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表面酸性脱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气相法纳米SiO_2,流态化,团聚,表面酸性气体脱附
表面酸性脱附论文文献综述
钱安乐[1](2008)在《气相法纳米SiO_2流态化及表面酸性气体脱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相法纳米SiO_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硅橡胶、塑料、油漆、涂料、粘合剂、密封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气相法纳米SiO_2经高温水解生成后,其比表面积很大,吸附了大量的HCl,必须对其进行表面酸性气体脱附处理以提高其pH值。现有的表面酸性气体脱附方法-干热空气表面酸性气体脱附,存在脱附时间过长、脱附效果不稳定等缺点,因此本文采用湿热空气表面酸性气体脱附方法,考察了气相法纳米SiO_2的流化状态,研究了此种表面酸性气体脱附方法的具体工艺,分析了表面酸性气体脱附前后气相法纳米SiO_2表面性能的变化,如水含量、表面羟基、粒径、比表面积、团聚和分散性,并初步探讨了气相法纳米SiO_2表面酸性气体脱附机理。由大量实验可知:湿热空气表面酸性气体脱附后气相法纳米SiO_2不仅pH值达到了应用要求(≥4),而且其应用性能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本文研究了气相法纳米SiO_2在流化床中的流化特性、二次团聚和表面酸性气体脱附工艺。讨论了气相法纳米SiO_2粒子的团聚问题及表面酸性气体脱附条件,确定了最佳表面酸性气体脱附工艺。在流化床反应器中,考察了气相法纳米SiO_2床层压降随气速和温度的变化特征;颗粒在床层中的塌落;颗粒的自发团聚及其在流化过程中的二次团聚现象。利用流态化技术对气相法白炭黑进行了表面酸性气体脱附工艺研究,考察了表面酸性气体脱附前后硬团聚及软团聚问题;表面羟基的变化,并利用TEM、TG、IR、激光粒度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气相法纳米SiO_2表面酸性气体脱附效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最后,设计了年产百吨气相法纳米SiO_2表面酸性气体脱附设备。(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08-06-01)
孔令彦[2](2007)在《纳米SiO_2粒子气相法制备与表面酸性气体脱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SiO_2纳米粒子以其优越的稳定性、补强性、消光性、防粘性、绝缘性、增稠性和触变性,在橡胶、涂料、医药、造纸、塑料等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长期以来,其制备的关键技术一直被国外的几家大公司,如德国的德高萨(Degussa)公司和美国的卡伯特(Cabot)所垄断,我国在SiO_2纳米粒子的研究方面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本论文采用火焰水解法制备SiO_2纳米粒子,即SiCl_4在H_2、O_2火焰提供的高温环境与燃烧产生的H_2O发生水解反应得到纳米SiO_2粒子。SiO_2纳米粒子制备过程中,反应物燃烧时,新生成的颗粒不断聚集在燃烧器处,产生硬团聚,在燃烧器处形成结疤,致使反应无法继续进行,“结疤”问题不但影响产品质量,还会导致停产。此外,新生晶核很容易粘附在反应器壁上。一旦器壁某一局部发生粘附,新生的SiO_2颗粒又成为新的活性中心,表面极易沉积固体粒子,并沿径向延伸长大,形成管道沉积。当淀积物足够多时,会改变反应器内部的气体流动方式,以致常常被迫停产处理,并影响产品质量。火焰水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HCl气体吸附在二氧化硅粒子的表面,直接关系到粉体最后的品质及表面性能,所以,表面酸性气体脱附的研究是SiO_2纳米粒子生产过程中另一关键技术。论文针对火焰水解制备SiO_2纳米粒子的过程中,存在的燃烧器结疤、管道沉积和表面酸性气体脱附问题,进行了大量试验和深入的理论分析后,作者认为:燃烧器“结疤”是在烧结和凝固共同作用下出现的;SiO_2纳米粒子制备过程中,管道沉积机理是温度梯度漂移和对流扩散沉积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固定床表面酸性气体脱附、流化床干热空气表面酸性气体脱附和流化床湿热空气表面酸性气体脱附对比中发现,流化床湿热空气表面酸性气体脱附是一种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方式;SiO_2纳米粒子表面的HCl、H_2O和羟基是相互关联的,HCl的表面酸性气体脱附主要是在较高温度下借助与H_2O的作用力,随着H_2O的挥发把HCl带离二氧化硅的表面。通过蒸发SiCl_4液体,对相关管道采取保温和加热措施,解决了燃烧器结疤问题;通过吹洗气体的吹洗和管道的保温,解决了管道沉积问题;利用流化床湿热空气对制得的粉体进行表面酸性气体脱附。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表面仪(BET)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制备的SiO_2纳米粒子进行分析后,认为制备的粉体中Si元素与0元素的摩尔数之比为1:2,即SiO_2粒子,粉体中含有少量的金属杂质,杂质是火焰水解炉内壁污染所致;SiO_2粒子一次粒径为12nm的支链状结构,粒子间形成附聚体,具有良好的分形;SiO_2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为367m~2/g,表明脱附HCl的SiO_2纳米粒子,粒径大小没有变化,仍然保持着空间网状结构。利用火焰水解法制备的SiO_2纳米粒子,pH值为3.98,达到Degussa公司公布的标准3.7∽4.7;SiO_2含量99.7%,高于Degussa公司标准SiO_2含量99.0%;松装密度35g/L,优于Degussa公司的标准:≈50gL。(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07-12-01)
武克瑞,张尊训,王占玲,王志垠,姚秀芝[3](1986)在《脉冲中毒法和程序升温脱附法研究缺铝丝光沸石表面酸性与催化活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脉冲色谱技术,结合程序升温脱附法(TPD),以甲苯歧化和异丙苯裂化为指示反应,用吡啶和位阻吡啶为碱性毒剂,考察了缺铝丝光沸石(ADHM)催化剂表面酸性质,探讨了反应条件下表面酸性、强度分布与其活性的关系,得出了甲苯歧化和异丙苯裂化是受不同酸中心催化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1986年01期)
张瑞明,胡家芬,李全芝[4](1983)在《程序升温热脱附研究不同热处理的HZSM-5分子筛的表面酸性和催化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静态程序升温热脱附方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对HZSM-5分子筛的酸性和催化活性时影响。测得了不同焙烧温度和不同抽空温度下氨在HZSM-5上的热脱附谱,计算了测定条件下所相应的HZSM-5的表面酸中心数。结果表明,在HZSM-5表面上存在的两种强弱不同的酸中心随热处理温度而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在小于650℃时,焙烧温度对异构化的活性中心的酸强度分布影响不大。不同焙烧温度的HZSM-5上邻二甲苯异构化活性与酸中心数有对应的关系,它们随焙烧温度的变化趋势颇为相似。(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1983年04期)
王公慰,尹桂林,曹锡梅,郑禄彬[5](1981)在《程序升温脱附研究沸石的表面酸性 Ⅰ.在不同Ca~(2+)离子交换度的Y型沸石上吡啶的程序升温脱附峰谱》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程序升温脱附技术,在接近反应条件下研究沸石的表面酸性。在NaY沸石上吡啶的程脱峰有二,峰Ⅱ为主峰,其前沿有一肩膀峰Ⅰ,前者为吡啶吸附于Na~+上的物种,后者可能为残留的物理吸附吡啶(在超笼中)。随Ca~(2+)离子交换度的增加,在交换度40—60%间程脱峰谱发生质的变化,在高温区另出现一脱附峰(峰Ⅲ),与此同时峰Ⅱ向低温迁移,峰Ⅰ渐趋消失。经色谱鉴定,脱附产品中只有吡啶存在,其总吸附量随Ca~(2+)交换度增加而递减,表明吡啶分子在Na~+上的吸附极为显着,因此对Na~+含量甚高的硅铝样品,不能采用吡啶的总吸附量来作为酸性数量的衡量标准。(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1981年02期)
王公慰,尹桂林,曹锡梅,郑禄彬[6](1981)在《程序升温脱附研究沸石的表面酸性 Ⅱ.在不同Ca~(2+),NH_4~+离子交换度的Y型沸石上正丁胺的程序升温脱附峰谱》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正丁胺作为吸附质,考察了在不同交换度的NaCaY和NaNH_4Y沸石上的程序升温脱,附。正丁胺在NaY上的TPD图谱基本上和吡啶的相同,不同处是在350℃以上尚有一小峰包(峰Ⅲ)。NaY中Na~+离子经Ca~(2+)离子交换后,峰Ⅱ向低温处转移,而肩膀峰(峰Ⅰ)亦渐趋消失。在NH_4~+交换后的NaHY分子筛上,除峰Ⅱ、峰Ⅰ有与CaNaY相似的变化外,在高温区,峰Ⅲ前另出一峰Ⅳ,它随NH_4~+离子交换度的增加而增大,同时向高温区位移,至NH_4~+交换度为90%时,峰Ⅲ和峰Ⅳ重合。Ca~(2+)或NH_4~+交换的NaY分子筛,其正丁胺的TPD图谱都具同一特征,即在高温区出现一新峰,表明NaY经钙或类似的其他离子交换后产生新的酸性吸附中心。经色谱鉴定,脱附产物只有正丁胺,其总吸附量随交换度增加而递减,表明正丁胺在Na~+离子上的吸附较强。(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1981年02期)
表面酸性脱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SiO_2纳米粒子以其优越的稳定性、补强性、消光性、防粘性、绝缘性、增稠性和触变性,在橡胶、涂料、医药、造纸、塑料等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长期以来,其制备的关键技术一直被国外的几家大公司,如德国的德高萨(Degussa)公司和美国的卡伯特(Cabot)所垄断,我国在SiO_2纳米粒子的研究方面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本论文采用火焰水解法制备SiO_2纳米粒子,即SiCl_4在H_2、O_2火焰提供的高温环境与燃烧产生的H_2O发生水解反应得到纳米SiO_2粒子。SiO_2纳米粒子制备过程中,反应物燃烧时,新生成的颗粒不断聚集在燃烧器处,产生硬团聚,在燃烧器处形成结疤,致使反应无法继续进行,“结疤”问题不但影响产品质量,还会导致停产。此外,新生晶核很容易粘附在反应器壁上。一旦器壁某一局部发生粘附,新生的SiO_2颗粒又成为新的活性中心,表面极易沉积固体粒子,并沿径向延伸长大,形成管道沉积。当淀积物足够多时,会改变反应器内部的气体流动方式,以致常常被迫停产处理,并影响产品质量。火焰水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HCl气体吸附在二氧化硅粒子的表面,直接关系到粉体最后的品质及表面性能,所以,表面酸性气体脱附的研究是SiO_2纳米粒子生产过程中另一关键技术。论文针对火焰水解制备SiO_2纳米粒子的过程中,存在的燃烧器结疤、管道沉积和表面酸性气体脱附问题,进行了大量试验和深入的理论分析后,作者认为:燃烧器“结疤”是在烧结和凝固共同作用下出现的;SiO_2纳米粒子制备过程中,管道沉积机理是温度梯度漂移和对流扩散沉积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固定床表面酸性气体脱附、流化床干热空气表面酸性气体脱附和流化床湿热空气表面酸性气体脱附对比中发现,流化床湿热空气表面酸性气体脱附是一种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方式;SiO_2纳米粒子表面的HCl、H_2O和羟基是相互关联的,HCl的表面酸性气体脱附主要是在较高温度下借助与H_2O的作用力,随着H_2O的挥发把HCl带离二氧化硅的表面。通过蒸发SiCl_4液体,对相关管道采取保温和加热措施,解决了燃烧器结疤问题;通过吹洗气体的吹洗和管道的保温,解决了管道沉积问题;利用流化床湿热空气对制得的粉体进行表面酸性气体脱附。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表面仪(BET)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制备的SiO_2纳米粒子进行分析后,认为制备的粉体中Si元素与0元素的摩尔数之比为1:2,即SiO_2粒子,粉体中含有少量的金属杂质,杂质是火焰水解炉内壁污染所致;SiO_2粒子一次粒径为12nm的支链状结构,粒子间形成附聚体,具有良好的分形;SiO_2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为367m~2/g,表明脱附HCl的SiO_2纳米粒子,粒径大小没有变化,仍然保持着空间网状结构。利用火焰水解法制备的SiO_2纳米粒子,pH值为3.98,达到Degussa公司公布的标准3.7∽4.7;SiO_2含量99.7%,高于Degussa公司标准SiO_2含量99.0%;松装密度35g/L,优于Degussa公司的标准:≈50gL。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面酸性脱附论文参考文献
[1].钱安乐.气相法纳米SiO_2流态化及表面酸性气体脱附工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
[2].孔令彦.纳米SiO_2粒子气相法制备与表面酸性气体脱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
[3].武克瑞,张尊训,王占玲,王志垠,姚秀芝.脉冲中毒法和程序升温脱附法研究缺铝丝光沸石表面酸性与催化活性的关系[J].石油化工.1986
[4].张瑞明,胡家芬,李全芝.程序升温热脱附研究不同热处理的HZSM-5分子筛的表面酸性和催化活性[J].催化学报.1983
[5].王公慰,尹桂林,曹锡梅,郑禄彬.程序升温脱附研究沸石的表面酸性Ⅰ.在不同Ca~(2+)离子交换度的Y型沸石上吡啶的程序升温脱附峰谱[J].催化学报.1981
[6].王公慰,尹桂林,曹锡梅,郑禄彬.程序升温脱附研究沸石的表面酸性Ⅱ.在不同Ca~(2+),NH_4~+离子交换度的Y型沸石上正丁胺的程序升温脱附峰谱[J].催化学报.1981
标签:气相法纳米SiO_2; 流态化; 团聚; 表面酸性气体脱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