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配式粗杂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血脂异常,过氧化物增值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多态性,膳食干预
复配式粗杂粮论文文献综述
张红,刘洋,翟成凯[1](2014)在《血脂异常人群PPARγ2基因多态性对复配式粗杂粮膳食干预效果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复配式粗杂粮膳食干预对血脂异常人群的影响,探讨过氧化物增值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多态性对复配式粗杂粮膳食干预效果的影响,为血脂异常人群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在江苏省南京鼓楼区、白下区、秦淮区抽取911例血脂异常患者,分为复配式粗杂粮膳食干预组(n=445)与对照组(n=466),比较2组人群干预前后形态学指标及血脂变化;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干预组人群进行基因型检测,比较PPARγ2基因Pro12/Ala12不同基因型对膳食干预的影响。结果经过1年的复配式营养干预,干预组人群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从(25.22±3.28)kg/m2和(0.89±0.60)下降到(24.91±2.95)kg/m2和(0.88±0.09),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从(5.38±1.02)、(2.35±1.48)、(1.21±0.49)mmol/L下降到(4.80±0.91)、(1.72±1.14)、(1.35±0.39)mmol/L(均P<0.05);干预组的降脂有效率为91.70%,高于对照组有效率的1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7,P<0.001);干预组血脂异常人群中PPARγ2基因Pro12/Ala12 3种基因型中以PP基因型为主,其次为PA型和AA型,分别占89.21%、10.34%和0.45%;PP型人群干预后BMI、WHR、TC、TG水平均低于干预前,HDL-C水平高于干预前(均P<0.05),PA型人群干预后TC、TG水平均低于干预前,HDL-C水平高于干预前(均P<0.05);与PP型人群比较,PA型人群TC水平下降幅度较大(t=-2.134,P=0.033)。结论复配式粗杂粮有改善脂代谢紊乱的作用,血脂异常人群中PPARγ2基因Pro12/Ala12不同基因型以PA型人群对复配式营养干预最敏感。(本文来源于《中国公共卫生》期刊2014年12期)
韩淑芬,张红,迟静,刘亚琪,周思宇[2](2012)在《复配式粗杂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LCN-2表达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全谷豆复配式粗杂粮对高脂膳食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和脂肪组织中载脂蛋白2(LCN-2)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高脂模型组、米面组和粗杂粮组,以相应饲料连续喂养8周,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肝脏和脂肪组织中LCN-2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高脂模型组和米面组血清FBG和FINS水平明显升高(P<0.05)。高脂模型组和米面组HOMA-IR分别为(10.39±1.63)和(10.34±1.36),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6.85±1.33);与高脂模型组和米面组比较,粗杂粮组HOMA-IR(6.81±1.37)明显下降,粗杂粮组LCN-2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高脂模型组和米面组,PPAR-γ则相反。结论全谷豆复配式粗杂粮可以激活胰岛素抵抗大鼠PPAR-γ蛋白,进而降低脂肪因子LCN-2表达,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公共卫生》期刊2012年05期)
丁舟波,王晓飞,翟成凯,金鑫,张群[3](2010)在《复配式粗杂粮对大鼠胰岛素抵抗及PPAR-γ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掌握复配式粗杂粮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10)和高脂造模组(n=30),分别给予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6周后再将高脂造模组分为高脂模型对照组、米面组、粗杂粮组(n=10),提供相应饲料。继续喂养9周后,测定大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RT-PCR法测定脂肪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结果6周高脂饮食后,高脂造模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升高,造模成功。粗杂粮组大鼠的体重和HOMA-IR显着低于高脂模型对照组和米面组,粗杂粮组PPAR-γmRNA的表达与其他3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结论复配式粗杂粮能显着降低高脂饮食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血糖、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加PPAR-γ的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卫生研究》期刊2010年01期)
舟波,王晓飞,翟成凯,金鑫,张群[4](2010)在《复配式粗杂粮对大鼠胰岛素抵抗及PPAR-γ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掌握复配式粗杂粮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10 )和高脂造模组(n=3 0),分别给予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6周后再将高脂造模组分为高脂模型对照组、米面组、粗杂粮组(n=10),提供相应饲料。继续喂养9周后,测定大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RT-PCR法测定脂肪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结果 6周高脂饮食后,高脂造模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升高,造模成功。粗杂粮组大鼠的体重和HOM A-R显着低于高脂模型对照组和米面组,粗杂粮组PPAR-γmRNA的表达与其他3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结论复配式粗杂粮能显着降低高脂饮食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血糖、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加PPAR-γ的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10年第1期》期刊2010-01-01)
李明花,李宁,赵维川,卢云涛,李俊颖[5](2009)在《复配式粗杂粮低GI米饭对糖尿病人餐后血糖影响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将GI理论的应用由对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指导延伸到临床的饮食治疗,寻找一种适合糖尿病病人且易于掌握及操作的主食搭配方法。方法:对住院的糖尿病患者采取同一病人在同等治疗条件下分别给以等重量的高、低GI午餐的混合膳食,观察餐前、餐后2小时及餐后4小时的血糖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营养学会第12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期刊2009-10-01)
马燕,吴永金[6](2008)在《复配式粗杂粮对社区慢性病的干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复配式粗杂粮对社区慢性病的干预效果,寻找慢性病社区防治的措施。方法从南京市鼓楼区叁个社区中抽取45岁以上的中老人共731人进行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流行病学调查,整群抽出干预组(158人)和对照组(165人)。干预组给予粗杂粮干预和健康教育,对照组只给予健康教育,干预时间为1年。结果干预组的BMI、WHR、血压、血脂水平明显下降(P<0.05),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结论复配式粗杂粮能够有效的控制社区慢性病的患病率。(本文来源于《社区医学杂志》期刊2008年17期)
陈晗,翟成凯,陈学芬,周薇薇,姜明霞[7](2007)在《复配式粗杂粮改善脂代谢紊乱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由米面和复配式粗杂粮等不同构成的饲料对脂代谢紊乱大鼠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高脂模型对照组、米面组和粗杂粮组;以相应饲料连续喂养10周,测定各组大鼠体重、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指标,同时做肝脏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与高脂模型对照组比较,粗杂粮组大鼠的血清TG、TC水平显着下降,HDL-C水平显着升高,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显着减轻。结论复配式粗杂粮对脂代谢紊乱大鼠脂代谢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其特有的化学组分及生物学特性是取得较好效果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卫生研究》期刊2007年03期)
陈晗,翟成凯,陈学芬,周薇薇,姜明霞[8](2007)在《复配式粗杂粮改善脂代谢紊乱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由米面和复配式粗杂粮等不同构成的饲料对脂代谢紊乱大鼠的作用。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高脂模型对照组、米面组和粗杂粮组;以相应饲料连续喂养10周,测定各组大鼠体重、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指标,同时做肝脏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与高脂模型对照组比较,粗杂粮组大鼠的血清TG、TC水平显着下降,HDL-C水平显着升高,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显着减轻。结论复配式粗杂粮对脂代谢紊乱大鼠脂代谢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其特有的化学组分及生物学特性是取得较好效果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07年第3期》期刊2007-05-01)
郭宝福,翟成凯,姜明霞,陈晗[9](2006)在《复配式粗杂粮的营养成分特征及其对人体血糖生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复配式粗杂粮的营养成分及其血糖生成指数(GI),探讨其营养成分与生物功效的关系。方法按国家标准方法分别测定复配式粗杂粮及对照食物一般营养素含量。取含有50g碳水化物的复配式粗杂粮制成馒头,50g葡萄糖为对照物,10名志愿者测空腹血糖后,服用2种食品,测定3h内不同时间的血糖水平,依照Wolver方法计算食物的GI值。结果复配式粗杂粮每100g中含不溶性膳食纤维(粗纤维)13·7g、维生素B10·40mg、蛋白质13·5g、灰分2·0g、维生素B20·16mg、钙54mg、铁7·1mg、锌3·00mg。其餐后血糖绝对增加值和血糖反应曲线下增值面积显着低于葡萄糖(P<0·05),GI值为52·6。结论复配式粗杂粮中较高含量的蛋白质、矿物质、粗纤维和维生素B1、B2,特别是比较低的GI是复合式营养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卫生研究》期刊2006年04期)
复配式粗杂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全谷豆复配式粗杂粮对高脂膳食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和脂肪组织中载脂蛋白2(LCN-2)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高脂模型组、米面组和粗杂粮组,以相应饲料连续喂养8周,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肝脏和脂肪组织中LCN-2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高脂模型组和米面组血清FBG和FINS水平明显升高(P<0.05)。高脂模型组和米面组HOMA-IR分别为(10.39±1.63)和(10.34±1.36),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6.85±1.33);与高脂模型组和米面组比较,粗杂粮组HOMA-IR(6.81±1.37)明显下降,粗杂粮组LCN-2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高脂模型组和米面组,PPAR-γ则相反。结论全谷豆复配式粗杂粮可以激活胰岛素抵抗大鼠PPAR-γ蛋白,进而降低脂肪因子LCN-2表达,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配式粗杂粮论文参考文献
[1].张红,刘洋,翟成凯.血脂异常人群PPARγ2基因多态性对复配式粗杂粮膳食干预效果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4
[2].韩淑芬,张红,迟静,刘亚琪,周思宇.复配式粗杂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LCN-2表达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2
[3].丁舟波,王晓飞,翟成凯,金鑫,张群.复配式粗杂粮对大鼠胰岛素抵抗及PPAR-γ表达的影响[J].卫生研究.2010
[4].舟波,王晓飞,翟成凯,金鑫,张群.复配式粗杂粮对大鼠胰岛素抵抗及PPAR-γ表达的影响[C].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10年第1期.2010
[5].李明花,李宁,赵维川,卢云涛,李俊颖.复配式粗杂粮低GI米饭对糖尿病人餐后血糖影响的临床观察[C].中国营养学会第12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09
[6].马燕,吴永金.复配式粗杂粮对社区慢性病的干预效果评价[J].社区医学杂志.2008
[7].陈晗,翟成凯,陈学芬,周薇薇,姜明霞.复配式粗杂粮改善脂代谢紊乱作用的实验研究[J].卫生研究.2007
[8].陈晗,翟成凯,陈学芬,周薇薇,姜明霞.复配式粗杂粮改善脂代谢紊乱作用的实验研究[C].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07年第3期.2007
[9].郭宝福,翟成凯,姜明霞,陈晗.复配式粗杂粮的营养成分特征及其对人体血糖生成的影响[J].卫生研究.2006
标签:血脂异常; 过氧化物增值激活受体γ2(PPARγ2); 基因多态性; 膳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