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湖南望城4102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以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对象,通过数字抽签的形式,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25例。参照组,给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治疗,治疗组,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手术各项指标,治疗组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对比并发症情况,治疗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PFLP,PFNA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方式;治疗;效果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骨折类型,老年人发病率较高,易导致患者产生心理负担,降低生活质量[1]。目前,手术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方式,且疗效较佳,而不同的术式,治疗效果有所不同[2]。基于此,为分析不同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本院以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对象,分别给予PFNA与PFLP,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对象,通过数字抽签的形式,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愿意参与本次研究,签署有同意书。参照组,13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为49-75岁,(63.210.07)岁为平均年龄。治疗组,15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为51-79岁,(64.910.01)岁为平均年龄。分析患者资料,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参照组:给予PFLP治疗,将纵向切口做于大转子上方,将阔筋膜张肌、股骨外侧肌以及臂中肌切开,充分暴露大粗隆与骨折线。随后,将锁定钢板插入其中,实施骨折复位操作,顺着股骨颈方向,经由大转子下方1cm处,将导针打入。基于骨折良好的状况下,顺着套筒方向,上下分别打入2枚导针,在C型臂X线机透视作用下,钻孔,将3枚空心锁定螺钉拧入。基于此,于下方股骨干,钻孔,拧入锁定螺钉2枚,通过C型X线机,观察螺钉位置,确保良好后,缝合切口。(2)治疗组,给予PFNA治疗。术前,通过牵引床、手法牵引等方式,实施复位,获取解剖复位,确保断端股骨粗线处于吻合状态下。取仰卧位,固定健侧,以15°为准,内收患肢,垫高并倾斜。要求患者维持内收中立位状态,利用C臂X线机透视,辅助手术操作,股骨转子上方为切口位置,做4-6cm的纵向切口。随后,准确找到进针点,明确髓腔内导针的位置。以患者实际状况为依据,选用适宜的PFNA主钉,并置入髓腔。在此基础上,依据导钢针置入要求,适当调整瞄准器,打入长度适中的刀片,钻孔后,将远端螺钉拧入。通过C臂C线机透视,观察PFNA位置,确定无误后,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例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切口长度。同时,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包括内固定松动断裂、感染、髋内翻畸形。
1.4统计学处理
在EXCEL表格中,录入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用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予以卡方(χ2)检查,用()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予以t检查,其中,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手术各项指标
经不同术式治疗,对比分析手术各项指标,治疗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并发症
治疗组,25例患者,1例出现并发症,为感染,发生率为4%,参照组,25例患者,5例出现并发症,3例内固定松动断裂,2例髋内翻畸形,发生率为20%,治疗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1,P=0.000)。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offemur),其中,间接暴力与直接暴力均可能引起骨折,且以间接暴力为主,老年人骨质疏松,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易造成骨折[3]。外伤后,局部可见肿胀,且伴有疼痛症状,功能障碍明显,有时,髋外侧存在皮下淤血斑,患肢活动受到一定限制,无法站立、行走。同时,大粗隆部伴有压痛、肿胀等症状,患肢呈短缩症状,远侧骨折段表现为极度外旋位,严重时,可达到90°,甚至出现内收畸形现象。临床上,X线、MRI和CT检查是常用的辅助检查方式[4]。近些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影响了患者正常生活。因此,及时诊治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股骨粗隆间骨折,多接受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保守治疗,虽然可取得一定效果,但疗效并不显著。因此,大部分患者愿意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外固定支架、多枚钉、侧方钉板类、髓内钉系统(例如,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PFN-A)、人工假体置换术均属于手术治疗范畴[5]。现目前,PFLP与PFNA,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基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PFLP是一种髓外固定方法,应力点集中在股骨近端骨皮质上。而PFNA,是一种内固定方式,应力点向内移,具有更好的抗疲劳效果,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且创伤小,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本次研究中,以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25例。其中,PFLP用于参照组治疗,PFNA用于治疗组治疗。结果,治疗组手术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
PFNA,是一种新型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是以PFN(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为基础,经改进所研制出的新治疗方法,不仅具有原PFN的优点,而且操作更简单,疗效更佳,各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高位转子下骨折均适用,且不易诱发并发症。本次研究中,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比参照组的20%低(P<0.05)。
综上所述,相比PFLP,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更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侯国进,周方,张志山等.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失血特点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5(5):738-741.
[2]焦竞,黄玉成,李涛等.不同内固定方式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4):300-302.
[3]文皓,丁雪勇,徐希彦等.3种不同方式内固定治疗老年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5,(23):3224-3226.
[4]陶仕坤.不同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4):87-88.
[5]蒋擎,游纯秋,刘腾鸿等.不同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