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鄂西农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科层化,基层治理转型,国家政权建设,资源输入
鄂西农村论文文献综述
苏运勋[1](2018)在《科层化:基层治理转型的实践及其反思——基于鄂西贫困农村的调研》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层制作为现代社会的理性产物,主要集中在城市和东南沿海等发达农村地区。然而在鄂中农村的调查发现,国家基于基层政权建设和自上而下输入资源管理的需要,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向科层化转型。这主要表现为村组干部的改造和职业化、村庄组织纳入到乡(镇)政府管理以及规范办公与档案管理等叁个方面。然而,科层制虽然服务了国家的政权建设和资源管理,但是与村庄社会的日常治理需求并不匹配,形成了以形式治理、资源浪费和村干部负担加重等为主要特征的基层治理困境,反而消解了国家政权在乡村社会的合法性,违背了国家基层政权建设和自上而下资源输入的初衷。(本文来源于《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向阳[2](2018)在《打工经济视角下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研究——基于鄂西D村村民日常生活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打工经济已成中国农村最大常量并深刻影响村民家庭生活。基于村民日常生活的考察发现:打工经济兴起后,村民衣食住行用等日常性生活需求由高度自给转变为自给和市场供给相结合;农业生产帮工等季节性生产需求由社会互助供给转变为市场供给和有限的社会供给;建房、结婚等周期性家庭需求由社会互助供给和有限的市场供给转变为发达的市场供给和有限的社会供给相结合;白事、重大矛盾纠纷、天灾人祸等重大突发性意外需求由社会供给和有限的政府供给转变为发达的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在此过程中,村社互助体系式微、市场进村和国家进场。打工经济兴起后,劳动力价值显化,社会互助体系瓦解,形成了以劳动力结构为基础的社会分化秩序,同时,熟人社会由密变疏、由熟转生,消费主义进村,经济价值导向明显,富人治村出现。半耕半工过渡期农村社会如何治理,新时期、新形势呼唤新的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同时也要注重挖掘村庄既有治理资源,节约治理成本,实现有效治理。(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杨领刚[3](2018)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党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夺取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既是党进行各项工作的最有力保障,也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亦称湘鄂西苏区)是以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为代表的党组织,在中共党中央的领导下,对农民群众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带领广大农民群众,武装斗争创建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正处于特殊时期,切实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对促进农业的发展,维护农村的稳定,增加农民的收入,具有很特别的意义。因此,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应继续得到加强和完善,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和发展。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党组织明确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主要任务、基本方法,制定和完善了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方针和内容,积累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经验,培养了大批党和红军的领导骨干,教育和锻炼了农民群众,并运用大量科学的方法对农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激发起翻身求解放、参军、保卫苏区的革命热情,更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阐述湘鄂西苏区党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发展;第二章和第叁章是文章的重点,通过对湘鄂西苏区党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内容的叙述,对特征、原则及方法的归纳,以挖掘党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和规律;第四章是文章的创新,也是难点,在总结湘鄂西苏区党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实际,探讨其当代价值。不仅能够丰富党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宝库,促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与繁荣,为保障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助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前进,解决“叁农问题”和革命老区精准扶贫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期刊2018-06-01)
赵童,彭光灿,刘玉佩[4](2017)在《打通发展之路 助力康养石柱》一文中研究指出去年底召开的石柱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了打造武陵山特色生态经济强县、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示范县、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及全国着名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发展目标。未来5年,石柱将进一步完善“一环七射八联线”公路网络,构建起“四高一铁一港一场(本文来源于《重庆日报》期刊2017-11-02)
汪义亚[5](2017)在《鄂西地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鄂西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发展,鄂西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有了较好较快的进步,在GDP步步攀升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了该地区的生活环境,而且严重损害了该地区农民的身体健康。笔者提出鄂西地区农村环境治理应遵循统筹兼顾、科学规划、政策引导、以人为本的原则,并从落实目标责任制、治理水体污染、防范空气污染、保护优良土壤和处置生活垃圾等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推动鄂西地区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同时也对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北林业科技》期刊2017年04期)
董磊明,覃瑶[6](2017)在《农村养老困境与社工介入路径——基于鄂西山区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赡养、日常照料及精神慰藉是养老需求的叁大内容,在保证老年人刚性生存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精神慰藉高低程度是决定老年人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现阶段解决农村养老困境的重点在于对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养老的可行性路径为:倡导农村老年群体自组织建立;嵌入老年组织协助其处理发展困境,获取组织发展、运转的能力;发掘社区资源和发挥老年人自身优势两个层面应对养老困境。(本文来源于《社会治理》期刊2017年06期)
刘嘉栋[7](2017)在《机制砂混凝土在鄂西农村公路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鄂西农村山区公路工程为例,通过对机制砂母岩品质、颗粒级配及机制砂混凝土相关试验的研究,分析在公路工程中用机制砂替代天然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满足工程要求,机制砂混凝土在山区公路建设中广泛的应用,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7年13期)
朱妍[8](2017)在《乡村秘密社会与中共领导的早期农村武装斗争--以贺龙争取和改造鄂西神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乡村秘密社会源远流长,名目繁多,分布广泛,其成员多为农村底层贫苦农民与游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利用和改造乡村秘密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武装斗争的一大特色。贺龙在开辟和坚持湘鄂西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对鄂西神兵的争取和改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武装斗争中利用和改造乡村秘密社会力量一个成功范例。以此为样本去考察分析,对于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乡村革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谢小青,吕珊珊[9](2015)在《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实证研究——以鄂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群体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构建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鄂西的调查数据,对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状况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评价总体水平较低,主要反映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整体工作条件差、劳动关系不和谐、薪酬福利水平较低、职业发展不理想、个人薪酬福利满意度低。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软科学》期刊2015年12期)
梁丹玉,唐卫青[10](2015)在《民间信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研究——以鄂西东瀼口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信仰是民众自发地对具有超自然力的事物所产生的一种信奉与尊重,是人们的一种精神慰藉和寄托。它主要产生和发展于广大农村地区,对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我国历来都是农业大国,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在当代全力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对民间信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功能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鄂西东瀼口镇的民间信仰现象进行个案分析,探讨民间信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所具有的积极功能与消极功能,以期达到"扬长避短"的作用,并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本文来源于《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鄂西农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前,打工经济已成中国农村最大常量并深刻影响村民家庭生活。基于村民日常生活的考察发现:打工经济兴起后,村民衣食住行用等日常性生活需求由高度自给转变为自给和市场供给相结合;农业生产帮工等季节性生产需求由社会互助供给转变为市场供给和有限的社会供给;建房、结婚等周期性家庭需求由社会互助供给和有限的市场供给转变为发达的市场供给和有限的社会供给相结合;白事、重大矛盾纠纷、天灾人祸等重大突发性意外需求由社会供给和有限的政府供给转变为发达的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在此过程中,村社互助体系式微、市场进村和国家进场。打工经济兴起后,劳动力价值显化,社会互助体系瓦解,形成了以劳动力结构为基础的社会分化秩序,同时,熟人社会由密变疏、由熟转生,消费主义进村,经济价值导向明显,富人治村出现。半耕半工过渡期农村社会如何治理,新时期、新形势呼唤新的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同时也要注重挖掘村庄既有治理资源,节约治理成本,实现有效治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鄂西农村论文参考文献
[1].苏运勋.科层化:基层治理转型的实践及其反思——基于鄂西贫困农村的调研[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8
[2].王向阳.打工经济视角下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研究——基于鄂西D村村民日常生活的考察[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杨领刚.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党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吉首大学.2018
[4].赵童,彭光灿,刘玉佩.打通发展之路助力康养石柱[N].重庆日报.2017
[5].汪义亚.鄂西地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17
[6].董磊明,覃瑶.农村养老困境与社工介入路径——基于鄂西山区的调查[J].社会治理.2017
[7].刘嘉栋.机制砂混凝土在鄂西农村公路工程中的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
[8].朱妍.乡村秘密社会与中共领导的早期农村武装斗争--以贺龙争取和改造鄂西神兵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9].谢小青,吕珊珊.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实证研究——以鄂西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5
[10].梁丹玉,唐卫青.民间信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研究——以鄂西东瀼口镇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