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衰减补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粘滞声波,逆时偏移,衰减补偿,稳定性
衰减补偿论文文献综述
陈汉明,周辉[1](2019)在《一种衰减补偿逆时偏移的隐式稳定化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衰减补偿逆时偏移(Q-RTM)能沿波的传播路径补偿介质粘滞性造成的地震波能量衰减和相位畸变,因此在近年来广受关注。在互相关成像条件下,为了补偿地震数据所经历的衰减,Q-RTM需要求解振幅增长的波动方程,而这种非物理的能量增长会因机器截断误差以及噪声干扰而引入数值不稳定。在波场计算的每个时间步进行低通滤波是常用的稳定化策略,但该方法选取截止频率困难,缺乏灵活性和稳健性,同时在每个时间步进行滤波增加了额外的计算量。本文借鉴反Q滤波中时变滤波稳定化策略,将其稳定化因子隐式地嵌入粘滞声波波场外推算子,由此发展了一种隐式、稳健的Q-RTM方法。本文所发展的Q-RTM方法只需要两次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其计算量相当于传统的声波逆时偏移。合成和实际数据的偏移算例证实了本文所发展Q-RTM的稳健性。(本文来源于《2019年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7)
东蕊,刘成成,蔡勋兵,邵留磊,李博艺[2](2019)在《超声背散射骨质评价中的频散衰减测量与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声背散射法已逐渐应用于骨质的评价与诊断.相比于人体软组织,致密多孔的骨组织中超声衰减大,导致接收到的超声信号微弱,频散失真严重.骨组织的超声频散衰减通常由超声透射法测量.然而,透射法测量的超声衰减为传播路径上组织介质衰减的平均值,无法区分软组织、皮质骨及松质骨的衰减效应,无法测量感兴趣区域内松质骨组织的超声衰减.本文旨在研究松质骨超声频散衰减的背散射测量方法,分析补偿超声背散射信号频散失真的可行性.离体测量16块松质骨样本的超声背散射与透射信号(中心频率1 MHz).采用四种背散射方法 (谱移法、谱差法、谱对数差法和混合法)测量松质骨超声频散衰减系数,与超声透射法测量的频散衰减标准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骨样本超声频散衰减范围为2.3—6.2 dB/mm/MHz,透射法测量的超声频散衰减(均值±方差)为(4.14±1.14) dB/mm/MHz;谱移法、谱差法、谱对数差法和混合法测量的频散衰减(均值±方差)分别为(3.88±1.15) dB/mm/MHz,(4.00±0.98) dB/mm/MHz,(3.77±0.84)dB/mm/MHz,(4.05±0.85) dB/mm/MHz.背散射法测量的频散衰减系数与标准值有较高的相关性(R=0.78—0.92, p <0.01),其中,谱差法(R=0.91, p <0.01)和混合法(R=0.92, p <0.01)测量结果更准确(相对误差小于20%).以上结果说明背散射法测量松质骨超声频散衰减具有可行性,基于傅里叶变换-逆变换原理可以补偿背散射信号频散衰减失真,显着提高信号强度,有利于后续超声背散射骨质评价及成像研究.(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毛忠安[3](2019)在《电弧故障高频信号在双导线中传输衰减及补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弧故障检测技术对预防电弧性电气火灾的发生尤为关键。目前电弧故障检测的方法主要集中在利用故障电弧信号的高频、低频特性,其中低频特性在部分场景的应用并不可靠,高频特性的适用场景更为广泛。在电弧故障保护器的实际应用中,传感器所探测到的高频信号常常会因为各种抑制条件而产生衰减。针对该问题,依据国标中关于高频信号衰减的线路传输抑制和电容滤波抑制的测试要求,本文研究并提出了校正衰减的电弧故障高频电压信号的方法,提高电弧故障检测的准确度。从电弧故障高频电压信号特征频带分布、传输线的分布参数获取、不同条件下信号衰减特性叁个方面出发,利用补偿环节校正从传感器输出的原始信号,达到补偿高频信号的目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从信号的不连续性与电磁感应两个角度阐述了电弧故障发生时,产生高频信号的机理,并分析了电弧故障高频信号产生衰减的原因。2.研究了双导线传输线的分布参数,通过理论计算模型和实际测量两种方法获取了线路的分布参数,误差分析表明在特定的频率范围内二者基本一致。3.以电弧故障高频信号的特征频带和高频信号抑制条件为基础,研究了不同频率成分高频信号衰减的动态响应曲线,设计了相应的补偿器。4.实际测试了线路抑制和电容滤波抑制条件下,不同线径、不同负载类型的电弧故障原始高频信号和校正后的高频信号对比,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补偿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校正电弧故障高频信号、拓宽信号频带的作用,对提高电弧故障检测的准确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9-05-27)
石星辰,毛伟建,栗学磊[4](2019)在《矢量黏弹性衰减补偿高斯束偏移》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弹性波动理论的多波多分量高斯束偏移具有计算效率高和成像准确等优点.但是目前此方法没有考虑实际地下介质的黏弹性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从而无法补偿能量衰减和校正相位畸变,这使得该方法对一些含高黏弹性地层的成像效果不佳.针对衰减区域的成像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黏弹性衰减补偿高斯束偏移方法,该方法以多波多分量矢量波场弹性高斯束偏移方法为基础,在偏移过程中沿射线路径通过引入品质因子Q来考虑黏弹性影响并进行衰减补偿.该方法能够在偏移过程中实现PP波和PS波的自动分离及分别成像.同时,本文给出了在矢量波场偏移过程中提取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的方法,以便用于成像质量控制,并为后续速度和黏弹性参数反演提供所需的数据.本文利用2D层状模型和洼陷模型进行了方法测试,其成像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黏弹性衰减补偿高斯束偏移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吴吉忠,左虎[5](2019)在《迭前衰减补偿时间偏移及GPU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介质的黏滞特性会导致地震波能量耗散、相位畸变,地震剖面分辨率降低。为此,发展了一种偏移方法,可以在迭前偏移中沿波场传播路径补偿黏滞介质的吸收效应,提高地震分辨率。在Q场建模方面,通过VSP测井资料与地面反射地震资料联合应用求取品质因子Q值,并依据衰减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的匹配情况判断Q值是否合理;在压制偏移噪声方面,采用倾角域变偏移孔径的实现方式,通过孔径的自适应改变,有效压制偏移噪声;在提高计算效率方面,采用GPU加速策略,有效解决频率域衰减补偿迭前时间偏移计算效率低的问题。模拟与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迭前衰减补偿时间偏移在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同时,能较好保持地震剖面的信噪比与波组关系,在衰减强烈且信噪比较低地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19年01期)
宁杰远,周彤,胡文毅[6](2018)在《地震逆时偏移成像中的一类高效衰减补偿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勘探地震学中,基于声波(acoustic)的逆时偏移(reverse time migration, RTM)被广泛应用于地下结构成像(Etgen, 2009)。RTM利用双程波动方程建立了全波场正演模拟,非常适合于复杂地下结构,尤其是具有陡倾角和强烈横向不均匀性的地下结构的成像。然而实际地下介质并非完全弹性。事实上,任何地球介质总是存在非弹性效应,如粘弹性,孔隙(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五)——专题27:地震波衰减与深部成像、专题28:强地面运动数值模拟与地震灾害评估、专题29:大地震预测技术与方法》期刊2018-10-21)
郭玮,王小波,于冬[7](2018)在《一种可补偿高频衰减的差分时钟驱动电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65nm CMOS工艺,提出了一种能将差分时钟信号驱动到传输线上并且能将全摆幅差分时钟信号转换为低摆幅差分时钟信号的驱动电路。该时钟驱动电路改善了传统驱动电路无法补偿传输线的高频衰减且结构复杂的问题。采用Spectre软件对电路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有工艺角下,温度在-40℃~125℃、电压在1.08~1.32V范围变化时,该时钟驱动电路可将1GHz工作频率的时钟信号转换为占空比为50%的低摆幅信号,该低摆幅信号在接收端可恢复为所需的轨到轨差分信号。该时钟驱动电路具有较好的高频传输特性。(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期刊2018年04期)
周彤,胡文毅,宁杰远[8](2018)在《一种黏声波方程逆时偏移成像中的衰减补偿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存在强衰减介质的区域进行逆时偏移成像,需要既能补偿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振幅衰减,又能保持其相位不变的高效算法.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有限差分模拟进行声波衰减补偿的方法来实现考虑衰减的逆时偏移.这种方法以线性黏弹性体模型为基础,保持其复模量的实部不变,并采用多项式多级优化方法修正复模量的虚部,从而实现在保持相位不变的同时补偿振幅,进而有效提高偏移成像的清晰程度,尤其是对于介质对地震波衰减极为强烈的情形.这一方法在声波方程中只增加了整数阶微分算子进行修正,能够保证利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求解,有利于进行高效的大规模细粒度并行计算和GPU加速计算.数值实验结果验证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够很好地提高强衰减介质区域的偏移成像质量.(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增玉[9](2018)在《厚黄土区低降速带吸收衰减规律及补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厚黄土塬区地形条件恶劣、表层结构复杂,当目的层反射波穿过低降速带时,地层就相当于一个低通滤波器,地震波能量和高频成分均被很大程度地吸收和衰减,降低了中深层目的层和构造的成像精度,导致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降低。微测井资料记录的是透过低降速带的地震波和低降速带层间多次波,其直达波往往只穿过低速层一次,能够很好地反映近地表低降速带地震波能量和频率的衰减与变化。因此,根据微测井数据来反演低降速带地层Q值,并对地震资料进行反Q滤波补偿,可以有效地提高地震数据成像质量。论文以地震波吸收衰减理论为基础,结合微测井技术特点,将VSP估算地层品质因子叁种方法应用于微测井,推导了微测井估算品质因子方法。通过微测井粘弹性介质正演模拟对反演方法进行了验证,将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反演结果相对比,确定了工区最优Q值反演方法。根据选取的Q值反演方法对工区所有微测井进行Q值反演,利用反演结果对地震迭加剖面进行了反Q滤波补偿并对补偿前后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靠近微测井井口地震道存在高频干扰波,会影响速度反演和品质因子反演的准确性,将井检距相同的共炮点道集取平均作为该炮点记录,能够有效减轻随机干扰波的影响。(2)厚黄土区低速带与降速带结构差异明显,需要将叁种微测井品质因子反演方法相结合进行Q值估算。在地层深度较浅的位置,微测井频谱比率法和质心频率偏移法可以作为主要方法;在微测井中深部,应以微测井频谱比率法为主,微测井质心频率偏移和振幅比法两种方法作为参考。(3)黄土断崖凌空面的存在会导致地层垂直节理发育,使得越靠近断面处地层速度越小,相应的对地震波吸收就越严重;对研究区微测井Q值与纵波速度Vp进行统计,可以得到适用于研究区低降速带品质因子与纵波速度相关关系,对于研究区未布置微测井的地方或地表结构相似的工区可依据次关系由速度场得到工区低降速带衰减场。(4)将微测井反演的品质因子应用于反Q滤波处理后,煤层反射波垂直分辨率得到提高,高频成分相对能量得到增强,有效频带宽度得到拓宽,信噪比得到改善,说明根据微测井反演的品质因子能够比较好地反映低降速带衰减特征,且反Q滤波补偿方法对近地表吸收衰减补偿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徐凯,孙赞东[10](2018)在《基于粘声衰减补偿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际地下介质普遍存在粘滞性,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存在衰减现象。为了减弱这种透射损失,补偿深层衰减的能量,改善成像效果,实现深层保幅偏移成像,基于标准线性固体粘弹性机制,在粘声介质逆时偏移的基础上,引入最小二乘的思想,实现了基于粘声衰减补偿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LSRTM)。同时,将该方法应用于层状模型与Marmousi模型试算,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补偿吸收衰减作用损失的能量,实现高分辨率地震保幅成像。(本文来源于《石油物探》期刊2018年03期)
衰减补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超声背散射法已逐渐应用于骨质的评价与诊断.相比于人体软组织,致密多孔的骨组织中超声衰减大,导致接收到的超声信号微弱,频散失真严重.骨组织的超声频散衰减通常由超声透射法测量.然而,透射法测量的超声衰减为传播路径上组织介质衰减的平均值,无法区分软组织、皮质骨及松质骨的衰减效应,无法测量感兴趣区域内松质骨组织的超声衰减.本文旨在研究松质骨超声频散衰减的背散射测量方法,分析补偿超声背散射信号频散失真的可行性.离体测量16块松质骨样本的超声背散射与透射信号(中心频率1 MHz).采用四种背散射方法 (谱移法、谱差法、谱对数差法和混合法)测量松质骨超声频散衰减系数,与超声透射法测量的频散衰减标准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骨样本超声频散衰减范围为2.3—6.2 dB/mm/MHz,透射法测量的超声频散衰减(均值±方差)为(4.14±1.14) dB/mm/MHz;谱移法、谱差法、谱对数差法和混合法测量的频散衰减(均值±方差)分别为(3.88±1.15) dB/mm/MHz,(4.00±0.98) dB/mm/MHz,(3.77±0.84)dB/mm/MHz,(4.05±0.85) dB/mm/MHz.背散射法测量的频散衰减系数与标准值有较高的相关性(R=0.78—0.92, p <0.01),其中,谱差法(R=0.91, p <0.01)和混合法(R=0.92, p <0.01)测量结果更准确(相对误差小于20%).以上结果说明背散射法测量松质骨超声频散衰减具有可行性,基于傅里叶变换-逆变换原理可以补偿背散射信号频散衰减失真,显着提高信号强度,有利于后续超声背散射骨质评价及成像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衰减补偿论文参考文献
[1].陈汉明,周辉.一种衰减补偿逆时偏移的隐式稳定化策略[C].2019年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东蕊,刘成成,蔡勋兵,邵留磊,李博艺.超声背散射骨质评价中的频散衰减测量与补偿[J].物理学报.2019
[3].毛忠安.电弧故障高频信号在双导线中传输衰减及补偿研究[D].华侨大学.2019
[4].石星辰,毛伟建,栗学磊.矢量黏弹性衰减补偿高斯束偏移[J].地球物理学报.2019
[5].吴吉忠,左虎.迭前衰减补偿时间偏移及GPU实现[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9
[6].宁杰远,周彤,胡文毅.地震逆时偏移成像中的一类高效衰减补偿方法[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五)——专题27:地震波衰减与深部成像、专题28:强地面运动数值模拟与地震灾害评估、专题29:大地震预测技术与方法.2018
[7].郭玮,王小波,于冬.一种可补偿高频衰减的差分时钟驱动电路[J].微电子学.2018
[8].周彤,胡文毅,宁杰远.一种黏声波方程逆时偏移成像中的衰减补偿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2018
[9].王增玉.厚黄土区低降速带吸收衰减规律及补偿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10].徐凯,孙赞东.基于粘声衰减补偿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J].石油物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