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井渠双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引黄灌区,井灌,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
井渠双灌论文文献综述
裴承忠,陈爱萍,张作为,李祯[1](2016)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叁湖河灌域井渠双灌试验与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缓减黄河水资源日益短缺的局面,提高内蒙古引黄灌区的灌溉水保证率,以乌拉特叁湖河灌域为研究对象,从2010年开始开展井渠双灌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际运行中,井渠双灌起到了在灌溉紧张期缓解用水矛盾的作用,改善了地下水水质,但通过两年来的运行,出现了地下水采补不平衡形成漏斗的情况,并由于开采地下水水费没有开征,使用井灌成本低,灌溉方便及时,导致井灌面积不断扩大,引黄灌溉面积逐渐萎缩,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补充,致使采补失衡,长此下去必将威胁叁湖河灌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6年08期)
田德龙,郭克贞,鹿海员,叶志勇[2](2015)在《河套灌区井渠双灌条件下主要作物灌溉制度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田间试验,研究了井渠双灌条件下河套灌区小麦和向日葵的灌溉制度。结果表明,Jensen模型最能较好地表达研究区小麦、向日葵井渠双灌条件下各生育阶段水分的量化关系。小麦和向日葵整个生育期均需灌水4次,灌水量分别为67.5、75、75、67.5mm和75、67.5、67.5、52.5mm。小麦拔节—开花期、向日葵现蕾—开花期适合井灌,灌水量分别为75、67.5mm,相应其他生育阶段均采用渠灌。(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田德龙,鹿海员,郭克贞,叶志勇[3](2013)在《井渠双灌条件下玉米需水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确定井渠双灌条件下玉米(Zea mays L.)生理指标变化规律、耗水规律及作物系数。[方法]针对井渠双灌对作物需水规律的影响,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主要作物玉米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对比试验。试验共设10个处理,处理1~10的灌溉定额分别为150、225、300、293、293、286、286、279、279、272 mm。[结果]井渠双灌条件下玉米生长初期作物系数0.25、发育期0.69、生长中期1.14、生长后期0.58;玉米整个生育期需水量为599.57 mm。整个生育期内需水强度2.60~5.99 mm/d。[结论]该研究可为河套灌区井渠双灌模式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9期)
田德龙,郭克贞,鹿海员,叶志勇[4](2013)在《基于井渠双灌条件下的玉米灌溉制度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田间试验,以河套灌区主要作物玉米为对象,对于井渠双灌条件下的灌溉制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Jensen模型最能较好地表达该研究区玉米井渠双灌各处理生育阶段水分的量化关系。玉米整个生育期需灌4次水,灌水量为300mm。适合井灌的生育阶段为抽雄~开花期,灌水量75mm。其他生育阶段均采用渠灌,这样既可较好地保障玉米生长水分需求,又可缓减黄河来水不足。为河套灌区井渠双灌模式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3年02期)
张永青,张文秀[5](2012)在《井渠双灌模式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井渠双灌模式就是采取井灌与渠灌相结合的方式,联合运用地下水与地表水,将低压节水管网连接好农田、机井的同时,继续向外延伸到渠道、坑塘边上,一旦作物需要,且地表水源有保证时,可通过河道、坑塘的扬水点向管网输水,地表水没有时,利用深井水灌溉,使一块农田即有了地下水源,又有了地表水源,为农业抗旱上了双保险。(本文来源于《河北水利》期刊2012年11期)
杨建萍,曹冲,宋玮,党敏[6](2012)在《浅谈井渠双灌在河套灌区农业灌溉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介绍内蒙古河套灌区的基本情况和灌溉用水现状,及在目前黄河水资源日益紧缺、供水矛盾异常突出的情况下,采取井渠双灌对河套灌区农业灌溉中发挥的作用,并提出发展井渠双灌的可行性和有关问题的探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水利》期刊2012年02期)
陈林,袁俊廷[7](2011)在《井渠双灌“五统一” 构建综合节水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2005~2008年,元氏县按照冀水资[2005]19号文河北省水利厅、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元氏县节水型社会试点方案》的批复及河北省水利厅批复的《元氏县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年度工作计划》的要求,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指导,按照"井渠双灌‘五统一'"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了以"四为主"为主要内(本文来源于《河北水利》期刊2011年01期)
马苏文,李刚军,李怀恩,张涛[8](2007)在《宁夏引黄灌区井渠双灌节水效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宁夏引黄灌区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农业耗水占据了绝大部分引黄耗水量。本文在以引黄水量为主要灌溉水源、适量采用开采地下水作为补充的基础上,对整个灌区采用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灌溉的节水效益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井渠双灌现状年引黄灌区十县市可减少渠首引水量1.53×108m3,减少损失水量将达到0.68×108m3。对2010年的预测结果表明,可减少田间引黄灌溉用水量1.95×108m3,减少渠首引黄水量为3.48×108m3,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损失水量为1.54×108m3,具有显着的节水效益。(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王培亮[9](2006)在《乌兰布和灌区黄灌与井渠双灌关系浅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乌兰布和灌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提出了科学处理好黄灌与井渠双灌的关系。阐明了走合理利用资源和优化配置资源的路子,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基本要求。(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水利》期刊2006年04期)
秦大庸,于福亮,李木山[10](2004)在《宁夏引黄灌区井渠双灌节水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定量研究了宁夏引黄灌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利用的节水效果。引黄灌区的大引大排是造成渠系输水损失、农田地下水位高和潜水蒸发严重的主要原因,在整个黄河流域用水十分紧张的现状下,以引黄灌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基础,根据现有的机井条件并有计划的布设发展一批机井,考虑开采一定数量的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在灌区逐步实现基于井渠双灌的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结果表明,随地下水利用量的增大,可有效的降低灌区地下水位0.5~1.0m、使引黄灌区的总耗水量从39.64×108m3降低到29.95×108m3、渠首引用水量从81.71×108m3降低到64.79×108m3。(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井渠双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依据田间试验,研究了井渠双灌条件下河套灌区小麦和向日葵的灌溉制度。结果表明,Jensen模型最能较好地表达研究区小麦、向日葵井渠双灌条件下各生育阶段水分的量化关系。小麦和向日葵整个生育期均需灌水4次,灌水量分别为67.5、75、75、67.5mm和75、67.5、67.5、52.5mm。小麦拔节—开花期、向日葵现蕾—开花期适合井灌,灌水量分别为75、67.5mm,相应其他生育阶段均采用渠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井渠双灌论文参考文献
[1].裴承忠,陈爱萍,张作为,李祯.内蒙古河套灌区叁湖河灌域井渠双灌试验与探讨[J].节水灌溉.2016
[2].田德龙,郭克贞,鹿海员,叶志勇.河套灌区井渠双灌条件下主要作物灌溉制度优化[J].灌溉排水学报.2015
[3].田德龙,鹿海员,郭克贞,叶志勇.井渠双灌条件下玉米需水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
[4].田德龙,郭克贞,鹿海员,叶志勇.基于井渠双灌条件下的玉米灌溉制度优化[J].节水灌溉.2013
[5].张永青,张文秀.井渠双灌模式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河北水利.2012
[6].杨建萍,曹冲,宋玮,党敏.浅谈井渠双灌在河套灌区农业灌溉中的作用[J].内蒙古水利.2012
[7].陈林,袁俊廷.井渠双灌“五统一”构建综合节水体系[J].河北水利.2011
[8].马苏文,李刚军,李怀恩,张涛.宁夏引黄灌区井渠双灌节水效益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7
[9].王培亮.乌兰布和灌区黄灌与井渠双灌关系浅议[J].内蒙古水利.2006
[10].秦大庸,于福亮,李木山.宁夏引黄灌区井渠双灌节水效果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