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建模论文-李瑞金,张黎明,徐伟伟,司孝龙,李佳伟

光源建模论文-李瑞金,张黎明,徐伟伟,司孝龙,李佳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源建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遥感,在轨绝对辐射定标,几何误差,系统建模

光源建模论文文献综述

李瑞金,张黎明,徐伟伟,司孝龙,李佳伟[1](2019)在《基于太阳矢量的点光源转台高精度标校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以凸面镜作为反射式点光源的系统建模不够完善,限制其指向精度提高的问题,提出以太阳矢量为参照基准的系统建模方法,提高了系统指向精度。通过实验数据的线性度拟合确定拟合系数R~2在0.999以上,确保了实验数据的可靠性,以最小二乘法解算模型求解系统固有安置几何误差,最后,通过反解模型求解目标值方法和太阳图像质心比对法,分别验证标校后模型的正确性。实验结果表明,目标编码器角度与实际测量角度值基本一致,俯仰角度误差标准偏差为0.0043°,方位角度误差标准差为0.00299°,误差范围保持在0.04°以内,图像质心比对法像素差值在2 pixel左右,对应的像素角分辨率误差在0.036°上下,系统综合指向精度优于0.1°,验证了此种方法建模的正确性与可行性,为实现多空间分辨率的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传感器高精度、高频次、业务化、全动态范围的在轨绝对辐射定标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田亚,金靖,张浩石,范海涛[2](2019)在《叁能级ASE光源在辐射环境下的增益损耗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叁能级自发辐射放大(ASE)光源在辐射环境下的增益损耗进行了建模研究。以掺铒光纤(EDF)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色心的动力学理论,利用低剂量下的增益损耗,获得了ASE光源增益损耗建模所需要的辐射吸收参数。然后采用自验证的方式,利用高剂量下的增益损耗数据验证了此种建模思想的正确性。此种方法不仅简化了辐射测量装置,同时将铒离子的吸收和光褪色效应对辐射吸收参数的测量造成的误差考虑在内,使得剂量和剂量率的外推更加准确和灵活。结果表明,在低剂量处实验数据与ASE光源增益损耗模型的拟合度达到99. 98%,并且在此拟合度下获得的色心吸收参数在高剂量处的自验证也具有很好的拟合效果,从而进一步证明了此方法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万文斌[3](2019)在《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太阳光模拟器多LED光源的热特性分析与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光模拟器是一种能够模拟不同太阳光光谱与光辐照输出的装置,是光伏产业中不可缺少的设备,相对于传统太阳光模拟器的氙灯、卤素灯光源,LED的可控性强、可调范围宽,因而多LED太阳光模拟器在新型模拟器研究中具有极大的潜力。光源是模拟器的核心组成之一,LED光源是一个多参数、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光电热特性高度相关,随着电流的增大,LED结温急剧升高,会降低光效以及光学性能的稳定性,散热问题成为保证LED光源稳定输出的一大障碍。光电热(PET)数值模型描述了光电热之间的耦合关系,为散热设计的热源条件提供了参考,但模型中存在难以测量和精确估计的结温,且参数多,导致模型计算复杂,因此,本文提出了新的测试和建模方法对LED的热特性进行分析与建模,为散热结构的优化提供了依据,保证稳定的光输出。针对LED光源的散热问题,本文建立了基于PET理论的RBF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模型所得的光电热属性作为散热结构设计的边界条件,对鳍翅式热沉和矩形通道进行结构设计与参数优化,增强散热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为了分析散热结构与散热性能之间的关系,LED光电热边界条件必不可少,本文以PET数值模型对LED光电热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在给定热沉的前提下,搭建了控温条件下的LED光电热特性测试平台,建立了热沉温度、驱动电流与光通量输出的RBF神经网络计算模型,结果表明,RBF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表现良好的一致性,准确的描述了光电热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可以获得不同条件下的光电热属性。(2)利用RBF神经网络模型获得的光电热属性,作为散热设计中热模型的边界条件,本文在多物理场耦合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自然对流下的鳍翅式热沉进行了仿真计算,并通过RBF神经网络对基板厚度、翅片高度、翅片厚度与热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建模,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基板厚度为5.25mm,翅片高度为53.27mm以及翅片厚度为4.35mm时,散热效果最好。(3)自然对流的散热效率不高,主动散热成为必需,本文选用风冷的散热方式,以结构紧凑、重量轻且散热表面积比较大的矩形通道为研究对象,对矩形通道的热传输行为进行了分析,获得了通道基板厚度、通道高度、通道数量与热阻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此关系对通道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矩形通道结构,相比于自然对流下的热沉,散热性能提高了 48.7%。(4)由于传热传质过程中的热积累效应,导致矩形通道与热源接触面的温度分布不均,因此,本文采取了入口面积大、出口面积小的楔形通道散热结构,利用有限元分析和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计算了楔形通道的温度分布,获得出入口面积比与温差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当面积比为2时,温度均匀性的提高效果最明显,相比于矩形通道提高了 32.5%。本文通过光电热的RBF神经网络模型,为热设计提供了边界条件,并对鳍翅式热沉和矩形通道进行了结构设计与参数优化,相比于鳍翅式热沉,矩形通道的散热性能提高了 48.7%,楔形通道的温度均匀性比矩形通道高32.5%,提高了光源系统的散热性能,为光学性能的稳定提供了保障。(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1)

李广[4](2019)在《基于光电热理论的多LED光源热耦合效应分析与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光模拟器是一种利用人造可控光源模拟太阳光辐照特性的仪器,在光伏产业中被广泛使用。LED凭借着光谱全彩、可控性强等优势逐渐取代氙灯、卤素灯等成为太阳光模拟器的主要光源,太阳光模拟器光源在有限的空间内要输出更高的光功率密度,应包含多颗工作在大功率状态下的LED,这会引起LED之间严重的热耦合效应问题,热耦合效应是各LED对彼此温度分布的影响,导致各LED结温会有不同的升高,体现在LED结温分布不均匀即存在热岛现象。光电热理论描述了 LED光电热参数之间相互耦合关系,它表明了温度升高会降低LED的光通量、峰值波长等光学性能,而太阳光模拟器的光谱匹配度等性能指标对光学性能提出了严苛的要求,所以有效降低热耦合效应导致的LED结温温升是非常重要的,而热称合效应受到环境温度、光源结构等多因素影响且各因素是相互耦合的,这就对热耦合效应的研究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本文对多LED之间的热耦合效应提出了新的测试和建模方法。本文以太阳光模拟器多LED光源为研究对象,针对多LED热耦合效应问题,建立了输入参数为波长λ、驱动电流If与输出参数光通量Φ、电功率Pe、热功率Pt的神经网络模型,利用神经网络模型的光电热参数作为热耦合仿真的边界条件,对影响热耦合效应的LED间距d、散热基板导热率μ、散热基板厚度h等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改变LED的空间排布方式以降低热耦合效应。主要内容如下:(1)光电热理论能描述单种LED光电热参数的相互耦合关系,当LED类型改变时,需要相应的改变该理论中Rjc。、ke、kv等参数,同时数值模型是高阶表达式计算复杂度高,这无疑会给光电热理论的应用带来巨大的局限。对此,本文搭建了 LED特性测试实验平台获取建模数据,建立了施加动量项的BP神经网络模型,将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表明该模型在分析光电热相互耦合关系时具有更高的准确性。(2)利用神经网络模型获得的不同工作条件下LED的热功率作为热耦合效应分析时的边界条件。本文以LED电路等效模型为基础,采用有限元计算的方法,结合热阻矩阵理论分析了 LED间距、散热基板导热率、散热基板厚度等因素对热耦合效应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各因素与热耦合效应导致的LED结温温升之间的关系模型,最终实现了对热耦合效应的量化表达,进而对分析热耦合效应提供了指导。(3)在光源的具体设计中考虑到材料导热性能、加工工艺等因素,对散热基板导热率、散热基板厚度的选取进行了限定,LED间距是影响热耦合效应的主要因素。本文以LED间距与热耦合效应导致LED结温温升的关系模型为基础,在矩形阵列、圆环阵列这两种阵列结构下,提出了按照等差、斐波那契等数列变化规律排布LED的方法,并将其拓展到对数、幂数、畸变等函数模型中,并以方差作为适应度函数应用遗传算法对函数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叁种函数排布的LED结温方差分别变为原来的62%、20%、15%,相比较可知多LED光源采用畸变函数模型排布方式获得了更加均匀的结温分布,所以合理的空间排布是保证LED结温分布均匀、降低热耦合效应强度的一种有效策略。本文通过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为多LED之间热耦合的分析提供了边界条件,研究了多个因素对热耦合效应的影响,并选取LED间距为布局的优化参数,比较了不同布局下的温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畸变函数排布的LED结温方差为15%,有效的降低了多LED之间的热耦合,提高了 LED光源温度分布均匀性。(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1)

杨爱萍,王南,庞彦伟,杨苏辉[5](2018)在《人工光源条件下夜间雾天图像建模及去雾》一文中研究指出夜间有雾图像光照不均匀,整体亮度较低,色偏严重,且人工光源周围存在光晕。现有的去雾模型和算法大多针对白天图像,其并不适用于夜间场景,夜间图像去雾颇具挑战性。该文深入分析夜间有雾图像的成像规律,建立含有人工光源的夜间雾天图像成像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夜间图像去雾新算法。针对夜间图像光照不均问题,提出基于低通滤波的环境光估计方法,利用估计出的环境光可准确预测夜间场景传输率;针对目前夜间图像去雾后存在光源光晕问题,提出根据图像色度估计场景点属于近光源区域的程度,使算法能自适应地处理光源区域和非光源区域;针对非一致色偏问题,利用直方图匹配方法进行颜色校正。对大量图像进行实验,并与现有白天、夜晚图像去雾算法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文提出的夜间雾天图像成像模型及去雾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高培丽,李潇,黄逸峰,钱维莹,刘诚[6](2016)在《面光源矩形匀光照明反射器数学建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常反射器照明器件结构对面光源出射光线难以有效控制,用透镜又存在不可避免的色散问题。采用面光源置于反射器杯口,出光面背对目标面的结构,提出一种分点、分区控制光线的自由曲面反射器的设计方法。利用有限元法划分面光源,将微面光源视为点光源,根据矩形匀光照明配光条件,建立面光源与目标面的能量对应关系。根据微分几何理论和Snell定律,建立反射器的数学模型,只要给定参数,无需进行反馈优化,即可用Matlab软件给出自由曲面反射器的数值解。以台灯照明为例,用光学设计软件对其性能进行了模拟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在有效照明区域内均匀度可达到80%以上,光能利用率达到90%。(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16年01期)

詹彩娟,潘晓东[7](2015)在《基于DIALux建模的隧道光源视觉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DIALux软件建立隧道模型,在不同色温的LED灯和高压钠灯光环境下,进行针对视觉特性的模拟实验,评价出视觉适应性最佳的光源,为隧道内光源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5年15期)

吴洁[8](2015)在《ArF光源腔体温度控制建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采用控制冷却水的流量变化实现Ar F光源腔体的温度控制。首先建立了腔体的热交换模型,并通过分析计算分别得到了腔体内的空气温度和热源、PCW流量、PCW入口温度的传递函数。然后提出了PD模糊控制和模糊自适应PID控制两种复合控制方法,并利用MATLAB分别对它们进行了设计和仿真。最后比较了两种控制器的仿真结果,选择了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法。(本文来源于《科技致富向导》期刊2015年14期)

徐燕,吴永前,李世芳,万勇建,侯溪[9](2015)在《基于Zemax干涉仪建模的环形光源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影响高精度干涉仪测量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系统的相干噪声,为了提高干涉检测精度,必须抑制系统的相干噪声。环形光源作为一种抑制相干噪声的有效手段已被广泛应用工程实践。本文利用Zemax干涉仪建模分析了环形光源不同环半径对干涉测量精度影响,并分析了在一定环半径下,随着干涉腔长的增加,对干涉测量结果的影响。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环形光源环半径的增加,干涉测量结果的系统误差增大,在同一环半径下,随着干涉腔长的增加,干涉测量的系统误差增大。(本文来源于《光电工程》期刊2015年02期)

钱可元,黄健,侯丽敏,饶淑华[10](2014)在《LED光学设计中的近场测量和光源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LED光学设计中常使用光学软件进行照明系统的模拟,而LED光源自身的物理模型的准确测量对设计和模拟结果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常用光源模型的特性,对LED实际光源特性偏离理想点光源造成的设计偏差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近场测量的主要特性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为实际的光学设计指出了获得实际光源模型及光线文件的方法。(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照明论坛——LED照明产品设计、应用与创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4-09-11)

光源建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叁能级自发辐射放大(ASE)光源在辐射环境下的增益损耗进行了建模研究。以掺铒光纤(EDF)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色心的动力学理论,利用低剂量下的增益损耗,获得了ASE光源增益损耗建模所需要的辐射吸收参数。然后采用自验证的方式,利用高剂量下的增益损耗数据验证了此种建模思想的正确性。此种方法不仅简化了辐射测量装置,同时将铒离子的吸收和光褪色效应对辐射吸收参数的测量造成的误差考虑在内,使得剂量和剂量率的外推更加准确和灵活。结果表明,在低剂量处实验数据与ASE光源增益损耗模型的拟合度达到99. 98%,并且在此拟合度下获得的色心吸收参数在高剂量处的自验证也具有很好的拟合效果,从而进一步证明了此方法的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源建模论文参考文献

[1].李瑞金,张黎明,徐伟伟,司孝龙,李佳伟.基于太阳矢量的点光源转台高精度标校建模研究[J].光学学报.2019

[2].田亚,金靖,张浩石,范海涛.叁能级ASE光源在辐射环境下的增益损耗建模[J].激光杂志.2019

[3].万文斌.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太阳光模拟器多LED光源的热特性分析与建模[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

[4].李广.基于光电热理论的多LED光源热耦合效应分析与建模[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

[5].杨爱萍,王南,庞彦伟,杨苏辉.人工光源条件下夜间雾天图像建模及去雾[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8

[6].高培丽,李潇,黄逸峰,钱维莹,刘诚.面光源矩形匀光照明反射器数学建模分析[J].应用光学.2016

[7].詹彩娟,潘晓东.基于DIALux建模的隧道光源视觉特性的实验研究[J].山西建筑.2015

[8].吴洁.ArF光源腔体温度控制建模与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5

[9].徐燕,吴永前,李世芳,万勇建,侯溪.基于Zemax干涉仪建模的环形光源误差分析[J].光电工程.2015

[10].钱可元,黄健,侯丽敏,饶淑华.LED光学设计中的近场测量和光源建模[C].2014年中国照明论坛——LED照明产品设计、应用与创新论坛论文集.2014

标签:;  ;  ;  ;  

光源建模论文-李瑞金,张黎明,徐伟伟,司孝龙,李佳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