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豆素类配体论文-高垒,李肖妍,刘畅,张阳,董文魁

香豆素类配体论文-高垒,李肖妍,刘畅,张阳,董文魁

导读:本文包含了香豆素类配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四齿N2O2配体,配合物,合成,晶体结构

香豆素类配体论文文献综述

高垒,李肖妍,刘畅,张阳,董文魁[1](2018)在《基于香豆素N_2O_2配体构筑的单核铜(Ⅱ)和叁核钴(Ⅱ)配合物: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2个通过不同的Salamo型香豆素类配体H2L1和H2L2构筑的配合物,[Cu(L1)(H2O)](1)和[Co3(L2)2(μ2-OAc)2(Me OH)2]·3CH2Cl2(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中配位的铜(Ⅱ)离子的空间构型是扭曲的四方锥,并且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形成了二聚体。配合物2中所有配位的钴(Ⅱ)离子的配位数均为六,并且3个钴(Ⅱ)离子的配位空间构型均为扭曲的八面体。同时,配合物2通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形成了一维的超分子链状结构。此外,还分别对配体H2L1和H2L2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并且通过荧光滴定实验进一步验证了配合物1和2的晶体结构。(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李璟[2](2018)在《基于香豆素类配体及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香豆素类杂环化合物分子中均含有苯并吡喃酮结构,它们一部分来源于自然界,另一部分来源于人工合成,因此容易获得。这类化合物的摩尔质量通常比较小,分子结构特别,同时具有相对高的荧光量子效率和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因此它们有非常优异的化学活性以及十分稳定的光学特性。而且这类化合物的整个分子内的共轭程度较高且易发生电荷转移,基于以上优点,尝试在香豆素环上碳原子的不同位置引入各种官能团,合成出具有独特功能的衍生物,可以分别应用于分子自组装、材料工程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这篇论文首先概述了香豆素类化合物当前的发展情况,并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苯并吡喃-2-酮、4-羟基-苯并吡喃-2-酮和4-甲基-7-羟基苯并吡喃-2-酮为原料,设计制备出叁类香豆素。将合成的香豆素与不同的醛类或胺类化合物反应得到四个香豆素衍生物,由于上述衍生物中均含有碳氮双键以及酚羟基等官能团,因此容易与过渡金属离子配位,从而形成分子空间构型各异的配合物,所以本文重点研究合成预先设计的目标配体和配合物、探讨目标产物的晶体结构以及光学性质。具体工作如下:1.分别阐述了香豆素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分类、合成方法以及各领域应用情况,着重介绍了这类化合物应用于荧光探针方面的研究进展。2.分别将苯并吡喃-2-酮、4-羟基-苯并吡喃-2-酮和4-甲基-7-羟基苯并吡喃-2-酮作为反应物,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设计合成6-氨基苯并吡喃-2-酮,3-氨基-4-羟基-苯并吡喃-2-酮以及4-甲基-7-羟基-8-醛基苯并吡喃-2-酮叁种香豆素中间体。3.将上述叁种香豆素中间体与相应的醛或胺反应得到四种全新的香豆素类衍生物。分别为配体HL~1:6-[(4-二乙基氨基-2-羟基-苯亚甲基)-氨基]-苯并吡喃-2-酮,HL~2:6-[(2-羟基-4-甲氧基-苄基)-氨基]-苯并吡喃-2-酮,H_2L~3:4-羟基-3-[(2-羟基-萘-1-基亚甲基)-氨基]-苯并吡喃-2-酮和H_2L~4:7-羟基-8-[(2-羟基-苯基亚氨基)-甲基]-4-甲基苯并吡喃-2-酮。4.利用HL~1、HL~2、H_2L~3和H_2L~4与过渡金属乙酸盐反应得到相应的配合物溶液,接着通过溶剂自然挥发法制备相应配体和配合物单晶,最后经过X-射线单晶衍射检测到相应晶体结构,具体数据如下:[Cu(L~1)_2](1):分子式:C_(40)H_(38)CuN_4O_6,Mr=734.29 g/mol,monoclinic晶系,P2_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0.590(4)?,b=7.273(3)?,c=23.345(9)?,α=90°,β=102.347(7)°,γ=90°,Z=2,V=1756.5(12)?~3,R_1=0.0713,wR_2=0.2797;[Zn(L~2)_2](2):分子式:C_(34)H_(24)N_2O_8Zn,Mr=653.94 g/mol,triclinic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9.1202(6)?,b=12.2985(8)?,c=12.9973(9)?,α=83.799(2)°,β=76.063(2)°,γ=81.385(2)°,Z=2,V=1395.02(16)?~3,R_1=0.0292,wR_2=0.0707;[Mn(L~3)_2]·NH(CH_2CH_3)_3(3):分子式:C_(46)H_(38)MnN_3O_8,Mr=815.73 g/mol,triclinic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8.9705(6)?,b=12.0309(8)?,c=18.4209(13)?,α=96.303(2)°,β=103.884(2)°,γ=101.636(2)°,Z=2,V=1864.0(2)?~3,R_1=0.0496,wR_2=0.1274;[Zn_2(L~3)_2(CH_3OH)_2](4):分子式:C_(42)H_(30)N_2O_(10)Zn_2,Mr=853.46 g/mol,monoclinic晶系,P2_1/c空间群,晶胞参数:a=8.5451(9)?,b=11.6897(12)?,c=18.4893(19)?,α=90°,β=100.733(3)°,γ=90°,Z=2,V=1814.6(3)?~3,R_1=0.0404,wR_2=0.1029;H_2L~4:分子式:C_(17)H_(13)NO_4,Mr=295.28 g/mol,monoclinic晶系,P2_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1.461(4)?,b=4.8366(18)?,c=23.742(10)?,α=90°,β=95.08(4)°,γ=90°,Z=4,V=1310.9(9)?~3,R_1=0.0771,wR_2=0.1913。5.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表征和测定了配体以及对应的配合物,结果表明,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相应配合物,而且配体H_2L~4对CN~-离子具有良好的紫外荧光双通道响应能力。(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8-04-01)

俞彬[3](2017)在《酰基香豆素类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具有功能性的香豆素化合物或金属配合物,本文选择具有良好发光性质的香豆素作为骨架,在其香豆素环上引入酰基基团形成酰基香豆素类化合物作为主体,通过对香豆素母体进行改良,设计合成了多种具有多配位点的化合物作为配体。通过改良后的配体不仅具有更好的配位环境与过渡金属离子提供,配位能力得到增强,可以更好的形成性质结构多样化的过渡金属配合物,还可以达到对配合物的激发波长以及发射波长进行调控设计的目的,实现对于某些过渡金属的荧光识别。由于这类化合物结构内含有Schiff碱类化合物的C=N基团结构,而N原子又含有孤对电子,加上配体分子中的酚羟基等结构都可以给过渡金属离子提供电子,所以使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发生配位作用,可以形成结构多样、性能独特的单核、双核或多核的过渡金属配合物。本文主要对设计合成的配体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进行研究。本文首先设计制备了3–甲酰肼香豆素,然后用其和水杨醛进行缩合反应,得到了配体3–(2–羟基–亚甲基苯)甲酰腙香豆素(HL1);合成4–甲基–7–羟基–8–醛基香豆素作为主体,与4–氨基苯乙酮O–苄基肟反应生成配体8–{[4–(1–苄氧基亚胺–乙基)苯基亚胺]–甲基}–7–羟基–4–甲基香豆素(HL2);合成3–醛基–4–羟基香豆素,与80%水合肼以及邻羟基苯甲醛反应,得到配体4–羟基–3–[(2–羟基–亚甲基苯)–亚联氨甲基]香豆素(HL3)。在室温下将这些配体分别与Cu(CH_3COO)_2·H_2O、Co(CH_3COO)_2·4H_2O过渡金属盐反应,通过使用溶剂自然挥发法,培养出了两个配体单晶及四个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单晶,分别为配体HL1的Cu(Ⅱ)聚合物[CuL1]n(1),同时在形成配合物[CuL1]n的过程中异构出了配合物[CuL1a]n(2);通过HL2的Cu配合物[Cu(L2)2(1,4–dioxane)](3);HL3的Co(Ⅲ)配合物[Co2(L3)3(DMF)3](4)。得到配体及配合物后使用元素分析法、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吸收光谱(IR)、荧光光谱等表征方法对所得到的配体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进行表征,并利用X–射线单晶结构衍射法得到了它们的晶体学数据,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及结构,并对其超分子构型等进行深入探究。相关晶体学数据如下:配体HL1:化学组成:C_(17)H_(12)N_2O_4,Mr=308.29 g/mol,叁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5.7785(11)?,b=7.4877(15)?,c=16.030(5)?,α=98.08(2)°,β=93.928(19)°,γ=97.183(16)°,Z=2,R1=0.0713,wR2=0.2079;配体HL1a:化学组成:C_(26)H_(22)N_2O_4,Mr=426.46 g/mol,叁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8.2034(6)?,b=10.4525(15)?,c=13.1309(18)?,α=82.260(12)°,β=77.253(9)°,γ=79.948(9)°,Z=2,R1=0.639,wR2=0.1859;配合物1:Cu(Ⅱ)与配体HL1以1:1的比例进行配位,聚合物分子中心的Cu(Ⅱ)离子是五配位,形成扭曲的四方锥,化学组成:C_(17)H_(10)CuN_2O_4,Mr=369.81 g/mol,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c,晶胞参数:a=10.073(2)?,b=16.093(2)?,c=9.3243(14)?,β=108.76(2)°,Z=4,R1=0.0626,wR2=0.1627;配合物2:Cu(Ⅱ)与配体HL1a以1:1的比例进行配位,中心Cu(Ⅱ)离子五配位,形成扭曲的四方锥,化学组成:C_(16)H_9CuN_2O_5,Mr=372.79 g/mol,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c,晶胞参数:a=9.9000(16)?,b=16.1426(10)?,c=9.3476(9)?,β=109.198(15)°,Z=4,R1=0.0359,w R2=0.0958;配合物3:中心Cu(Ⅱ)离子与配体HL2形成2:1型的金属配合物,中心Cu(Ⅱ)离子是四配位结构,形成扭曲的平行四边形,化学组成:C_(56)H_(50)CuN_4O_(10),Mr=1002.54 g/mol,叁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9.906(5)?,b=12.938(5)?,c=19.583(5)?,α=76.981(5)°,β=79.958(5)°,γ=81.130(5)°,Z=2,R1=0.1184,wR2=0.2870;配合物4:两个Co(Ⅲ)离子均为六配位,形成3:2型的金属配合物,Co(Ⅲ)是六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化学组成:C_(60) H_(50) Co_2 N_9 O_(15),Mr=154.95 g/mol,叁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3.6074(19)?,b=13.9185(17)?,c=15.837(2)?,α=81.196(4)°,β=86.607(4)°,γ=81.665(4)°,Z=2,R1=0.0564,wR2=0.2010。在对配体及金属配合物的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后,又对其性质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配体HL3对于Zn(Ⅱ)具有很好的识别作用,当其它过渡金属离子存在时,配体HL3的荧光强度基本不变或者减弱,而Zn(Ⅱ)存在时,可以观察到荧光增强现象,同时除了Co(Ⅱ)和Cu(Ⅱ)存在时会发生荧光淬灭外,其他离子的存在对Zn(Ⅱ)的识别基本没有影响,可以作为一种比率型荧光探针检测Zn(Ⅱ)。(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7-04-01)

何惠斌[4](2015)在《香豆素基光敏配体的合成及其功能化纳米金自组装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诱导可逆自组装在构建新结构、新材料方面具有简捷、经济、高效等特点,因而受到广泛关注。理论上,纳米颗粒的可逆光诱导自组装主要通过纳米颗粒表面修饰光敏配体分子的光致异构或光致二聚作用实现。与光致异构原理不同,光致二聚作用可在不明显改变芳香体系的原子位置的条件下实现材料自组装,且二聚体解聚后依然能够保留单体的基本性质不变。因此,开发新型光敏有机配体的光致二聚性能,研究光敏配体修饰纳米颗粒的光诱导可逆自组装行为是探索实现低维纳米材料可控自组装的有效途径。香豆素是一种天然低毒的染料分子,具有特殊的可逆光二聚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发光、生物传感等领域。然而,由于自组装化学环境的复杂性,香豆素在纳米颗粒光诱导可逆自组装领域的应用少有研究。本论文以香豆素的光致二聚性能为切入点,通过四步化学反应合成了巯基化香豆素光敏配体,创新性地将香豆素引入纳米颗粒的自组装领域,研究香豆素表面修饰的纳米金颗粒的光诱导可逆自组装行为,成功实现了香豆素光敏配体功能化纳米金的光诱导可逆自组装。从理论计算和实验两个方面,系统研究香豆素光敏配体的浓度及溶剂效应对纳米金颗粒光诱导可逆自组装行为的影响机理,首次证明了香豆素在纳米金颗粒光诱导可逆自组装领域的实用性,为光诱导纳米自组装材料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结果表明:(1)香豆素光敏配体表面修饰的纳米金颗粒悬浮液,在365 nm光照下发生由香豆素二聚引起的自组装后,在254 nm光照下发生由香豆素二聚体解聚效应引起的纳米金组装体的解离。该过程可逆循环四次,成功实现纳米金材料的光诱导可逆自组装。(2)由于香豆素分子本身存在syn型和anti型两种二聚体,表面修饰的香豆素光敏浓度对纳米金材料的可逆自组装行为起重要的影响。控制表面香豆素光敏配体浓度在0.001-0.016 mM范围时,能够明显观察到纳米金的光诱导可逆自组装行为。(3)溶剂四氢呋喃是实现香豆素光敏配体修饰的纳米金颗粒自组装行为的关键因素,可有效抑制自组装过程中anti型香豆素二聚体的产生,促进自组装体的成功解离。(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5-12-01)

王玺[5](2015)在《氮杂半冠醚手性配体在催化4-羟基香豆素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合成手性C-C的重要反应之一,广泛应用于合成生物活性或药学活性的化合物及天然产物。香豆素类药物是一类口服抗凝药物。它们的共同结构是4-羟基香豆素。本论文主要论述了设计、合成一系列手性氮杂半冠醚配体,并用其催化4-羟基香豆素与β,γ-不饱和-α-酮酸酯的Michael加成反应。用手性配体L*与Et2Zn的金属络合物为催化剂对4-羟基香豆素与β,γ-不饱和-α-酮酸甲酯为模板反应,通过对溶剂、温度、添加剂等条件考察,我们找到了最佳条件:在甲苯溶液中,温度为10°C时,20 mol%手性半冠醚配体L*和40mol%Et2Zn被使用,经过18 h的反应,得到高达93%的ee值,86%的产率。并根据实验数据和文献,提出了一个可能的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5-05-01)

韩爽[6](2014)在《叁氮唑酮、香豆素和喹啉二酮类大麻素Ⅱ型受体选择性配体的设计、合成和活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参与调控人体中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是一种广受关注的药用靶点。大麻素Ⅱ型受体(CB2受体)的活性配体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在治疗疼痛、特应性疾病、骨质疏松、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潜力。近年来,CB2受体选择性配体的发现及结构改造与优化已成为药物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首先以二芳基吡唑类衍生物为先导化合物,在文献报道的CoMFA模型的指导下保留其关键药效团,运用骨架迁跃的理性药物设计策略,以1,2,4-叁氮唑酮替代吡唑母核并分别对化合物N1、C3及N4位的取代基进行结构改造,设计并合成了13个结构全新的1,2,4-叁氮唑酮类衍生物。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大麻素受体生物活性评价,结果显示所得化合物具有中等大麻素受体拮抗作用但对CB2受体的选择性略差,此外化合物N4位取代基对其大麻素受体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较大。随后以β2肾上腺素能受体为模板构建了CB1受体、CB2受体的同源模型,所得模型经分子动力学模拟优化后用于进行分子对接以研究叁氮唑酮类衍生物与大麻素受体的相互作用方式。本论文的第二部分在生物电子等排、骨架骈合等药物设计策略的指导下将多种CB2受体活性化合物结构骨架进行拼合构建了香豆素母核,随后建立了重要先导化合物2-喹啉酮类、2-吡啶酮类衍生物的CoMFA模型用于指导化合物的结构改造,设计并合成了37个结构新颖的香豆素类衍生物。体外钙流活性测试结果提示,所得化合物具有较好的CB2受体活性和选择性,其中部分化合物活性优于参比化合物。总结其构效关系,化合物C8位为丁氧基、酰胺部分为具有一定空间位阻的脂肪族疏水基团如环己基时对CB2受体活性最为有利,而化合物母核C6、C7位取代基的变化会引起化合物功能性属性的变化。分子对接模拟进一步提示,CB2受体中氨基酸残基F117(3.36)、W258(6.48)的侧链构象变化为调控此类配体功能性属性的关键。随后,根据文献报道的喹啉酮类衍生物的结构特征,将其优势骨架结构拼合,设计并合成了66个结构全新的喹啉二酮类衍生物及其类似物,并对其叁个取代位点的官能团进行了系统地结构改造。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所得化合物对CB2受体具有很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其中有21个激动剂、5个拮抗剂活性分别优于相应参比化合物,如化合物3-140的激动活性为化合物GW842166X的23倍,拮抗剂化合物3-158的活性为先导化合物JTE-907的92倍。构效关系结果提示,N1位置引入直链取代基、烯胺处为具有一定空间位阻的脂肪族疏水基团有助于提高化合物活性,而母核C5~C8位取代基的空间、电性性质及取代位置决定化合物的功能性活性。在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中,口服给药代表化合物3-115可以剂量依赖地降低其临床评分、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受炎症细胞的浸润程度及脱髓鞘面积,因此喹啉二酮类CB2受体选择性激动剂可作为先导化合物用于开发治疗多发性硬化的药物。最后,开展了喹啉二酮类衍生物的分子对接及3D-QSAR模拟研究,为进一步的药物设计和结构改造提供了有利依据。(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4-05-01)

张艳阁[7](2014)在《香豆素类配体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设计与合成了几种以香豆素为骨架的配体,并详细地研究了其荧光性质。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简单介绍了荧光产生的机理和荧光传感器的组成,并详细介绍了荧光传感机理和基于香豆素的荧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第二章,合成了基于7-羟基香豆素的希夫碱类配体H2L1。该配体在甲醇-水的混合体系中几乎没有荧光,当加入Al3+后,荧光增加了12倍,其他离子几乎没有变化。Al3+能与该配体结合形成比较稳定的配合物,从而阻断了PET效应和C=N异构化,使荧光大大增强。为探究邻氨基酚上的羟基对离子选择性的影响,我们设计并合成了对照配体H2L2。研究表明,该羟基对金属离子的识别起着重要的作用。第叁章,设计并合成了7-(N,N-二乙基)-香豆素为母核的酰腙类荧光化合物HL3。该化合物具有很强的ICT荧光。Cu2+离子能特异性地淬灭该配体的荧光。HL3对Cu2+表现出很好的“开-关”响应。第四章,将7-羟基-4-甲基香豆素-8-醛与邻苯二胺反应生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HL4。该配体由于分子内存在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在水溶液中,表现出较强的荧光。Cu2+离子对其荧光也存在特异性的淬灭作用。此外,我们发现该探针有较好的双光子效应。用近红外波长激发,减弱了背景荧光和紫外光带来的不利因素。(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4-05-01)

安俊美[8](2014)在《香豆素类席夫碱配体的合成及作为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荧光探针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速度快、操作方便、不需预处理、对样品没有破坏、成本低和不受外界电磁场的影响等一系列的优点。在生物化学、医学、环境科学和分子生物学里,分析检测金属离子的荧光探针是研究的最普遍、最透彻的一方面。尽管很多金属离子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然而一些金属离子在人体内过量富集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设计合成能够准确分析检测这些有毒金属离子含量的荧光探针便吸引了人们的大量关注。香豆素类化合物不仅具有多方面明显的药理活性,而且是荧光传感器分子设计中的优秀候选荧光团。香豆素类在可见光下为无色或浅黄色晶体,在紫外灯下发出蓝色荧光。7-位引入羟基后,其荧光增强。由于8-甲酰基-7-羟基-4-甲基香豆素希夫碱在7位上有氧原子和8位上有氮原子的存在,所以能够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本论文内容安排如下:在第一章,简单介绍了香豆素的生物活性、荧光探针的基本背景知识和涉及到的各金属离子近两年的研究现状。第二章,通过香豆素与罗丹明反应,我们合成了一种新的“关-开”型希夫碱荧光探针。通过光谱性质实验测试,发现该配体在乙腈中对钙离子不仅有好的选择性,而且灵敏度也很高。第叁章,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铁离子荧光探针,它以罗丹明和香豆素为原料制得。由于铁离子自身的特性,先前报道的铁离子荧光探针大多是淬灭型的,而新合成的铁离子荧光探针是荧光增强型的,因此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和更高的灵敏度。此外,在论文的第四和第五部分,我们还合成了另外叁个不同的香豆素希夫碱配体,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分析手段,说明它们分别对铝离子和锌离子有选择性。我们信这些探针在生物体内和环境方面监测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4-04-01)

孙海洋[9](2012)在《以香豆素为配体的铂(Ⅱ)、金(Ⅲ)配合物激发态的调控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关于过渡金属配合物出现了很多新的应用方面的报道,例如: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磷光探针以及目前较新颖的叁重态-叁重态湮灭(TTA)上转换等方面的应用。由于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复杂多样的激发态性质,并且其叁重激发态的寿命较长,因此对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但如何有效地调节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叁重激发态来获得长寿命、高量子产率的磷光配合物依然是化学界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论文研究工作主要针对N^N Pt(Ⅱ)、NC^N^Au(Ⅲ)两类配合物展开,从引入具有不同结构的配体、调节其激发态的性质入手来研究对其光物理性质的影响,以达到能够把握该类型配合物的激发态发光机理的目的,从而正确、有效地指导磷光发光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我们以炔基为连接臂将经过修饰的配体与金属中心络合,设计合成了N^N Pt(Ⅱ)、 N^C^N Au(Ⅲ)两个系列的配合物。通过对配合物分子的基本光物理/化学性质、瞬态吸收以及低温光谱等测试,借助DFT/TDDFT计算证实了配合物分子的激发态性质得到了有效地调节。N^N Pt(Ⅱ)系列配合物中母体配合物Pt-1为短寿命(τT=0.72μ s)的3MLCT*,引入具有光吸收天线——香豆素作为配体的配合物Pt-2,其激发态转变为3MLCT*/3IL*混合态,首次在室温下观测到了配体香豆素的磷光。配合物Pt-3叁重激发态寿命分别为20.15μ s,发光均属于3IL*的发射。有效地实现了配合物的激发态从短寿命的3MLCT*到长寿命3IL*的延长。此外,文献报道的Au(Ⅲ)配合物大都属于3MLCT*,寿命短、磷光量子产率低,经过我们修饰后的N^C^N Au(Ⅲ)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显着改变,Au-2和Au-3的激发态寿命分别达到59.24μ s和71.78μ s(母体Au-1激发态寿命仅为0.05μ s),磷光量子产率达到0.31%和1.4%,具有典型的3IL*激发态特征,并且配合物Au-3属于罕见的双发射分子。由于配合物具有较长的激发态寿命,我们将其应用于TTA上转换和氧传感方面,实现了长波长发光向短波长发光的转变和体系中痕量氧的测定,达到了较高的上转换量子产率和较高的对不同氧气含量测定的灵敏度。其中Pt-3的上转换量子产率达到19.7%,在相同条件下的Pt-1仅为8.9%;配合物Au-2和Au-3实际测得的上转换量子产率达到15.7%、20.9%。在氧传感方而的测试也表明配合物寿命越长,对氧气越敏感,相应的淬灭常数凡KSV也越大。该结果对此系列配合物在氧传感领域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2-09-01)

晏弥卉[10](2012)在《4-甲基-7-羟基-8-甲酰基香豆素希夫碱配体的合成表征及作为锌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锌是人体中第二多的过渡金属元素,在酶结构和功能的调节、神经信号传递、基因表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锌大多是与蛋白质相结合,作为蛋白质的构建或催化辅助因子。在人体中,锌离子的代谢失调会引发各种疾病,如:老年痴呆症、脑缺血、癫痫等。所以,研究检测锌离子的荧光探针具有重要意义。香豆素是一种经典的荧光发色团,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荧光激发和发射波长适中、斯托克斯(Stockes)位移大、光稳定性好等优点。4-甲基-7-羟基-8-甲酰基香豆素希夫碱因为在7位(-OH)的氧和8位(C=N)的氮能够和金属离子配位形成稳定的六元环配合物。通过连接不同的其他的荧光发色团,如:8-氨基喹啉、荧光素和罗丹明B,研究了他们的荧光发光性质和对锌离子的识别过程,对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理进行了探讨(FRET)。并且与其他的荧光探针类型机理如:光诱导电子转移(PET)、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激基缔合物、螯合荧光增强(CHEF)进行了比较。为今后研究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理提供了有用的参考。在本文中,设计合成了3个以香豆素为母体的腙和酰腙类锌离子荧光探针。4-甲基-7-羟基-8-甲酰基香豆素通过连接8-氨基喹啉(L1)、荧光素(L2)和罗丹明B(L3)这叁种不同的荧光发色团,对锌离子表现出了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性且发光机理可以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来解释。其中L2有良好的水溶性;L3是一种高选择性的比色荧光探针,这种荧光探针的研究是比较少的。因此,我们相信这些荧光探针有一定的潜在应用性。(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2-05-01)

香豆素类配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香豆素类杂环化合物分子中均含有苯并吡喃酮结构,它们一部分来源于自然界,另一部分来源于人工合成,因此容易获得。这类化合物的摩尔质量通常比较小,分子结构特别,同时具有相对高的荧光量子效率和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因此它们有非常优异的化学活性以及十分稳定的光学特性。而且这类化合物的整个分子内的共轭程度较高且易发生电荷转移,基于以上优点,尝试在香豆素环上碳原子的不同位置引入各种官能团,合成出具有独特功能的衍生物,可以分别应用于分子自组装、材料工程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这篇论文首先概述了香豆素类化合物当前的发展情况,并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苯并吡喃-2-酮、4-羟基-苯并吡喃-2-酮和4-甲基-7-羟基苯并吡喃-2-酮为原料,设计制备出叁类香豆素。将合成的香豆素与不同的醛类或胺类化合物反应得到四个香豆素衍生物,由于上述衍生物中均含有碳氮双键以及酚羟基等官能团,因此容易与过渡金属离子配位,从而形成分子空间构型各异的配合物,所以本文重点研究合成预先设计的目标配体和配合物、探讨目标产物的晶体结构以及光学性质。具体工作如下:1.分别阐述了香豆素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分类、合成方法以及各领域应用情况,着重介绍了这类化合物应用于荧光探针方面的研究进展。2.分别将苯并吡喃-2-酮、4-羟基-苯并吡喃-2-酮和4-甲基-7-羟基苯并吡喃-2-酮作为反应物,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设计合成6-氨基苯并吡喃-2-酮,3-氨基-4-羟基-苯并吡喃-2-酮以及4-甲基-7-羟基-8-醛基苯并吡喃-2-酮叁种香豆素中间体。3.将上述叁种香豆素中间体与相应的醛或胺反应得到四种全新的香豆素类衍生物。分别为配体HL~1:6-[(4-二乙基氨基-2-羟基-苯亚甲基)-氨基]-苯并吡喃-2-酮,HL~2:6-[(2-羟基-4-甲氧基-苄基)-氨基]-苯并吡喃-2-酮,H_2L~3:4-羟基-3-[(2-羟基-萘-1-基亚甲基)-氨基]-苯并吡喃-2-酮和H_2L~4:7-羟基-8-[(2-羟基-苯基亚氨基)-甲基]-4-甲基苯并吡喃-2-酮。4.利用HL~1、HL~2、H_2L~3和H_2L~4与过渡金属乙酸盐反应得到相应的配合物溶液,接着通过溶剂自然挥发法制备相应配体和配合物单晶,最后经过X-射线单晶衍射检测到相应晶体结构,具体数据如下:[Cu(L~1)_2](1):分子式:C_(40)H_(38)CuN_4O_6,Mr=734.29 g/mol,monoclinic晶系,P2_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0.590(4)?,b=7.273(3)?,c=23.345(9)?,α=90°,β=102.347(7)°,γ=90°,Z=2,V=1756.5(12)?~3,R_1=0.0713,wR_2=0.2797;[Zn(L~2)_2](2):分子式:C_(34)H_(24)N_2O_8Zn,Mr=653.94 g/mol,triclinic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9.1202(6)?,b=12.2985(8)?,c=12.9973(9)?,α=83.799(2)°,β=76.063(2)°,γ=81.385(2)°,Z=2,V=1395.02(16)?~3,R_1=0.0292,wR_2=0.0707;[Mn(L~3)_2]·NH(CH_2CH_3)_3(3):分子式:C_(46)H_(38)MnN_3O_8,Mr=815.73 g/mol,triclinic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8.9705(6)?,b=12.0309(8)?,c=18.4209(13)?,α=96.303(2)°,β=103.884(2)°,γ=101.636(2)°,Z=2,V=1864.0(2)?~3,R_1=0.0496,wR_2=0.1274;[Zn_2(L~3)_2(CH_3OH)_2](4):分子式:C_(42)H_(30)N_2O_(10)Zn_2,Mr=853.46 g/mol,monoclinic晶系,P2_1/c空间群,晶胞参数:a=8.5451(9)?,b=11.6897(12)?,c=18.4893(19)?,α=90°,β=100.733(3)°,γ=90°,Z=2,V=1814.6(3)?~3,R_1=0.0404,wR_2=0.1029;H_2L~4:分子式:C_(17)H_(13)NO_4,Mr=295.28 g/mol,monoclinic晶系,P2_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1.461(4)?,b=4.8366(18)?,c=23.742(10)?,α=90°,β=95.08(4)°,γ=90°,Z=4,V=1310.9(9)?~3,R_1=0.0771,wR_2=0.1913。5.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表征和测定了配体以及对应的配合物,结果表明,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相应配合物,而且配体H_2L~4对CN~-离子具有良好的紫外荧光双通道响应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香豆素类配体论文参考文献

[1].高垒,李肖妍,刘畅,张阳,董文魁.基于香豆素N_2O_2配体构筑的单核铜(Ⅱ)和叁核钴(Ⅱ)配合物: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质(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8

[2].李璟.基于香豆素类配体及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质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

[3].俞彬.酰基香豆素类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7

[4].何惠斌.香豆素基光敏配体的合成及其功能化纳米金自组装行为研究[D].福州大学.2015

[5].王玺.氮杂半冠醚手性配体在催化4-羟基香豆素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5

[6].韩爽.叁氮唑酮、香豆素和喹啉二酮类大麻素Ⅱ型受体选择性配体的设计、合成和活性评价[D].浙江大学.2014

[7].张艳阁.香豆素类配体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4

[8].安俊美.香豆素类席夫碱配体的合成及作为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4

[9].孙海洋.以香豆素为配体的铂(Ⅱ)、金(Ⅲ)配合物激发态的调控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

[10].晏弥卉.4-甲基-7-羟基-8-甲酰基香豆素希夫碱配体的合成表征及作为锌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2

标签:;  ;  ;  ;  

香豆素类配体论文-高垒,李肖妍,刘畅,张阳,董文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