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见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性别数据,数据新闻,女性新闻
可见性论文文献综述
黄雅兰,陈秋怡[1](2019)在《议题可见性与信息可视化:性别数据如何赋能女性新闻》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媒体中的女性新闻报道具有碎片化、娱乐化和女性立场不明确等局限性。数据科学的发展为纠正当前女性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革新报道选题和内容提供了新的契机。基于此,本文介绍了性别数据的定义与性别数据鸿沟的现状;其次,结合当前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的实践,介绍了获取性别数据的两种主要方式;最后,结合近年来国外新闻机构的报道实践,总结了性别数据赋能女性新闻报道的四种方式:性别数据驱动故事生成,交互可视化增进信息理解,对媒介内容进行监测和反思;工具开源与数据开放。(本文来源于《新闻春秋》期刊2019年05期)
何志武,董红兵[2](2019)在《可见性视角下移动短视频的空间生产、消费与价值悖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短视频并非只是信息传播的新形态,更是一个展示自我、获取他人注意的空间。本文以可见性作为切入点,就移动短视频平台如何进行空间生产与空间消费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平台在物质性空间里设置了可见性的"密码",推动了空间内容的生产,同时通过拓展社会关系,再造了一个社交性空间。传播过程中,平台以祛魅及赋魅的方式,增进了空间消费。然而,这也可能引发个人主体的衰落及社会群体的隔阂等价值悖论,需要引起注意和反思。(本文来源于《新闻》期刊2019年10期)
张凯滨[3](2019)在《城市坊巷文化的可见性生产——以金华酒坊巷为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坊巷文化遗产是为城市当下与未来发展赋能的稀缺资源。本文以金华酒坊巷为个案,融合城市研究、人文地理学和媒介地理学的相关论述,以文化的可见性生产为逻辑,揭示当前坊巷空间遮蔽、传播失语所表征的不可见的现实,而人的身份认同崇尚地方依恋与城市精神的表达,是城市文化寻求可见的内驱动力。以文化历史为基,通过坊巷空间的媒介化改造,形构酒坊巷文化的叁重维度:传统民居物质文化、抗战遗迹历史文化和金华酒非物质文化,以图城市文化的可见性生产与传承。由此,形成坊巷文化展示的传播学论述,参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跨学科对话。(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郑勋[4](2019)在《身体空间的“可见性”生产与自我认同危机——基于社交媒体语境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社交媒体迅猛发展,特别是"媒介化社会"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空间的建构。在社交媒体语境下,身体超越自身的空间性,以自拍照、动态图、表情图、视频、网络直播等视觉导向为主要呈现形式进行空间"可见性"生产,身体空间进而被整合入新的空间。同时,伴随资本的扩张,其"生产及消费"的内在逻辑让身体空间彻底地社会化。身体是自我认同的核心要素,身体空间的可见化生产深刻地影响着主体的自我认同体系。主体借助虚拟视觉符号完成的"误同",自我呈现的多元化、碎片化,以及对自身缺乏反思并依赖他人的肯定以此获得自身存在的确认,均反映出社交媒体语境下的自我认同危机。因此,正确使用社交媒体,建构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身份认同,促进网络文明建设,亟待全社会共同关注。(本文来源于《长白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闫西坡[5](2019)在《塑胶制品表面不同的缩痕形状对可见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缩痕是指在塑胶制品表面形成的不规则凹陷,影响制品外观。通过具体案例,经过Moldflow分析确定缩痕形状,并和平时缩痕形状进行对比,得出缩痕不同形状对可见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技术与市场》期刊2019年08期)
刘娜,黄顺铭[6](2019)在《看得见的客人:外国领导人访华的国际媒体可见性及其影响因素(1978-2018)》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聚焦于1978-2018年间,158个国家的领导人对我国进行的517次国事访问,着重探讨国事来访的媒体可见性及其影响因素。我们首先发现,1978-1995年间,我国的国事来访处于持续的低可见状态;1996-2004年间,国际英文媒体报道量呈爆发式增长,1998年达至顶峰;2005-2018年间,国事来访报道量呈波动平稳状态。其次,少数"明星客人"吸引了绝大部分的国际英文媒体注意力,而大多数外国领导人的来访都处于低可见甚至不可见的状态;那些"看得见的客人"中,大多数都与我国保持着密切的战略关系或地缘关系,尤以东南亚、东欧和南亚国家最为显要,而来自西非和东非的"访客"虽多,却极难获取国际媒体注意力。最后,国事来访的媒体可见性受到来访国人口数量、人均国民总收入、与我国的地理距离以及访问时长的影响。那些"看得见的客人",多是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与我国地理位置较近、来访时长较短的国家。(本文来源于《新闻界》期刊2019年08期)
宫长辉,张颖,宋屹旻,任宁,宁高利[7](2019)在《运载火箭飞行测控中的链路可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运载火箭测控是航天飞行器测控通信的一个重要领域,而可见性分析是制订运载火箭测控方案的前提。基于地基和天基测控的特点,对运载火箭测控中的可见性进行研究。以典型弹道进行仿真计算和分析,对航天测控中的布站因素进行了论述,对航天测控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朱滨,陈学军[8](2019)在《“看见”的力量:校长的“可见性”领导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校长"不可见"是不少中小学存在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校长在物理上的隐而不现、心理上的见而无痕和行动上的言而不动。校长可见性是一种重要的领导力,其核心意涵可以概括为"曝光度、互动度与行动度"。它传达的是一种真实、开放、始终如一的品质,呼唤的是"其身正"的垂范型领导。经验研究表明,校长可见性在影响教师情感、改进学生学习、提升校长自身权威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提升校长可见性,需要从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长两个方面入手,做到内外兼修。(本文来源于《中小学管理》期刊2019年08期)
鄂智博,李俊峰[9](2019)在《遥感卫星对区域目标可见性的快速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遥感卫星对区域目标可见时间窗口的快速计算,对卫星观测规划任务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了一种快速算法,首先根据卫星视场类型以及与地面点的几何关系,给出判断卫星对地面点可见性的方法;然后通过离散时间步长结合二分搜索的方法,精确计算卫星对单个离散点的可见时间窗口;最后根据所有离散边界点的可见窗口最终得到对区域目标的可见时间窗口。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很高的效率和精度,与STK(satellite tool kit)计算得到的结果偏差在0.01s量级。(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李勇,李王佳,郁仁强,李琦,褚志刚[10](2019)在《肺动脉主干血栓在CT平扫图像上的可见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肺动脉主干血栓在CT平扫图像上的显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间经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检查证实的79例肺动脉主干栓塞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CTPA图像,评价肺动脉主干血栓在CT平扫图像上能否显示及其表现特征,同时评价平扫血栓表现与肺血管和心室腔的径线及相关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结果:79例患者中,表现为单纯主干、单纯主干远端及主干合并远端栓塞者分别为6(7.5%)、40(50.6%)和33(41.9%)例。CT平扫图像上,管腔内血栓表现为低、等及高密度者分别为34(43.0%)、23(29.1%)和22(27.9%)例,3组间血栓CT值具有统计学差异[(21.5±6.1)HU vs.(37.9±7.7)HU vs.(63.4±7.0)HU,P=0.000],而邻近管腔内血液CT值无统计学差异[(45.4±7.9)HU vs.(38.6±5.0)HU vs.(40.7±5.2)HU,P>0.05]。CTPA图像上,血栓类型以中央型(30例,38.0%)最为常见,其次为锐角附壁型(25例,31.6%)和钝角附壁型(16例,20.2%)。结论:对于可疑肺栓塞患者,当CT平扫图像上肺动脉主干的管腔中央或一侧出现片状高、低密度影时,要高度怀疑血栓栓塞的可能。(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可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移动短视频并非只是信息传播的新形态,更是一个展示自我、获取他人注意的空间。本文以可见性作为切入点,就移动短视频平台如何进行空间生产与空间消费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平台在物质性空间里设置了可见性的"密码",推动了空间内容的生产,同时通过拓展社会关系,再造了一个社交性空间。传播过程中,平台以祛魅及赋魅的方式,增进了空间消费。然而,这也可能引发个人主体的衰落及社会群体的隔阂等价值悖论,需要引起注意和反思。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见性论文参考文献
[1].黄雅兰,陈秋怡.议题可见性与信息可视化:性别数据如何赋能女性新闻[J].新闻春秋.2019
[2].何志武,董红兵.可见性视角下移动短视频的空间生产、消费与价值悖论[J].新闻.2019
[3].张凯滨.城市坊巷文化的可见性生产——以金华酒坊巷为个案[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郑勋.身体空间的“可见性”生产与自我认同危机——基于社交媒体语境的探索[J].长白学刊.2019
[5].闫西坡.塑胶制品表面不同的缩痕形状对可见性的影响[J].技术与市场.2019
[6].刘娜,黄顺铭.看得见的客人:外国领导人访华的国际媒体可见性及其影响因素(1978-2018)[J].新闻界.2019
[7].宫长辉,张颖,宋屹旻,任宁,宁高利.运载火箭飞行测控中的链路可见性分析[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9
[8].朱滨,陈学军.“看见”的力量:校长的“可见性”领导力[J].中小学管理.2019
[9].鄂智博,李俊峰.遥感卫星对区域目标可见性的快速计算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李勇,李王佳,郁仁强,李琦,褚志刚.肺动脉主干血栓在CT平扫图像上的可见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