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话语标记语又论文-唐静

元话语标记语又论文-唐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元话语标记语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元话语标记语,听力理解,输入强化

元话语标记语又论文文献综述

唐静[1](2019)在《元话语标记语对听力理解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兰(Hyland)通过大量研究证明元话语标记语有助于外语学习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元话语标记语研究多集中在对阅读和写作方面的研究,听力理解方面研究较少,为验证元话语标记语的输入是否能够提高讲座式听力水平,77名英语专业学生参与了元话语标记语的实证研究。实验前对学生进行听力水平测试后,学生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了元话语标记语的输入强化训练,对照组按照传统模式上课,经过一学期32课时训练后,两组学生进行听力水平测试。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分数较之对照组有显着性的提高(p <0. 05)。该研究可以为元话语标记语在听力理解方面提供研究思路,补充听力教学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期刊2019年06期)

杜莹梅[2](2015)在《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中的元话语标记语“只是”与其在两英译本中的翻译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元话语是一种很常见的话语现象,它起初被定义为“关于话语的话语”。它可以帮助作者组织语篇,建立与读者的联系并引导受众理解语篇。在具体的文本中,元话语通过不同类别的元话语标记语来实现其功能。本文对元话语标记语“只是”在《红楼梦》中的功能及其在两个英译本中的翻译进行了对比研究。作者借助平行语料库检索软件的帮助,建立了包括《红楼梦》原文和两个英译本在内的汉英平行语料库,对语料进行收集,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探讨“只是”的功能分类和翻译再现。根据Hyland对元话语的定义分类,本文将元话语标记语“只是”划分为交际元话语和互动元话语两大类。其中交际元话语包括过渡标记语,排他标记语和强调标记语;互动元话语包括模糊标记语和态度标记语。基于对“只是”的元话语功能的分类,对其各个功能在英译本中的再现进行具体分析和阐释。通过对比分析各类元话语标记语“只是”在两英译本中的再现情况,发现两英译本都较好地再现的“只是”的功能,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翻译缺失,同时两个英译本在表现形式上也存在一些差异。本文试图通过关联理论角度翻译缺失及异同进行分析和解释。英译本中存在的翻译缺失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追求最佳关联。一些不重要的琐碎信息被省略,从而增强语境效果,节省读者的处理努力。两译本之间的差异来自于翻译中两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在第一个明示—推理过程中,元话语本身不同功能的特点以及译者的认知理解会造成翻译的不同。在第二个过程中,译者会由于文本构建、翻译策略、语言偏好等原因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而带来两个译本的差异。本文对于元话语标记语“只是”的研究、元话语翻译研究以及红楼梦研究都具有一定学术意义;同时,本文丰富了元话语标记语在不同功能下的相对应的汉英翻译,具有一定教学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黄勤,刘晓玉[3](2014)在《《红楼梦》中的元话语标记语“原来”与其英译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红楼梦》及其两英译本所建的汉英平行语料库为平台,分析了"原来"作为元话语标记语在《红楼梦》中的具体功能及其在两英译本中再现情况的差异,并从语篇体裁、汉英句法结构、译者的翻译策略、认知能力等诸多方面探讨了翻译中差异存在的原因,以期进一步丰富元话语理论研究及《红楼梦》翻译研究。(本文来源于《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刘婷婷[4](2014)在《基于语料库的元话语标记语“再”在《红楼梦》与其两英译本中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元话语(metadiscourse)是语篇作者用来组织连贯的语篇并与读者建立良好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协助作者明晰自身的观点与态度,同时准确地向受众传达信息,并且引导和影响读者正确理解语篇,实现两者间的互动。本文是对元话语标记语“再”在《红楼梦》与其两英译本中使用情况的对比研究。基于平行语料库索引软件ParaConc,建立了《红楼梦》的汉英平行语料库,采用语料库驱动的研究方法,对平行语料库中的元话语标记语“再”进行识别和统计,得到以下结果。首先,鉴别出《红楼梦》中的共有930个元话语标记语“再”,基于Hyland对元话语的功能分类,作者把《红楼梦》中“再”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表示引导功能的元话语,另一类为表互动功能的元话语。引导式元话语“再”分为顺序标记语、递进标记语、因果标记语与并列标记语四个子类;互动式元话语“再”仅涉及态度标记语。其次,统计了行使各类不同功能的元话语“再”的使用频率,继而与其在两个英译本中的翻译情况进行了描述性对比研究。通过对比发现,元话语标记语“再”尽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翻译缺失,但各个功能都在两个译本中得到了较好的再现。另外,“再”的翻译缺失不仅存在于源文本和译文本之间,还存在于两个英译本之间。最后,对元话语标记语“再”的功能及其翻译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了影响两英译本翻译差别的一些重要因素。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元话语研究以及《红楼梦》的翻译研究,同时,也能启发英语学习者如何正确使用元话语。(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王佳怡[5](2013)在《基于语料库的元话语标记语“不过”在《红楼梦》及其两英译本中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元话语是作者用来组织连贯的语篇并与读者建立良好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协助作者明晰自身的观点态度,准确地向受众传达信息。在具体的语篇中,这些功能是通过各种具体的标记语来实现的,因此元话语又被称作元话语标记语。本文是对《红楼梦》中的元话语标记语“不过”及其在两个英译本中的翻译情况进行的对比研究,旨在发现“不过”在《红楼梦》中的具体功能以及其在两个译本中的再现情况。作者借助平行语料检索软件建立了《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采用语料库驱动的研究方法,对语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果:首先,本文对元话语标记语“不过”按其功能分为了交互功能和人际功能两大类。其中交互式元话语包括连接标记语,转折标记语,程度标记语。人际功能元话语包括态度标记语和模糊限制语。其次,通过对比发现,大多数情况下元话语标记语“不过”的各个功能都在两个译本中得到了较好的再现。但各个功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翻译缺失。此外,“不过”的使用差异不仅存在于源文本和译文本之间,还存在于两个英译本之间。在对语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元话语标记语“不过”的功能及其翻译进行了论述和总结,探讨了影响两英译本对其进行不同翻译的一些重要因素,丰富了元话语研究以及《红楼梦》的翻译研究。同时,也能启发英语学习者如何正确使用元话语。(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3-05-01)

黄莹[6](2012)在《元话语标记语的分布特征及聚类模式对比分析——以银行英文年报总裁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发现,西方的总裁信中使用较多人际互动型的元话语标记语,尤其使用较多表示与读者直接互动的"I-you"框合结构,而中国的总裁信中使用较多文本交互型的元话语标记语;西方的总裁信具有更多追求可信度和情感共鸣的特征,而中国的总裁信具有更多追求理性诉求的特征;西方的总裁信则更多体现等同关系,而中国的总裁信更多体现权势关系。中国的总裁信写作者语域意识比较缺乏。(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期刊2012年04期)

刘晓玉[7](2012)在《基于语料库的元话语标记语“原来”在《红楼梦》及其两英译本中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元话语是作者或说话者用于组织连贯语篇、明晰自身观点态度及引导受众正确理解语篇的一种方法。元话语具有多种功能,主要靠具体语境中的各种元话语标记语来实现。本文是对元话语标记语―原来“在《红楼梦》及其两英译本中使用情况的对比研究。本研究致力于探究―原来”在《红楼梦》中的具体功能及其在两英译本的再现和使用情况的差异。借助平行语料检索软件,本文建立《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通过对语料的观察与分析得到以下结果。首先,本文将元话语标记语―原来“分为交互式和互动式两类。交互式元话语―原来“包括解说标记语、推论标记语、因果标记语和对比标记语;互动式元话语包含态度标记语。其次,通过对比源文本和译文本中―原来"的使用情况,发现大多数情况下两英译本都能较好再现―原”的各个功能,但各功能在两译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尤其是解说标记语―原来"。再次,―原来“的使用差异不仅见于源文本与译文本中,也存在于两英译本中。本文从各个角度对其原因进行了探究。本文不但丰富、深化了元话语及翻译研究,也对英文写作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掌握元话语标记语的多种功能,将有助于学习者准确、地道地进行英文写作。(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2-05-01)

刘敏[8](2012)在《基于语料库的元话语标记语“就是”在《红楼梦》及其两英译本中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元话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学界通常将元话语定义为关于话语的话语。元话语标记语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句的词语,起到点名或突出语篇中话语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的作用,主要为副词、介词和连词。本文旨在对就是这个元话语标记在《红楼梦》中的使用情况及在两个英译本中翻译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本文首先使用断句的方法为《红楼梦》及其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个译本建立了语料库。利用平行语料库统计了就是在《红楼梦》中的出现情况,把不属于元话语标记语的谓词性就是去掉。作者在语料中一共发现了360个就是,其中128个为谓词性短语。本文则主要考察其余232个就是作为元话语标记语的功能。根据Hyland的元话语分类标准,本文将元话语就是划分为交际元话语和互动元话语两大类,其中交际元话语包括指示标记语、排它标记语、过渡标记语、选择标记语;互动元话语包括模糊标记语、增强标记语、态度标记语。其次本文对各类元话语标记语就是及其功能在译文中的体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译本都以各种方式比较好地再现了就是的功能,但同时,无论是原文与译文还是两译本之间,就是的使用皆存在差异。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这些异同并给出合理解释。从主观角度看,译者的思维方式、语言背景以及信息组织方式可能导致这些差异;从客观角度看,原文语言语义的模糊性可能是这些差异的一个原因。(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2-05-01)

王晓利[9](2009)在《基于语料库的元话语标记语“又”在《红楼梦》及其两英译本中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元话语(metadiscourse)这一概念最初被认为是“关于话语的话语”(discourse about discourse),它可以协助作者组织语篇,并引导读者以作者所期望的方式解读语篇从而达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元话语的多种功能是由不同类别的元话语标记语来实现的。本文是对元话语标记语“又”在《红楼梦》及其两个英译本中使用情况的对比研究。在对《红楼梦》中“又”的元话语功能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本文详细探讨了“又”的各个功能在两个译本中的再现及其使用情况的差异,并从主观和客观因素两方面解释了差异存在的原因。本文主要采取了语料库驱动的研究方法,文中所得结论均是来自对语料的观察和分析。研究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首先,本文将元话语标记语“又”按其功能分为了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两大类。其中语篇功能包括顺序标记语(sequential marker),附加标记语(additive marker),并列标记语(coordinate marker)和对比标记语(contrastive marker),人际功能包括含蓄标记语(implicative marker)和评价标记语(commentary marker)。其次,基于对源文本和译文本中“又”的使用情况的对比研究,本文发现元话语标记语“又”的翻译是与其在文中的功能紧密相关的。一方面,在大多数情况下,尽管译文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两个译本都很好地再现了“又”的各个功能。但另一方面,在一些情况下,由于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又”的使用不但在源文本与译文本中存在着差异,同时在两个英译本中也存在着差异。总之,在对语料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元话语标记语“又”的功能及其翻译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并得出了一些对元话语研究和翻译研究比较有用的结论。此外,本文对英文写作和翻译实践与教学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首先,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对元话语标记语各类功能加以区分并正确使用可以实现语篇的整体连贯,增加其可读性。其次,在翻译实践和教学过程中,应广泛应用语料库驱动的方法。一方面,通过观察语料中所展示的多种语境,学习者可以使用更为准确和地道的英文表达。另一方面,在对单个译本或多个译本进行研究时,基于大量语料所得的研究结果将更具可信度。(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朱晓芳[10](2008)在《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元话语标记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话语可以离析为基本话语和元话语两个层面,所谓元话语,就是指“关于基本话语的话语”,既包括言说主体对于基本命题的组织方式、情感态度评价,又包括言说主体在进行言语表述时与受话者所进行的人际沟通或协商。本文依据功能语言学及语用学的相关理论,重点考察了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的元话语标记语(metadiscourse markers),着重分析它们在话语中的表现形式及其所具有的功能。本文在深入分析四位语文教学名师课堂教学实录语料的基础上,将课堂教学用语中的元话语标记语分为语篇功能元话语和人际功能元话语两个次范畴,对于每个次范畴,又作进一步的切分。本文还讨论了从元话语视角研究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意义,试图为帮助新教师或普通教师改善课堂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切实的帮助,同时也试图为评价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一个更具有学理意义的新视角。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理论基础、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及结构安排。第二章是元话语的内涵与特征分析,在对元话语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讨论元话语概念的界定、形式特征和功能分类,并简要分析元话语同口头禅的区别。第叁章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研究状况及相关分析。先界定课堂教学语言的内涵,然后简要综述国内外课堂教学语言研究的状况。本章还讨论了近叁十年来,国内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研究的得失。第四章元话语视角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研究,是本文的重点。本章先讨论了对课堂教学语言进行元话语分析的意义。然后细致讨论了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元话语的形式特征和功能分类。将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中所包含的元话语分为两个范畴:语篇功能元话语和人际功能元话语。又将前者分为五个小类:话题结构标记语、换言阐明标记语、凸显信息标记语、环节示现标记语、信息链接标记语;将后者分为叁个小类:交际主体标记语、鼓励启思标记语、态度评价标记语。本章还对四位名师课堂教学语言中元话语的使用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第五章是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说明本文的主要观点、不足之处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8-09-01)

元话语标记语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元话语是一种很常见的话语现象,它起初被定义为“关于话语的话语”。它可以帮助作者组织语篇,建立与读者的联系并引导受众理解语篇。在具体的文本中,元话语通过不同类别的元话语标记语来实现其功能。本文对元话语标记语“只是”在《红楼梦》中的功能及其在两个英译本中的翻译进行了对比研究。作者借助平行语料库检索软件的帮助,建立了包括《红楼梦》原文和两个英译本在内的汉英平行语料库,对语料进行收集,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探讨“只是”的功能分类和翻译再现。根据Hyland对元话语的定义分类,本文将元话语标记语“只是”划分为交际元话语和互动元话语两大类。其中交际元话语包括过渡标记语,排他标记语和强调标记语;互动元话语包括模糊标记语和态度标记语。基于对“只是”的元话语功能的分类,对其各个功能在英译本中的再现进行具体分析和阐释。通过对比分析各类元话语标记语“只是”在两英译本中的再现情况,发现两英译本都较好地再现的“只是”的功能,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翻译缺失,同时两个英译本在表现形式上也存在一些差异。本文试图通过关联理论角度翻译缺失及异同进行分析和解释。英译本中存在的翻译缺失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追求最佳关联。一些不重要的琐碎信息被省略,从而增强语境效果,节省读者的处理努力。两译本之间的差异来自于翻译中两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在第一个明示—推理过程中,元话语本身不同功能的特点以及译者的认知理解会造成翻译的不同。在第二个过程中,译者会由于文本构建、翻译策略、语言偏好等原因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而带来两个译本的差异。本文对于元话语标记语“只是”的研究、元话语翻译研究以及红楼梦研究都具有一定学术意义;同时,本文丰富了元话语标记语在不同功能下的相对应的汉英翻译,具有一定教学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元话语标记语又论文参考文献

[1].唐静.元话语标记语对听力理解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

[2].杜莹梅.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中的元话语标记语“只是”与其在两英译本中的翻译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3].黄勤,刘晓玉.《红楼梦》中的元话语标记语“原来”与其英译对比研究[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

[4].刘婷婷.基于语料库的元话语标记语“再”在《红楼梦》与其两英译本中的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

[5].王佳怡.基于语料库的元话语标记语“不过”在《红楼梦》及其两英译本中的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6].黄莹.元话语标记语的分布特征及聚类模式对比分析——以银行英文年报总裁信为例[J].外国语文.2012

[7].刘晓玉.基于语料库的元话语标记语“原来”在《红楼梦》及其两英译本中的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8].刘敏.基于语料库的元话语标记语“就是”在《红楼梦》及其两英译本中的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9].王晓利.基于语料库的元话语标记语“又”在《红楼梦》及其两英译本中的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10].朱晓芳.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元话语标记语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

标签:;  ;  ;  

元话语标记语又论文-唐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