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热系统论文-张营,张伟江,李晓光

储热系统论文-张营,张伟江,李晓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储热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网安全稳定性,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太阳能辅热,?效率

储热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张营,张伟江,李晓光[1](2019)在《耦合太阳能辅热的AA-CAES系统储热特性分析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储热对耦合太阳能辅热的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有重要影响。为研究系统热力性能随储热特性的变化规律并获得系统最佳热力性能,采用仿真计算的方法,分析系统热力性能随叁类换热器效能的变化,并开展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当第一类换热器效能从0.7增加到0.94时,?效率存在最高值为54.85%,而?流密度增大6.54%;第二类和第叁类换热器效能从0.7增加到0.94时,系统热力性能的变化趋势相同。其中,?效率均存在最高值,分别为50.90%和50.98%,?流密度也均存在最大值,分别为8.77×106 J/m3和8.78×106 J/m3。可以看出,?效率随储热特性的变化规律相同,而?流密度的变化规律不同;系统的最优?效率和?流密度分别为55.729%和9.432×106 J/m3。(本文来源于《中国测试》期刊2019年11期)

孟欣,冯荣[2](2019)在《间接式太阳能热水系统中储热水箱温度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太阳能热水系统已成为当今公认的技术最成熟、最具经济价值的太阳能热利用方式。本文以西安地区单体式农宅为研究对象,搭建间接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并对主要部件进行设计计算,采用POLYSUN软件对系统储热水箱温度分布进行仿真模拟,得到水箱底层、中间层(6层)和顶层在全年时段内以及典型日(冬至、夏至)期间的逐时温度参数,为提高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效率以及不同温区热水的多用途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夏伯谦,潘智豪,闫君,赵长颖[3](2019)在《直接式热化学储热系统储热过程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热化学储热由于其储热密度高且能够实现常温下季节性储热的特点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构建了二维轴对称非稳态气固化学反应模型,对直接式热化学储热系统的储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通过与其他学者的实验和模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和数值方法的正确性。通过本文构建的数值模型,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的运行条件和参数对于热化学系统储热性能的影响。为未来储热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数依据与指导。(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郑亚锋,魏振华,王春雨[4](2019)在《计及储热装置的综合能源系统分层优化调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有储热装置的综合能源系统能够实现能源的合理配置、有效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然而,储热装置的引入增加了系统的耦合强度和变量维数,使得系统的优化调度变得更为困难。为此,该文利用能源集线器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建模并且引入储热因子来描述储热装置的状态,并提出一种分层优化调度策略对该系统进行求解。能源集线器优化调度层主要用于解决用户能源需求与能源集线器的优化调度问题;网络优化调度层主要用于解决各能源传输网络的最优分配问题。算例分析表明:提出的分层优化调度策略能够对该系统进行合理的优化调度,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系统中的用能成本。(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王智,郭良丹,付静,张泽灏[5](2019)在《供热系统加储热后的调峰灵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供热机组通常"以热定电"的方式运行,这种运行方式为满足热用户的需求,限制了供热机组的调峰灵活性。给电厂配置储热罐实现"热电解耦"可以增大供热机组调峰灵活性。为此,建立了供热系统加储热后的几何模型和数学模型,提出了根据用户热量计算抽汽量的迭代方法,并分析了显式储热装置的最大储热量和最大放热量影响因素,最终将以上分析应用于某330MW供热机组的不同调峰情况进行定值计算。进行定值计算的意义是能够定量描述储热罐对机组低负荷运行的影响,为机组低负荷改造提供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汽轮机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简悦[6](2019)在《光热发电扬起“太阳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光热发电市场迅速升温,多个示范项目建成,第一批示范项目全面开建。在示范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多种不同的技术路线得到充分实践,给光热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带来更多创新的机会。在青海德令哈2.4兆瓦大面积碟式聚光储热发电系统示范项目中,由钜光太阳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力报》期刊2019-08-08)

梁双荣,白旭东,那小桃[7](2019)在《基于Modelica的供热系统用复合相变储热单元的热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背压供热改造机组的高热电耦合性问题,提出通过配置多级压缩膨胀石墨和石蜡复合相变储热装置的方式,实现热电解耦,并且基于Modelica非因果建模语言在Dymola平台上,详细分析了该装置的热性能,为其设计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节能》期刊2019年06期)

杨成祥[8](2019)在《谷电固体储热供暖系统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制热供暖正逐步代替燃煤供暖成为城市供暖的主要方向,特别是利用夜间廉价的谷电供暖既环保又能降低供暖成本,然而谷电有时间段限制,采用固体氧化镁为储热材料的谷电固体储热供暖系统将夜间谷电以热的形式储存起来,并实现24小时热能的输出,在谷电储热供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大部分的储热供暖系统都是通过手动调节阀门开度来实现供暖温度的调节,供暖效果无法保证,研究一种实用可靠的谷电固体储热供暖系统控制策略,实现供暖温度的自动调整并保证供暖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谷电固体储热供暖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谷电固体储热供暖系统的温度调节,在对谷电固体储热供暖系统运行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其离散化数学模型的具体形式。根据供暖系统有出水和回水两种不同供暖模式,以及储热供暖装置有储放热供暖和单纯放热供暖两种不同的运行工况,利用云平台采集的系统运行数据,采用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对不同供暖模式和不同运行工况下的谷电固体储热供暖系统进行了辨识。针对谷电固体储热供暖系统不同供暖模式不同运行工况下系统参数变化较大的问题,设计了分工况变论域模糊PID控制系统,并对论域伸缩因子调整单元和分工况模糊PID单元进行了设计。又针对分工况变论域模糊PID控制存在稳态误差问题,分析存在稳态误差原因为调节过程中储热炉温度实时变化,引入以储热炉温度为可测变量的自适应前馈补偿控制,提出了分工况变论域模糊PID自适应前馈补偿控制策略,前馈控制自适应调节。仿真结果验证了分工况变论域模糊PID控制能适应系统参数变化,虽然存在稳态误差,但符合国家供暖要求,改进之后的分工况变论域模糊PID自适应前馈补偿控制,抗干扰能力强,解决了变论域模糊PID控制下系统存在稳态误差的问题,且加快了系统的响应速度,缩短了系统调节时间。最后,给出了利用PLC实现分工况变论域模糊PID自适应前馈补偿控制算法的具体思路,并完成了PLC硬件组态和程序设计。(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3)

薛霏[9](2019)在《基于树莓派的储热式电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短缺和空气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两大难题,目前我国多数地区仍以燃煤锅炉作为供热设备,大量散烧煤未经处理直接燃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北京现已开始实施区域化供暖项目,并使用清洁能源代替原有的煤炭供暖。为了响应国家环保、电力部门号召,在改变以煤为主的传统能源格局转向多元化供给模式转变的大方向下,以“电代煤”、“削峰填谷”为指导思想的储热式电锅炉应运而生。本文以储热式电锅炉为背景建立模型,设计了一套基于储热电锅炉无线网络的DCS分布式控制系统。该储热式电锅炉采用低谷电加热蓄热方式,具有传统供暖设备无法比拟的优点。首先,其控制系统采用树莓派作为现场核心控制器,设计包括温度采集模块、储热供水模块、变频风机模块、通讯模块以及其他外围模块;然后,在供暖温度的调节中采用专家模糊PID智能控制算法,以满足现代企业对储热式电锅炉供暖精度的需求;其次,利用Python语言编写现场控制器程序并采用PyQt5开发库设计储热式电锅炉上位机服务端界面,上位机界面可以设置各个控制点电锅炉的加热管、风机、水泵的模式以及分时段控制温度,并具有报警记录功能和显示实时温度、频率曲线的功能;最后,上位机通过无线网络实现与现场控制器的通讯功能,完成对每一个客户端自动控制系统的远程实时监测与管理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储热式电锅炉自动控制系统克服了传统控制系统在测控功能、人机交互界面、数据处理、网络功能和智能算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实现安全、稳定、高效的向用户供暖,对供暖控制系统实际开发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石家庄铁道大学》期刊2019-06-01)

朱艳龙[10](2019)在《典型熔盐储热系统耦合换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集中技术作为解决太阳能载荷应用问题的关键技术而被广泛地使用和研究。储能系统能够克服太阳能间歇性的缺点,为调整供应和需求关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熔盐作为储能系统中的重要工质,其高温工况下的换热特性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由于熔盐辐射物性数据的缺乏,辐射传输方程求解的复杂性,很少有关于熔盐导热、对流和辐射耦合换热特性的研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首先对前人测量的典型熔盐光谱发射率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确定度是温度和波长的函数,随着波长的增大,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也增大。在较短波段内,样品温度的不确定度对总不确定度的影响较大,在较长波段内,信号和容器壁温度的不确定度对总不确定度的影响较大。此外,本研究根据前人计算所得典型熔盐光谱吸收系数,计算了其对应的不同温度的平均吸收系数用于后续的数值仿真。其次,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叁维稳态显热储热系统导热、对流和辐射耦合换热模型,对比了是否考虑辐射时熔盐换热特性的差异。结果显示,在两种情况下,管壁两侧工质轴线温度差异最大可达14%和16%,高温熔盐内部的辐射具有强化换热的作用,并获得了一个考虑辐射换热的无量纲关联式。此外,本研究还分析了熔盐散射反照率及折射率对熔盐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熔盐折射率一定时,熔盐侧轴线相同位置的温度随着散射反照率的增大而增大;散射反照率一定时,熔盐侧轴线相同位置的温度随着折射率的增大而减小。最后,本研究建立了一个二维非稳态轴对称封装颗粒内熔盐相变、对流和辐射耦合换热模型,对比了是否考虑辐射时熔盐熔化速度的差异,其中封装颗粒是潜热储热系统中最重要的储热/释热部分,该模型与文献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辐射的作用尽管不如自然对流那样占主导地位,但是不可忽略。辐射不仅与熔盐的吸收系数和散射反照率有关,还与封装颗粒的形状有关,在研究的五种颗粒中,辐射对红细胞形状和环状封装颗粒的熔盐的强化作用比其余叁种形状的明显。(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储热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太阳能热水系统已成为当今公认的技术最成熟、最具经济价值的太阳能热利用方式。本文以西安地区单体式农宅为研究对象,搭建间接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并对主要部件进行设计计算,采用POLYSUN软件对系统储热水箱温度分布进行仿真模拟,得到水箱底层、中间层(6层)和顶层在全年时段内以及典型日(冬至、夏至)期间的逐时温度参数,为提高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效率以及不同温区热水的多用途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储热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张营,张伟江,李晓光.耦合太阳能辅热的AA-CAES系统储热特性分析及优化[J].中国测试.2019

[2].孟欣,冯荣.间接式太阳能热水系统中储热水箱温度模拟研究[J].轻工科技.2019

[3].夏伯谦,潘智豪,闫君,赵长颖.直接式热化学储热系统储热过程数值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4].郑亚锋,魏振华,王春雨.计及储热装置的综合能源系统分层优化调度[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5].王智,郭良丹,付静,张泽灏.供热系统加储热后的调峰灵活性分析[J].汽轮机技术.2019

[6].简悦.光热发电扬起“太阳帆”[N].中国电力报.2019

[7].梁双荣,白旭东,那小桃.基于Modelica的供热系统用复合相变储热单元的热性能分析[J].节能.2019

[8].杨成祥.谷电固体储热供暖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

[9].薛霏.基于树莓派的储热式电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研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9

[10].朱艳龙.典型熔盐储热系统耦合换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标签:;  ;  ;  ;  

储热系统论文-张营,张伟江,李晓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