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五权分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宪政,五权分立,监督权
五权分立论文文献综述
陈清芬[1](2018)在《浅谈孙中山的五权分立及对当代监察权的借鉴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框架和宪政思想中,五权分立和权能分治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也直接影响着之后中华民国宪政建设。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孙中山先生的治国理念方针和政治思想并没有彻底在现实中得到完整的贯彻和实施,但其独特的思想理论在革命成功百年之后,对于处在社会主义民主化法治化建设过程中的我们依旧有着积极有效的推动意义,所以本文就孙中山宪政思想及其监察权的现实意义进行简单阐述。(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杜伟男[2](2015)在《五权分立与叁权分立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孟德斯鸠系统地阐述了"叁权分立"的思想,并明确提出了分权制衡理论。五权分立思想是孙中山叁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晚清国粹思潮与孙中山对西方政治制度深刻认识相结合的产物。其理论来源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政体分权制衡原则和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中某些合理性因素,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将其逐步完善,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五权分立与叁权分立的不同不仅仅表现在五权和叁权的形式上,更体现在理论基础、实现方式以及制度设计的理念等方面。(本文来源于《赤子(上中旬)》期刊2015年09期)
芦俊杰[3](2012)在《小议孙中山先生五权分立的宪法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五权分立的宪法思想是孙中山先生对于宪法的重要思想成果。它指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以及监察权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一种模式。主要基础就是"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权能区分学说。在民国初期是凝聚着大智慧的宪法思想,对其之后的几部宪法都有启示性的作用。本文分为叁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五权宪法思想的一个粗略介绍;第二部分是论述五权宪法思想与孙中山先生的叁民主义思想之间的内在关系;第叁部分从正反俩个方面阐述五权宪法思想。(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2年08期)
王英津[4](2009)在《“五权分立”思想与“叁权分立”思想之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孙中山提出的"五权分立"思想是为了弥补"叁权分立"的弊端和实现"万能政府"的主张,以"权能区分"为基础所提出的政治构想。"五权分立"与"叁权分立"只具有表面上的相似性,但在实质上二者具有"质"的区别,具体表现在:分权的目的不同、所分之"权"的性质不同、制度安排不同、权力关系不同、权力作用不同。二者的上述不同表明,"五权分立"并非"叁权分立"的扩充版本,而是在融贯中西的基础上的独创构想。(本文来源于《政治学研究》期刊2009年06期)
徐黎明,江志平[5](2008)在《试论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关于孙中山"五权分立"思想的争议比较多。传统观点一般认为五权分立是西方叁权分立的继承与发展;而时下一种观点则认为五权分立仅仅只借鉴了西方叁权分立思想的表现形式,而没有借鉴其实质内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本文想就此对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作一个简单的探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08年16期)
魏家荣,朱平华[6](2007)在《构建“五权分立”住房保障模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我国现阶段房地产开发的一种新的模式——“五权分立”学说,即“政府做地,建筑公司做房,房监所审查,物业公司管理,消费者住房”,并对“五权分立”模式在住房保障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学术研究)》期刊2007年15期)
李雷,安中业[7](2005)在《孙中山“权能分治”与“五权分立”思想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从事革命事业,为中华民族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他在宪政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权能分治”与“五权分立”思想便是其宪政理论的精华。一、“权能分治”孙中山先生第一次表述“权能分治”思想(本文来源于《人大研究》期刊2005年08期)
王湘保[8](2005)在《关于马钢炉料公司“五权分立”管理模式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两年,马钢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2003年,钢产量达到了600余万吨,2004年则一举跨上了800万吨钢的新台阶。今年,马钢还将攀登钢产量935万吨的新目标。在马钢产能不断释放和扩大的同时,炉料能否保质、保量、按时地供给,是马钢实现既定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几年,炉料公司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马钢生产发展的需要,按照现代化物流专业化管理的模式,对内部的(本文来源于《中国钢铁业》期刊2005年06期)
苗蓓[9](2002)在《五权分立中的监察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圜政;去大警16爵士阜位揄文五权分立中的监察制度专 业:研究方向:作 者:指导教师: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政法大学》期刊2002-05-01)
王存奎[10](2001)在《从“五权分立”“权能分治”谈孙中山对政权模式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认真考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体和批判中国传统的封建体制的基础上 ,孙中山提出通过“五权分立”、“权能分治”等方案最终实现主权在民的政治理想 ,并为此提出了深入细致的实施方案 ,迎合了世界进步潮流 ,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但由于他对中西制度文化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偏颇 ,也注定了他所设计的救国方案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陷的一面 ,直接影响着他的主权在民政治理想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01年06期)
五权分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孟德斯鸠系统地阐述了"叁权分立"的思想,并明确提出了分权制衡理论。五权分立思想是孙中山叁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晚清国粹思潮与孙中山对西方政治制度深刻认识相结合的产物。其理论来源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政体分权制衡原则和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中某些合理性因素,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将其逐步完善,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五权分立与叁权分立的不同不仅仅表现在五权和叁权的形式上,更体现在理论基础、实现方式以及制度设计的理念等方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五权分立论文参考文献
[1].陈清芬.浅谈孙中山的五权分立及对当代监察权的借鉴意义[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
[2].杜伟男.五权分立与叁权分立的比较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
[3].芦俊杰.小议孙中山先生五权分立的宪法思想[J].法制与社会.2012
[4].王英津.“五权分立”思想与“叁权分立”思想之比较分析[J].政治学研究.2009
[5].徐黎明,江志平.试论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J].黑龙江史志.2008
[6].魏家荣,朱平华.构建“五权分立”住房保障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
[7].李雷,安中业.孙中山“权能分治”与“五权分立”思想述评[J].人大研究.2005
[8].王湘保.关于马钢炉料公司“五权分立”管理模式的调查[J].中国钢铁业.2005
[9].苗蓓.五权分立中的监察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2
[10].王存奎.从“五权分立”“权能分治”谈孙中山对政权模式的思考[J].求索.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