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枫朗镇中心小学514200
摘要:一直以来,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情感教育以教师为主体,以情感教育为中心内容,依据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情感教学。从目前的发展形式来看,教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情感因素的教学要点掌握不够透彻,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道德品质得不到有效体现。从教育的发展形式来看,情感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学习中的重要发展目标。通过与实际生活联系发现,现在的孩子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较少,几乎都由爷爷奶奶抚养,即使每天跟随爸妈生活,在语言交流方面也比较少,这其中现象在农村特别常见。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家庭情感教育,再加上现在的独生子女比较多,需要教师在品德社会教育中不断渗透情感教育知识点,才能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关键词:思想、教学、情感、
一、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
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情境,满足学生人格完善的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只有使学生在情感上感到需要,才有可能转化为对开发的自觉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只有想方设法多给学生参与知识探究的机会,创设适合他们表现自己的情境,从而使他们感到受重视的心理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如学习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这一课时,我分三部分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第一部分:地震来临的时刻,重点讲述的是在这场巨大的灾难面前,人们没有倒下,他们互相帮助,团结一致,在废墟中求生存的英雄少年的英雄故事。第二部分:爱的心声,带领我们聆听灾区小朋友的心声,体会他们的心情,感受他们的精神。第三部分:爱心传递,让我们点燃爱心的火炬,进行一次没有终点的传递;让我们用阳光的心态,去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根据本课内容,我按照“感受不幸——产生同情——感受坚强——传递爱心”这一感情线设计教学,让学生永远铭记那一个个感人的瞬间,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向善仁爱的优良传统,引导学生理解爱、感受爱、学会爱、传递爱。从中使学生对挫折有了新的认识,并对挫折具有可控性和不可控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认识到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挫折并不可怕,经历各种挫折也是每个人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学生对挫折有更全面的认识。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受尊重的需要,又使学生人格再次得到完善。
二、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环境激发正能量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所以,教师应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充满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小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可以组织学生扫烈士墓,听英雄事迹,以此来培养同学们为国争光,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的斗志,使他们从小就树立崇高的生活目的和远大的理想。如学习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炎黄子孙的心愿》这一课时,我将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播放了有关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视频和图片,并和学生一起总结香港问题的由来,从香港问题的由来使学生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深刻体会香港与祖国大家庭的血缘关系所筑就的爱国情感,意识到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定祖国统一的信念、激发学生爱党、爱国之情。真正让学生感悟到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话:“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三、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配合家庭教育培养感恩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他认为,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为了使活动有效进行,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充分发挥家校合作功能,增强活动效果。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结合品德教学,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孩子正处于一种发展性的自我中心阶段,难免表现出“小气”“霸道”等,家长要了解幼儿的这一年龄特征,允许他们表现出这种与感恩相悖的行为,以避免幼儿产生强烈的逆反的心理;同时,又要善于抓住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培养其感恩意识。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既要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暴露出来的思想、观点和行为,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指导,还要指出今后应怎样用学习的道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样即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思考问题的兴趣,又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的道理、观点去联系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分析认识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小学生进一步全面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育目前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这些不足是可以弥补的,只要我们重视它、认识它、理解它,那么我们就能解决它。同时我们只要下苦功夫,就能将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使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能够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让品德与社会真正的走进农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