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拼焊板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拼焊板技术,轻量化,拓扑优化,多材料
拼焊板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谭冬冬[1](2018)在《基于多目标多材料拓扑优化的拼焊板结构优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政策对汽车节能和环保要求的逐渐提高,汽车轻量化技术已成为了当今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同时,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外汽车市场,对汽车零部件产品的综合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保证汽车零部件在满足其各项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高效快速的实现其材料的合理布局,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从而实现结构的减重设计,是汽车零部件轻量化设计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拼焊板(Tailor Welded Blank,TWB)技术被逐渐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的设计当中,通过激光焊接将不同材料或者不同板厚的母板焊接在一起能够有效减轻车身质量,提高零部件的局部强度、降低制造成本。但目前对TWB技术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冲压工艺、焊接性能等基础性研究方向,对于实际工程应用中的TWB优化设计问题涉及较少,且研究仍不够系统与深入。一些TWB的关键设计因素如拼焊材料的选择、焊缝位置的确定等仍然是依赖于设计者的个人经验,或是参考其它设计得到,致使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出TWB结构的性能优势,TWB的总体设计水平仍然较低。为了提高TWB结构的优化设计水平,本文提出了一种多目标多材料拓扑优化的方法,将拓扑优化方法与TWB相结合,考虑制造工艺约束,根据结构的具体工况以确定不同材料TWB的焊缝最优布置。采用改进后的双向进化结构优化方法进行优化,引入妥协编程方法及平均频率法来处理多目标问题。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于某汽车车门内板的拼焊优化设计,在确保TWB车门系统刚度及模态性均能满足其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车门系统减重12.8%,车门内板减重达27.6%以上,获得了良好的减重效果。所设计的方法可为工程轻量化设计及多材料拼焊板结构焊缝的合理布置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意见。(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4-23)
徐峰祥[2](2016)在《考虑离散型变量的拼焊板结构耐撞性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了解拼焊板结构的耐撞性以提高其设计水平,将其设计变量(例如材料等级和厚度属性等)在离散空间内给定并进行耐撞性优化设计.分析了焊缝位置和焊点间距对耐撞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可知前者对加速度影响更大.结合非支配序列遗传算法对拼焊板结构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优化后结构的峰值力降低31.09%,比吸能增加6.84%.优化结果表明:该优化策略能为车身拼焊板结构的轻量化和耐撞性设计提供指导,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涂晴[3](2015)在《基于拼焊板结构的车身轻量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拼焊板技术已逐渐应用于汽车设计,车身结构采用拼焊板技术能够减轻车身质量、提高零件局部强度、改善装配精度、降低制造成本等优点。传统的拼焊板设计主要还是依靠设计人员的工程经验,缺乏统一的设计方法,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拼焊板结构的优点难以表现,因此基于拼焊板技术的车身轻量化设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首先分析了不同焊缝连接对车门性能的影响以及焊缝位置对冲压件成形性能的影响;基于拓扑优化技术的板材分块及焊缝布置;最后结合试验设计及优化算法达到轻量化的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车门多工况,建立了共节点连接、刚性单元连接、梁单元连接及壳单元连接的车门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焊缝连接方式对车门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结果的准确性和计算时间,得出共节点模型相比其它连接方式模拟结果更准确,效率更高。2、采用共节点焊缝模型,分析焊缝位置对冲压件成形性能的影响。通过成形仿真技术,分析焊缝位置对冲压件凸/凹结构成形性能的影响,防止因焊缝布置不合理导致拼焊板零件性能的减弱。3、以白车身前车门为例,提出一种基于拓扑优化技术及现代优化方法为基础的车身拼焊板零件轻量化设计优化方法。应用变密度法对车门结构进行拓扑优化分析,在给定的设计空间内获得材料的密度分布,并结合焊缝布置方式对内板进行分块和焊缝布置。4、综合考虑模态和刚度性能对车门进行灵敏度计算,计算出车门主要零件对车门性能和质量的贡献,并结合第3步研究工作,据此确定优化设计变量。采用拉丁超立方法设计仿真试验方案,用Kriging法构建响应面近似数学模型,最后利用序列二次规划法对近似模型进行优化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拼焊板车门性能的同时,车门结构质量最小,为拼焊板结构在车身结构设计和轻量化设计研究提出了一套集有限元方法、拓扑优化技术及现代优化方法相结合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5-06-30)
夏琴香,钟国锋,沈亚静,吴锋[4](2014)在《拼焊板结构件拉弯成形工艺参数的正交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艺参数对拼焊板拉弯成形结构件的外形精度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所研究的拼焊板零件的结构形式,其外侧线轮廓、内侧线轮廓、筋部面轮廓等都是评价成形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拉弯成形过程中的夹头各阶段的旋转角α1~α4,以及夹头沿坯料轴线方向的引伸力F等工艺参数,对构件外侧线轮廓、内侧线轮廓、筋部面轮廓、外侧面轮廓及内侧面轮廓等外形精度的影响,获得了影响拼焊板拉弯件成形外形精度的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外侧线轮廓与筋部面轮廓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引伸力F、旋转角α4、旋转角α3、旋转角α2、旋转角α1;内侧线轮廓各个影响因素的极差值均很小,且测量值均匀,可认为内侧线轮廓基本不受工艺参数影响;影响外侧面轮廓与内侧面轮廓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旋转角α3、旋转角α4、旋转角α2、旋转角α1、引伸力F。(本文来源于《精密成形工程》期刊2014年06期)
钟国锋[5](2013)在《拼焊板结构件拉弯成形工艺分析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拼焊板因其具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适应环保、增加安全性等优势,在汽车制造业中收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拉弯成形是型材弯曲成形的重要方法,具有成形精度高、零件贴膜度好、表面质量高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汽车等领域。近年来,随着对拼焊板成形研究不断深入及其技术的不断发展,拼焊板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汽车车身结构件,如车身骨架结构件、外覆盖件、内覆盖件、车门中柱、车门内板等。通过拉弯方式成形汽车拼焊板结构件,能够获得空间结构复杂的拼焊结构件,也促进车身结构件的一体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本文以拼焊板结构件的拉弯成形为研究内容,制定了合理的拉弯工艺方案,并按照优化算法获得了拼焊板结构件拉弯成形工艺,对比分析了拼焊板结构件与单一材料结构件成形质量规律的异同。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母材、拼焊板以及焊缝进行拉伸试验,发现拼焊板焊缝处于“等应变不等应力”状态,导致拼焊板试样断裂处呈现内凹圆弧状;杯突试验时,尽管试样的裂纹位置不尽相同,但是都处在球面凸起45°处;对焊接接头进行金相观察和硬度测试,由于焊接材料经历迅速加热和冷却的热循环,焊缝区域形成了晶粒粗大、硬度更大的珠光体组织,因此焊缝区域的硬度高于母材,而塑性相对母材降低。2、对拉弯件结构进行分析,确定其空间叁维和变曲率特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型材的排样方式和入模方式;借助数字化设计软件UGNX,确定零件的空间姿势,建立成形辅助面和定位辅助面,获得与零件内凹面紧贴的拉弯模型面;3、由于拉弯件的模具引导线是空间叁维曲线,进行修正时将空间引导线投影成两条平面引导线,分别进行回弹修正,然后把修正平面引导线拉伸成面,两个拉伸面的相交线即为修正后的空间引导线,最终获得修正的拉弯件模具型面。4、在型材拉弯成形正交试验中,外侧线轮廓、筋部面轮廓和口袋面轮廓主要受引伸力影响,旋转角度对其影响较小;内侧线轮廓受工艺参数影响很小,可认为基本不受工艺参数的影响;外侧面轮廓与内侧面轮廓主要受到受旋转角度影响,引伸力对其影响很小。5、应用灰色关联度进行多目标优化分析,最佳的拉弯工艺参数组合为第二组,其拉弯工艺为:旋转角1为4°、旋转角2为12°、旋转角3为18°、旋转角4为23°,引伸力为38.5kN。6、对比分析拼焊板拉弯件和SPCD拉弯件的成形质量规律,发现各工艺参数对拼焊板拉弯件和SPCD拉弯件的成形质量影响规律在外侧线轮廓、内侧线轮廓、筋部面轮廓、外侧面轮廓和内侧面轮廓方面是一致的;而两者在口袋面轮廓存在差异,拼焊板拉弯件的口袋面轮廓更加稳定。(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3-12-01)
施欲亮,朱平,林忠钦[6](2008)在《利用拼焊板结构改进车门内板的轻量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拼焊板结构对已有车型的车门内板进行了改进研究,从而实现了减轻汽车重量的目的。推导了零件强度、抗凹性能和碰撞安全性能的轻量化控制方程,并以这些性能为设计约束,指导拼焊板结构的轻量化设计,使车门内板的减重效果达11.9%。整车侧面碰撞仿真分析表明,拼焊板改进设计后的车门内板相对于原始设计具有更高的耐撞安全性,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拼焊板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进一步了解拼焊板结构的耐撞性以提高其设计水平,将其设计变量(例如材料等级和厚度属性等)在离散空间内给定并进行耐撞性优化设计.分析了焊缝位置和焊点间距对耐撞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可知前者对加速度影响更大.结合非支配序列遗传算法对拼焊板结构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优化后结构的峰值力降低31.09%,比吸能增加6.84%.优化结果表明:该优化策略能为车身拼焊板结构的轻量化和耐撞性设计提供指导,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拼焊板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谭冬冬.基于多目标多材料拓扑优化的拼焊板结构优化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8
[2].徐峰祥.考虑离散型变量的拼焊板结构耐撞性优化设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3].涂晴.基于拼焊板结构的车身轻量化方法研究[D].南昌大学.2015
[4].夏琴香,钟国锋,沈亚静,吴锋.拼焊板结构件拉弯成形工艺参数的正交试验研究[J].精密成形工程.2014
[5].钟国锋.拼焊板结构件拉弯成形工艺分析及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6].施欲亮,朱平,林忠钦.利用拼焊板结构改进车门内板的轻量化设计[J].农业机械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