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心血管参数检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指端脉搏波信号,心血管参数,滤波预处理,血氧饱和度
心血管参数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鲁庆强[1](2018)在《基于指端脉搏波的心血管参数无创检测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重大问题。血压、血氧和心率等作为心血管疾病预防和诊断的重要体征参数,其无创检测可以帮助人们随时了解自身身体状况,但是目前心血管参数检测技术通常存在功能单一、精度不高、操作复杂等缺点。针对以上背景和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指端脉搏波的心血管参数无创检测系统,实现人体血氧、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流灌注指数等生理指标的无创检测。首先,对于脉搏波信号采集后的噪声干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预处理滤波算法,包括五点递推平均滤波算法、基于SPA的Detrend去基线漂移算法、基于改进叁次样条差值的EMD去噪算法。经预处理后的脉搏波很好的去除了高、低频噪声及基线漂移干扰,为之后心血管参数计算奠定了基础。其次,根据预处理得到的PPG信号,设计了高精度的心血管参数检测算法,实现血氧、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流灌注指数等生理指标无创检测。在计算血氧值时,采用了两种血氧特征值提取算法:基于线性回归的血氧特征值提取算法与基于移动平均的血氧特征值提取算法,并通过标定试验分析择取最优算法;在计算血压值时,首先利用基于加速脉搏波的PWTT提取算法建立PWTT与收缩压线性关系模型,然后采用多参数舒张压拟合算法改善舒张压计算方法,并在PWTT基础上结合多元个体特征(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心率)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设计了一种多参数的BP神经网络血压估计算法,对收缩压和舒张压做进一步优化;在计算呼吸频率和心率时,通过FFT-BHR算法提出一种呼吸频率及心率计算方法;在计算血流灌注指数时,通过PPG信号包络线算法设计一种血流灌注指数(PI)检测方法。最后,重点阐述了整个心血管参数无创检测系统的实现方案,介绍了脉搏波信号采集前端的硬件电路以及数据分析算法系统的设计。首先简要介绍了检测系统的硬件系统,包括PPG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和整体电路搭建;然后在软件方面,介绍了基于MATLAB系统编写的GUI信号分析软件,功能包括波形显示、生理参数计算和数据通信。(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范强[2](2017)在《心血管生理参数非接触式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因此,实时监测心血管生理状态的关键指标,可以实现心血管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基于光电容积描记技术(photoplethysmography,PPG)的脉搏血氧仪,是一种简单而准确的接触测量装置,已经得到大量临床应用。然而,接触式测量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大大限制了平台的使用,甚至导致了不精确的估计。首先,接触式测量需要皮肤与传感器保持长时间夹紧,这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习惯。同时,接触力大小和接触位置会对脉搏波形有影响,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此外,接触式血氧计需要额外的光源,极大抑制了检测器的灵活性。因此需要一种非接触测量手段克服这些问题。成像式光电容积描记(imaging photoplethysmography,IPPG)技术从PPG技术衍生而来,是一种平台简易、成本较低、容易操作、适合长时间监测的非接触式生理信号检测技术。该技术一经提出,就成为生物医学光子学以及医疗仪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值得注意的是,IPPG技术在非接触的测量过程中,由于人体运动难免会产生伪差,以及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会造成准确性下降。因此,本文旨在依据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生物模型,基于非接触测量的目标,采用叁种不同的硬件平台,应用新颖高效的图像信号处理算法和生理参数计算方法,设计了叁种心血管生理参数检测系统,实现了不同部位的生理代谢情况非接触的实时准确监测。通过多组实验对其准确性和鲁棒性进行验证,探讨这些检测系统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价值。基于单色相机的心血管生理参数检测系统:使用单色CMOS相机、双波长LED光源及与之对应的带通滤波片,选取胳膊作为提取生理参数的部位,获取其脉率、血氧饱和度等生理参数。对原始信号的噪声和拍摄过程中的运动产生的伪差,利用图像分割与配准和基于小波分解的自适应滤波算法进行去除。此外,还构建了血氧饱和度的二维、叁维分布图,这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平台血氧饱和度测量准确性高,且二维、叁维分布图直观有效,适合临床应用。基于彩色相机的心血管生理参数检测系统:在自然光拍摄条件下,利用彩色CCD相机,选取脸部作为提取生理参数的部位,计算脉率、血氧饱和度、心率变异性等生理参数。为了克服运动伪差和噪声影响,先进行人脸检测、追踪和肤色检测,再使用盲源分离算法和小波分解去除运动伪差。提出了一种IPPG信号频域峰值的二维分布图,基于此分布图,可以得到最佳的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以及大小。该检测系统平台已经大大简化,测量结果准确。对诸如光照、距离等拍摄条件不敏感,鲁棒性好,适合临床和家庭健康监测使用。改进的自然光条件下的心血管生理参数检测系统: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为了在家庭健康监测应用环境中使得非接触测量被广泛接受,我们分析了基于消费级相机监测心血管生理参数的可行性。但是此类相机得到的视频信号信噪比差,首先对其进行了欧拉放大操作,使得微弱信号得以放大。再对放大后的叁通道信号进行线性操作,增强信号信噪比。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成分分析的改进的盲源分离算法,对信号的噪声和拍摄过程中的运动产生的伪差进行去除。通过多人多种情况的实验结果表明,该非接触测量平台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由于其硬件平台简单易获取,特别适合家庭健康监测,因而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这叁种检测系统的硬件平台基本涵盖了目前主要的IPPG方案,并创新性提出适合各自平台的新算法,用以有效克服影响非接触测量准确性的诸如运动伪差、光照、距离等关键因素。通过多名志愿者的多种实验,结果表明这叁种心血管生理参数非接触检测系统可以对心血管关键参数实现准确预测,并且对拍摄条件不敏感,在临床以及日常家庭健康监测中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7-10-01)
黄万风[3](2017)在《基于桡动脉脉搏波的家用心血管功能参数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迅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逐渐的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与日俱增。根据《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显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各种疾病之首,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事态更加严峻。而传统的心血管功能参数检测仪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检测功能全面的台机,但体积过大,价格偏高,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另一类虽然体积较小,价格低廉,操作简便,但检测功能单一,两者都存在较大的应用局限性。因此,设计一款体积微型化、操作简单化、价格低廉化、检测多样化的心血管功能参数检测设备,对预防和诊断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血流动力学、动脉弹性腔以及动脉脉搏波基础理论,分析了脉搏波的产生机制和传播特性。根据脉搏波信号的特点,阐述了脉搏波信号中去除噪声和干扰的常用方法,通过对脉搏波波形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斜率阈值法来提取脉搏波波形的特征点,并给出了具体的实现过程。根据脉搏波波形各个特征点的生理病理信息并结合血压信息推算出十项心血管功能参数,最后详细分析心血管各个参数的含义和生理病理意义。其次,设计了家用心血管功能检测系统,系统硬件方面以ARM处理器STM32F407ZGT为核心,设计了电源管理模块、脉搏波采集模块、血压采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系统通信模块以及LCD显示模块,重点阐述了基于PVDF自主设计压电薄膜脉搏传感器的过程、系统电源模块的设计和噪声分析、去除脉搏波噪声和干扰的信号调理电路设计。系统软件方面首先介绍了系统总体功能架构,简要描述了 uC/OS-Ⅲ微型实时操作系统和STemWin图形界面,重点论述了脉搏波信号采集的过程、脉搏波波形特征点的提取以及血压测量的实现,并简单介绍了系统的操作和运行过程。最后,通过系统采集到的桡动脉脉搏波信号,对脉搏波波形特征点提取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脉搏波特征点提取算法具有实时性好、准确性高、计算量小等特点。通过与标准设备BX-CFTI-100心血管测试仪做对比实验,对家用心血管功能检测系统的重复性、稳定性、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心血管功能参数检测系统重复性好,性能稳定,测量结果准确,能够较好的反应心血管健康状况,特别适用于家庭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7-05-01)
洋洋[4](2016)在《基于PPG与ECG信号的无创心血管参数检测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然而,国内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态势。许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未能及时发现自身心血管的病变而耽误了治疗。目前的心血管检测技术中,通常存在着有创伤、功能单一、检测设备复杂以及精度低等问题,所以研究一种无创的心血管参数检测系统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PG(Photoplethysmograph,光电容积脉搏描记)信号与ECG(Electrocardiogram,心电图)信号的无创心血管参数检测方法。首先,针对心电脉搏信号采集后的有效信号识别与特征提取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序列描述的信号识别方法,首先将波形时间序列进行分割,每个分割段采用斜率符号化进行表示,通过段与段之间的相似性判断出信号的有用段和干扰段。再根据得到的有用段信号,提出一种基于滑窗的特征提取方法,寻找信号中的峰值、谷值,同时调整滑窗宽度,还能够进行脉搏重搏波波峰的检测。其次,根据心电信号的时频特性,提出了一种无需R波检测的HRV计算方法。同时,利用心电脉搏信号结合经典的波速法来测量收缩压,将脉搏波的特征K值与经典的弹性腔模型结合测量舒张压。此外,根据测得的心率、血压等参数进一步总结归纳了其他相关心血管参数的计算方法。最后,重点介绍了心血管检测系统的整体实现方案,包括前段信号采集的硬件电路设计以及数据分析系统的软件设计。在硬件方面,介绍了ECG模块、PPG模块以及数据采集模块;软件方面,基于Visual Studio平台,开发了一套数据分析系统,包括数据通信模块、波形显示以及心血管参数计算。最后,通过与真实的心血管参数仪器进行实验比对,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6-11-18)
边授权[5](2014)在《便携式无创心血管参数检测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血管病给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影响,防治的关键是要准确检测人体心血管参数并进行及时诊断干预。传统心血管功能参数的检测仪器需要专业医生操作,依赖于计算机分析,检测过程非常繁琐,不能进行实时检测。因此,研究操作方便快捷、结果简单直观的无创心血管健康状况的检测装置,采用一体化的设计,实现家庭及个人心血管健康状况的快速检测,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血流动力学和动脉弹性腔理论,引入了动脉脉搏波的形成机理、传播特性及波形特征,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脉搏波的信号处理和波形分析方法。然后,根据动脉血压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比较几种现有的无创血压测量方法,并采用基于示波法的新型血压测量方法实现脉搏信号的分离以及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判定。同时,结合脉图面积法计算K值,可根据K值、收缩压和舒张压获得心率等相关心血管参数。对于建立的无创心血管参数检测系统,详细介绍了硬件电路及接口设计和软件程序设计。硬件结构以STM32F4新型微处理器为核心,配有信号采集、充/放气控制、SD卡存储、USB通信以及必要的外围电路;软件设计通过C语言编程,嵌入μC/OS-II操作系统,实现对系统中的血压测量、脉搏波分离、波形显示、心血管参数的计算及数据的存储与上传等功能。通过实验调试,该无创心血管参数检测系统各功能已基本实现并顺利运行。随后,采用HHT方法对检测得到的脉搏波信号做进一步的处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脉搏波的波形特征并有效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生理病理状态。最后,根据无创血压测量标准对系统的准确性进行了实验对比评估,结果显示该系统能够很好的实现对人体动脉血压的有效测量,已基本达到预期的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期刊2014-12-01)
吴萍[6](2014)在《基于脉搏波理论的心血管功能参数无创检测算法及实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是指由心脏和血管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以及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是病理特征长期积累的结果,且伴有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因此,相关参数的早期诊断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生理病理意义。本课题旨在建立一种心血管功能参数的无创检测算法,通过临床实验数据进行验证。本课题研究方法是基于非线性脉搏波理论流体力学方程,建立了一套包括血液黏度、心输出量、踝臂指数等心血管功能参数的无创检测算法,用以推断心血管功能健康状况;通过与北京工业大学校医院合作完成临床实验,分别采集被测者脉搏波数据、血液黏度检测及个人信息登记;利用实验数据验证无创检测算法的正确性,找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心血管功能影响因素并建立不同因素与计算结果间的拟合关系;最后利用临床检测数据修正算法,得到更加准确的计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非线性脉搏波理论建立的心血管功能参数计算模型能够实现血液黏度、心输出量、心脏做功、踝臂指数等参数的无创计算,且计算结果符合临床生理值范围内。经过影响因素均值法、加权平均法、典型因素均值法3种不同方法修正算法后,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明显减小,且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1)。血液黏度随年龄、体重指数的增加而增加,男性60岁达峰值5.35,女性50岁达峰值4.45,此后变化趋于平稳,不再升高;各年龄段内男性血液黏度值均明显高于女性,其差值范围在0.28-0.90区间内;高血压患病者伴有明显的血液黏度值增加,且其与对照组的黏度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1)。综上所述,血液黏度值、心输出量、心脏做功、踝臂指数等参数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研究所得到的不同影响因素与血液黏度关系的经验公式及心功能参数计算方法,对于研究不同生理条件下心血管功能参数变化、不同参数值对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程度以及进一步研究血液黏度的无创检测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4-06-01)
胡锐兴[7](2013)在《无创心血管参数检测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动脉血管结构与功能的病变。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因为没有及时发现动脉血管的病变而延误治疗最终死亡。在当前的心血管参数检测技术中,普遍存在有创伤、精度低、检测成本高和操作不便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心血管疾病患者或亚健康人群的及时检测。所以研究一种稳定、有效并且经济的无创心血管参数检测对心血管疾病预防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基于血流动力流变学理论、心血管弹性腔模型以及示波法原理,通过由脉搏传感器和血压传感器获得的手腕处脉搏波波形,设计了可以定量评估心血管健康状态的无创心血管参数检测系统。最后通过实验对该检测系统测量的心血管状态参数的准确性进行初步验证,实验数据经SPS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后,各项指标均初步达到设计要求,验证了该检测系统测量数据的可信性和系统的稳定性,能够给被测者提供有价值的心血管信息,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临床诊断。本论文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脉搏波理论、心血管弹性腔模型以及示波法原理,总结出脉搏波波形特征量K及其他心血管参数的计算方法。基于示波法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波形特征法和幅度系数法的改进算法实现血压参数的检测。(2)根据脉搏波信号和血压信号的特点及测量方法,提出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包括脉搏波采集模块和血压测量模块方案设计。(3)基于Visual C++语言设计并实现了检测系统的上位机分析软件。(4)最后通过实验初步验证了该心血管状态参数无创检测系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评估心血管健康状态。(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3-05-01)
赵英强[8](2009)在《心血管功能检测仪参数及临床实用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验无创心功能仪的测量参数的可靠性和临床实用性。方法:用AZN心血管功能检测仪对31例健康人进行两次测量,比较两次结果的差异;健康人31例与心血管疾病患者34例分别进行测量,比较两组人群的结果。结果:健康人两次测量结果显示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健康人与患者比较显示SP、DP、PP、MAP、PAWP、SV在健康人与心血管病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R、ETK、TR、STR、CO、VPE、HOV、V、OV、BV、T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ZN-F心功能仪的测量稳定性良好,能反映疾病的心功能状态,敏感性强。(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期刊2009年20期)
施益锋,方志庆[9](2009)在《心血管综合参数检测仪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能早期检测心功能变化的多参数心血管检测仪的研制。方法通过测量PWV(脉搏波传播速度)、动脉弹性指数C1、C2等参数作为评估心血管功能的指标,开发相应的检测仪器。结果本文设计的检测仪在高血压和非高血压组的对照分析中得到了有效的验证,能及早提示心功能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设备》期刊2009年06期)
李维胜[10](2009)在《心血管参数检测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大幅度上升。如何在身体没有出现明显症状之前,检测出心血管系统参数的变化,为疾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现代心血管参数检测仪器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心血管参数检测仪器设计方案。心血管参数检测仪器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主要完成对人体生理信号的采集,并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调理、放大、模数转换,使之进入计算机。软件主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显示、存储、分析、打印,并实现对整个系统流程和外部充气泵、电磁阀等进行开关控制。课题心血管参数检测系统为山东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承担的国家“863”项目的组成部份,本文主要研究和实现了该系统的软件部分。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完成系统总体设计,确定软件设计思路,选择软件开发平台。其二是基于有限状态机设计并实现软件整体框架。其叁是研究了基于小波变换的生理信号预处理,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小波变换的生理信号去噪算法并通过实验验证,证明其优于传统算法。其四是研究了心电信号R波特征点提取算法、心电信号基线漂移去除算法。(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04-05)
心血管参数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因此,实时监测心血管生理状态的关键指标,可以实现心血管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基于光电容积描记技术(photoplethysmography,PPG)的脉搏血氧仪,是一种简单而准确的接触测量装置,已经得到大量临床应用。然而,接触式测量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大大限制了平台的使用,甚至导致了不精确的估计。首先,接触式测量需要皮肤与传感器保持长时间夹紧,这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习惯。同时,接触力大小和接触位置会对脉搏波形有影响,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此外,接触式血氧计需要额外的光源,极大抑制了检测器的灵活性。因此需要一种非接触测量手段克服这些问题。成像式光电容积描记(imaging photoplethysmography,IPPG)技术从PPG技术衍生而来,是一种平台简易、成本较低、容易操作、适合长时间监测的非接触式生理信号检测技术。该技术一经提出,就成为生物医学光子学以及医疗仪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值得注意的是,IPPG技术在非接触的测量过程中,由于人体运动难免会产生伪差,以及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会造成准确性下降。因此,本文旨在依据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生物模型,基于非接触测量的目标,采用叁种不同的硬件平台,应用新颖高效的图像信号处理算法和生理参数计算方法,设计了叁种心血管生理参数检测系统,实现了不同部位的生理代谢情况非接触的实时准确监测。通过多组实验对其准确性和鲁棒性进行验证,探讨这些检测系统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价值。基于单色相机的心血管生理参数检测系统:使用单色CMOS相机、双波长LED光源及与之对应的带通滤波片,选取胳膊作为提取生理参数的部位,获取其脉率、血氧饱和度等生理参数。对原始信号的噪声和拍摄过程中的运动产生的伪差,利用图像分割与配准和基于小波分解的自适应滤波算法进行去除。此外,还构建了血氧饱和度的二维、叁维分布图,这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平台血氧饱和度测量准确性高,且二维、叁维分布图直观有效,适合临床应用。基于彩色相机的心血管生理参数检测系统:在自然光拍摄条件下,利用彩色CCD相机,选取脸部作为提取生理参数的部位,计算脉率、血氧饱和度、心率变异性等生理参数。为了克服运动伪差和噪声影响,先进行人脸检测、追踪和肤色检测,再使用盲源分离算法和小波分解去除运动伪差。提出了一种IPPG信号频域峰值的二维分布图,基于此分布图,可以得到最佳的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以及大小。该检测系统平台已经大大简化,测量结果准确。对诸如光照、距离等拍摄条件不敏感,鲁棒性好,适合临床和家庭健康监测使用。改进的自然光条件下的心血管生理参数检测系统: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为了在家庭健康监测应用环境中使得非接触测量被广泛接受,我们分析了基于消费级相机监测心血管生理参数的可行性。但是此类相机得到的视频信号信噪比差,首先对其进行了欧拉放大操作,使得微弱信号得以放大。再对放大后的叁通道信号进行线性操作,增强信号信噪比。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成分分析的改进的盲源分离算法,对信号的噪声和拍摄过程中的运动产生的伪差进行去除。通过多人多种情况的实验结果表明,该非接触测量平台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由于其硬件平台简单易获取,特别适合家庭健康监测,因而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这叁种检测系统的硬件平台基本涵盖了目前主要的IPPG方案,并创新性提出适合各自平台的新算法,用以有效克服影响非接触测量准确性的诸如运动伪差、光照、距离等关键因素。通过多名志愿者的多种实验,结果表明这叁种心血管生理参数非接触检测系统可以对心血管关键参数实现准确预测,并且对拍摄条件不敏感,在临床以及日常家庭健康监测中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血管参数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1].鲁庆强.基于指端脉搏波的心血管参数无创检测系统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
[2].范强.心血管生理参数非接触式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7
[3].黄万风.基于桡动脉脉搏波的家用心血管功能参数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安徽大学.2017
[4].洋洋.基于PPG与ECG信号的无创心血管参数检测系统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
[5].边授权.便携式无创心血管参数检测系统的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4
[6].吴萍.基于脉搏波理论的心血管功能参数无创检测算法及实验验证[D].北京工业大学.2014
[7].胡锐兴.无创心血管参数检测系统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3
[8].赵英强.心血管功能检测仪参数及临床实用性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
[9].施益锋,方志庆.心血管综合参数检测仪的研制[J].中国医疗设备.2009
[10].李维胜.心血管参数检测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