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一齐论文-张伟

万物一齐论文-张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万物一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庄子,万物一齐,无为,是非

万物一齐论文文献综述

张伟[1](2018)在《庄子“万物一齐”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万物一齐"是庄子思想的重要内容。老子、田骈等人皆有"万物一齐"观念,庄子的"万物一齐"观是对"古之道术"的继承和发扬,是在儒墨"圣人""智者"给天下带来大动乱的背景下提出的。庄子的"万物一齐"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并不是"强不齐以为齐",而是主张"任其不齐"(或曰"自然不齐")。政治上,他主张以无为治天下;学术上,他主张以"不言之辩"超越是非纷争;生死观上,他指出神人、真人、圣人等可通过"抱一""静一""贵一""与神为一"等方式超越生死,普通人亦可通过气化论、宿命论理解生死一体,改变悦生恶死的态度,实现"生死一齐"。由此可知,庄子提出的"万物一齐"既不是厌倦现实的产物,不是为了实现精神的逍遥自适,也不是政治失败退隐后的自我安慰,而是他针对政治的黑暗、学术的纷争、生命无常的苦闷而提出的具有积极意义的深刻理论主张。(本文来源于《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李智福[2](2015)在《“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智福,男,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逍遥之境与吊诡之言——基于悖论或矛盾的庄子哲学研究》。 博士导师:中山大学教授 陈少明 通讯评委:南京大学教授 颜世安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白 奚(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5-07-27)

蒋蓓[3](2012)在《“万物一齐”的诗性书写——湘女自然文学作品简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湘女的自然文学作品,致力于表现自然界本是一个血脉相连的生态体系,所有成员都应栖居其间,彼此之间需寻求一种平衡的生活方式以和睦共处。这些作品,或礼赞人天相契的美好世界,或警告贪婪自大的生态破坏者。通过散文化结构、童心型遣词等修辞手段,湘女以一支诗笔传达了自己将生命融入自然的真切而美好的体验,并在守望现代生态文明的同时对繁复的人性景观做了呈现。(本文来源于《昆明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聂炜琪[4](2009)在《“万物一齐”思想背景下的平等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平等观念古已有之,儒、释、道的思想中均有平等因子。《庄子》在这个问题上有着不能取代的独特领悟和深刻洞见,正如章太炎所说:“齐物者,一往平等之谈也”,《齐物论》中蕴涵丰富的平等资源。与“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庄子》认为儒、墨、名、法等各家过多的执着于“是非”、“分别”问题,崇其所善,各执一端。因此,他站在“道”的高度,撰写《齐物论》,齐同天下言论、是非两行。《庄子》为他的平等观念作了“万物一齐”的预设:1、他对万物平等关系的认识是建立在“道”的基础上的,“以道观之,物无贵贱”;2、“彼此是非”的辩证逻辑思维方式得到了“天地一指,万物一马”的结论。由此可以展开对他的平等观念的讨论。“万物一齐”并不代表《庄子》抹煞事物间的差异,实质上,他不但首肯事物间差异性的存在,而且还维护之、高扬之。《齐物论》中有两个着名的寓言:1、“叁籁”,说明事物间天然的差异性的永存;2、“正处”、“正色”、“正味”之辩,说明人为价值标准的时期延续性。《庄子》重视事物天然的本性,认为天然的本性都合乎性命之常情,因此天然的差异也是合理的,而对个性和差异的尊重,正是《庄子》平等观念的深刻之处。“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万物不以千差万别自毁,而人自毁之。《庄子》平等观念的生命力在于对生命和生活的豁达与宽容,人们对有情世界的同情心以及对物质以外的其他价值的欣赏力,是一种超越的平等。由此,他认为不平等产生的根源还在于人之心灵,即人们内心的偏见和“成心”。因此,《庄子》更多地以对精神的超越性的诉求来实现平等的理想,如“吾丧我”、“心斋”等。《庄子》的平等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最显而易见的当数道教成仙思想,《庄子》中许多关于“神人”、“至人”、“真人”的描写成为了道家仙人形象的来源,成仙对象也秉承了《庄子》万物皆平等的思想。然而,第一个在现代意义上解读《庄子》“平等”思想的人是章太炎,他进一步指出个性和差异的价值,只有在尊重个体差异层面上达到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也只有尊重个体差异,才能够达到真正的平等。《庄子》关于差异的平等的思想,潜在地包含着追求个体自由和平等的意义,同时《逍遥游》和《齐物论》在思想脉络上的相辅相成,这些与作为现代平等观念的主流和显学的自由主义的平等观有契合之处。一言以蔽之,古老的《齐物论》中的平等思想,仍然可以成为现代平等和自由观念的思想资源,重新发出光芒。(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赵凤远[5](2008)在《论庄子“万物一齐”的生态审美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先秦诸子大都以人的理解为中心去看待人与自然万物的存在方式,认为万物只是相对于人来说才具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时,庄子站在古典存在论的立场上提出了含有生态审美智慧的"万物一齐"观,即"休乎天钧"的生态和谐理念、"为是不用而寓诸庸"的生态价值观念、"万物与我为一"的生态共生气象。其"万物一齐"的生态审美观所蕴涵的万物平等共生、放弃自我中心、无用之用等观念有助于当代的生态伦理和生态实践建设。(本文来源于《管子学刊》期刊2008年04期)

唐坤[6](2005)在《论庄子万物一齐的平等境界》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子站在宇宙的高度,以道来观察天地、万物和人。他强调从两个方面超越自我:一是超越自我的有限空间,这就超越了事物的大与小的界限;二是超越自我的有限时间,这就超越了事物的生与死的界限。他把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从是非、曲直、长短、大小、成毁、利害、贵贱、生死等死结中解开,进而开创了一种“万物一齐”的平等的人生境界。(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05年07期)

万物一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李智福,男,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逍遥之境与吊诡之言——基于悖论或矛盾的庄子哲学研究》。 博士导师:中山大学教授 陈少明 通讯评委:南京大学教授 颜世安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白 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万物一齐论文参考文献

[1].张伟.庄子“万物一齐”思想探析[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李智福.“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N].光明日报.2015

[3].蒋蓓.“万物一齐”的诗性书写——湘女自然文学作品简论[J].昆明学院学报.2012

[4].聂炜琪.“万物一齐”思想背景下的平等观念[D].华东师范大学.2009

[5].赵凤远.论庄子“万物一齐”的生态审美观[J].管子学刊.2008

[6].唐坤.论庄子万物一齐的平等境界[J].江汉论坛.2005

标签:;  ;  ;  ;  

万物一齐论文-张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