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工况论文-刘明

油井工况论文-刘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油井工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油井监控,无线网桥,分组无线网,高并发服务器

油井工况论文文献综述

刘明[1](2019)在《油井工况远程监控无线网络系统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工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油田开发后,巡回检查油井工作状态成为采油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工作,目前国外已基本实现油井巡查的自动化,而国内主要采用人工的巡井方式,采油工人需要走遍整个矿区,检查设备的工作状况,记录采油过程的主要数据,这种方式效率低下,更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工作故障。为了提高油田自动化管理水平,提高采油效率,本文以大庆采油六厂为研究背景,设计一套基于嵌入式技术和无线网桥技术的新型油井工况远程监控无线网络系统,这套系统可以替代人工巡井,实现远程电压、电流等电参数数据的采集,并能实现远程视频实时监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了油田自动化监控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几种无线传输技术的特点,讨论了嵌入式技术在工业监控领域的优势,选择嵌入式技术与无线网桥技术结合的方式构建工况监控系统,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方案,完成了软硬件的设计,最后搭建了系统的测试平台,对系统功能和性能进行了测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首先,本文对油井工况监控无线网络系统的总体方案进行设计,分析技术难点和系统的关键技术。对远距多节点无线网络构建和高并发服务器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研究了分组无线网的拓扑结构、路由协议和信道接入技术,对本系统的网络系统进行了设计,并基于线程池和select技术对高并发服务器进行了设计,解决了无线网络传输距离远、节点多、多个网络节点同时连接服务器等难点问题。然后,本文对系统的总体硬件方案进行了设计,为了保证可靠性与稳定性,基于工业标准对多个功能模块进行了筛选,对嵌入式核心控制板的主要电路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完成了单井数据采集箱的设计,保证了系统在硬件层面能安全稳定地工作在复杂的工业环境中。其次,本文完成了系统软件总体方案的设计。分析了嵌入式Linux开发平台的构建过程,完成了Linux系统的移植和交叉环境的建立。在分析了网络编程模型和设计了应用层协议后,对高并发服务器的程序进行了设计。对上位机程序和下位机程序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实现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到监控的全过程。最后,本文搭建了系统的测试平台,并对无线网桥通信、数据采集、视频监控、高并发服务器模型等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测试,完成了系统总体功能与性能的测试,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评估。实验表明,本系统能实现远距离多节点油井工况的远程监控,能有效的替代人工巡井,提高油田自动化管理效率,并且稳定性和可靠性高,实用性强,对于油田自动化监测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王通,段泽文,张文喜[2](2019)在《基于窗口样本相似因子分析的油井工况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工况识别方法在应对生产波动异常数据干扰时,容易发生工况误判的情形,提出了采用窗口样本相似因子分析的方法来合理表征不同工况下的数据特性,以窗口样本间的相似因子来衡量不同样本数据的相似性.采用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根据窗口样本相似因子对不同工况下的生产特征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完成多工况的识别过程.根据辽河油田生产数据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消除异常数据对工况数据特性的影响,减少工况误判情况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刘强,惠松骁,宋生印,叶文君,于洋[3](2019)在《油气开发用钛合金油井管选材及工况适用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钛合金材料由于具有高比强度、低弹性模量,优异的韧性、疲劳性能和耐蚀性,已经成为严酷工况环境下油井管和海洋开发工具的热门候选材料。目前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和学者都开展了用于油气开发领域的钛合金材料的研究,包括钛合金石油管的可行性、钛合金管材的制备加工、实验室内钛合金性能评价以及钛合金管材的现场应用等方面。然而,我国油气开发环境较为恶劣,油井管在井下服役不但要面临高温高压的挑战,还要经受硫化氢、二氧化碳、高浓度盐水/完井液、单质硫和强酸等腐蚀环境的共同作用,因此我国对油井管的要求高于国外一般水平。此外,钛合金是钛含量大于50%的金属的总称,仅我国国标所列举的不同成分钛合金就多达76种。这些已经标准化的钛合金材料大多用于航空航天、石化炼化、生物医学、船舶以及海洋工程领域,这些应用环境和油气开发环境具有巨大的区别,已有牌号的钛合金能否适用于油气开发工况尚不得而知。国内有关钛合金油井管在硫化氢、二氧化碳、高浓度盐水/完井液、单质硫和强酸环境下服役的研究报道和应用经验都较为缺乏,导致油气开发油井管用钛合金材料在选择和使用上存在风险,为了防止钛合金在应用时出现大的安全事故而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迫切需要结合国内外研究经验对可用于油气开发环境的钛合金材料进行筛选和评价,明确每种钛合金材料的工况适用性和使用极限,以保证其使用的安全可靠性。本文在国外近30年已发表的钛合金油井管相关研究成果和国内钛合金油井管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油气开发用钛合金油井管选材经验,并对七种典型钛合金材料在油气开发工况下的适用性和使用极限做出了归纳总结,分析了钛合金油井管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应用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前景,以期为油气开发用钛合金材料的选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军,郭培培,张兵[4](2019)在《基于泵工况参数实时监测系统确立蓬莱油田油井合理套压》一文中研究指出蓬莱油田目前很多单井受泵型、排量等限制,需要在保证油井稳定运行下进一步挖掘潜能,则必须从泵工况各项参数调节入手,套压控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分析油套环形空间内的油气水叁相分布状态,提出了基于泵工况参数实时监测系统的套压调整技术,再拟合泵吸入口和出口压力数据,得到不同套压大小下的泵效,分类确定油井合理套压。针对蓬莱油田单井井底流压较高且一直很难优化的井,通过该方法可以找到最佳泵效率的工作点并降低井底流压,实现油井稳定并增产。(本文来源于《石油地质与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段泽英[5](2019)在《油井工况分析及参数优化设计系统的研发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油井工况分析及工作参数优化作为采油单位降本增效的一项重要手段,一直被油田生产科研人员广泛关注和探索研究。新疆油田科研人员经过10多年的技术研究,总结分析各类油井工况及参数优化设计软件的特点和适应范围,结合新疆油田生产实际情况,建立一套适合新疆油田稀油井工况分析算法及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并研发一套稀油井工况分析及参数优化设计应用系统,辅助油田生产管理人员分析、诊断、优化油井工艺参数,在潜力挖潜、提质增效、科学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信息化》期刊2019年01期)

王绍平,李永平,李广辉,刘继红,向东奎[6](2018)在《基于SVM模型的油井工况智能诊断分析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年来油田生产行业发展和变化,传统数字化油水井工况监控系统无法达到智能、高效、闭环管理的目的。油水井智能诊断优化系统是运用物联网、知识库、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单井问题实时诊断预警、治理措施辅助提出、措施进度及时跟踪、措施效果自动统计,结合单井历史大数据分析提出单井生产预测、优化建议,起到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油井时率、优化注水运行的作用。本文对油水井智能诊断优化系统的整体设计、核心功能及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系统运行流程以及现场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和说明。(本文来源于《石油知识》期刊2018年06期)

满娟,刘少华[7](2018)在《油井工况管理中现场常规方式论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油井工况分析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可以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单井管理措施,同时也是提高管理水平以及整体效果的关键方法,通过对油井工况管理中现场常规方式分析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出油井生产状况,并且还能够体现出一个油井的管理水平高低。因此,文章对油井工况管理中现场常规方式进行论述,希望分析后能够给同类工程提供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8年19期)

张春琳,唐道临,孙成[8](2018)在《基于模式识别技术的油井工况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油田现场运用最为广泛的油井工况诊断技术是基于模式识别理论的人工智能诊断技术。由于油井处于封闭式的地下,无法通过常规的方法获取其工况信息,而示功图包含油井大量多维信息,故示功图常被作为工况诊断的依据。采集油井不同工况下的示功图样本,建立标准工况样本数据库,通过提取示功图的几何、形状、力学等特征,经过分类器算法与标准故数据库中示功图进行比对,完成油井的工况诊断。(本文来源于《现代计算机(专业版)》期刊2018年27期)

戚建晶,李琼玮,周佩,何淼,于淑珍[9](2018)在《CO_2驱工况下油井缓蚀阻垢一体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长庆油田钡锶垢结垢严重,采用CO_2驱工艺提高采收率时,管道同时存在结垢与CO_2腐蚀。而兼具缓蚀与阻垢的一体化药剂是确保长庆油田CO_2驱工艺顺利实施的关键。本文通过分子设计,将阻垢基团与缓蚀基团进行嫁接,获得了兼具缓蚀和阻垢功效的一体化药剂主体分子,进而通过合理复配,获得了最终的一体化药剂。利用失重挂片、电化学测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手段,评价了一体化药剂的缓蚀阻垢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一体化药剂不仅具有优良的阻钡锶垢性能,同时能够有效抑制CO_2驱工况环境下的金属腐蚀,能满足长庆油田CO_2驱油与埋存的施工要求。(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8-07-24)

米春锦[10](2018)在《基于实时电参的油井工况异常诊断方法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化油田的高速发展,使得油井设备数据的采集、检测、诊断正向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对国内某采油厂进行调研发现,当前油井工况异常诊断方法单一,导致诊断结果准确率低。诊断过程中单纯利用电参数据导致诊断结果不具有代表性;单纯利用示功图进行工况诊断,测量成本高,且易出现示功图漏失。因此如何提高油井工况诊断的准确率成为油田开发的迫切需求。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实时电参的油井工况异常诊断方法研究,结合电参与示功图对油井工况进行诊断并对其进行实例化设计。首先,设计油井工况异常诊断模型。深入分析实时电参与示功图的工况诊断方法,明确油井工况异常诊断的组成模块,包括数据采集与数据集成模块、模式提取与管理模块及油井工况异常预警模块;分析油井工况异常诊断的工作流程,明确油井工况异常诊断模型的设计思路;设计油井工况异常诊断模型,并分析其工作机制。其次,深入分析油井工况异常诊断模型的组成模块。设计了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型,研究了传输过程中涉及的硬件技术、设计了数据的存储方式;研究了电参与示功图模式提取与管理的方法;基于异常模式知识,选定非线性回归方法作为挖掘技术,设计了油井工况异常预警模型。最后,设计油井工况异常诊断系统并验证应用效果。以油井工况异常诊断模型为理论指导,设计并开发油井工况异常诊断系统,将其应用在大庆市某采油厂的工况预警作业中,达到提高油井工况诊断准确率,降低异常漏失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油井工况异常诊断模型的设计能够真实有效的提高预警准确率,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该方法为处理油井工况异常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8-03-01)

油井工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传统工况识别方法在应对生产波动异常数据干扰时,容易发生工况误判的情形,提出了采用窗口样本相似因子分析的方法来合理表征不同工况下的数据特性,以窗口样本间的相似因子来衡量不同样本数据的相似性.采用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根据窗口样本相似因子对不同工况下的生产特征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完成多工况的识别过程.根据辽河油田生产数据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消除异常数据对工况数据特性的影响,减少工况误判情况的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井工况论文参考文献

[1].刘明.油井工况远程监控无线网络系统的构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2].王通,段泽文,张文喜.基于窗口样本相似因子分析的油井工况识别方法[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9

[3].刘强,惠松骁,宋生印,叶文君,于洋.油气开发用钛合金油井管选材及工况适用性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9

[4].刘军,郭培培,张兵.基于泵工况参数实时监测系统确立蓬莱油田油井合理套压[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9

[5].段泽英.油井工况分析及参数优化设计系统的研发及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

[6].王绍平,李永平,李广辉,刘继红,向东奎.基于SVM模型的油井工况智能诊断分析系统[J].石油知识.2018

[7].满娟,刘少华.油井工况管理中现场常规方式论述[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

[8].张春琳,唐道临,孙成.基于模式识别技术的油井工况诊断[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8

[9].戚建晶,李琼玮,周佩,何淼,于淑珍.CO_2驱工况下油井缓蚀阻垢一体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C].第二十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8

[10].米春锦.基于实时电参的油井工况异常诊断方法研究与实现[D].东北石油大学.2018

标签:;  ;  ;  ;  

油井工况论文-刘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