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学校教育目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留守儿童,学校教育,教育目的,主体性
学校教育目的论文文献综述
敖叶湘琼[1](2014)在《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目的的偏离与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目的应是培养其成为人格健全,能够适应留守生活,未来能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行为主体,其关键在于建构留守儿童主体性。农村学校教育中农村文化缺位及城市文化专断的状态,以及教师的非理性关爱,压抑了留守儿童的主体意识,不利于留守儿童主体性建构,导致教育目的发生偏离。对此,可通过合理利用农村文化资源,加强城乡文化的有机结合,培养教师的理性情感态度来改善。(本文来源于《教育导刊》期刊2014年11期)
徐芳[2](2014)在《追问中学学校教育目的》一文中研究指出什么是教育,是我们千百年来一直在讨论的话题。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我们的百年大计,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教育的理解和定义不同。至今在我们教科书对教育的定义是"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而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体,它担任着为国家、社会培养各方面人才的任务。狭义的教育主要就是学校教育。而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做为一名老师,一个教育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只有弄清楚了教育的目的,你才知(本文来源于《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敖叶湘琼[3](2014)在《教育目的的偏离与复归——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现状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理应以培养留守儿童成为人格健全,能够适应留守生活,未来可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行为主体为教育目的,其中建构留守儿童主体性是关键。观照目前农村学校教育现状,存在城市文化专断、农村文化缺位及教师非理性关爱的现象,留守儿童主体意识被压抑,主体性难以正常建构,农村学校教育目的发生偏离。对此,可通过加强合理利用农村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城乡文化力量,培养教师的理性情感来改善。(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论丛》期刊2014年04期)
林静[4](2013)在《郭华:校本教研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报》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教师》:郭教授,您好!校本教研,顾名思义,即以校为本的教研,是指学校层面的教学研究活动。我国学校历来有学科教研组的活动,例如备课研讨、听课评议等,校本教研的提出,在概念以及实施方面与学科教研组活动有何本质区别?(本文来源于《中国教师》期刊2013年21期)
逯长春[5](2013)在《论特色化学校教育的目的及实践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体的独特性、差异性和发展需求的多样性、多层次性,对教育提出了丰富性和特色化的要求。社会多样化发展要求教育培育大量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高素质、多样化的劳动者。传统"刻板僵化"的"大一统"教育体制在急功近利和浮躁功利的教育价值中演变成为日益严重的"应试教育",而不能适应个体和社会的这种多元化要求。对此,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校要办出各自的特色"。之后,学校教育特色化受到学者们更为广泛的关注,逐渐成为我国新兴的教育研究热点领域。新(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管理》期刊2013年30期)
赵南[6](2012)在《对学校教育目的与功能的新构想——基于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校教育作为一种外在的教育形式与影响力量,应始终以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成熟与独立为根本的价值追求。学校教育由此不是自儿童迈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自动开始,而开始于教师主动与儿童建立了类似于亲子依恋的亲密关系。在此阶段,学校应主要发挥类似于家庭的功能。随着儿童开始愿意接受教师的积极影响,学校教育才真正开始,但其过程不应主要是为了让儿童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而应是让他们通过广泛的接触与深入的探索有机会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知识领域,从而确证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与理想。在此阶段,学校应主要发挥类似于实验室的功能。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强大与独立,学校和教师作为支持儿童发展的支架,最终必须撤掉,取而代之的应是儿童自我教育的开始。在此阶段,学校应主要发挥类似于孵化器的功能。学校教育自其伊始就应想到自己的终结,认识到自己始终只是为儿童发展服务的手段。(本文来源于《教育研究与实验》期刊2012年04期)
陈婉婉[7](2012)在《学校安全教育该补什么课》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的话】 青少年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每一次涉及青少年的安全事故都让人痛惜不已。暑假渐近,少年儿童交通、溺水、卫生等安全事故进入易发、多发期。本报今起推出“关注青少年安全教育”系列报道,希望能够找出隐患,加强教育,强化监管,凝聚合力,给孩子(本文来源于《安徽日报》期刊2012-05-29)
李宁宁[8](2012)在《“人之生存”语境下学校教育目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存论哲学指导下的"人之生存"要求教育必须摆脱工具性、功利性的异化现象,摆脱社会、政治、经济的奴役,注重人的人性化、个性化以及生成性,在此基础上实现教育与生命个体的融合,使教育真正由人之生存中的"谋生"手段变为引导人"乐生"的一种方式。"人之生存"语境下的教育目标是受教育者,即教育的发生与作用都应从促进作为生存个体的人的发展这一目的出发,在此基础上促进社会的发展或者其他附加功能的实现。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回归其应然状态,并且不论在何种社会中都能发挥其作用———即促使个体由自然走向自觉自由,成为创造性的存在,成为健全而富有个性的人。(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科学》期刊2012年01期)
张勇军[9](2011)在《学校应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全人教育视域中的学校教育目的》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基础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教育目的狭隘,教育目标偏差,学校将培养人的教育活动弱化为训练应试的工具。全人教育思想对教育忽视价值理性,囿于工具理性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指出学校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和谐统一的全面发展的人。学校应该成为学生感情寄托,精神归宿,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10期)
文超[10](2010)在《德育:高职学校教育的最高目的》一文中研究指出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是关建,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学会做人"是根本。"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满园。"在此基础上,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使全班学生全面发展是关键。(本文来源于《企业导报》期刊2010年12期)
学校教育目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什么是教育,是我们千百年来一直在讨论的话题。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我们的百年大计,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教育的理解和定义不同。至今在我们教科书对教育的定义是"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而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体,它担任着为国家、社会培养各方面人才的任务。狭义的教育主要就是学校教育。而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做为一名老师,一个教育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只有弄清楚了教育的目的,你才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校教育目的论文参考文献
[1].敖叶湘琼.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目的的偏离与重构[J].教育导刊.2014
[2].徐芳.追问中学学校教育目的[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
[3].敖叶湘琼.教育目的的偏离与复归——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现状反思[J].现代教育论丛.2014
[4].林静.郭华:校本教研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J].中国教师.2013
[5].逯长春.论特色化学校教育的目的及实践条件[J].教学与管理.2013
[6].赵南.对学校教育目的与功能的新构想——基于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视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
[7].陈婉婉.学校安全教育该补什么课[N].安徽日报.2012
[8].李宁宁.“人之生存”语境下学校教育目的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12
[9].张勇军.学校应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全人教育视域中的学校教育目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
[10].文超.德育:高职学校教育的最高目的[J].企业导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