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调整论文-陈训涛

语用调整论文-陈训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用调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俄语军事新闻,语用调整,汉译

语用调整论文文献综述

陈训涛[1](2013)在《俄语报刊军事新闻汉译方法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新闻媒体摆脱了国家宣传工具的地位,新闻的基本功能从单一宣传变成以信息传播为主,俄罗斯传媒的信息传播功能以提供新闻信息为第一要务,以满足人们的信息需要为出发点,使受众的知情权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提倡新闻的时效性和客观性。在信息化条件下,俄罗斯对传统安全事件与非传统安全事件的关注与报道极其严密、及时、迅速。作为新闻的一种,俄语报刊军事新闻也不例外。包括军事发烧友在内的广大汉语系读者欲通过源语俄语新闻知晓事件的来龙去脉、俄罗斯各界对这些事件的态度和看法,则需将源语俄语新闻等值地译成汉语,以方便汉语系读者把握事件的前因后果、事实真相。为迎合这种迫切性和重要性的需求,本论文选定了该题目。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最重要的交流思想的媒介,翻译是对外交往的桥梁。近年来,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化,诸如中国的、俄罗斯的、官方的、民间的、新闻类的、军事类的报刊、网站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开设,大量有关中国、俄罗斯、中俄关系的新闻通过媒体手段快速传播开来,新闻翻译已成为增进中俄间了解和沟通的必要手段。科米萨罗夫(В.Н.Комиссаров)语用调整理论的提出,为广大译者从事新闻翻译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引。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理论进行梳理,探讨俄语报刊军事新闻的特点及汉译原则,以这一理论为指导,解析一系列俄语报刊军事新闻的汉译方法。一方面,通过研究此类新闻的汉译方法,以期能为广大译者从事相关工作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以该理论为指引,对这类新闻进行适切汉译,为广大汉语读者前还原新闻事件本来面目,尽可能地满足受众者的知情权。(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3-05-26)

李鹏雏[2](2010)在《整体稳定局部调整注重语用稳中求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英语试题基本沿袭了2009年中考试题的格局,体现了“稳定”的特点,整套试卷题型仍分为I卷(客观题)和II卷(主观题)两部分。但是部分题有调整,主要体现在试题形式上的变化。整套试题总体来说,难度适中,每一题型试题设置基本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原则,梯度明显,(本文来源于《石家庄日报》期刊2010-06-23)

程杰[3](2009)在《汉语词汇重复产出过程中的语用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言语交际中普遍存在的重复现象反映了语言使用的具体特性,尤其是反映了言语交际者彼此之间是如何互动的。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因而激发了本文对汉语词汇重复产出过程的研究。在顺应关联模式的框架下,通过深入分析即时词汇重复的属性和说话人(本研究中的第二说话人)在重复词汇的时候是如何进行语用调整的,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一个具体的模型来阐释词汇重复的词汇语用过程,进而揭示词汇重复的动态产出过程。以往相关的研究忽视了语用因素以及互动过程中重复的动态生成过程,本文则从认知语用学和词汇语用学的视角对重复现象进行探讨;先前的研究主要关注重复的功能,但是功能仅仅是重复的结果和征兆,并不是重复产生的根源,本研究则试图揭示词汇重复产出过程的深层本质并对此作出较全面的解释。本文的语料是汉语中的一种词汇重复,主要来自于日常交际,电视访谈、电视剧、广播节目以及小说中的互动交际。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六方面的发现:一、本研究发现存在词汇重复中的语用偏离,进而发现了一种新的词汇重复现象,即词汇重复的即时概念不同于其源词的即时概念,尽管二者的语义是一致的。二、本研究阐明了词汇重复的回声性。与一般的回声式话语不同的是,第二说话人通过重复词语告知第一说话人他考虑了第一说话人的话语,词汇重复的运用不仅传达了他对第一说话人观点的态度,也交流了他本人的想法。这种回声式重复通过控制话题焦点实现较高的人际介入,进而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词汇重复的研究通过重铸介入与话题焦点,有利于对回声式话语、较高的人际介入、以及话题等相对独立的研究作出统一的解释。叁、本文的重要发现是证明了在词汇重复的产出过程中至少存在两种认知语用限制:关联限制和顺应限制。在充分论述第二说话人的关联期待与他的关联假设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结合词汇重复功能的多样性,本文将词汇重复分为符合关联期待、部分符合关联期待和不符合关联期待叁类,并将其具体细分为多种次类别,如赞成、转换话题、以自我为中心的纠正、不赞成、刻意误解等,进而为词汇重复产出过程中的关联限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鉴于关联性与顺应性之间的紧密关系,如言语交际的动态性、社会心智以及语境顺应和关联选择的一致性,本文提出我们必须正视词汇产出过程中的固有特性——顺应性。为了进一步探讨各种语境相关因素,刻画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平衡方式,本文主要讨论了两种语料:和谐—忽视趋向和和谐—维持趋向。可见,关联限制和顺应限制在重复产出过程中留下了无法抹煞的轨迹,为揭示词汇重复的产出过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从理解的角度探讨产出过程,将关联理论引入到产出过程,同时兼顾顺应性,论证了词汇重复是关联选择和语境顺应相一致的具体体现。因此,本文为研究互动交际产出过程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并将语用研究与社会因素相结合。四、基于顺应关联模型,本文提出了解释词汇产出过程的具体模型,在充分考虑各种语境因素的同时,试图形象地描述交际者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并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具体阐明这一过程的关键步骤。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具有一些独特性,如揭示了这一过程深层的认知语用限制、证明关联选择和语境顺应的一致性、表明关联限制和第二说话人的关联假设之间存在某种可感知的调整过程。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系统地、动态地阐明词汇重复在交际互动过程中的产出过程,也有助于揭示其他词汇重复的产出过程,如部分词汇重复、交际者自我重复以及英语中的其他重复现象。五、本文的主要发现是词汇重复产出过程中的语用调整,涉及到认知语境假设和语言结构选择之间的语用调整、关联性与顺应性之间的语用调整、同一概念中的百科条目、词汇条目和逻辑条目之间的语用调整。根据本文提出的模型,这些调整形成于动态的产出过程,是词汇重复动态交际的基本体现。因而,本文进一步证实了词汇收缩与扩充的普遍性,并将其研究视角由理解过程扩展到产出过程,从而丰富了这一思想。六、本研究表明词汇重复也会产生某种意境效果。基于前人对于词汇重复意境效果的研究,本文指出我们发现的这种特殊的词汇重复也会促使第一说话人去寻找隐含意义,产生特殊效果。通过研究叁类词汇重复,本文进一步提出被重复地词项会再一次激活第一说话人的最初假设,这样可以节省他(她)的处理努力,并激发他(她)扩充源词的语境,从而达到额外地语境效果,实现较深层次的弱隐含。基于词汇重复的分析,本文更进一步论证了诗意属性是人们交际能力的一部分,从而丰富了重复和其他互动交际的意境效果研究。(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09-04-07)

程继伍[4](2009)在《语用题调整 开放题增多 《论语》考查多角度——09调研卷试卷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09调研卷在结构上有较大变化,全卷不再按题型特点分列卷Ⅰ和卷Ⅱ,而是按"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作文"四大模块排(本文来源于《中学生天地(C版)》期刊2009年03期)

张春星[5](2007)在《对幽默翻译中语境调整的语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以幽默语言为例,运用语用学和翻译学原理分析英汉翻译中语境的调整。所谓翻译中的语境是指决定文字含义的背景信息,语用学中的语境是指在表达中决定句子具体含义的条件。本文选择以幽默语言为例进行研究是因为语境在幽默语言翻译中的作用不仅明显而且重要。幽默语言较多地依赖于语境达到幽默效果,而原文和译文中语境的差别则可能导致幽默效果的不同。在翻译中,根据语境对幽默效果影响程度的不同,幽默可以分为高语境幽默和低语境幽默,本文中选取的例子属于高语境幽默,以便于比较分析原文与译文中语境的调整。本文选取翻译学原理中的等效理论(Equivalence Theory)、功能理论(Functional Theory)和归化与异化理论(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来分析幽默翻译中的语境调整。由于不同理论中翻译的目的和侧重点的不同,它们对于幽默翻译中语境的调整目的的解释也各不相同,分别侧重于文本功能等效、译文的读者客户(或资助人)以及原文文化在译文中的归化与异化表现。尽管语境调整通常采用的方法不外乎在译文中删除多余的信息或补充必要的信息,然而根据不同的翻译理论,幽默翻译中语境调整的方法、程度和译文效果都有很大区别。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运用语用学原则中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关联理论(Relevance Principle)和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来分析幽默翻译中语境的调整。从语用学角度来看,翻译中语境的调整必须使译文与原文在违反合作原则中的各准则(flouting of maxims)、达到最佳关联(optimal relevance)及语外效果(perlocutionary effect)方面接近一致。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幽默翻译语境调整的限度及某些必要的语境调整对译文幽默效果的负面影响,常见的这两类幽默翻译现象是一方面很多幽默在经过必要的语境调整后失去了幽默效果,另一方面有的译文为了制造幽默效果而过度地偏离了原文。显然幽默翻译中语境的调整将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翻译标准的研究,本文因此对幽默翻译的语用学标准进行了讨论。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幽默翻译中语境的调整是一项跨语用与翻译学的研究,本文的研究拓宽了翻译领域的研究视野,深化了语用学理论研究与翻译实践的结合,有助于翻译研究的创新和翻译人才的培养。(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07-12-01)

蔡梦麒[6](2006)在《切语用字的调整与宋本《玉篇》的来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宋本《玉篇》对原本的注音用字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这种调整有的与语音变化有关,有的没有。从切语用字变动的趋向看,宋本《玉篇》的注音变动明显受到《字林》音注的影响,所以可以排除陈彭年根据《广韵》修改《玉篇》反切的可能性,有关的文献资料也不支持陈彭年重修《玉篇》之说,宋本《玉篇》的现有规模当来自唐代。(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3期)

詹全旺[7](2006)在《话语理解中词义的语用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在关联理论框架内所进行的词汇语用研究,主要研究听话人在话语理解中怎样对词的语言意义进行语用调整,旨在为词汇语用过程提供一个统一而又合理的解释,改进现有的对词汇语用过程所做出的关联理论解释,并考察在理解不同语言的话语中词汇语用过程是否具有普遍性特征。 我们提出了一对与词义紧密联系的重要概念—概念类型和概念实体,为词汇语用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动态视角。我们认为,在人们的思维中存在着概念类型和概念实体。概念类型是从具有相似特征的一组实体中抽象出来的,是对事物或者现象本质特征的概括;概念实体是概念类型的实例。概念类型总是以抽象的形式存在,具有稳定的特点;概念实体以具体的形式存在,具有不稳定的特点。概念实体是动态的,其动态性体现在话语理解中的在线建构。在概念实体的在线建构中,我们从长期记忆中提取与该概念实体的概念类型相联系的语境独立信息、被语境激活的语境依赖信息、被交际目标激活的目标相关信息,以及经验相关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融入到正在建构的概念实体当中。 我们认为,词汇语用过程有四种可能的结果:零调整、词义收缩、词义扩大和词义收扩。在零调整的情况下,一个词所表达的意义与它的语言意义相同;在词义收缩的情况下,一个词所表达的意义比它的语言意义更加具体;在词义扩大的情况下,一个词所表达的意义比它的语言意义更加宽泛;在词义收扩的情况下,词义既发生收缩又发生扩大。词义收扩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形:词义重迭和词义转移。在词义重迭的情形下,语用推理所获得的概念实体的外延与词汇编码的概念类型的外延形成交叉;在词义转移的情形下,语用推理所获得的概念实体的外延与词汇编码的概念类型的外延之间没有任何交叉的部分。 根据关联理论对词汇语用学的研究路径,我们认为,零调整、词义收缩、词义扩大和词义收扩都是因追寻关联而得到触发,沿着最省力的方向,通过显性内容、语境假设和认知效果之间的相互调整而得以进行,当听话人的关联期待得到满足时随即停止。 我们主要从脱口秀中搜集语料,因为脱口秀为词汇语用研究提供了日常会话中的真实话语。对语料的细致分析表明,零调整、词义收缩、词义扩大和词义收扩能够用来解释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汇语用过程。这意味着对词的语言意义进行语用调整的四(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06-05-01)

王运祥[8](2001)在《语用失误与教学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英语教育界对语用学研究及如何避免语用失误等方面的问题尚未普遍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 ,本文拟就语用学发展的回顾、语用失误产生的根源 ,以及对国内英语教学界忽视语用教学现状的调整工作等方面展开论述 ,以期能够在改进和提高英语教学的实用效果方面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6期)

罗进德[9](1995)在《术语俗化和语用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术语俗化和语用调整罗进德专门术语的出现、审定和标准化是科学研究和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术语的翻译和译名的统一,则是科技翻译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科技翻译的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所要探讨的都是术语翻译的一个侧面。术语常常离开本专业领域,进入新闻...(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翻译》期刊1995年01期)

语用调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今年英语试题基本沿袭了2009年中考试题的格局,体现了“稳定”的特点,整套试卷题型仍分为I卷(客观题)和II卷(主观题)两部分。但是部分题有调整,主要体现在试题形式上的变化。整套试题总体来说,难度适中,每一题型试题设置基本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原则,梯度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用调整论文参考文献

[1].陈训涛.俄语报刊军事新闻汉译方法解析[D].新疆大学.2013

[2].李鹏雏.整体稳定局部调整注重语用稳中求变[N].石家庄日报.2010

[3].程杰.汉语词汇重复产出过程中的语用调整[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

[4].程继伍.语用题调整开放题增多《论语》考查多角度——09调研卷试卷结构分析[J].中学生天地(C版).2009

[5].张春星.对幽默翻译中语境调整的语用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6].蔡梦麒.切语用字的调整与宋本《玉篇》的来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7].詹全旺.话语理解中词义的语用调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8].王运祥.语用失误与教学调整[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

[9].罗进德.术语俗化和语用调整[J].中国科技翻译.1995

标签:;  ;  ;  

语用调整论文-陈训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