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袋护坡的设计与应用

土工袋护坡的设计与应用

一、土工模袋砂护坡的设计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霍建涛,姜志伟[1](2021)在《钢筋混凝土栅栏板护坡在东平湖二级湖堤运用探讨》文中认为针对二级湖堤的护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钢筋混凝土栅栏板护坡作为护坡的方案,并进行了力学性能分析,解决了具有湖面广、风力大、吹程长、风浪高等特点的大型水库存在的护坡被波浪冲刷侵蚀严重、堤防高度超高不足等难题,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宋燕[2](2021)在《模袋混凝土在航道养护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模袋式混凝土护坡在施工中采用高压泵把混凝土或者水泥砂浆灌到模袋中,在混凝土或者砂浆凝固之后,形成的板状结构强度较高,普遍适用于港口航道工程,在航道养护护坡修复重建中有较强适用性。模袋混凝土护坡相对以往的护坡工艺而言,其施工更加便利、适应性强、护坡面积大、速度快、整体护坡性能高、使用年限久,可以在水下环境直接施工应用,此项施工技术在临水的堤坝护坡、护岸、港口以及码头防护等工程建设领域中获得了较好的运用。本文在简单介绍模袋混凝土护坡工艺原理与质量控制要求基础上,对其在港口航道养护中的运用方式和程序进行了探究,为进一步广泛应用该技术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赵海亮[3](2021)在《大型灌区渠道供水期的边坡防护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渠道是我国农业工程建设中不容忽视的内容之一,也是水利工程中关键的建设项目之一。渠道与渠道系统中的建筑实用优劣,直接关系着灌区的正常供水、灌溉效益。甘肃省中西部灌区的地形跌宕起伏,坡度较大,且灌溉渠道较多,灌溉路径较长,经常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滑塌、失稳及损毁等现象。鉴于此,做好灌区坡道防护工程,对于我国区域农业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对灌区渠道滑坡的成因进行具体分析,并通过具体实例列举出几项有效治理边坡防护的改善方案,以期为我国防汛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蔡峰,马爱华[4](2021)在《塔河整治软弱基础岸坡治理方案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河道整治是流域治理的一个重要基础环节,不同类型的河流应采取不同的治理原则,堤防护岸工程是河道整治主要的工程措施,岸坡防护技术对堤防护岸工程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以往塔河流域很多松软基础上的堤防护岸工程都因基础淘刷沉陷而破坏冲毁,因此,对本区域软弱基础上的岸坡防护工程结构方案进行研究探讨,对于相关类型的河道治理工程有着现实的参考意义。文章以塔河主要支流阿克苏河下游某堤防护岸工程为例,分析比较了几种柔性或刚柔结合的堤岸防护结构型式,并介绍了在该堤防工程中较为成功应用的防护设计方案,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工程借鉴。

李双喜,郭敏敏,纪海瑞[5](2021)在《混凝土技术在堤坝和水工建筑物险情抢险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一直以来,洪水灾害损失在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中占较大比重。为提高洪水灾害抢险救援的效率和质量,可利用混凝土强度高、防水效果好、耐久性好等特点,将其大规模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堤坝和水工建筑物险情抢险中。笔者通过分析堤坝和水工建筑物险情类型,针对不同类型险情提出4种混凝土技术在抢险救援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各种技术的施工方法,为类似情况的处理提供借鉴。

王纬一,吴龙[6](2021)在《生态护坡型式在西江干堤险工段治理中的运用》文中认为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建设意识的不断提高,人民对兴水利除水害的需求正逐步转化为对充足水资源、良好水生态、优美水环境的美好生活需要。本文结合西江干流田螺村险工段的设计工作,从几种常用护坡材料的生态性、经济性、防冲效果、施工方法适用性等角度比选论述适用于迎流顶冲险工段的生态护坡型式,介绍了本文建议的适用于险工段的分级生态护坡型式的设计思路,针对模袋混凝土护坡及赛克格宾护脚设计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措施。

李永彬[7](2021)在《桑条秸秆拱疏排桩河道护岸试验及工程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江苏省河流众多,河流两岸水土流失甚至岸堤坍塌等问题常有发生,急需采取工程措施维持岸堤的稳定。传统的河道护坡方式存在环境不友好,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不相符合的问题。另一方面,桑条秸秆作为农业废弃物的一种,有效利用途径匮乏,处理不当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将桑条秸秆制作成秸秆拱用于河道护坡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针对桑条秸秆拱应用于河道护岸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的室内和现场试验。分析了桑条秸秆以及秸秆拱的力学特性,桑条秸秆拱在模型箱中的变形特性以及桑条秸秆拱的现场试验中的变形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桑条秸秆及其秸秆拱的力学特性展开研究。通过压缩试验,三点弯曲试验以及剪切试验分别获得桑条秸秆的抗弯,抗压以及抗剪强度;通过研究桑条秸秆拱的标准化制作工艺以及在竖向集中荷载下不同密度和矢跨比条件下的桑条秸秆拱力学和变形特征,发现桑条秸秆拱的峰值荷载随着矢跨比和密度的增加而提高。最后,通过参数关联度以及敏感性分析,得到桑条秸秆拱矢跨比对峰值荷载敏感度大于密度的结论。2.在桑条秸秆拱力学特性试验所得结论基础上,将桑条秸秆拱的矢跨比作为研究变量,通过桑条秸秆拱模型箱试验,研究不同矢跨比的桑条秸秆拱在分级加载过程中变形特性,重点分析了不同矢跨比和荷载作用下桑条秸秆拱的矢高累计变化规律,发现增大桑条秸秆拱的矢跨比能有效提高其抵抗土体荷载的能力。3.在室内试验研究基础上,依托富安镇湾港大桥北侧航道右岸23K+019-23K+630标段进行桑条秸秆拱的现场试验研究,试验共进行168d,通过分析桑条秸秆拱矢高和跨径的累计变化量以及桑条秸秆拱后方土体累计沉降量等指标,发现,秸秆拱的累计矢高变化量约为8.1-8.5cm;跨径累计变化量约为2.35mm-3.34mm;桑条秸秆拱后方土体沉降量约为3.9cm。因此,桑条秸秆拱可以发挥一定程度的挡土作用,将桑条秸秆拱作为河道护岸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图60表11参86

徐德儒[8](2021)在《工业废弃硅粉-粉煤灰模袋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抗冻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内蒙古河套灌区混凝土衬砌因迭次的冻融作用导致表面剥蚀、开裂等现象严重,直接影响水工混凝土建筑物正常使用。为优化模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合理利用当地工业废弃物-硅粉和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制备混凝土。通过抗压强度试验、冻融循环试验、核磁共振试验、固体紫外试验以及热重试验研究工业废弃硅粉-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后对其力学性能、抗冻耐久性能、孔隙结构和内部物质组成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结合配合比指标和孔隙结构参数建立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模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冻耐久性能,为改善模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冻耐久性能,优化配合比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工业废弃物-硅粉和粉煤灰能够提高水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冻耐久性能。合理双掺硅粉-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显着高于单掺粉煤灰和单掺硅粉组别,且FA15S4(粉煤灰15%、硅粉4%)组力学性能最优。不同介质冻融循环试验表明抗冻性最优组为FA15S4,但经历黄河水冻融循环作用的混凝土冻胀破坏较严重。(2)双掺工业废弃硅粉-粉煤灰能够改善模袋混凝土的孔隙结构。模袋混凝土核磁共振T2谱分布具有三峰结构,左峰信号幅值最高,工业废弃硅粉和粉煤灰的“填充效应”有利于降低模袋混凝土的孔隙率,优化孔隙结构,FA15S4孔隙面积及孔隙尺寸最小。基于孔隙结构参数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孔径分布对养护28d抗压强度的影响最大,孔隙度对其冻融损伤度影响最大。(3)水化进程和水化产物显着影响模袋混凝土的宏观力学性能、抗冻耐久性能指标和微观孔隙结构参数。紫外吸收光谱显示双掺工业废弃硅粉-粉煤灰组的水化速度高于其他组别,且水化产物组成更优。TG试验表明双掺工业废弃硅粉-粉煤灰试件热学性质良好,不易受热分解,FA15S4内CH含量最小,FA15S4的力学性能和抗冻耐久性将随着水化反应的进行进一步提高。(4)综合宏观力学性能、抗冻耐久性能指标和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引入BP神经网络和Elman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模袋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和冻融损伤度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高。

王禹淞[9](2021)在《绕阳河干流红旗水库右岸护坡形式综述和设计要点》文中提出本文针对绕阳河干流红旗水库每年蓄水期堤脚存在严重的冲刷问题,试验性地采用了多种设计护坡形式,并对多种护坡形式进行了系统的比较,详细叙述了每一护坡形式的适用范围,总结性地提出了值得借鉴的工程设计要点。设计护坡形式实施后,通过工程实际运用和观测,证明了在水库护坡技术上的可行性。为北方水库类似护坡工程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于峰[10](2021)在《复掺消泡剂-增稠剂模袋混凝土抗冻性及配比优化研究》文中指出模袋混凝土衬砌渠道具有整体性好、适应冻胀能力强、便于机械化施工等优点,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得以快速推广应用。本文研究目标为提出满足各项性能指标要求的模袋混凝土最优配比参数方案,从而指导模袋混凝土衬砌渠道的实际施工,有助于模袋混凝土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渠道衬砌模袋混凝土的基本要求为:强度等级为C25,抗冻等级为F250,扩展度应在500 mm~600 mm的范围,而大流动性和高抗冻性对水胶比和单位用水量的要求存在矛盾,如何使模袋混凝土在大流动性下实现高抗冻性已成为生产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模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以下技术途径:低水胶比和低单位用水量、掺用矿物掺和料、掺用高效减水剂、增大含气量,但减水剂的大量使用和高含气量会给模袋混凝土带来含气量经时损失大、流动性经时损失大、有害大气泡多的问题,导致模袋混凝土的泵送性能降低,抗冻性不易达到设计要求。为了使模袋混凝土在大流动性下在实现高抗冻性,本文首先对减水剂、引气剂、消泡剂和增稠剂等混凝土外加剂开展了品种优选试验,随后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含气量和消泡剂、增稠剂对模袋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和抗冻性的影响,分析了消泡剂和增稠剂复掺对抗冻性的影响机理;然后在最优外加剂品种及掺量的基础上,利用五元二次正交组合设计研究了单位用水量、水胶比、粉煤灰掺量、矿渣掺量、激发剂掺量等配比参数对模袋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和抗冻性的影响,分析了粉煤灰和矿渣间的交互效应,以及气泡间距系数和相对动弹性模量的相关性,随后利用频数优化法获取了模袋混凝土配比参数合理区间,利用响应面优化法获取了模袋混凝土最优配比参数;最后在配比参数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开展了粗骨料体积分数对模袋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和抗冻性的影响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本试验减水剂应选用PCA-Q005聚羧酸减水剂,引气剂应选用K12引气剂,消泡剂应选用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增稠剂应选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各试验因素对模袋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的作用程度均为:含气量>消泡剂掺量>增稠剂掺量,含气量和消泡剂掺量是显着因素,增稠剂掺量是非显着因素,随着含气量、消泡剂掺量和增稠剂掺量的增大,相对动弹性模量先增大后减小,分别在含气量为5.5%、消泡剂掺量为0.15%、增稠剂掺量为0.03%相对动弹性模量最大。当含气量为5.5%时,0.15%消泡剂和0.03%增稠剂复掺使模袋混凝土含气量损失率降低了64.28%,扩展度损失率降低了55.04%,有害大气泡数量降低81.38%,小气泡数量增大了14.89%,气泡间距系数降低了11.54%,相对动弹性模量提高了11.97%。(2)各试验因素对模袋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的作用程度均为: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单位用水量>矿渣掺量>激发剂掺量,单位用水量、水胶比和粉煤灰掺量是显着因素,随着单位用水量和水胶比的增大,相对动弹性模量逐渐降低,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大,相对动弹性模量先增大后减小,表明低水胶比和低单位用水量有助于实现高抗冻性,粉煤灰掺量存在最优值;粉煤灰和矿渣间具有显着的交互作用,当粉煤灰掺量为23%,矿渣掺量为17%时,相对动弹性模量最大。气泡间距系数和相对动弹性模量的相关性良好,抗冻等级为F250时模袋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临界值为338μm,抗冻等级为F300时为252μm。(3)同时满足扩展度达到500 mm~600 mm、强度等级为C25、抗冻等级达到F250的模袋混凝土配比参数合理区间为:单位用水量为152 kg/m3~160 kg/m3,水胶比为0.38~0.41,粉煤灰掺量为26%~35%,矿渣掺量为14%~19%,激发剂掺量为1.93%~2.61%。以相对动弹性模量最大为目标,以扩展度500 mm~600 mm、强度等级为C25为约束条件,得到的模袋混凝土最优配比参数为:单位用水量为153 kg/m3,水胶比为0.4,粉煤灰掺量为28%,矿渣掺量为15%,粗骨料体积分数为0.33,聚羧酸减水剂掺量为0.75%,含气量为5.5%,消泡剂掺量为0.15%,增稠剂掺量为0.03%,激发剂掺量为2.13%。(4)随着粗骨料体积分数的增大,模袋混凝土的湿堆积密实度和相对动弹性模量先增大后减小,在粗骨料体积分数为0.33时湿堆积密实度和相对动弹性模量最大,验证了最优配合比参数的合理性。湿堆积密实度和扩展度、相对动弹性模量的相关性良好,随着湿堆积密实度的增大,扩展度和相对动弹性模量逐渐增大。

二、土工模袋砂护坡的设计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土工模袋砂护坡的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钢筋混凝土栅栏板护坡在东平湖二级湖堤运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二级湖堤概况
2 钢筋混凝土栅栏板护坡设计
    2.1 钢筋混凝土栅栏板的平面尺寸
    2.2 钢筋混凝土栅栏板的厚度
3 钢筋混凝土栅栏板施工工艺
    3.1 施工工艺流程
    3.2 主要工序施工方法
        (1)钢筋绑扎。
        (2)模板选型。
        (3)模板的安装。
        (4)混凝土浇筑。
4 工程社会效益
5 结 语

(2)模袋混凝土在航道养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模袋混凝土护坡工艺原理与性能指标分析
    1.1 工艺原理
    1.2 质量控制措施
2. 模袋混凝土护坡在航道养护中的运用措施
    2.1 前期准备工作
    2.2 航道岸坡修整项目
    2.3 模袋铺设
    2.4 混凝土充灌
    2.5 做好质量检测工作
    2.6 模袋混凝土的养护
3. 结语

(3)大型灌区渠道供水期的边坡防护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灌区渠道滑坡的成因分析
    1.1 人为因素
    1.2 自然因素
        1.2.1 地质条件不良
        1.2.2 降水与地下水影响
        1.2.3 地质灾害
2 不同形式边坡治理措施
    2.1 生态护坡
    2.2 喷射混凝土和喷浆边坡防护
    2.3 生态混凝土护坡
        2.3.1 测量放样
        2.3.2 坡面平整
        2.3.3 基础混凝土浇筑
        2.3.4 生态混凝土浇筑
        2.3.5 浆砌片石护坡
        2.3.5. 1 施工方法
        2.3.5. 2 土工模带护坡
3 结束语

(4)塔河整治软弱基础岸坡治理方案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基本情况
2 区域河道整治工程存在问题
3 工程基本形式选择
4 防护结构方案分析与应用
    4.1 结构型式初选
    4.2 防护方案特性分析
    4.3 结构方案比选应用
        4.3.1 方案比较
        4.3.2 方案确定与应用效果
5 结语

(6)生态护坡型式在西江干堤险工段治理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方案比选
3 护坡断面设计
    3.1 护坡典型断面
    3.2 模袋混凝土厚度设计
    3.3 模袋混凝土稳定计算
    3.4 护脚抗冲刷计算
4 结语

(7)桑条秸秆拱疏排桩河道护岸试验及工程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河道护坡类型
        1.2.2 生态护坡
        1.2.3 秸秆在岩土工程中的综合利用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桑条秸秆及其秸秆拱力学特性研究
    2.1 桑条秸秆力学特性
        2.1.1 桑条秸秆
        2.1.2 试验方案
        2.1.3 试验结果
    2.2 桑条秸秆拱力学特性
        2.2.1 桑条秸秆拱的制作工艺
        2.2.2 桑条秸秆拱力学特性试验
    2.3 桑条秸秆拱试验结果
        2.3.1 桑条秸秆拱矢跨比的影响
        2.3.2 桑条秸秆拱密度的影响
        2.3.3 桑条秸秆拱变形模式
    2.4 桑条秸秆拱试验结果分析
        2.4.1 显着性分析
        2.4.2 敏感性分析
    2.5 小结
3 桑条秸秆拱室内试验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模型箱填充材料
        3.1.2 桑条秸秆拱
    3.2 试验方案
        3.2.1 模型箱
        3.2.2 加载方案
        3.2.3 监测方案
        3.2.4 具体实施方案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桑条秸秆拱矢跨比对矢高的影响
        3.3.2 桑条秸秆拱荷载对矢高的影响
    3.4 小结
4 桑条秸秆拱现场试验研究
    4.1 工程概述
    4.2 施工方案
        4.2.1 材料准备
        4.2.2 桑条秸秆拱制作
        4.2.3 防腐处理
        4.2.4 施工放样
        4.2.5 木桩施工
        4.2.6 桑条秸秆拱安装
        4.2.7 土工膜袋布设、土方回填
    4.3 桑条秸秆拱变形观测方案
        4.3.1 观测基点的设置
        4.3.2 观测对象的选择
        4.3.3 观测内容
    4.4 现场观测数据分析
        4.4.1 桑条秸秆拱矢高
        4.4.2 桑条秸秆拱跨径
        4.4.3 桑条秸秆拱拱后土体高程
        4.4.4 木桩累计沉降量
    4.5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工业废弃硅粉-粉煤灰模袋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抗冻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模袋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矿粉作为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研究现状
        1.2.3 混凝土抗压强度研究现状
        1.2.4 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水泥
        2.1.2 粗骨料
        2.1.3 细骨料
        2.1.4 粉煤灰
        2.1.5 工业废弃硅粉
        2.1.6 减水剂
        2.1.7 试验用水
    2.2 试验方案
        2.2.1 方案设计
        2.2.2 配合比设计
    2.3 试验方法与仪器
        2.3.1 试件制备与养护
        2.3.2 抗压强度试验
        2.3.3 耐久性能试验
        2.3.4 核磁共振试验
        2.3.5 固体紫外试验
        2.3.6 热重试验
        2.3.7 主要试验仪器
3 模袋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抗冻耐久性试验研究
    3.1 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3.1.1 抗压强度结果与分析
        3.1.2 模袋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破坏形态
    3.2 模袋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能试验研究
        3.2.1 模袋混凝土清水-黄河水冻融试验质量损失率结果与分析
        3.2.2 模袋混凝土清水-黄河水冻融试验相对动弹性模量结果与分析
        3.2.3 模袋混凝土清水-黄河水冻融损伤度对比
    3.3 本章小结
        3.3.1 力学性能
        3.3.2 抗冻耐久性能
4 模袋混凝土孔结构研究
    4.1 核磁共振试验研究
    4.2 模袋混凝土孔结构发育特征
        4.2.1 工业废弃硅粉对T_2谱图和孔隙面积发育的影响
        4.2.2 粉煤灰对T_2谱图和孔隙面积发育的影响
        4.2.3 工业废弃硅粉和粉煤灰对T_2谱图和孔隙面积发育的影响
        4.2.4 双掺工业废弃硅粉-粉煤灰对孔隙度和流体饱和度发育的影响
        4.2.5 双掺工业废弃硅粉-粉煤灰对不同龄期模袋混凝土渗透率的影响
    4.3 模袋混凝土孔结构冻融损伤特征
        4.3.1 清水冻融作用下模袋混凝土T_2谱图和孔隙面积变化规律
        4.3.2 黄河水冻融作用下模袋混凝土T_2谱图和孔隙面积变化规律
        4.3.3 清水-黄河水冻融循环下模袋混凝土孔径分类的损伤规律
        4.3.4 清水-黄河水冻融循环下孔隙度和流体饱和度的损伤规律
        4.3.5 清水-黄河水冻融循环下模袋混凝土渗透率的损伤规律
    4.4 基于孔隙特征参数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4.4.1 灰色关联度的介绍
        4.4.2 GRA算法的MATLAB实现
    4.5 本章小结
5 模袋混凝土理化试验研究
    5.1 固体紫外试验结果与分析
        5.1.1 单掺粉煤灰模袋混凝土紫外可见光谱
        5.1.2 单掺工业废弃硅粉模袋混凝土紫外可见光谱
        5.1.3 双掺工业废弃硅粉-粉煤灰模袋混凝土紫外可见光谱
    5.2 模袋混凝土热重试验结果与分析
        5.2.1 单掺粉煤灰模袋混凝土热重分析
        5.2.2 单掺工业废弃硅粉模袋混凝土热重分析
        5.2.3 双掺工业废弃硅粉-粉煤灰模袋混凝土热重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模袋混凝土抗压强度、耐久性能预测模型
    6.1 人工神经网络介绍
    6.2 BP神经网络
        6.2.1 BP神经网络介绍
        6.2.2 BP神经网络的MATLAB实现
    6.3 Elman神经网络
        6.3.1 Elman神经网络介绍
        6.3.2 Elman神经网络的MATLAB实现
    6.4 模袋混凝土神经网络抗压强度预测模型
    6.5 模袋混凝土抗冻性预测模型
        6.5.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模袋混凝土抗冻性预测模型
        6.5.2 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模袋混凝土抗冻性预测模型
        6.5.3 BP神经网络-Elman神经网络抗冻性预测模型对比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绕阳河干流红旗水库右岸护坡形式综述和设计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工程总体布置
    2.1 护坡形式确定
    2.2 护坡形式适用范围分析
3 工程设计要点
    3.1 设计护坡顶高程的确定
    3.2 护坡厚度的计算
    3.3 护坡抗滑稳定分析
    3.4 保温板厚度计算
    3.5 混凝土护坡排水孔设置
    3.6 伸缩缝间距
    3.7 护脚
4 结语

(10)复掺消泡剂-增稠剂模袋混凝土抗冻性及配比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模袋混凝土技术
        1.2.2 自密实混凝土抗冻性
        1.2.3 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方法
        1.2.4 混凝土颗粒堆积模型
    1.3 模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特点
        1.3.1 基本要求
        1.3.2 技术途径
    1.4 存在问题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水泥
        2.1.2 粉煤灰
        2.1.3 矿渣粉
        2.1.4 细骨料
        2.1.5 粗骨料
        2.1.6 减水剂
        2.1.7 引气剂
        2.1.8 消泡剂
        2.1.9 增稠剂
    2.2 试验方法
        2.2.1 工作性测试
        2.2.2 力学性能测试
        2.2.3 抗冻性测试
        2.2.4 孔结构参数测试
    2.3 模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第三章 含气量-消泡剂-增稠剂复掺抗冻效应研究
    3.1 外加剂品种优选
        3.1.1 减水剂和引气剂
        3.1.2 消泡剂和增稠剂
    3.2 试验设计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扩展度
        3.3.2 扩展度损失率
        3.3.3 含气量损失率
        3.3.4 抗压强度
        3.3.5 气泡间距系数
        3.3.6 质量损失率
        3.3.7 相对动弹性模量
        3.3.8 抗冻性影响机理
    3.4 小结
第四章 配比参数对模袋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4.1 试验因子分析
        4.1.1 单位用水量
        4.1.2 水胶比
        4.1.3 矿物掺和料
        4.1.4 激发剂
    4.2 试验设计
        4.2.1 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原理
        4.2.2 试验因素水平与编码
        4.2.3 试验条件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扩展度
        4.3.2 扩展度损失率
        4.3.3 含气量损失率
        4.3.4 抗压强度
        4.3.5 气泡间距系数
        4.3.6 250 次冻融循环后的质量损失率
        4.3.7 300 次冻融循环后的质量损失率
        4.3.8 250 次冻融循环后的相对动弹性模量
        4.3.9 300 次冻融循环后的相对动弹性模量
        4.3.10 气泡间距系数和相对动弹性模量的关系
    4.4 配比参数合理区间的获取
        4.4.1 频数优化法原理
        4.4.2 配比参数合理区间
    4.5 配合比优化
        4.5.1 响应面优化原理
        4.5.2 配合比优化
    4.6 小结
第五章 粗骨料体积分数对模袋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5.1 湿堆积模型
    5.2 试验设计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工作性和力学性能
        5.3.2 抗冻性
        5.3.3 湿堆积密实度和扩展度、相对动弹性模量的关系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土工模袋砂护坡的设计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钢筋混凝土栅栏板护坡在东平湖二级湖堤运用探讨[J]. 霍建涛,姜志伟. 人民黄河, 2021(S2)
  • [2]模袋混凝土在航道养护中的应用[J]. 宋燕. 珠江水运, 2021(14)
  • [3]大型灌区渠道供水期的边坡防护技术[J]. 赵海亮. 农业与技术, 2021(13)
  • [4]塔河整治软弱基础岸坡治理方案应用研究[J]. 蔡峰,马爱华.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1(07)
  • [5]混凝土技术在堤坝和水工建筑物险情抢险中的应用[J]. 李双喜,郭敏敏,纪海瑞. 红水河, 2021(03)
  • [6]生态护坡型式在西江干堤险工段治理中的运用[J]. 王纬一,吴龙. 陕西水利, 2021(06)
  • [7]桑条秸秆拱疏排桩河道护岸试验及工程应用研究[D]. 李永彬. 安徽理工大学, 2021
  • [8]工业废弃硅粉-粉煤灰模袋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抗冻性试验研究[D]. 徐德儒.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9]绕阳河干流红旗水库右岸护坡形式综述和设计要点[J]. 王禹淞. 水与水技术, 2021(00)
  • [10]复掺消泡剂-增稠剂模袋混凝土抗冻性及配比优化研究[D]. 于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土工袋护坡的设计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