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虚拟覆盖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虚拟化,虚拟机监视器,覆盖网,云计算
虚拟覆盖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唐源[1](2012)在《嵌入虚拟机监视器的高性能覆盖网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的兴起和发展,许多传统领域的计算问题,如超大规模、可扩展和高可靠的分布式计算问题,逐渐被引入到云计算和虚拟化的研究领域。它们通过对孤立、异构的资源进行聚合,实现在广域、动态环境下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工作。尤其是对于高性能、高密度或关键任务的服务和应用程序,利用虚拟化和云计算的容错性能,可以避免系统脆弱性,增强系统弹性。然而,随着云计算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其网络架构可能导致严重而频繁的、不可预知的性能损失。特别是针对某些紧耦合并行应用程序,由网络带来的性能损耗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效率。如果将虚拟机和虚拟覆盖网络技术相结合,从而构成一种新的高性能虚拟计算环境,它具有动态拓扑、网络性能预测和虚拟环境迁移等特点,那么它将非常适于应用到当前或未来的分布式和云计算系统中。因此,本文利用现今较为成熟的虚拟化技术,针对高性能分布式计算环境,设计一种新的简单灵活的模型,使得紧耦合应用程序可以在不同环境之间无缝迁移,这无论对于分散的云计算系统还是集中的数据中心网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创新工作包括:1.深入研究了基于虚拟机的覆盖网络,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嵌入于虚拟机监视器Palacios中的覆盖网络系统VNET/P。在虚拟技术和覆盖网络的研究领域,VNET/P系统首次将虚拟覆盖网架构于虚拟机监视器之上。VNET/P可以将Palacios创建的一组虚拟机抽象于本地局域网,即使支持虚拟机的宿主机是远程互连的,而且它根据数据链路层的MAC地址和用户设置的路由规则,对虚拟机的收/发数据进行封装、路由和转发。通过在带宽为1Gbps的以太网和10Gbps的光纤网络上,对VNET/P连接的虚拟机之间的通信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证明,由VNET/P所额外产生的性能损耗非常小。2.设计了一个独特的VNET/P桥,将本地虚拟机与外界网络连接起来,VNET/P向外界发送或接收外界的数据都通过该桥接系统实现。在Palacios+Kitten平台上,桥接设备置于特殊的桥虚拟机Dom0中,使用虚拟网络设备Virtio来完成数据的交换。VNET/P桥对数据进行再次封装,然后通过Passthrough以太设备将数据发送到目的宿主机的相应桥接设备中。3.提出在虚拟网络中利用多核的技术,实现虚拟机之间的数据发送与接收的并行性。在多核方式下,当VNET/P核心接收或发送一个包时,包分配器将产生一个内核线程,然后为数据包选择一个虚拟网卡,并且使对应的虚拟机主动分配一个CPU core。此时CPU不立即执行VM exit指令,而是多个虚拟机并行运行在不同的CPU core上。该方法动态地使用空闲的CPU core来提高包转发带宽,同时减少了VM exit的次数,其优势在于最大化海量数据的传输通量。4.基于VNET/P结点构建虚拟覆盖网。本文利用VNET/P控制组件对虚拟网络拓扑进行动态配置、监视网络性能、热迁移虚拟机等。VNET/P覆盖网的拓扑并非仅仅是简单的以太网拓扑,而是可以动态配置的通用拓扑,如总线型、星型、环型、网、超立方体等结构。在覆盖网上使用基于MAC层的以太包,便于VNET/P与各种物理网络设备、VMM中的虚拟网卡、Guest中的快速虚拟设备直接交互。另外本文还对覆盖网的形式化描述和自适应问题进行了探索。(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2-03-01)
陈盈盈[2](2008)在《基于仿真理论及虚拟化技术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Internet网络功能强大,服务类型多样,但是随着网络规模指数型的增大,以及应用需求的多样化,我们也逐渐开始意识到Internet正逐渐步入僵化。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一个基于仿真理论及虚拟化技术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该网络模型能够为用户建立起一个具有更高独立性、安全性、灵活性并具有物理位置与用户身份分离特性的网络,这使得用户能够在自己的私有网络中提供或享用更多种多样的个人网络服务,这些服务不但包括应用层各项服务,还包含了应用层以下的各种服务。该模型的核心主要是基于虚拟化技术建立起来的,其中用到的虚拟化技术包括虚拟路由器技术、虚拟网卡技术、虚拟拓扑技术等等。本文还在现有主流仿真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用ns2仿真软件对该网络模型进行了仿真,得出了对该网络性能参数的评估。同时还结合利用了Planetlab测试床,对该网络模型的系统参数也给出了评估。此外,本文讨论了该网络模型的实际应用。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既可以用于个人用途,也可以用于组织机构建设网络的情况,还可以用于给网络研究人员对前沿的网络技术进行方便而灵活的实验和仿真。特别地,本文在对现有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结构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该网络模型在该平台中的应用,提出了新一代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框架,为进一步发挥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的优越性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8-01-01)
李海梅[3](2006)在《覆盖网络虚拟链路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覆盖网络是在现有网络越来越不能满足不断涌现的各种应用的情况下诞生的,它是重迭在现有网络上的虚拟网络,由分布在Internet各自治区域的一些覆盖节点和它们之间的逻辑链路组成。它实现方便,不用大规模改变现有网络架构就能提供更高的服务质量。Spines是源代码开放的覆盖网络,我们可以部署它用于测试覆盖网络协议,提高我们需要的服务质量要求。Spines运行于应用层,不需要改变基础设施和核心接入,数据在UDP顶部被封装成包。Spines分为两层,应用层和Daemon层。应用连接到最近的覆盖节点上,然后那个节点负责将数据通过覆盖网络传输到最终的目的节点。分为两层的好处是可以限制覆盖网络的规模,以减少交换流控信息的数据量。覆盖节点既起到服务器的作用,用于连接各种各样的应用,同时又起到路由器的作用,用于节点之间传输数据包。由于Spines这样的层结构,所有的应用既可以位于覆盖节点处,也可以连接到与节点相连的机器上。 Spines覆盖网络虚拟链路技术是Spines覆盖网络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在介绍了Spines覆盖网络的层次结构和软件功能实现结构之后,研究了现有可用带宽发展状况,针对Spines覆盖网络特点提出了一种适合Spines的可用带宽测量机制BELR,BELR是逐跳的可用带宽测量算法,不同于传统的端到端算法,BELR实现了对每一跳可用带宽测量的目的,并且算法简单。然后对Spines虚拟链路层的主要协议—逐跳传输协议性能进行了仿真和分析,提出了Spines虚拟链路技术中需要改进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可用带宽进行路由的策略,阐述了利用可用带宽指导其路由的算法,并和Spines现有路由算法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我们的算法提高了Spines覆盖网络的性能,降低了时延,增大了吞吐量。同时,对实时恢复链路协议进行了性能分析,做了相应改进,通过改变实时链路丢包重传率降低了实时传输丢包率,使更多的包及时到达终端,并阐述了将SIP和Spines整合到VoIP服务中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6-05-01)
虚拟覆盖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有Internet网络功能强大,服务类型多样,但是随着网络规模指数型的增大,以及应用需求的多样化,我们也逐渐开始意识到Internet正逐渐步入僵化。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一个基于仿真理论及虚拟化技术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该网络模型能够为用户建立起一个具有更高独立性、安全性、灵活性并具有物理位置与用户身份分离特性的网络,这使得用户能够在自己的私有网络中提供或享用更多种多样的个人网络服务,这些服务不但包括应用层各项服务,还包含了应用层以下的各种服务。该模型的核心主要是基于虚拟化技术建立起来的,其中用到的虚拟化技术包括虚拟路由器技术、虚拟网卡技术、虚拟拓扑技术等等。本文还在现有主流仿真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用ns2仿真软件对该网络模型进行了仿真,得出了对该网络性能参数的评估。同时还结合利用了Planetlab测试床,对该网络模型的系统参数也给出了评估。此外,本文讨论了该网络模型的实际应用。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既可以用于个人用途,也可以用于组织机构建设网络的情况,还可以用于给网络研究人员对前沿的网络技术进行方便而灵活的实验和仿真。特别地,本文在对现有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结构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该网络模型在该平台中的应用,提出了新一代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框架,为进一步发挥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的优越性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虚拟覆盖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唐源.嵌入虚拟机监视器的高性能覆盖网络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
[2].陈盈盈.基于仿真理论及虚拟化技术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3].李海梅.覆盖网络虚拟链路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