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圆锥角膜,穿透性角膜移植,深板层角膜移植,急性水肿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论文文献综述
陈颖欣,魏智媛,高明宏[1](2019)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与“双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晚期圆锥角膜疗效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与"双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ALK)治疗包括急性水肿期在内的晚期圆锥角膜(K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7年10月至2018年1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角膜移植术治疗的47例(47眼)晚期K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DALK组(n=26)与PKP组(n=21)。术后随访1年以上,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植片生存率。结果术后1、6个月,PKP组的平均BCVA明显优于DAL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PKP组的平均内皮细胞密度低于DAL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并发症:PKP组未发生术中并发症;DALK组3眼术中后弹力膜微穿孔。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的高眼压、继发性青光眼、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至今均未发生原发性移植失败及角膜内皮失代偿,两组植片生存率均为100.0%,所有患者未见原病复发。结论 PKP与"双泡技术"DALK均为治疗晚期KC的安全、有效术式,二者术后增视效果类似。KC的急性水肿期并不是角膜移植手术禁忌症。(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黄金荣,万春泓,王雪林,何良飞,江宏冀[2](2019)在《板层角膜移植术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治疗难治性真菌性角膜溃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板层角膜移植术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治疗难治性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01/2018-11在江西医专一附院眼科就诊收住院行板层角膜移植术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的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18例18眼,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植片透明度的情况及真菌复发、移植片排斥、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和预后。结果:术后18例患者全部保全了眼球,术后裸眼视力提高者16眼(89%),视力不变者2眼(11%),角膜移植片发生排斥反应3眼(17%),继发性青光眼2眼(11%),并发性白内障3眼(17%)。植片透明的患者为13眼(72%),植片半透明4眼(22%),植片混浊1眼(6%)。结论:板层角膜移植术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治疗难治性真菌性角膜溃疡能提高真菌性角膜溃疡治愈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刘洋,黄瑾,王晶,马君鑫,李中国[3](2019)在《飞秒激光辅助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联合他克莫司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深板层角膜移植(DALK)术后联合他克莫司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眼科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确诊的64例感染性角膜炎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2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在术前均给予抗感染药物规范治疗2周。观察组患者行飞秒激光辅助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对照组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2组患者均使用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最佳矫正视力、免疫排异反应、角膜表面曲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0. 63%)高于对照组(65. 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6)。通过对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矫正视力对比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7 d、14 d观察组出现免疫排异反应的患者显着少于对照组;术后7 d、1个月、3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眼压趋于稳定;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不同时点角膜表面曲率之间无显着差异。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飞秒激光辅助DALK术联合他克莫司可显着改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术后视力和球内压力,治疗效果显着,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局解手术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李文娟,元晓琳,单武强,张小强,高华[4](2019)在《硅胶干燥保存角膜与甘油保存角膜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硅胶干燥保存与甘油保存角膜供体(DX液保存新鲜角膜>7 d)对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疾病术后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山东省眼科医院成功实施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的角膜病患者,分为甘油保存30例和硅胶干燥保存30例。采集供体资料,观察记录术后角膜植片水肿程度、角膜透明度、层间积液发生率、上皮愈合时间及视力等。结果 (1)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植片透明度:术后1 d干燥组供体为1.4±0.8,甘油组为2.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8,P<0.05),术后1周干燥组供体为1.3±0.8,甘油组为2.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3,P<0.05)。(2)视力:术前2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2组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散光值比较,各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层间积液:干燥组层间积液患者占3%,甘油组占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术后植片水肿程度及水肿变化:中央角膜厚度(CCT)干燥组术后1周植片厚度为(614.1±18.7)μm,术后1个月植片厚度为(531.7±16.4)μm,CCT甘油组术后1周植片厚度为(705.5±30.6)μm,术后1个月植片厚度为(618.9±50.5)μm,二者与干燥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CT干燥组术后3个月、6个月植片厚度与甘油组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干燥组为(5.1±1.1)d,甘油组(8.4±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8,P<0.05)。结论干燥保存角膜在术后层间积液发生率、角膜植片水肿及水肿消退速度、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早期角膜植片透明度、早期视力等方面明显优于甘油保存角膜,可明显降低角膜移植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的发生,作为角膜非活性保存方法之一可以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付彦江[5](2018)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和分析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3例接受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手术效果、排斥反应,并对患者实施1年的术后随访,了解患者的视力恢复状况。结果全部33例患者,术后3周内有2例患者复发,具体表现为植床出现小浸润灶,以PKP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其余患者无排斥反应。术后对患者实施6个月到12个月的随访,到随访末期,18例患者矫正视力在0.05到0.1之间,11例患者的矫正视力在0.1到0.2之间,4例患者的矫正视力在0.2到0.5之间。结论对于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尽早采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给予治疗,能够有效消除病灶,改善患者的感染情况,提升患者的视力,对于患者的眼球保护有积极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88期)
刘谨[6](2017)在《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不同时期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Full-bed deep lamellar keratoplasty,简FB-DLKP)治疗不同时期圆锥角膜的疗效,分析不同时期圆锥角膜患者FB-DLKP术前术后各项指标的差异,包术前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厚度、散光、内皮细胞密度、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等,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研究数据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行FBDLK的圆锥角膜患者共53人、56眼,并完整随访12个月的患者,根据Amsler-Krumeich的圆锥角膜分期标准将病例进行分期,将Ⅱ期及Ⅲ期分为A组,Ⅳ期为B组。观察每一期病例的手术过程,比较各期之内以及各期之间术前、术后1月、6月、12月随访时视力(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对视力进行统计学分析时转换为LogMAR视力)、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厚度的变化情况、术前及术后6月、12月散光变化、植片存活情况、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等。非正态分布的数据用中位数[四分位距]表示,各时期组内的各随访使用配对非参数检验,如Wilcoxon符号秩检验、符号检验,各时期组间使用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如秩和检验。对于正态分布或近正态分布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标准的共53人,56眼,左眼26例,右眼30例,其中男性35人,女性18人,患者年龄分布为14-41岁,平均年龄为22.68±7.17岁。满足II期及III期的共有18眼,满足IV期的有38眼。分析统计以上随访数据结果如下:术前B组有3眼(5.4%)为急性水肿后疤痕累及后弹力膜,但术中未发现疤痕重新裂开,术中2例(3.6%,A组B组各1例)发现厚弹力膜面微穿孔,并有少量房水涌出,予前房注气。A组(II期及III期)术后1、6、12的裸眼视力分别为:0.75[0.54,0.90]、0.56[0.34,0.82]、0.52[0.40,0.67],有显着性差异(Wilcoxon符号秩检验,P<0.05)。B组(IV期)术后1、6、12的裸眼视力分别为:0.56[0.40,0.90]、0.52[0.40,0.60]、0.40[0.22,0.60],有显着性差异(Wilcoxon符号秩检验,P<0.05)。A组与B组之间比较术后各个随访时间点的裸眼视力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秩和检验,P>0.05)。A组术后1、6、12的BCVA分别为:0.34[0.24,0.40]、0.26[0.22,0.40]、0.26[0.11,0.35],有显着性差异(Wilcoxon符号秩检验,P<0.05),B组术后1、6、12的BCVA分别为:0.26[0.22,0.40]、0.22[0.15,0.30]、0.22[0.11,0.28],有显着性差异(Wilcoxon符号秩检验,P<0.05)。B组与A组之间比较术后各个随访时间点的BCVA,二者无显着性差异(秩和检验,P>0.05)。术前A组和B组角膜厚度分别为:411[360,436]μm、357[319.75,371],有显着性差异(秩和检验,P<0.05)。术后A组各个随访时间点角膜厚度分别为 515[498.25,531.25]μm、467[458.5,493.25]μm、464[445.75、471]μm,有显着性差异(Wilcoxon符号秩检验,P<0.05)。术后B组期各个随访时间点角膜厚度分别为539.5[515.5,566.5]μm、479.5[458.25,503.75]μm、467[449,504.75]μm,有显着性差异(Wilcoxon符号秩检验,P<0.05)。术后各个随访时间点A组和B组角膜厚度相互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秩和检验,P>0.05)。术前各组内皮细胞数分别为:2322[2287,2587]cells/mm~2、2516.5[2326.50,2612.25]cells/mm~2,二者无显着性差异(秩和检验,P>0.05)。术后A组各个随访时间点内皮细胞数分别为:2224.5[2013,2314.5]cells/mm~2、2253.5[2070.25,2311.5]cells/mm~2、2210[1850.5,2288.5]cells/mm~2,术后6月与术后1月比较无显着性差异(Wilcoxon符号秩检验,P>0.05),术后6月与术后12月比较有显着性差异(Wilcoxon符号秩检验,P<0.05)。术后B组各个随访时间点内皮细胞数分别为2217[2013.5,2374]cells/mm~2、2166,5[1990,2311.5]cells/mm~2、2084.5[1870,2259]cells/mm~2,有显着性差异(Wilcoxon符号秩检验,P<0.05)。术后A组与B组各个随访时间点内皮细胞数相互比较无显着性差异(秩和检验,P>0.05)。术前A组与B组散光分别为:4.33[3.12,5.87]D、8.21[4.50,12.01]D,有显着性差异(秩和检验,P<0.05)。术后A组6月、12月的散光分别为:5.16[2.76,9.67]D、3.67[3.06,6.13]D,有显着性差异(Wilcoxon符号秩检验,P<0.05)。术后B组6月、12月的散光分别为:5.21[3.61,7.44]D、3.71[1.99,5.21]D,有显着性差异(Wilcoxon符号秩检验,P<0.05)。A组与B组术后散光各个随访时间点之间相互比较无显着性差异(秩和检验,P<0.05)。不同时期的圆锥角膜术后植片存活率100%,植片排斥率0%,术后一过性高眼压、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发生率为0,仅有1眼(1.8%B组)于术后第1天1针缝线脱开,予及时缝合。结论:综上所述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在治疗不同时期圆锥角膜术后各个随访时间的裸眼视力以及矫正视力都较术前明显提高。不同时期患者术后内皮细胞数较FB-DLKP术后内皮细胞较术前有所减少,但是术后长期随访内皮细胞数丢失逐渐减少并趋于相对稳定,且残留的内皮细胞数保持在可以维持角膜透明的数量范围内。不同时期患者FB-DLKP术后角膜植片厚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不同时期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均较术前有明显减少。不同时期患者术后一过性高眼压、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不同时期圆锥角膜患者之间相互比较可以发现Ⅳ期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角膜厚度、内皮细胞数、散光与Ⅱ期及Ⅲ期相比无明显差异。尽管术前Ⅳ期的角膜厚度均较Ⅱ期及Ⅲ期薄、曲率、散光大,但是FB-DLKP术后Ⅳ期患者各项随访指标均较Ⅱ期及Ⅲ期无明显差异,说明FB-DLKP治疗圆锥角膜Ⅳ期的预后与Ⅱ期及Ⅲ期无显着性差异,Ⅳ期术后的各项指标均可以达到Ⅱ期及Ⅲ期水平。并且FB-DLKP最大的优点是无排斥反应,术后无需终生使用抗排斥药物,因手术无需新鲜角膜,大大增加了角膜供体来源。所以FB-DLKP手术是目前治疗圆锥角膜最有效也是最优化的方案之一。(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5-01)
王科,熊洁,罗启慧,张辰星[7](2016)在《浅板层角膜移植术中飞秒激光切削深度和角膜创面质量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研究飞秒激光在不同角膜深度进行板层切削时产生的角膜创面质量差异,为飞秒激光在浅板层角膜移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飞秒激光在20个尸眼角膜上进行不同深度的全板层角膜切削,按照相对切削深度(切削深度与角膜中央厚度的百分比值)分为17%~21%组(100μm,n=3),31%组(n=5),35%组(n=5),38%~40%组(n=4),45%~48%组(n=3)。扫描电镜下观察标本角膜创面质量,对角膜创面按照隆起度和粗糙度2个标准进行评分,每个标准分值为1~5分(1分为最好,5分为最差)。结果隆起度评分和飞秒激光切削深度密切相关(P=0.000 24,R=0.73),切削深度越浅,隆起度得分越低,17%~21%组得分为1.25分,31%组得分2.15分,显着低于切削更深的其他组。各深度组粗糙度得分为2.19~3.08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板层角膜移植中使用飞秒激光进行板层角膜切削时,切削深度越深产生的角膜创面质量越差,切削深度与角膜中央厚度的百分比值在31%时,能够在切削深度和创面质量之间取得良好的折中。(本文来源于《局解手术学杂志》期刊2016年07期)
陈蔚[8](2016)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累及深基质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DALK)治疗累及深基质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远期疗效,描述并研究病理性皱褶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及其转归。方法:回顾性研究。总结2006.01-2012.12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病灶深度>2/3基质的HSK行DALK的患者89例(89眼),对所有患者统一进行末次随访,观察记录末次随访的最佳矫正视力(BSCVA)、角(本文来源于《2016年浙江省眼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5-19)
孙进峰[9](2016)在《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50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行板层角膜移植术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50例(50眼),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手术治疗结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对患者行为期半年的随访,仅1例患者术后1周复发,对该例患者进行常规的抗菌处理,其感染得到控制。结论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效果显着,可有效预防病症复发,预后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6年13期)
段娴艺,陆燕,陈祥菲,朱小敏,黄振平[10](2016)在《飞秒激光辅助全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圆锥角膜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飞秒激光辅助全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圆锥角膜患者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17眼圆锥角膜患者均采用飞秒激光辅助联合Anwar大气泡技术暴露后弹力层的角膜移植手术。术前17只眼均测量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角膜中央平均厚度、角膜曲率1(K1)、角膜曲率2(K2)、角膜地形图角膜散光度数和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术后第1周、第1月、第2月和第3月。结果:到第3月时,UCVA和BCVA均有明显提高。测量中央角膜中央厚度为(493.0±46.80)μm;角膜曲率已接近正常水平,K1和K2平均值分别为(44.56±4.86)D和(40.22±3.60)D,以上数据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散光值下降至(4.57±3.60)D(P=0.185,P>0.05)。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4.3%。术后眼压均正常。结论:飞秒激光辅助全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圆锥角膜患者早期临床效果明显,具有精确性、安全性和可预测性。(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6年10期)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板层角膜移植术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治疗难治性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01/2018-11在江西医专一附院眼科就诊收住院行板层角膜移植术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的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18例18眼,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植片透明度的情况及真菌复发、移植片排斥、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和预后。结果:术后18例患者全部保全了眼球,术后裸眼视力提高者16眼(89%),视力不变者2眼(11%),角膜移植片发生排斥反应3眼(17%),继发性青光眼2眼(11%),并发性白内障3眼(17%)。植片透明的患者为13眼(72%),植片半透明4眼(22%),植片混浊1眼(6%)。结论:板层角膜移植术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治疗难治性真菌性角膜溃疡能提高真菌性角膜溃疡治愈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论文参考文献
[1].陈颖欣,魏智媛,高明宏.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与“双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晚期圆锥角膜疗效对比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9
[2].黄金荣,万春泓,王雪林,何良飞,江宏冀.板层角膜移植术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治疗难治性真菌性角膜溃疡[J].国际眼科杂志.2019
[3].刘洋,黄瑾,王晶,马君鑫,李中国.飞秒激光辅助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联合他克莫司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疗效[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9
[4].李文娟,元晓琳,单武强,张小强,高华.硅胶干燥保存角膜与甘油保存角膜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9
[5].付彦江.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6].刘谨.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不同时期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分析[D].浙江大学.2017
[7].王科,熊洁,罗启慧,张辰星.浅板层角膜移植术中飞秒激光切削深度和角膜创面质量的相关性[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6
[8].陈蔚.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累及深基质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C].2016年浙江省眼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9].孙进峰.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50例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
[10].段娴艺,陆燕,陈祥菲,朱小敏,黄振平.飞秒激光辅助全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圆锥角膜临床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