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县人民医院肿瘤科四川南充637700)
【摘要】目的:分析对晚期胃癌患者采取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70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措施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5例。对比参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病情缓解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病情缓解率80.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3%与参照组的80.0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晚期胃癌患者采取甲磺酸阿帕替尼进行联合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甲磺酸阿帕替尼;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97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6-0082-02
胃癌作为全球较为常见的一种肿瘤疾病,有关数据显示,该类疾病的发生几率仅次于乳腺癌以及肺癌,位居第三位[1]。对于胃癌患者而言,其患病早期并无十分明显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加之我国普查率相对较低,70%的胃癌患者到院就医时,已经处于胃癌中晚期。对于中晚期胃癌患者而言,已经并无手术指证,此时,临床上需要采取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进而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治疗效果。甲磺酸阿帕替尼作为我国自制的一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其作为临床上常用的靶向药剂之一,对于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肯定[2]。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和许可,抽取我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措施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为3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配合本次研究,并且签署研究同意书。其中,研究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最小年龄39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52.12±12.08)岁;参照组男性22例,女性13例,最小年龄40岁,最大年龄84岁,平均年龄(52.75±12.7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后,两组差异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
1.2治疗方法
参照组采取甲磺酸阿帕替尼安慰剂进行治疗。每次服用80mg的甲磺酸阿帕替尼安慰剂进行治疗,每天一次,均于早饭后半小时用药。4周为一个疗程。
研究组服用甲磺酸阿帕替尼进行联合治疗。研究组患者每天服用80mg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40103)进行治疗,于早餐后服用。4周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对比参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病情缓解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病情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不良反应的观察指标包括:蛋白尿、腹泻、高血压以及骨髓抑制。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缓解率
研究组病情缓解率80.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2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3%与参照组的80.00%相比,χ2=0.699,P=0.403,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胃癌靶向治疗作为临床上的研究热点,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的研究更是重中之重,对于恶性肿瘤的发展以及恶化,对于血液的持续供给要求比较严格,因此,抗血管生成已经成为临床上公认的治疗方法。甲磺酸阿帕替尼作为我国自主研究的一种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近几年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胃癌的治疗过程当中[3]。甲磺酸阿帕替尼能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通过阻断营养通道以及细胞供氧的方式,进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大量增殖。有关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晚期胃癌患者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进行治疗,有效改善胃癌患者的生存结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效果值得肯定。经过本次的大量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研究组病情缓解率28例(80.00%)显著高于参照组7例(20.00%),P<0.05表示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25例(71.43%)与参照组28例(80.00%)相比,两组差异并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通过采取甲磺酸阿帕替尼进行联合治疗,对晚期胃癌患者能够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临床认为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率。
综上,甲磺酸阿帕替尼对于缓解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症状有效,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艺茜,邓晓琴,孙亮新.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1例病案报道[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6):221-222.
[2]裴薇.苯溴马隆与别嘌呤醇治疗原发性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9):25-26.
[3]于薇薇.苯溴马隆联合别嘌呤醇对痛风稳定期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09):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