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间支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体动力学模型,中间支撑,试验设计,性能优化
中间支承论文文献综述
常光宝,陆嘉敏,陆星阳,鲁统利[1](2018)在《基于ADAMS整车动力学模型的中间支承刚度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款国产MPV车型在急加速工况下的车身及后桥处的异常振动,利用ADAMS建立了包括传动系、发动机、悬架、车身、轮胎等部件的整车综合动力学模型。运用ADAMS中的Insight模块对中间支承刚度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确定了中间支承轴向刚度和径向刚度对整车振动的影响程度,最后对中间支承径向刚度与轴向刚度进行了优化以达到改善整车NVH表现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传动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刘东来,文聘,尚军军,杨庆生[2](2018)在《3D打印中间支承圆筒热残余应力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中间支承圆筒3D打印过程热残余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基于热-力顺序耦合法,建立了3D打印构件热残余应力分析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对比研究了两种打印方式对于热残余应力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力学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8-01-21)
万磊[3](2016)在《传动轴中间支承的参数匹配与振动特性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汽车可变轴向传动系统中,传动轴是底盘动力传递的关键总成。由于万向节的不等速性及附加弯矩等非线性因素,分段式传动轴的动力输出产生一定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桥振动。中间支承作为传动轴的组成部件,对于降低传动轴振动,改善中间支承振动传递路径及后桥系统的振动噪声具有重要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某车型传动轴中间支承与传动系的匹配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弹性中间支承的形变特性,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中间支承的静动态刚度变化规律,确定了支承刚度的优化区间。然后建立了球笼式传动轴-后桥的弯扭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在给定优化区间内分析中间支承刚度对轴-后桥的振动影响。由分析结果知:当传动轴中间支承轴向刚度K_x∈[50,55]N/mm,径向刚度K_z∈[65,75]N/mm时,传动轴-后桥系统输出综合振动波动值降低,车内振动噪音得到进一步改善。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基于弹性元件隔振机理,以传动轴中间支承为研究对象,利用弹塑性理论推导了弹性支承的轴向和径向形变规律,在Abaqus软件中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探究了中间支承的静动态刚度特性,并利用试验静刚度测试方法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传动轴-后桥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发动机输出波动及轮毂负载,建立了考虑中间支承轴、径向刚度的11自由度传动轴-后桥总成的弯扭振动数学模型。将中间支承刚度与主减支承刚度进行并联,扭转刚度与中间传动轴串联的等效原则,对无量纲化微分方程进行数值求解,研究了不同支承刚度对中间支承振动和齿轮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采用UG及ADAMS软件建立球笼式传动轴-后桥的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不同轴向和径向支承刚度条件下,传动轴、被齿的转速转矩输出波动和振动加速度规律,并分析了不同转速下支承刚度对轴-后桥的振动影响,得到了对传动轴、后桥输出波动影响较小的支承刚度区间。最后利用振动测试平台和LMS噪声测试系统对支承刚度改进前后传动系统的振动输出进行了测试,分析优化传动轴支承刚度前后对传动系统振动以及整车噪声的影响,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为中间支承刚度的优化设计及传动系统的降噪减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6-04-01)
魏春梅,胡锦帆,续西安,王晨铭[4](2015)在《汽车传动轴中间支承的减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重型汽车传动轴的中间支承橡胶减振装置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优化设计。首先运用隔振理论计算了该减振装置有效工作的刚度范围,再运用有限元法对橡胶体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其刚度达到理论计算值。为了准确描述橡胶材料的非线性特性,选取Ogden叁阶本构模型和试验数据进行参数拟合,提高了有限元分析的准确性。结论表明:通过建立准确的橡胶本构模型和有限元分析模型,可以对传动轴中间支承结构的减振性能进行优化,达到减振设计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5年11期)
沈根平[5](2015)在《压载泵中间支承座的制作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压载泵的中间支承座重新设计修复后与电机和泵体的配作过程,为因无原厂备件可用而需重新加工制作联体座的情况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5年09期)
袁晓,袁健[6](2015)在《橡胶中间支承总成的动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橡胶中间支承总成作为传动轴与车架之间重要的减振部件,其动态特性直接关系到其减振效果。文章利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橡胶中间支承总成动态特性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源相吻合,表明该方法有效实用。(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5年09期)
袁晓[7](2015)在《汽车传动轴橡胶中间支承总成的减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与制造工艺的发展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乘坐的舒适性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解决好NVH(噪声、振动、异响)问题是改善汽车乘坐舒适性的重要内容。在传动轴分段时所加的中间支承就成为解决车辆NHV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通常用橡胶等弹性元件将传动轴支撑于车架或车身上以吸收能量降低振动。本文主要工作内容:1.研究了橡胶材料的基本特性和物理性能参数,调研典型的隔振橡胶的配方设计,并对其主要物理机械性能及其隔振特性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中间支承总成的橡胶件主体材料。2.推导计算超弹性Mooney-Rivlin模型的参数,利用ANSYS对中间支承总成的橡胶件有限元分析,最终确定1C、2C参数值。在已有橡胶的松弛模量Prony级数形式上,推出ANSYS中粘弹模型Shear Response中的参数。3.对中间支承总成的橡胶件进行谐响应有限元分析时,通过橡胶的滞留曲线,来计算出橡胶在不同频率下的动刚度值。并且用多项式曲线来拟合动刚度与频率的关系曲线图,最终得出动刚度与频率的关系式。4.用标准线性固体模型来模拟橡胶,推出其品质因子Q值与频率的关系,并推导出橡胶体在哪个频率下减振效果最好,从而为中间支承总成的橡胶件优化做理论指导。5.在整车动力系统下,由不同路面激励产生的车身稳态响应,推导出标准线性固体模型的参数与松弛模量的关系,从而求出中间支承总成橡胶件的不同的1/Q值。其中1/Q值较大的所对应的橡胶,则是较优的中间支承总成。(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5-03-01)
李元礼,张鹤路,窦峰[8](2015)在《纵梁带中间支承的高桩码头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广泛了解国内外码头结构型式,研究在轨道梁下加支承桩来加大横向排架间距的结构型式的计算方法。采用有限元平面计算软件和有限元叁维空间计算软件,分析纵梁带中间支承的高桩码头结构在门机荷载和堆货荷载作用下各构件受力的差异,并比较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得出此结构型式用空间有限元计算较合理。(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5年02期)
徐四宁,奚卉,张茜,王忠强,王凤才[9](2014)在《森基米尔轧机支承辊成组轴承与中间辊弹性耦合系统接触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森基米尔轧机支承辊成组背衬轴承与中间辊弹性耦合系统多界面接触机理分析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弹性系统及界面接触问题进行了大规模数值迭代求解;并基于此模型研究了支承辊挠曲变形对支承辊成组背衬轴承系统接触行为的影响,得到了给定2种轧制力和耦合场作用下支承辊的挠曲变形及6套成组背衬轴承内部的接触应力分布状态,以及成组背衬轴承与中间辊的接触行为规律。结果表明,在给定轧制工况条件下,中间辊最大挠度远大于支承辊的最大挠度;支承辊挠曲变形对成组背衬轴承与中间辊间的接触均匀性以及轴承内部接触均匀性产生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轴承》期刊2014年07期)
杨峰,王忠民[10](2013)在《中间线弹簧支承对随从力作用下矩形薄板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切向均布随从力作用下,带有中间线弹簧支承的矩形薄板的稳定性问题。建立了板的运动微分方程,利用微分求积法得到了复特征方程,给出了线弹簧支承板复频率与随从力的变化关系,以及线弹簧支承刚度对板失稳形式和临界值的影响。对随从力作用下带有中间线弹簧支承的四边固支矩形薄板的计算结果表明:当边长比为1时,发现存在一个临界线弹簧支承刚度值,当支承刚度小于该值时,板失稳为颤振失稳。当支承刚度大于该值时,板失稳为发散失稳;当边长比为2时,板失稳形式保持为发散失稳。(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中间支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中间支承圆筒3D打印过程热残余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基于热-力顺序耦合法,建立了3D打印构件热残余应力分析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对比研究了两种打印方式对于热残余应力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间支承论文参考文献
[1].常光宝,陆嘉敏,陆星阳,鲁统利.基于ADAMS整车动力学模型的中间支承刚度优化研究[J].传动技术.2018
[2].刘东来,文聘,尚军军,杨庆生.3D打印中间支承圆筒热残余应力数值模拟[C].北京力学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18
[3].万磊.传动轴中间支承的参数匹配与振动特性的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
[4].魏春梅,胡锦帆,续西安,王晨铭.汽车传动轴中间支承的减振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5
[5].沈根平.压载泵中间支承座的制作修复[J].机械工程师.2015
[6].袁晓,袁健.橡胶中间支承总成的动态特性分析[J].科技风.2015
[7].袁晓.汽车传动轴橡胶中间支承总成的减振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
[8].李元礼,张鹤路,窦峰.纵梁带中间支承的高桩码头计算方法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5
[9].徐四宁,奚卉,张茜,王忠强,王凤才.森基米尔轧机支承辊成组轴承与中间辊弹性耦合系统接触机理[J].轴承.2014
[10].杨峰,王忠民.中间线弹簧支承对随从力作用下矩形薄板稳定性的影响[J].应用力学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