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组织管理论文-郭坤

体育组织管理论文-郭坤

导读:本文包含了体育组织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变迁,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设计逻辑

体育组织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郭坤[1](2019)在《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历史演进及优化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八届叁中全会站在更高的发展起点明确提出"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在此指导下,深化体育体制改革,推进体育治理能力和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成为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总纲领。"深化体育改革是体育重获发展动力的唯一出路,其突破点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转变体育发展方式为关键,简政放权为突破口的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这是体育改革的深水区"。体育社会组织是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改革孕育的体育社会化产物,因而,体育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的研究成为了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命题。体育政府部门职能转变,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简政放权,体育社会组织承担起政府职能转移的部分,这是管理方式、管理路径的转变。本研究以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为主要演变历程,力求解读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设计逻辑和运作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关的建议,进而为实现体育管理体制深化改革提供可借鉴的历史经验教训。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梳理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所经历的传统管理体制、双重管理体制和现代管理体制叁个阶段,进而解读传统管理体制的设计逻辑是由于当时国家的体育资源有限,指令性社会管理的社会条件下国家能够高效地集中全国的体育资源配置,并且当时急于摆脱"零金牌"的困境,实行了"举国体制"的体育管理体制,然而,单一的指令性社会管理只能集体育政权于一体,缺失市民社会基础和群众意志。因此,体育社会组织便成为了竞技体育发展充分且不必要的延伸机制。双重管理体制的设计逻辑是,将体育社会组织挂靠在特定的管理机关,该机关在法律和行政上对体育社会组织实行统一管理,体育社会组织也依附于该机关发展与管理。这种双重管理体制,在改革开放后社会活力复苏和社会空间拓展的背景下,特别是两次大的清理整顿中,体现出了其严于登记门槛的制度优势。现代管理体制的设计逻辑是在双重管理体制的改革基础渐进试点建立的。自21世纪开始,我国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首先来源于双重管理体制的诟病,其在登记程序和监督方面的缺陷严重影响了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其次,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后体育社会组织需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再次,群众对于体育发展的呼声对体育社会组织体制的改革形成了倒逼的趋势。由于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社会进一步分化以及体育管理体制深化,总结其发展以来的历史经验教训发现,目前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其一,管办不分,体育社会组织缺乏自主发展空间。一直以来,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登记和管理为同一个机关,因而也就出现了"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困境,体育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监督边界模糊,政府职能界限模糊。进而导致长期以来体育社会组织缺乏自主自治空间。其二,体育社会组织监管体制相对松散。监管体制是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中的重要部门,科学合理的监管体制能够维持体育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以及保障体育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但从几次体制改革来看,部分条例涉及监管体制的问题,但只是从表面进行阐释,并未涵盖监管的具体执行。其叁,体育社会组织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民主管理不落实,社会化、规范化、产业化运行不足,在专业服务和创新发展等方面能力还较弱。对原有的管理体制依赖较大。其四,管理体制运行不畅,体育社会组织相关制度缺乏。制度是体制运行的直接保障。然而,目前我国尚未构建起完整的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系统,缺乏体育法律法规的制约与规范。主要的优化策略是:简化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有效运转的政府职能体系;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内部治理能力;加强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建设的顶层设计;培育有利于体育社会组织治理机制不断发展的公民社会组织的优化策略。(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朱思鹏,周璐[2](2019)在《基于权变理论的高校体育组织机构建设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2002年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了体育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五个领域"为基本目标的体育教学工作思想开始形成;2012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快完善调整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组织领导,学校体育工作的任务与责任进一步得到扩大;201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要求进一步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深化教学改革,注重体教结合,建立完善训练竞赛体系等多方位举措,学校体育工作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综合作用得到充分拓展;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学校体育要构建以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系;至此,在习总书记的指引下,新时代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目标有了更新、更深层次解读。面对学校体育内部的改革发展进步,社会体育的改革也犹如雨后春笋,硕果丰富。自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来,全面清理不适宜体育产业发展的多项审批;取消群众性质和商业性质赛事审批;加快全国体育赛事管理制度改革;促进体育协会与政府机构脱钩;增强大型场馆设施的综合使用能力,延伸服务范围等多方位举措。面对学校体育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作为连接学校与社会的重要一环,将成为受之影响最为强烈,担之责任最为艰巨,望之未来最为宏远的要地所在。面对时代所给予的体育重任,高校体育组织机构的建设管理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顺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趋势,以此应对高校体育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本文将高校体育组织机构的建设与管理作为研究内容,主要深入阐述高校外部体制机制改革与内部协调间的矛盾问题;探究如何深化高校体育组织机构的结构建设与管理问题;以及分析国外高校体育组织机构在建设管理经验并探讨其借鉴意义。本研究以权变理论为基础,刨析其理论内涵、意义及应用策略,立足于我国高校体育组织机构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刻探讨我国高校体育组织机构的建设管理路径,为高校体育建设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参考。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权变理论为基础,并以理论核心内涵为关键依据,即在管理中组织要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应对调整,把环境对组织管理的作用具体化,并与管理实践活动相结合,共同达到组织建设管理的目的;对高校体育组织建设管理进行深入探讨。运用比较研究法,在梳理分析我国高校体育组织机构建设管理过程中,结合美国高校在此方面的建设管理经验,比较我国与国外的建设管理差异,以"正视不足,见贤思齐"的研究思想,立足于我国"国情"与"校情",提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建设意见。研究结果:1)组织机构的架构类型按其复杂程度可划分为"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矩阵型"以及"事业部型",我国高校体育组织机构的架构类型主要以"直线型"组织结构为主,直线型是最早出现的组织结构类型,其结构简单,责任分明,联系便捷,其缺点是缺乏协作,难以应对复杂多样的任务。2)我国高校组织机构在内部人力资源的动态优化管理较弱,组织机构内部人员配置固定化现象明显,内部人力资源流动性不强,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3)与国内相比,美国高校体育组织机构的架构类型更为复杂,以哈佛大学为例,既存在承担大学体育管理事务的各职能单位,同时也存在满足大学体育赛事活动运营的商业部门,因此,笔者认为美国高校是一种"直线-职能型"与"事业部型"相结合的一种组织结构,既能协调管理,又能分权自治。4)我国高校体育组织机构在管理中并没有足够重视外部战略规划,各部门自理自治权利弱化严重,这一现象与组织结构设置方式的弊端有较大关系,规划与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有待增强。研究结论:面对高校内外体育改革的大环境与日益增长的体育社会需求,需要重新审视高校内部体育组织架构设计、建设、管理等问题。这其中包括1)对组织架构设计意义的思考,组织架构设计的意义在于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优化管理实施,支撑战略目标实现,为组织机构的高效管理奠定基础;2)对组织机构建设管理的宏观远视,只有着眼于全局,认清发展形势,高瞻远望,才能进行科学周密的组织管理;3)对内部人力资源的动态优化,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因人而"御",深挖人才潜质,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提高管理效益。建议:1)自我更新,建立创新型的组织结构,以此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内外环境;2)以人为本,坚持以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为导向的柔性管理,体现以人为核心的管理理念;3)以变应变,积极进行长远规划和战略动态调整,敢于突破体制藩篱。(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牛聪伟,李恒飞[3](2019)在《社区对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的困境与路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社区作为全民体育发展的重要场所,其体育服务的供给对于满足民众的体育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对于学生来说,社区体育是学生课外参与体育活动健身的基层单位,是学校体育建设的迫切需求。随着社区建设得不断发展,社区体育俱乐部、社区等基层组织已经成为社区体育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校体育生活化、社会化延伸的重要阵地,还是现代城市文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从社区体育组织与管理角度探究对影响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因素,旨在关注和重视学生的社区课余体育活动,寻找切实有效的路径,提高学生课余体育活动质量,以期为社区对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通过调查研究表明,社区体育参与人数较多,是发展群众体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覆盖不同层次的人群,但学生范围内的参与则相对较少。且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学校与家庭等问题,学生参与社区课余体育活动十分受限,不能保证稳定的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对于社区体育组织发展关注度低,使得流向社区体育的资源比较少,影响社区体育的发展。社区体育的组织与管理作用逐渐弱化,而少数参与学生大多是奔着学生玩一玩的心态,活动质量不高。社区体育组织边缘化,社区开展学生可与体与项目发展不平衡。由此可见,社区对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还处在新生阶段,还需要政府、社区、学校各方的协同运行。研究结论:近年来,随着社区体育的逐渐发展,不断增加体育项目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性较高,推动了社区体育组织发展,但在社区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中存在各种问题,主要有:1)课余体育活动目标模糊,没有相应的教育准则,导致社区在管理学生课余生活的过程缺乏制度保障,活动开展不系统,课余体育活动也不能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2)社区体育作用明显,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社区中来进行课余体育锻炼。部分学生认为社区体育的体育学习和活动对学生自己平时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帮助,而社区指导老师通常是某种项目的专业指导,教学内容单一,缺乏专门指导课余活动的师资、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运动需求,导致多数家长选择到专门的体育培训俱乐部,社区学生课余体育活动逐渐走向边缘。教师工作时间、社区组织体育活动频率等方面存在随意性。不利于学生长久广泛参与。严重制约社区体育组织能力的有效发挥,3)课余活动场地缺乏及器材利用率不高,可支配资源短缺,社区体育活动活动场馆大都以场馆为主,活动场地面积较小,各社区之间没有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活动项目较为单一。4)社区工作人员缺乏评估激励机制,成员积极性有待激发,而课余活动缺乏质性评价社区对学生课余体育活动评价主体单一,缺乏相应合理的评价制度。建议:(1)实现"以需代供",优化供给模式,满足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及需求出发来计划与组织课余活动。(2)加强体育社区组织宣传,以社区为主体的融合方式,通过社区与学校、社区与社会体育组织等合作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健全组织管理制度,营造社区的供需环境,推进社会指导员职业化,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3)增加社区对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应该加大对公共设施的投入,合理使用资金,完善场地资源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计划。同时广泛吸收本社区体育人才,促进志愿服务,建立政府、企业、社区多元合作,提高政府财政经费对社区体育发展的划拨比例,发展社区的自我供血能力。(4)建立学生与社区双方的评价机制,完善社区体育服务监督评估制度,明确监督主体,制定社区内部激励制度,落实社区服务供给活动。同时针对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及家长人群的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评估,通过学生自评,家长,社区互评等模式,共同促进学生社区课余活动的良性发展。(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肖文增[4](2019)在《浅谈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素质教育推行背景下,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要求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而体育活动被广泛重视,涌现出了诸多的体育活动模式,其中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比较火热的课间活动组织形式,全国范围内广泛对此进行实践与研究。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大身体锻炼的机会比较少,要善于利用大课间时间进行体育活动,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思考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问题,希望能够提出有效见解。(本文来源于《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期刊2019年09期)

尚占跃[5](2019)在《浅谈提高体育课堂组织管理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看到许多常态下的体育课,有些体育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不强,方法上又过于简单,出现管得过紧,课堂教学过于僵化的现象;而有的会出现"管不住",不能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现象,甚至有的课堂造成师生对立,有的课堂埋下许多安全隐患。我们既要避免"放羊式"教学,又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就只能依靠体育教师进一步提高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安全有效地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达成体育教育教学的各项目标。(本文来源于《情感读本》期刊2019年24期)

雷艳云,张勇[6](2019)在《《体育竞赛与管理》微课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以《田径竞赛组织与编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提升学生的竞赛组织与管理能力,将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依据相关理论制作了《田径竞赛组织与编排》的微课视频,并进行了教学对比实验,经分析认为:大部分学生很乐意接受这种教学方式,也认为视频时间的长度较为合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也乐意和同学分享相关的学习资源,微课资源的辅助教学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23期)

戴云飞[7](2019)在《论“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的实施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党和国家的政策鼓励下,中学体育教育在中学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中学生新素质的培养,因此出台多项文件对体育教育加以规范和支持。其中在中学体育教育中提倡阳光体育就是诸多鼓励措施中的典范。为突出对中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响应国家号召,中学体育教育应该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以阳光体育为背景,深入探讨中学课外活动的组织方式[1]。(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学)》期刊2019年07期)

吕琛辰[8](2019)在《新媒体时代下经营型体育组织的媒体关系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近10年来新媒体得到了极速的发展,并逐步取代了传统媒体的地位,成为了现代传播媒介的主要形式。新媒体时代为经营型体育组织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新的挑战。文章在陈述了新媒体的概念、特点及其发展之后,分析了在新媒体时代下经营型体育组织媒体关系管理尤为重要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适用于经营型体育组织进行媒体关系管理的措施与建议。(本文来源于《管理观察》期刊2019年19期)

徐桂兰[9](2019)在《组织资源配置视角下陕西省大学生体育社团管理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陕西省15所高校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组织资源配置视角下陕西省大学体育社团管理现状,并提出了组织资源配置视角下陕西省大学生体育社团管理的发展策略。(本文来源于《西部素质教育》期刊2019年11期)

宋加新[10](2019)在《体育社会组织档案管理现状及管理路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体育社会组织档案是体育事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原始记录,能够真实反映社会体育及全民健身工作的实际情况。本文在新时期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分析体育社会组织档案的重要性,对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实施路径分析及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办公室业务》期刊2019年11期)

体育组织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2002年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了体育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五个领域"为基本目标的体育教学工作思想开始形成;2012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快完善调整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组织领导,学校体育工作的任务与责任进一步得到扩大;201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要求进一步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深化教学改革,注重体教结合,建立完善训练竞赛体系等多方位举措,学校体育工作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综合作用得到充分拓展;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学校体育要构建以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系;至此,在习总书记的指引下,新时代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目标有了更新、更深层次解读。面对学校体育内部的改革发展进步,社会体育的改革也犹如雨后春笋,硕果丰富。自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来,全面清理不适宜体育产业发展的多项审批;取消群众性质和商业性质赛事审批;加快全国体育赛事管理制度改革;促进体育协会与政府机构脱钩;增强大型场馆设施的综合使用能力,延伸服务范围等多方位举措。面对学校体育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作为连接学校与社会的重要一环,将成为受之影响最为强烈,担之责任最为艰巨,望之未来最为宏远的要地所在。面对时代所给予的体育重任,高校体育组织机构的建设管理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顺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趋势,以此应对高校体育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本文将高校体育组织机构的建设与管理作为研究内容,主要深入阐述高校外部体制机制改革与内部协调间的矛盾问题;探究如何深化高校体育组织机构的结构建设与管理问题;以及分析国外高校体育组织机构在建设管理经验并探讨其借鉴意义。本研究以权变理论为基础,刨析其理论内涵、意义及应用策略,立足于我国高校体育组织机构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刻探讨我国高校体育组织机构的建设管理路径,为高校体育建设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参考。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权变理论为基础,并以理论核心内涵为关键依据,即在管理中组织要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应对调整,把环境对组织管理的作用具体化,并与管理实践活动相结合,共同达到组织建设管理的目的;对高校体育组织建设管理进行深入探讨。运用比较研究法,在梳理分析我国高校体育组织机构建设管理过程中,结合美国高校在此方面的建设管理经验,比较我国与国外的建设管理差异,以"正视不足,见贤思齐"的研究思想,立足于我国"国情"与"校情",提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建设意见。研究结果:1)组织机构的架构类型按其复杂程度可划分为"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矩阵型"以及"事业部型",我国高校体育组织机构的架构类型主要以"直线型"组织结构为主,直线型是最早出现的组织结构类型,其结构简单,责任分明,联系便捷,其缺点是缺乏协作,难以应对复杂多样的任务。2)我国高校组织机构在内部人力资源的动态优化管理较弱,组织机构内部人员配置固定化现象明显,内部人力资源流动性不强,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3)与国内相比,美国高校体育组织机构的架构类型更为复杂,以哈佛大学为例,既存在承担大学体育管理事务的各职能单位,同时也存在满足大学体育赛事活动运营的商业部门,因此,笔者认为美国高校是一种"直线-职能型"与"事业部型"相结合的一种组织结构,既能协调管理,又能分权自治。4)我国高校体育组织机构在管理中并没有足够重视外部战略规划,各部门自理自治权利弱化严重,这一现象与组织结构设置方式的弊端有较大关系,规划与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有待增强。研究结论:面对高校内外体育改革的大环境与日益增长的体育社会需求,需要重新审视高校内部体育组织架构设计、建设、管理等问题。这其中包括1)对组织架构设计意义的思考,组织架构设计的意义在于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优化管理实施,支撑战略目标实现,为组织机构的高效管理奠定基础;2)对组织机构建设管理的宏观远视,只有着眼于全局,认清发展形势,高瞻远望,才能进行科学周密的组织管理;3)对内部人力资源的动态优化,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因人而"御",深挖人才潜质,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提高管理效益。建议:1)自我更新,建立创新型的组织结构,以此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内外环境;2)以人为本,坚持以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为导向的柔性管理,体现以人为核心的管理理念;3)以变应变,积极进行长远规划和战略动态调整,敢于突破体制藩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育组织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郭坤.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历史演进及优化策略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朱思鹏,周璐.基于权变理论的高校体育组织机构建设管理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牛聪伟,李恒飞.社区对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的困境与路径选择[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肖文增.浅谈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

[5].尚占跃.浅谈提高体育课堂组织管理能力[J].情感读本.2019

[6].雷艳云,张勇.《体育竞赛与管理》微课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以《田径竞赛组织与编排》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9

[7].戴云飞.论“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的实施路径[J].新课程(中学).2019

[8].吕琛辰.新媒体时代下经营型体育组织的媒体关系管理[J].管理观察.2019

[9].徐桂兰.组织资源配置视角下陕西省大学生体育社团管理现状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9

[10].宋加新.体育社会组织档案管理现状及管理路径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9

标签:;  ;  ;  ;  

体育组织管理论文-郭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