诊科护士工作中主要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4.1急诊科护士主要压力源分析
急诊科护士经常面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精神高度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工作责任心强,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的医疗差错事故,而且急诊医疗中的失败和意外与差错事故难以区别,再加上病人告状之风日盛,在急诊科承受的医疗纠纷相对要多,尤其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更明确了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责任重大,让他们感到压力很大。
4.2工作责任重,劳动强度大
急诊科是一所医院的窗口,患者数量多,范围广,病种复杂,是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急诊科护士工作繁重,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尽管急诊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护士也必须保证在任何紧急情况下,具有相应的应急应变能力,对疾病迅速做出判断,绝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否则后果严重。作为急诊科护士往往最先对患者的生存与否负起责任,并且延续整个医疗过程,可见责任之大。另一方面,护士配备比例相对不足,再加上频繁倒班,使工作和生活没有规律,导致长期超负荷工作,此特点,可加重护士的工作压力。
4.3工作任务的繁重性
急诊护士不仅要配合医生抢救患者,及时准确用药,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各种文字记录;还要做好各种物品的准备、清洁、消毒保养;还要照顾患者饮食、大小便、清洁、巡视留观患者,观察病情变化,估计潜在危险,做好健康教育,做好病房管理,使之清洁、舒适、安全,陪检、转送患者等,这样繁重的工作量和高紧张度的工作状态,使急诊护士长期处于一种高压状态。
4.4工作责任的风险性
急诊患者病情变化快,抢救需争分夺秒。由于其特定的环境、工作的特殊性,急诊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抢救经验,而且需要与门诊各科医生及其他护士密切配合,跨科的医护关系和护护关系也给急诊护士增加了压力。急诊护士不仅要有娴熟的抢救技术,更要有准确的记忆力,较强的应急能力,否则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4.5工作地位的权威性
医生普遍受到社会的尊敬和承认,而护士虽然也为患者付出了很多心血,但很少得到充分肯定。三分治,七分养的道理在社会上仍然得不到认同,总认为护士只是医嘱的执行者,而不是有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是单纯伺候患者的,患者是护士的上帝,护士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种歧视使护士怀疑自身的能力及价值,而导致心理压力。
4.6工作环境的特征性
急诊科环境较复杂,且24h对外开放,工作氛围差。频繁的人员流动产生噪杂声以及患者痛苦的呻吟声、急救设备报警声、电话铃声等噪音刺激交感神经引起机体应激反应,酗酒、斗殴、吸毒、交通事故等现象也非常多见,使护士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情绪经常受到死亡现象和垂死状态的强刺激:急诊科突发事件多、意外死亡频率高,垂死和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刺激因素,除造成护士的直接心理压力外,还可产生激发影响,造成护士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护士在精神上极度紧张,研究证实工作应激因素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
患者及家属之间的矛盾和误解急诊科即是抢救患者生命的最前沿,也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纠纷和投诉的地方。急诊患者起病急骤,家属心情焦急,希望立刻得到及时、周到的救治服务,他们对医院急诊的就诊流程,规章制度不熟悉,一旦护士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就容易出现过激行为。特别是花费多而病情无望时,家属往往不能接受,情绪变化无常,随之而来的是对护理工作的百般挑剔,有机会造成护患之间的矛盾,甚至是护理纠纷。另外,护士忙于护理急救而无暇顾及家属的焦急情绪,两者之间的差异易使家属产生“急诊不急”的误会,甚至会产生冲突。缺乏社会支持及管理层的重视由于急诊科特殊性与普通病房相比较,急诊科护士总是处于被责怪、投诉和批评声中,他们的劳动得不到患者及家属认可,也得不到管理层的理解,发生护患纠纷和矛盾时,管理层不能给予支持。
5、急诊护理工作的制度和常规:(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各项工作制度、各岗位职责、抢救制度、差错事故防范制度、规范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使护理人员职责明确、有章可循。(2)健全常见疾病抢救常规,如呼衰、心衰、脑出血、心跳骤停、心梗、休克、中毒等的抢救常规,使抢救工作规范化,护理人员配合程序化。(3)健全抢救护理常规,如CPCR、昏迷、出血、休克、气管插管、呼吸机、三腔双囊管等护理常规,使护理工作规范化,护理操作程序化。(4)建立急救物品的保障制度,要求急救药品、物品、器材齐备,性能良好,合格率100%。做到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及时补充[3];无药品过期、失效、变质;消耗性物品要定位、定量、无过期。国内外学者早已认识到压力与护理工作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出现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可能与劳累和长时间心理紧张,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该病发病率为8-87/1万,而急诊护士中发病率约为108/1万。急诊科护士压力问题越来越突出,令人瞩目。在这里分析了急诊科护士压力的来源、应对措施、应对无效的原因、面对的新压力和今后对策,旨在为今后有效地管理护士压力提供新的思路,也对维护病人权益,体现医院职能,更好地推动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6、了解急诊科护士工作中主要压力源及相关因素,探讨减轻压力的对策。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工作量太大,工作环境差,不能及时对病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经常倒班成为急诊科护士工作主要压力源。其中不同年龄、不同班次、不同职称的压力也存在差异。建议从医院领导和护理管理者、科室、护士自身3个方面共同努力,减轻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维护他们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