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光荣(临邑县中医院山东临邑251500)
【中图分类号】R24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1)8-0093-0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和老年人。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属于“泄泻”范畴。“久痢”、“肠澼”、“滞下”、“休息痢”均涉及本病。因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合并症多,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内科治疗只能用激素等药物灌肠,口服水杨酸制剂及其他对症治疗,仅能暂时缓解病情,少数病人上述治疗无效,须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痛苦。而笔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以中药口服加外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22例,根据症状、体征、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其中男62例,女60例,年龄25~45岁,平均36.2岁。轻度患者42例,表现为腹泻每日<4次,腹痛、便血较轻或少见。中度患者60例,表现为腹泻每日4~5次,为稀便或血便,腹痛较重,伴低热、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重度患者20例,表现为突然出现严重的腹痛、腹泻、便血、高热、体重减轻等。
2辨证施治
2.1湿热下注型症状:发热,腹痛、腹泻或里急后重,粪便挟有脓血、粘冻。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热利湿。方药:(1)内服方:白芍10g,炒槐花10g,白头翁10g,秦皮6g,黄芩6g,木香6g,生甘草6g,白花蛇舌草15g,红藤30g,水煎服,日一剂。(2)外用方a:上述内服方煎成200ml,每晚做保留灌肠1次,14天为一疗程,间隔3~5天进行下一疗程。b:马齿苋、白头翁、黄柏、川芎各50g,丹参、儿茶各30g,水煎成100ml,每晚睡前做保留灌肠,15日为一疗程。
2.2寒湿下注型症状:腹痛拘急,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为纯白冻,里急后重,口淡乏味,中脘痞闷,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治则:温化寒湿,行气和血。方药:(1)内服方:当归12g,木香9g,炮姜9g,枳实9g,苍术15g,白术15g,猪苓15g,厚朴15g,茯苓15g,泽泻15g。水煎服,日一剂。(2)外用方:白芨、地榆炭、炮姜炭、石榴皮各30g,煎成100ml,高位保留灌肠,每晚一次,14天为一疗程。
2.3脾虚肝旺型症状:腹泻多于情绪紧张或激动后发生,腹痛即泻,泻后痛不减,伴胸胁胀痛,脘闷纳呆,苔薄白,脉弦细。治则:疏肝解郁,缓急止痛。方药:(1)内服方:柴胡15g,白芍20g,防风15g,木瓜15g,白术15g,陈皮12g,苡仁30g,焦山楂20g。水煎服,日一剂。(2)外用方:木香、白芍、地榆炭、五倍子、白芨各15g,煎成100ml,高位保留灌肠,每晚一次,15天为一疗程。
2.4脾胃虚弱型症状:常见于病情反复发作患者,肠鸣腹泻,粪便中挟有不消化食物,纳呆胸闷,疲乏无力,舌淡苔白,脉濡缓。治则:补脾健胃。方药:(1)内服方:党参20g,白术15g,山药20g,莲子15g,茯苓15g,车前子15g,马齿苋30g,炒谷麦牙各15g,黄芪30g,扁豆20g,砂仁10g,姜炭10g。水煎服,日一剂。(2)外用方:白术、米壳、白芨、五倍子、枣树皮各30g,煎成100ml,高位保留灌肠,每晚一次。
2.5瘀血内阻型症状:病程日久不愈,左下腹疼痛,可扪及肿物,疼痛固定,按之加剧,大便时下脓血,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涩。治则:活血化瘀。方药:(1)内服方:当归12g,赤芍15g,没药10g,小茴香6g,干姜6g,肉桂6g,蒲黄10g,五灵脂10g,白芷10g,白芨15g,三七6g(冲)。水煎服,日一剂。(2)外用方:牛黄、红花、珍珠、血竭、枯矾、白芨、青黛、地榆炭、参三七、乌梅各适量,共研细末,用时取12g,加开水100ml,调为稀糊状,每晚一次,20天为一疗程。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病原因未明的主要发生在结肠粘膜层的炎症性病变。西医认为其发病因素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外源性因素及其他精神应激、饮食因素、血管因素等有关,除肠道症状外,还有发热、消瘦、皮肤粘膜、肝、肾、眼、关节、口腔等系统表现。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感受外邪、内伤七情、脾肾阳虚、瘀血内阻等而致,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从平衡阴阳、调畅气机、活血化瘀等方面来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未发现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