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质积累论文-刘建新,王金成,王瑞娟,贾海燕

溶质积累论文-刘建新,王金成,王瑞娟,贾海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溶质积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燕麦,NaCl胁迫,KCl,活性氧代谢

溶质积累论文文献综述

刘建新,王金成,王瑞娟,贾海燕[1](2015)在《KCl对NaCl胁迫下燕麦幼苗活性氧代谢和渗透溶质积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温室砂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KCl(1、10、20、30 mmol·L-1)对120 mmol·L-1Na Cl胁迫下‘定莜6号’燕麦植株生长、叶片活性氧代谢和渗透溶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1 mmol·L-1KCl处理相比,10和20 mmol·L-1KCl显着提高了Na Cl胁迫下燕麦幼苗的鲜重、干重和相对含水量;叶片超氧阴离子、H2O2、丙二醛和谷胱甘肽含量及质膜相对透性明显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显着提高,其中20 mmol·L-1KCl的作用大于10 mmol·L-1KCl;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抗坏血酸含量则变化不大,而30mmol·L-1KCl却加剧了盐胁迫伤害。(2)10和20 mmol·L-1KCl处理的燕麦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显着高于其它处理,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1 mmol·L-1KCl处理相比明显下降,有机酸含量则保持相对稳定。(3)随着KCl浓度提高,燕麦叶片K+/Na+增大,质膜H+-ATP酶活性先升后降。上述结果表明,以Na+/K+6∶1施用钾肥可通过提高活性氧清除能力和渗透溶质积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燕麦幼苗的伤害。(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黄雍容,林武星,聂森,朱炜[2](2014)在《盐胁迫下台湾海桐和台湾栾树抗氧化代谢和有机溶质积累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比较引进福建的台湾海桐和台湾栾树的耐盐性,以盆栽台湾海桐和台湾栾树1年生实生苗为对象,研究了6、9、12和15 g·kg-1的盐浓度胁迫下其苗高生长量、生物量、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影响,以及植株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水平在盐胁迫下的变化,探讨2树种的盐适应措施。结果表明:(1)盐胁迫抑制了2树种的苗高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台湾海桐根冠比增加,台湾栾树根冠比先减少后增加。(2)台湾海桐和台湾栾树的生长临界盐浓度分别为8.8和6.6 g·kg-1。(3)高盐下,台湾海桐和台湾栾树叶MDA含量均显着升高,且台湾栾树的MDA含量始终高于台湾海桐。(4)盐胁迫下,与台湾栾树相比,台湾海桐叶能维持较高的SOD、APX和GR活性。(5)盐胁迫下台湾海桐和台湾栾树叶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着上升,但前者叶的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始终高于后者。上述表明,2树种盐适应机制不同,台湾海桐具有一定的耐盐性,而台湾栾树采取避盐策略求得生存,且前者盐适应能力高于后者;台湾海桐耐盐性较高的原因可能主要在于,盐胁迫下,其能启动抗氧化酶系统、积累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等物质的能力要优于台湾栾树。(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4年12期)

麻莹,郭立泉,张淑芳,王晓苹,石德成[3](2013)在《盐碱胁迫下抗碱牧草碱地肤溶质积累、分布特点及有机酸的生理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碱地肤幼苗进行盐、碱胁迫处理,通过测定各种溶质积累及分布特点,探讨碱地肤适应盐碱生境生理机制的部位差异,明确有机酸对其适应盐碱生境的贡献。结果表明,各种溶质在幼叶、成熟叶、幼茎、老茎及根等不同部位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无论胁迫与否,有机酸均主要分布在茎叶之中,特别是在决定光合生产力的成熟叶片中。Na+、K+、Ca2+在不同部位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表明Na+对K+、Ca2+的吸收与转运不存在拮抗竞争作用。实验证明了K+、Ca2+特殊的吸收机制及各溶质的分布特点对碱地肤抗盐碱生理是至关重要的;不论在盐胁迫还是碱胁迫下,有机酸在碱地肤不同部位特别是成熟叶中,均是参与渗透调节、离子平衡及pH调节的主导成分,是决定碱地肤适应盐碱生境的关键物质之一。实验同时也证明了碱地肤的不同部位对盐碱胁迫的适应机制有所不同。(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曲宜,韩雪,张兰威,高薇,易华西[4](2012)在《微生物积累及转运的相容性溶质种类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某些微生物在高渗环境下会合成或转运具有自身保护作用物质,这类物质主要为相容性溶质,该物质可以增加细胞渗透耐受性及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然而不同的微生物积累或转运的相容性溶质不同,抗渗能力也不同,综述了微生物合成及转运相容性溶质的种类,以期为研究不同微生物相容性溶质积累的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2年11期)

周元铭[5](2012)在《大块液膜膜相溶质积累及传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膜过程将萃取和反萃两个独立的单元操作,通过膜渗透耦合到一个步骤中同时进行,与溶剂萃取相比,膜相中载体不会被物料所饱和,但膜相溶质浓度究竟低于同等条件下的化学平衡浓度至何种程度,尚未见报道。而且,膜相溶质在传质过程初始阶段的积累,与传质速率和稳态通量密切相关,进而对整个传质过程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研究液膜过程膜相溶质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传质的影响,对深入理解液膜传质机理、完善液膜传质理论具有一定指导性意义。本文选取苯酚(PhOH)磷酸叁丁酯(TBP)/正庚烷-NaOH体系进行大块液膜(BLM)传质研究。通过溶剂萃取平衡实验,回归计算得到TBP萃取苯酚、NaOH反萃苯酚-TBP络合物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由此计算得到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分配系数。通过扩散传质模型计算了液膜传质中各项分传质系数,由此分析了传质过程中阻力分配情况。并通过类萃取动力学实验,研究了有机相负载苯酚浓度对萃取速率的影响。BLM实验中反萃相循环,料液侧单程和循环操作,由有机相中溶质积累、浓度变化的角度,研究了化学反应、水力学条件、膜相用量、传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结合扩散模型与无量纲传质关联式,考察了膜相水力学条件对边界层分传质系数的影响,由此定量化了膜相搅拌强度对膜相溶质积累与BLM传质的影响。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模型及扩散传质模型,结合不同膜相用量的实验结果,说明膜相平衡溶质浓度Cm,eq与液膜相用量Vm无关,与萃取侧传质速率const成正比,与反萃侧表观速率常数Ks成反比;液膜过程到达稳态的时间teq随Vm的减少与传质面积的增加而不断减小,过程更趋近于平衡。当载体浓度较大时,稳态时间与料液浓度及水力学条件均无关。此结论可外推到其他不同构型的液膜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2-06-19)

刘建新,王鑫,王瑞娟,李东波[6](2011)在《碱胁迫对黑麦草幼苗根系活性氧代谢和渗透溶质积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牧草对碱胁迫的耐受程度,采用营养液砂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HCO3(0、50、100、150和200 mmol.L-1)胁迫对黑麦草幼苗根系生长、活性氧代谢和渗透溶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NaHCO3胁迫显着抑制黑麦草幼苗根系的生长,其抑制程度随胁迫浓度提高而增强,黑麦草可耐受的最高NaHCO3浓度约为150 mmol.L-1。随着NaHCO3胁迫浓度的增加,黑麦草根中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显着下降,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抗坏血酸(ASA)含量先升后降。黑麦草根中Na+含量随NaHCO3浓度增大而增加,K+含量和K+/Na+比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脯氨酸含量则先降后升,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先升后降再升高变化。表明碱胁迫导致的活性氧代谢失调和Na+、K+失衡及积累有机溶质进行渗透调节时更多能量的消耗可能是黑麦草根系生长受抑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1年06期)

王黎黎[7](2010)在《盐碱胁迫下与渗透调节和离子平衡相关溶质在碱蓬体内动态积累与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选择了抗碱盐生植物碱蓬(Suaeda glauca)为实验材料,对其幼苗施加盐胁迫(150mM, NaCl:Na_2SO_4=1:1)或碱胁迫(150mM, NaHCO_3:Na_2CO_3=1:1)。一方面监测碱蓬受胁迫后(0、2、4、8、16、24、36、48、72、96、144小时)其体内各种溶质积累的动态变化,以探讨其响应盐碱胁迫时体内进行渗透调节和离子平衡的动态过程;另一方面测定各种溶质在幼叶、成年叶、老叶、幼茎、成年茎和老茎等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以比较盐碱两种胁迫下碱蓬体内溶质分布特点以及渗透调节和离子平衡机制的部位差异。进而更加深入地揭示碱蓬响应盐碱胁迫的生理机制。溶质动态积累实验结果表明:碱蓬体内各种溶质在响应盐碱胁迫时表现出不同的动态积累特点。不同溶质对渗透调节或离子平衡的贡献不同,两种胁迫下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也有所差异。在两种胁迫下,K~+、Na~+、NO_3_-都是主要的渗调剂,而Cl~-在盐胁迫下贡献率显着提高,有机酸则在碱胁迫下贡献率显着提高。碱胁迫下Cl~-、NO_3~-和H_2PO_4~-对负电荷的贡献率都小于盐胁迫。溶质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植株不同部位响应盐碱胁迫的生理特点不同。在盐碱胁迫下碱蓬通过调整各溶质在不同部位的积累与分布来实现体内渗透调节与离子平衡。这一适应机制不仅在植株不同部位之间表现出差异,在盐碱两种胁迫间也存在不同。如幼嫩部位Na~+/K~+比值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碱胁迫对叶片中无机阴离子几乎没影响,却使茎中无机阴离子含量大幅下降;盐胁迫下有机酸含量无显着变化,而碱胁迫却使其含量显着上升等等。实验结果还表明:不同溶质在不同的胁迫下对不同部位渗透调节及离子平衡的贡献不同。如Na~+在两种胁迫下都是叶片渗透调节的主导因素,而在茎中NO_3~-对渗透调节贡献更大;盐胁迫下Cl~-对各部位的渗透调节作用远大于碱胁迫;碱胁迫下叶片中大量积累的有机酸不仅是最大的阴离子贡献者,也是渗透调节的主要成分。我们发现盐碱胁迫之间以及不同部位之间在离子平衡机制方面所存在的主要差异在于阴离子来源不同,差异主要体现在有机酸、NO_3~-和Cl~-叁者对阴离子贡献率的变化上。(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0-05-01)

麻莹,曲冰冰,郭立泉,石德成,王德利[8](2007)在《盐碱混合胁迫下抗碱盐生植物碱地肤的生长及其茎叶中溶质积累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中性盐NaCl、Na2SO4和碱性盐NaHCO3、Na2CO3按不同比例混合,模拟出25种盐度、碱度各不相同的复杂盐碱条件,并对抗碱盐生植物碱地肤幼苗进行盐碱混合胁迫处理。测定其茎叶中溶质含量及日相对生长率等9项胁变指标,并分析了有机酸组分。以探讨混合盐碱胁迫下,碱地肤的生长及其茎叶中溶质积累特点。结果表明,适当的中性盐胁迫(80 mmol/L)对其生长有促进作用,而后随着盐度或碱度的增强其日相对生长率逐渐下降。在本实验条件下,碱地肤幼苗可耐受的最高盐碱混合胁迫强度为盐度400 mmol/L、pH值10.70,可见碱地肤是一种高度抗碱的盐生植物。在各种盐碱混合胁迫下,碱地肤茎叶中各种溶质的积累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点。大量积累以Na+、K+为主的无机离子。Na+、K+含量均随盐度增强而上升,而且K+/Na+基本保持不变(约为0.49),表明了碱地肤对K+、Na+吸收可能不存在拮抗作用。盐度是影响Na+、K+含量的主导因素,而碱度的影响较小。大量积累的有机溶质是甜菜碱和有机酸。随着盐度或碱度的增强甜菜碱的含量逐渐上升,最高含量可达干重的6%。盐度对甜菜碱积累的影响大于碱度。在积累的有机酸中,草酸的比例高达90%以上。有机酸含量不仅随盐度增高而上升,而且碱度对其也有明显的提高作用。只有在盐度大于240 mmol/L或pH值超过9.8的高强度的盐碱胁迫下,脯氨酸才有所积累,而且其积累量平均仅为甜菜碱的1/74左右。这一现象表明碱地肤茎叶中脯氨酸的积累可能不是一种单纯的对渗透胁迫的生理响应。(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张大伟[9](2007)在《四种单盐胁迫对盐生植物碱地肤茎叶中溶质积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以天然抗碱盐生植物碱地肤(Kochia sieversiana)为材料。根据东北盐碱化土壤的盐分组成,设置四种单盐胁迫,即NaCl、Na2SO4、NaHCO3和Na2CO3胁迫并根据碱地肤对四种单盐的耐受程度分别设定胁迫处理的浓度范围。NaCl为0~1000mM、Na2SO4为0~800mM、NaHCO3为0~600mM、Na2CO3为0~175 mM。通过测定碱地肤幼苗茎叶中Na+、K+等无机离子及脯氨酸(pro)等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情况,分析比较四种单盐胁迫对碱地肤体内溶质积累影响的差异,进而探讨不同阴离子对碱地肤的胁迫作用以及碱地肤对其生理响应的特点。实验获得的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碱地肤对不同单盐胁迫的耐受程度明显不同。碱地肤对Na2CO3、NaHCO3、NaCl和Na2SO4等四种单盐胁迫可耐受的最大强度依次为175 mM、600 mM、800 mM和1000 mM。可见四种单盐对植物的胁迫强度明显不同。在相同的摩尔浓度下,其胁迫强度依次为Na2CO3 >NaHCO3 >NaCl >Na2SO4。碱性盐的胁迫强度大于中性盐;CO32-的胁迫作用大于HCO3-;Cl-的胁迫作用大于SO42-。(2)碱地肤在溶质积累方面对不同单盐胁迫所作出的生理响应既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点。四种单盐胁迫下,Na+、SO42-、脯氨酸、甜菜碱(betaine)、有机酸(OA)等各项胁变指标均随胁迫盐浓度的增大而呈上升的趋势;K+、Ca2+、Mg2+等离子含量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相同的Na+浓度下, NaCl胁迫组的Na+、Cl-和脯氨酸等叁项胁变指标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Na2SO4胁迫组,而对于甜菜碱和有机酸的积累,则是在胁强较大时(通常是Na+浓度超过400mM)前者的积累量明显低于后者; K+的下降幅度也是前者大于后者,而Ca2+、Mg2+等二价阳离子的增加幅度则是前者稍大于后者;由于SO42-作为处理盐的阴离子,Na2SO4胁迫下其含量稍高于NaCl胁迫下的含量。NaHCO3胁迫下,Na+和有机酸、脯氨酸、甜菜碱的含量都呈上升趋势,K+下降幅度与NaCl胁迫组相似,而Ca2+和Mg2+等二价阳离子的增加幅度则高于NaCl组。Na2CO3胁迫下,Na+、有机酸、脯氨酸、甜菜碱、SO42-、K+、Ca2+、Mg2+等八项指标均呈直线上升趋势,而且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其它胁迫组。可见,不同的单盐胁迫对碱地肤的作用以及碱地肤对其所作出的生理响应均有所不同。(3)四种单盐胁迫下,碱地肤茎叶中的渗透调节机制相似。都是以液泡中大量积累无机离子及有机酸,细胞质中大量积累有机渗调剂甜菜碱为主。(4)四种单盐胁迫下,碱地肤茎叶中的离子平衡特点特别是阴离子的来源明显不同。NaCl胁迫下可能以Cl-作为主要的阴离子,而在Na2CO3、NaHCO3、Na2SO4胁迫下有机酸对阴离子的贡献更为重要。(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段新玲,任东岁,史文波[10](2001)在《无花果试管苗在NaCl胁迫过程中的溶质积累》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多次继代培养的无花果试管苗接种在含 Na Cl不同浓度的 MS培养基上 ,30 0mmol·L- 1Na Cl使试管苗致死。在 0~ 2 0 0 mmol· L- 1Na Cl的培养基上 ,试管苗生长显着受到抑制 ,叶片中 Na+含量增加 ,K+/Na+上升。同时 ,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也增加 ,可以认为 Na+累积是无花果试管苗盐适应的主要方面 ,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增加也起到了增强耐盐性的功能(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01年05期)

溶质积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比较引进福建的台湾海桐和台湾栾树的耐盐性,以盆栽台湾海桐和台湾栾树1年生实生苗为对象,研究了6、9、12和15 g·kg-1的盐浓度胁迫下其苗高生长量、生物量、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影响,以及植株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水平在盐胁迫下的变化,探讨2树种的盐适应措施。结果表明:(1)盐胁迫抑制了2树种的苗高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台湾海桐根冠比增加,台湾栾树根冠比先减少后增加。(2)台湾海桐和台湾栾树的生长临界盐浓度分别为8.8和6.6 g·kg-1。(3)高盐下,台湾海桐和台湾栾树叶MDA含量均显着升高,且台湾栾树的MDA含量始终高于台湾海桐。(4)盐胁迫下,与台湾栾树相比,台湾海桐叶能维持较高的SOD、APX和GR活性。(5)盐胁迫下台湾海桐和台湾栾树叶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着上升,但前者叶的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始终高于后者。上述表明,2树种盐适应机制不同,台湾海桐具有一定的耐盐性,而台湾栾树采取避盐策略求得生存,且前者盐适应能力高于后者;台湾海桐耐盐性较高的原因可能主要在于,盐胁迫下,其能启动抗氧化酶系统、积累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等物质的能力要优于台湾栾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溶质积累论文参考文献

[1].刘建新,王金成,王瑞娟,贾海燕.KCl对NaCl胁迫下燕麦幼苗活性氧代谢和渗透溶质积累的影响[J].植物研究.2015

[2].黄雍容,林武星,聂森,朱炜.盐胁迫下台湾海桐和台湾栾树抗氧化代谢和有机溶质积累的变化[J].生态学杂志.2014

[3].麻莹,郭立泉,张淑芳,王晓苹,石德成.盐碱胁迫下抗碱牧草碱地肤溶质积累、分布特点及有机酸的生理贡献[J].草业学报.2013

[4].曲宜,韩雪,张兰威,高薇,易华西.微生物积累及转运的相容性溶质种类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技.2012

[5].周元铭.大块液膜膜相溶质积累及传质特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

[6].刘建新,王鑫,王瑞娟,李东波.碱胁迫对黑麦草幼苗根系活性氧代谢和渗透溶质积累的影响[J].植物研究.2011

[7].王黎黎.盐碱胁迫下与渗透调节和离子平衡相关溶质在碱蓬体内动态积累与分布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10

[8].麻莹,曲冰冰,郭立泉,石德成,王德利.盐碱混合胁迫下抗碱盐生植物碱地肤的生长及其茎叶中溶质积累特点[J].草业学报.2007

[9].张大伟.四种单盐胁迫对盐生植物碱地肤茎叶中溶质积累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

[10].段新玲,任东岁,史文波.无花果试管苗在NaCl胁迫过程中的溶质积累[J].西北植物学报.2001

标签:;  ;  ;  ;  

溶质积累论文-刘建新,王金成,王瑞娟,贾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